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股份:光启系刘若鹏

04-19周日研报-鹏欣资源

鹏欣资源与光启科学一起参加龙生股份的定增:龙生股份将以7.15元/股的价格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约10.07亿股。增发后龙生股份总股数为(10.07亿股+3.01亿股)=13.08亿股。
比龙生股份此次72亿定增金额更夺人眼球的恐怕就是公司将迎来的新实控人刘若鹏。据媒体公开报道,刘若鹏在25岁时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后引发轰动。刘在超材料,Meta-RF电磁调制,智能光子等革命性的创新技术上取得了多项产业化成果转化,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和研究范围涵盖了航空航天、无线互联、智能结构和智慧园区等。(请注意,这些都是时下最当红的焦点话题。事实上深圳市政府去年就开始希望把超人刘的公司打造成中国的高科技apple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心里太阴暗的原因,个人感觉这个刘先生有点吹牛有点虚。击鼓传花,且行且珍惜吧,不要总想着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棒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刘若鹏先生名下有国内外共四个上市公司,他是决定认真做事还是热衷于资本运作呢?
2014年下半年,光启科学(00439.HK)成功借壳港股英发国际上市;
2015年2月24日,光启科学子公司马丁飞行喷射包公司(ASX:MJP)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主办挂牌交易。
2015年3月18日,鹏博士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拟以15.96亿元认购鹏博士(600804.SH)定增。
2015年3月26日,入主龙生股份(002625),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
废话少说,现在分析龙生股份的具体股权分布:据预案,达孜映邦将出资38.5亿元参与定增,发行完成后直接持有公司41.17%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其控制人刘若鹏间接控制的光启空间技术拟通过参与定增获得公司发行后总股本3.2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刘若鹏合计控制龙生股份股权比例高达44.38%。
此次定增前,创始控股股东俞龙生、郑玉英夫妇合计持有龙生股份43.53%的股权,如果加上俞赟和俞静之,俞氏家族总计持有1.031亿股,持股比例高达58.28%。为降低在龙生股份所持的股权比例,俞氏家族选择先出让一部分股权。3月25日,俞氏家族与A股上市公司鹏欣资源的实际控制人姜照柏及姜雷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有的3882.5万股股票转让给姜照柏及姜雷。至此,俞氏家族持有1.031-0.38825=0.64275亿股。如果俞氏家族不参与增发的话,所占定增后总股份比例应该是0.64275亿股/13.08亿股=4.91399%。
鹏欣资源所占龙生股份股本比例,定增出资从10亿元降到7.5亿元,所占总股本比例(7.5/38.5)*41.17%=8.0201%。在俞氏家族手中以20.2元/股的价格拿到3882.5万股,所占总股本比例0.38825亿股/13.08亿股=2.96827%。则通过股权转让和定增后,鹏欣资源总持有龙生股份总股本比例为8.0201%+2.96827%=10.98837%。
这样算来,鹏欣资源所占龙生股份的比例不算低啊。定增扩股完毕后,至周五收盘龙生股份市值为13.08亿股*32.58元/股=426.1464亿元。鹏欣资源总股本为14.8亿股,流通股为8.42亿股,市值为230.87亿。这tmd可以买啊。
风险:1、刘若鹏如果是个骗子的话,龙生股份股价肯定雪崩。
2、鹏欣资源无庄的话,新庄家可能要洗盘吸筹。
备注:以上所有资料皆为网上搜集查询,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此文自用,不能据此买卖股票。转发收藏赞助评论(9)修改于04-19 12:19来自雪球对话龙生股份新东家刘若鹏 “光启系”浮现资本市场
他是一名海外学成归来的科学家,高层领导勉励他成为“新时期的钱学森”。他是一名80后,一个富有激情的大男孩,谈到激动处,他挥舞手臂说:“在这个领域,谁敢说我们年轻?”他的企业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考察的第一家企业,被誉为未来的“苹果”。
