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3:33:07分享人:花香满园来源:互联网20
话说禅宗二祖慧可接续了达摩祖师的传承,开始了广渡众生的工作。公元五五九年,有位居士来膜拜慧可大师,“大师,我大概是前世作孽,才得了风疾,请大师帮我忏悔。”慧可大师说:“好,你把罪拿来我替你忏悔。”居士说:“我不知道我的罪在哪呀?”慧可说:“我已经替你忏悔完了,现在就请你皈依三宝吧。”居士又说:“我拜见大师,算是知道了僧,但不知道什么是佛和法。”慧可说:“心就是佛,也是法,佛和法并无差别。”居士说:“明白了,罪这个东西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慧可说:“嗯,慧根不错,我收你为徒,传你正法眼,命你法号为僧璨。”以后,慧可传法于僧璨,僧璨成了禅宗的三祖师。慧可二祖给三祖僧璨一首传法偈: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能生。僧璨接受禅宗衣钵之后,大集众生,广施正法之雨。后来,一位少年僧侣来拜见僧璨,“请问师傅,什么心才算是佛心呢?”僧璨说:“你现在的心是什么?”少年说:“我现在没有心。”僧璨说:“连你都没有心了,佛又如何能有心呢?”少年说:“但愿师父能指示一条解脱的法门。”僧璨说:“是谁绑住了你?”少年说:“没有人绑住我。”僧璨说:“既然没人绑住你,你就已经解脱了,还求什么解脱法门?”这位少年和尚言下大悟,他就是禅宗的四祖道信。三祖僧璨给道信的传法偈是: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种尽无生。再后来,道信又把法传给了五祖弘忍,留下一首传法偈:花种有生性,因地花性生;大缘与性合,当生不生生。以后,五祖弘忍把法的衣钵传给了六祖慧能。六祖慧能可称得上是中国禅宗的祖师,由他开始展开了生气蓬勃的中国禅宗。他的思想言行被弟子们编著成《六祖坛经》一书,这是中国和尚所写,唯一一本被奉为“经”的伟大著作,是唯一一本属于中国的佛经。慧能俗姓卢,生于公元六三八年,广东岭南人。父亲很早就死了,家境很清苦。慧能是个大孝子,平常依靠卖柴为生奉养母亲。也因此而没有机会读书写字,每次送柴路过学堂,他都要投上恋恋不舍的眼光。有一天,慧能送柴到一位富人家门口,见一老者手棒一本《金刚经》在读诵,他只听见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是心中一动,连忙上前询问老者:“请问老人家,你念的是什么经?”老者说:“我念的是《金刚经》。”慧能连忙又问:“那你是在哪里学的这个佛经?”老者回答:“从湖北黄梅山跟五祖弘忍学的。”慧能听罢,觉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到了,他跑回家禀告母亲,要去黄梅山找五祖学法。母亲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人,欣然同意了儿子的请求。慧能于是把母亲托付给邻人照顾,自己收拾行囊,毅然动身去湖北求学佛法了。走了三十多天,才到了湖北黄梅山,立刻去参见弘忍五祖。弘忍问慧能:“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做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人,此来拜师,是为了要成佛。”弘忍说:“你从新州来,是南蛮之人,如何能成佛?”慧能立刻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难道也有南北之别吗?你我的形体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并无差别。”弘忍听罢暗自高兴,说:“你这南蛮根性倒也敏利,就派你到后院碾米去吧。”从这一天起,慧能开始了他的出家生活,每天在禅院的后院碾米,暗暗地留心学法。就这样一晃八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五祖弘忍觉得传法的时机到了,于是召集弟子们坐在一起。这其中没有慧能,因为南蛮人受歧视,不算正式弟子,此时的慧能正在后院碾米呢。弘忍对弟子们说:“你们将自己所证悟的东西写成偈子,如果有谁真已悟道,我便把衣钵传给他。”在弘忍的大弟子当中,神秀是被公认的最有希望接传衣钵的人。弟子们都督促神秀写一首偈子呈上去,因此,神秀就写了这样一首偈子贴在了墙上: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诗一写完,众弟子拍手称好。这时,弘忍闻声出来,读过墙上的诗偈,一言没发地走开了。神秀看老师对他的诗偈没有评价,不知老师怎么想的,心里七上八下不是滋味。此时的慧能正在后院碾米,正好一个小和尚跑到后院,嘴里念叨着神秀所作的诗偈,心想大师兄这么好的诗,师父为什么没有表示呢?慧能听到了小和尚念的诗偈,叫住他问:“你刚才念的这首诗是谁写的?”小和尚说:“是神秀大师兄作的,贴在墙上,师父要传衣钵,让每个人都写一首诗偈。”慧能说:“在哪个墙上,带我去看看好吗?”小和尚爽快地答到:“好啊,跟我来。”慧能跟小和尚来到了神秀写诗偈的那面墙,看罢良久,慧能对小和尚说:“写这首偈子的人并未悟道。”小和尚大惑不解地看着慧能:“嗯?你一个不识字的也能看懂这个诗偈?出怪事了。”慧能平静地对小和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有时极下等之人有最高的智慧;而最上等的人可能毫无见识可言。”小和尚被慧能的话说的一楞一楞的,盯着慧能看了半天,没想到这个整日不爱说话的碾米小和尚竟是个高人。这时慧能又开口对小和尚说:“小师兄,我心里也有一首诗偈,可是我不会写字,你能帮我写在墙上吗?”善良的小和尚说:“行,没问题。”他此时有点佩服这个碾米的小师弟了。慧能让小师兄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的弟子们第二天看到了墙上的诗偈。这时,弟子们把五祖拉出来,告诉他碾米的小和尚写了一首诗偈请他看看。五祖看完了墙上的诗,心中一震,但表面他仍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弟子们说:“这个诗偈也不咋样,擦掉吧。”说完,转身离开了。