  他同时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去年带领深圳光启成功借壳港股英发国际,半年内股价曾由0.4港元涨至5.26港元,期间市值飙涨21倍至179亿港元,一跃成为2014年港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最牛股票。3月18日,深圳光启又确定斥资16亿参与鹏博士(600804)(600804.SH)增发,将光启的“黑科技”应用服务于互联网接入领域。而就在这几天,光启在A股市场再下一城,入主龙生股份(002625)(002625.SZ),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刘若鹏
  顶着创新科技的光环,“光启系”渐渐浮出资本市场的水面,而作为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创始人刘若鹏则成为此时最受外界关注的人。
  “神秘?那可能是因为我们是正在成长的组织。”刘若鹏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上市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过资本市场本身的因素,而是觉得时候到了。
  “光启到今年7月份已经五周年了,之前布局和发展的新兴技术在几个不同主题里面的应用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时候非常需要和资本市场以及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多的发展手段相结合。”刘若鹏对记者表示,之前光启也在海外进行过并购,控股的公司也成功上市,这说明光启的业务在上市后也在快速发展,而不仅仅是就停在这里。
  如果要让他总结上市之后的方向,刘若鹏表示,最好的答案就是“更快地把梦想变为现实”。
  搭建超材料“主题公园”
  一财:光启现在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主要的产品有哪些?
  刘若鹏:超材料、光业务以及商用临近空间技术我们最重要的三块业务。实际上我们的起点的技术是超材料,材料反向设计,这不是某一种东西,而是一种方法,可以实现自然界很难做到的,直接决定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会在民用里面选择商业航天,这里面有材料的变革。超材料为什么做到国防工业,这个就更不用解释了,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这个领域成名之作是隐身衣,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光的部分,初期的超材料都是在做电磁波的调试,说白了就是我的超材料对各种电磁波有各种不同的响应,之前我们有博士在研究智能尘埃,对可见光的调试。就是这些很底层的东西让我们在寻找一些可以应用的领域,一头创新,一头看应用,不断匹配,逐步发展到你看到的。商用临近空间就是香港上市公司里面做的东西。
  一财: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刘若鹏:我们主要都是物理背景,物质和能量是两条线,能量的话包括电磁波、太阳能、光、声波。物质的话有对光反应的,有对电磁波反应的,看到的自然界的产品就是这两种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核心的底层支撑就是对能量和物质的研究,换句话说我们的核心就是进行控制的一种设计技术,我们会在不同领域应用。这些业务都是从同一个细胞核分裂出来的,这是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就像是建主题公园那样,我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建立我们的主题公园。
  一财:你的意思是每块业务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一个很大的企业?
  刘若鹏:对,比如说光子这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做的安全应用,所以安防和金融领域都对我们有兴趣,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安全认证,做到几个亿到几十亿的收入,这一点也不过分,太不过分了。我们会把每个业务分几个主题进行裂变,每个主题我们聚变,分别以一个公司来做,不会把不同领域的东西分在一个公司里面。大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主题不一样,像光启科学就是颠覆性技术。这些都不会是小公司,一上市可能是300亿市值的公司,每个主题下面都会聚变,也会通过资本的并购来充盈这个主题公园里面,这里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颠覆性科技创新。
  一财:过去您曾率领其团队成功研制出“隐身衣”,这一产品现在的发展情况?
  刘若鹏:我们有隐形衣的产品,这块产品也在做资本化,也会放在资本上去,现在合作方鼓励我们用商业的方式,推动这些尖端产品的成熟,因为用市场的方法效率更高,资源更多,主动权更大。现在我们正在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资本化的一步,这个方向我们肯定是要去走的。
  一财:现在光启应用的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
  刘若鹏:光启现在只做五件事情。第一是整个产品的设计研发,第二是产品最核心的材料和器件,第三是品牌,第四是面向客户的直接销售,第五是资本。在纵向里面光启只做这些,除此之外其他能做的都可以找合作伙伴。而目前光启的很多专利都是公用的,底层专利20000多项,都是面向用户的专利,当然我们也有生物医疗器械,打包的一些产品线,这个部分在2%和3%。
  为什么要选择资本
  一财:你们的很多想法都是“颠覆式”想法,外界会感到很神秘,并且做研究很少人想到做上市公司,你自己背景也是科学家,为什么要想着做上市公司?
  刘若鹏:光启整个时间维度很短,2010年的时候我们创始团队的5个人借了20万元开始创业,所以不能去期待是二十年三十年的公司,甚至不能期待它是十年八年的公司,它现在只有四年半的时间,这个也是导致外界觉得我们神秘的原因,企业业务积累的东西不够多,但大家对我们期望更加高一些,所以觉得我们神秘,其实我们也是正在成长的组织。
  为什么选择上市?这和光启成立的初衷有关系,我们成立的时候是民办非企业,不是国家养着的,包括体制机制都比较灵活,强调把科技创新、把市场产业化放在前面。过去总说科技产业两张皮,做科技的会埋怨做产业的,做产业就知道来快的,或者就知道偷,实际上这两个东西中间是有脱节的。我们的组织形态一开始就打通这两块,科技创新作为我们的火种,或者起点,以先进的技术在不同的地方应用,启动新兴的市场。
  我们不是国家养的研究院,国家都是不管不养的,研究院都是自己养的,当然政府也给了一定的补贴,但和华为、中兴一样都是竞争性的支持,有些专家看不懂把这个毙掉也是有可能的。你不能说投入了就是政府养的,外界以为是不是政府又办了面子工程,我要强调的是就是因为我们不是政府养的,所以我们有很强的打粮食的动力。我们整个集团500多人的科学家,钱睁眼闭眼就没了。
  一财:香港的上市公司为什么会选择并购来扩大业务?自己的业务发展的如何?
  刘若鹏:可能在中国看到这样的公司会觉得比较奇怪,实际上高科技公司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己开发研发,一种就是资本的扩展把互补企业纳入。现在收购的这两家公司都是我们的,在我们眼里他们就是其中的一条产品线而已。我们自己有五个产品线,云端号、载人版云端号、飞行者号等等,各个都是天大的事,收购的两家公司(澳洲和加拿大)加起来只是我们的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我们新材料对他们是有很大的支持的,也能带去中国市场。他们也有好的技术,我们不是只靠并购,我们也有自己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团队,如果没有这些,人家也不会给我们并购。
  我想说的是我们通过资本市场,通过资本,通过扩展做战略并购,后面可能会有一些参股,其实是太符合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了,只要去硅谷的企业看一看,和我们类似的企业一比,会发现没有什么不同。另外我们的并购不是财务性的投资,第一个原则一定是技术的互补性,比如我们可以同时解决物流的市场,应急救援的市场,通信的市场,我们把这三个东西打包成一个解决方案卖给客户,其实这是会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两家公司也会扩大我们海外影响力,帮助光启全球化国际化走出去。
  回应壳公司
  一财:如何看待您说的颠覆式创新技术的市场空间价值?
  刘若鹏:临近空间这块,非传统航空航天相关领域就有7000亿美元的市场,光启想做多大?我很少去想这个问题,但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到底我们是以什么速度做到多大?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关于行业壁垒的话,每个公司都在极尽全力,但我这个产品的系统非常复杂,基本是把99%的公司杀死了,还有材料和知识产权的问题,我干了12年,还有一个是先入为主。
  最后一点,因为这些产品需要空运,需要各国总统和我们合作。目前国家对我们还是很重视的,可以很明确的说,我们背后还是有国家力量支持的,不存在某个高人。我们是有很多好的合作伙伴,投资人。
  一财:如何衡量投入和产出比的关系?从研究到生产再到产品怎么形成良性循环?
  刘若鹏:我们企业成立的时间是很短的,前两年我们都是在搭建实验室,到最近两年开始我们才真正做产业化。但我们几个新产品都得到了市场上的欢迎,光子是2013年年底才出现的产品,现在已经超过1个亿的收入,最近可能超过2个亿的销售,这个对团队激励非常大。包括在439上市公司里面的产品,其实需求非常强烈,生产线有点排不过来了,所以我们内部还需要和客户说,怎么去妥协,先给谁再给谁。