次日,弘忍一个人悄悄地来到慧能干活的后院,看到慧能正大汗淋漓的一个人在认真碾米,顿时心生喜爱。慧能看到师父来了,给师父行礼。弘忍悄悄地对慧能示意:今晚三更到我的房里来,别让人看见。慧能马上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当晚三更,慧能果然应约,弘忍便为他讲解了《金刚经》,并把衣钵和佛教法门传给了慧能。弘忍对慧能说:“过去达摩西来,初来到我们中国时,人们都不相信他所说的法。达摩祖师就以传衣钵为信,现在这个衣钵传到我这里是第五代了。我再将衣钵传给你,你现在就是禅宗的六祖了,希望你好自为之,承先启后地传法度人。”慧能双膝跪地,郑重地从师父手里接过了衣钵,向师父深深行礼。弘忍接着说:“神秀是被公认的可以接受衣钵的大弟子,但是他没真正悟道,法不能传给他。我现在把衣钵传给了你,很可能要引起事端,你要连夜离开此地,现在就走,我来送你。”慧能随师父来到一条河边,河边有一只师父早已备好的小船。五祖弘忍拿起船上的浆说:“慧能,我来渡你过河吧。”慧能马上说:“师父,,你坐船上,我自己来划。迷的时候师父渡我,悟了以后我渡自己。”五祖听罢,赞许地点点头,把船浆交给了慧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出色的接班人而欣慰,自己最大的心愿圆满地了解。弘忍坐在船上给慧能念了一首传法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也无生。慧能点点头说:“师父,我记住了。”然后五祖向慧能娓娓道出了临别的最后一句话:“慧能啊,今后的佛法将因你而大盛。此去南方,佛法难起,应看时机成熟后再说法。”慧能连忙点头:“明白了师父,多谢师父指点。”此时,船已到了河对岸,慧能下了船,把船浆交给了师父,与师父挥泪告别,目送着师父划船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之后,慧能就一直往南走。弘忍送走了慧能回到了禅寺,对众弟子说:“我的衣钵已南传,能者得之。”以神秀为首的众弟子们等师父离开后,开始研究弘忍刚说的那句话,“师父把衣钵已经传了,传给谁了,能者得之?那不就是指慧能吗?慧能呢?”一个和慧能住一起的和尚说:“慧能已经走了。”“师父是不是疯了,竟把衣钵传给一个大字不识的舂米的大粗人,这哪成,我们要赶快把慧能追回来,把衣钵夺回来。”于是,一路人马出寺去追慧能。然而,慧能早已隐姓埋名潜居江南,谁也找不到他了。神秀后来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直到十五年以后,公元六七六年的一天,在广州法华寺,一位颇有名望的印宗法师在给信众们讲解《涅槃经》。这时,一阵风吹来,寺院的旗帆随风飘动起来,有两个和尚开始争执起来,在台上讲经的印宗都停止了讲经。只听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明明是旗在动。”一个和尚说:“是风动!”另一个坚持说:“是旗动!”二人争执不下。这时,人群中传出一个响亮的声音:“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听罢此言,全体震惊,目光投向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这时,印宗法师对这个小伙子说话了:“请这位居士上前来相谈。”于是小伙子走到了讲台前。印宗说:“居士,你的见解极有见地,可以请你谈谈佛法吗?”小伙子坦然地说:“好吧,在下说说,请法师指点。善根有二种,一种是变的,一种是不变的,但佛性是超 乎变和不变,善和不善的。”印宗听罢深有感触,对小伙子说:“我的讲经肤浅的如瓦砾;而你的解释宝贵的如纯金。我听说弘忍的衣钵已南传,莫非你就是他的传人?”法师急切地盯着年轻人问。年轻的居士微微点头:“不错,我就是五祖的传人慧能。”说完,从随身带的包袱里拿出师父弘忍传给他的那件闪亮的袈裟。众人见此,全体跪拜。“弟子参见六祖!”印宗法师接着给慧能落发受戒,自己反而拜慧能为师。第二年,六祖慧能去了广东曹溪,由许多信徒支持,建立了宝林寺。再后来,慧能在福建莆田建立了南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时至今日,六祖慧能的真身,依然端坐在广州法华寺里,让世世代代的人们瞻仰、感悟、思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5717.html
更多阅读
私人日记 2010-05-30 15:22:03 阅读212 评论22 字号:大中小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我问佛∶世间为何
注:前面那篇博文的图片没办法显示了,让各位看官没办法观看了~~!我又重新弄了一篇~~!这几天每天都在看董洁,何润东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实已经都看几遍了,但总是百看不厌,山伯与英台的爱情故事以流芳百世,传唱古今,董洁和何润东也把他们
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但我想知道它来历的人很少。所以写出来大家当神话故事听听啦。以前有一家员外有一女儿。人漂亮,多才多艺。但是当时是“女孩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女孩一直在闺房中不
六祖的成名佶: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意: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
佛曰:“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这句禅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心灵一方净土,一个清静自修的圣地,才能心如莲花,缓缓盛开,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记得佛祖与高僧论禅,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