  一财:目前光启整个集团销售情况和收入怎么样?
  刘若鹏:这个很难统计,光子这块可能有互联网的属性,超材料有军工的属性,只能分主题来看。光启科学是上市公司,我们不允许做财务预期的,不过之前有一些券商有公开的预期,这个可以参考一下。另外2014年年底光启才完成了分割,2014年只有3个月,所以看不到什么东西,但是2015年以我们为主导,我们发挥作用,所以从年报可以看出来。你会看到我们很多业务上的进展,从上市到现在五个多月,现在要安抚很多客户,有东西想着快点用。最主要的,国外会建立大数据互联网的接入,东盟非洲。国内也有业务,行业类的专网这种客户,现在主要是时间,最开始我们也没有想到来那么集中,大数据互联网是刚需中的刚需。
  目前我们刚果的项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风速考察,拿各种数据,气候的统计结果,当地经济消费的结果,这个阶段我们结束了。第二个阶段我们要提供云端号过去提供服务,合资公司提供运营,从2014年10月到现在,我们现在到了第二阶段。
一财:你认为这些投资会受到外界投资者的认可吗?
刘若鹏:我个人认为三五年前,这事情都不会发生,但是国内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是好的。大家对这种颠覆式创新,对创新性的业务、市场、资本的追逐和追求,我认为现在肯定是高点,还在增长。2011年到现在发生了几件事,阿里巴巴上市,小米,华大基因,大疆科技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不断给全社会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不断的教育市场,形成了硅谷似曾相识的氛围,这种氛围不是大家说话高兴,拿这个东西投票。所以你看包括光启科学上市后的表现,我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纯市场反应,二级市场投机心态有没有,肯定有,多少人现在没有投马云都毁到肠子去了。
科学家还是商人?
一财:你看上去不像物理学家?
刘若鹏: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多都是凭直觉的,但是现在毕竟已经四年半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感受,在这四五年的时候,没少看和管理有关的书籍,和刚刚从科学家创业的时候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一财:科学家为什么要借助资本市场?
刘若鹏:我们的情况确实在国内不是标配,但是你可以想想硅谷,硅谷里面两类人,一类是名校里面辍学创业的,一类是把博士读完的,在学校实验室的学者。我看了一下他们都是26岁创业,出来之后很快成立自己的实验室,把很多底层技术应用到产业里面,他们大多数都拥有更高的目标就是改变世界,借助综合的创新生态,就算是学校里面做,不管在哪里干,都需要资本的力量。所以像光启这样的公司,在美国硅谷就是一大把,我们也不是说是非要怎么样,只要成为这么多企业里面的一员就可以了。
一财:你怎么平衡自己的时间?自己还做研究吗?
刘若鹏:我在初期的时候,在前三年,我基本兼顾cto,所有产品线的技术都是我在抓,随着盘子越来越大,每个领域分化了不同的产品和需求,实话说我原来做cto的时间不具备了,现在我更多的做几个事情,一个是特别困难的技术瓶颈障碍,但对于创新者来说,这一秒钟,对于企业和团队,而是在解决技术怎么做的一财。
一财:你们创业团队里面的几个背景都是一样的?
刘若鹏:我们团队里的每个人技术领域都有差异,属于交叉技术,在工作中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是有一个好处,大家基本上争论完了,还是有统一的行动,不行动会死的更惨。对于科学家创业,国内一提到这个就会想到很多,比如不重视管理不重视市场,但要注意的是也有科学家创业成功的,自身需要转型,我说的转型不仅仅在一个环节上面你要发挥聪明才智,还需要综合市场的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管理,这是一个综合的事情。知识的创造者,创新的整合者,擅长的是怎么把控资源。对于科学家来说,从创造者到整合者,从单点到多点,变成将领,这个转变非常重要。
一财:现在光启一共有多少研究人员?
刘若鹏:现在我们做的是颠覆式科技创新,我们的很多研究人员和市场人员都是重叠的,不是外界所想的那种销售就是铺渠道的。那么我们选择做哪个不做哪个?在内部也非常谨慎,基本是有一个内在的底线和外在的边界,内在的底线看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是否来自未来改变世界、装备革命的东西,还是扩展人类活动空间的东西。时间有限,你做不了那么多的东西,我们审视这个项目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会是我们认真考虑的一点。外部的边界是根据我们的资源决定的。

据公开资料,1983年出生的刘若鹏起初在浙江大学学习电子信息工程,后赴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电子信息,主攻方向是超材料,属新兴科学领域。在杜克大学留学期间,刘若鹏与同属一个实验室的赵治亚、季春霖、栾琳及张洋洋等几名博士共同从事前沿技术研究。据媒体公开报道,刘若鹏在25岁时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发表在《科学》杂志后引发轰动。2010年,这群志同道合的留洋精英悉数回国,并选择在深圳正式成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近日,停牌将近3个月的龙生股份(002625,股吧)(002625.SZ)复牌后连拉涨停。该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2亿元,用于投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等项目,堪称国内乃至全球超材料第一股。其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的主要产品包括地面行进装备超材料智能结构和可穿戴式超材料智能结构。分析其相关公告内容,可以发现,其中的可穿戴智能结构绝非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智能眼睛、智能水杯等等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而是WearableRobotic Exoskeleton,翻译成中文就是人体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300024,股吧)。


外骨骼机器人

  “人体外骨骼可穿戴机器人是一类通过精密机械装置协助人体完成动作的装置(同步、加强、模仿),它结合了外骨骼仿生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涉及生物运动学、机器人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跨科学知识。受制于高度符合人体动作准确度的实现难度、运动意图判断、能源供给、结构材料(轻型、坚固、有弹药性)、控制策略等影响因素,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感知系统研究》

  最早的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196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Hardman助力机器人。下图为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

  日本CYBERDYNE公司已经面向日本推出了机器人外骨骼套装HAL,并计划进军欧洲市场。CYBERDYNE公司HAL售价约5万美元,也可以采取按月租赁的方式进行使用。主要用于工业负重、康复医疗等领域。

  2014年,WintergreenResearch发布康复中心机器人行业报告(包括康复机器人、主动型假肢、机器人外骨骼等),预测美国市场将从目前的9300万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8亿美元。以上数据仅针对美国市场,对于有“人口红利”的中国,我们不难推测出将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美国五角大楼认为,未来士兵应当全面实现机械化和自动机器人化,并责成DARPA(美国国防部先进技术研究局)负责,拨款5000万美元从事这一领域内可穿戴机器人项目的研究。美国雷神公司在2007年收购了专业机器人研发企业“Sarcos”进军这一领域,并得到了DARPA1000万美元的研制经费资助。收购后,美国知名投行全部上调了雷神的股票评级。


雷神公司股票评级

  雷神公司目前设想的军用外骨骼SarcosXOS2主要客户是经常进行繁重体力劳动的后勤部队,比如为军机加挂弹药(通常一枚格斗弹药需要三人合力安装),搬运沉重的军事装备等。


SarcosXOS2军用外骨骼套装

  通过美国近期发布的机器人外骨骼系统招标书,可以看到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几个难点:

  以上几个难点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目前的能源动力均为电池驱动,其中电池行业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现在的电动车采用的电池技术仍然是上世纪70年代的成果,短期内也没有任何技术突破的可能,只能通过结构材料的减重、传感器的微小化、低功耗化来解决。

  龙生股份即将开展的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项目,恰恰解决了结构材料和控制传动的问题。超材料具有轻型、高强度的特点,并且可以将传感器与结构共形,达到传感器最小化、无形化的效果。可以预见,其项目成熟时,或将改变整个人体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产业。

世界超材料行业顶级专家———刘若鹏时光回到2012年的8月,已出差多日的刘若鹏,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妻子,从湿热的深圳来到北戴河国海宾馆。

  一个月前,刘若鹏接到深圳市委组织部通知,他被邀请参加当年的北戴河休假。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多年来,这项活动已成为中央、国务院关心各领域高级专家和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在一群年逾花甲、古稀的同行专家当中,刘若鹏看起来是个另类。1983年9月出生的他,被老人们用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这个长相稚嫩的小伙子,应该和自己儿孙一般大吧。

  那一年,距离刘若鹏从海外回国创办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刚刚过去2年。

  如果以年龄来看,2014年7月刚满4岁的光启和刘若鹏一样稚嫩。但就是这样一家年轻的研究院,身上的光环已经盖过许多历史悠久的老牌研究机构。

  2010年光启落户深圳时,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为它揭牌;随后4年时间,光启更是接待了2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官员;2012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到外地视察的第一站第一家企业,亦是深圳光启。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研究院,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重视?

  爱上超材料

  如果不是那张微胖的娃娃脸,你很难从刘若鹏沉稳、严谨的说话方式中判断出,这是一位"80后"。但言语之中,依旧能看出一些他骨子里流露的80后印记自信,但不张狂,自我,但讲究规则。

  和大多数的80后一样,表面上看,刘若鹏的成长轨迹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出国留学,一切都按部就班。

  但也和每一位80后一样,这条成长轨迹会因某一步的转折,变得独一无二,刘若鹏也是如此。

  他的转折,始于高中毕业。那是2002年,刘若鹏没有参加高考,成绩优异的他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混合班。

  这个混合班的模式很超前,前两年不分专业,天文地理什么都学,后两年则完全放开,学生可以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刘若鹏接触到了如今他所研究和创业的领域超材料。

  超材料是一种与电磁波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出特定物理特性的材料。

  当时,超材料作为一个学科出现还不到3年,学科创始人之一、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大卫·史密斯在2000年才刚刚做出第一块超材料,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学界大腕认为这是伪科学。

  或许是80后的叛逆心理作祟,刘若鹏对超材料却"一见钟情",他固执地认定,超材料就是未来,这就是今后自己要从事的研究领域。
龙生股份:光启系刘若鹏

  2006年,完成了超材料的本科毕业论文后,刘若鹏获得了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而他选择的导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大卫·史密斯。

  在杜克大学研究超材料的过程中,刘若鹏结识了4位小伙伴,张洋洋、赵治亚、季春霖和栾琳。5人中有3人后来取得杜克大学博士学位,另外2人则分别是牛津大学博士和哈佛大学博士后。

  超材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学科,5人组成的团队,几乎完美解决了超材料研究所需的知识架构,从材料、系统、工艺到计算和光电子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相互之间形成了精确互补。

  2009年1月,刘若鹏和季春霖作为第一作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成文之前,刘若鹏和4位小伙伴并没有意识到,这篇论文会在今后改变整个超材料发展史,以及他们5个人的人生轨迹。

  这篇关于利用超材料研制"隐身衣"的文章,被史密斯教授评价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成果,"它让隐身材料对于电磁波响应的频宽向红外线和可见光迈进了一大步","这将是超材料商业化应用的开始"。

  经此役,刘若鹏和他的团队一战成名,不仅是学术界,甚至连美国政府部门和军方,都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按照正常剧情,如果接受邀请,刘若鹏和他的5人小团队将会在美国获得大量设备和资金支持,并顺利成为超材料领域最顶尖的团队。但连刘若鹏的导师史密斯都没预料到,这时候,5人突然选择了回国。

  为什么来深圳

  "你说是80后的爱国情怀使然,也未尝不可。"刘若鹏说,"虽然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但毕竟我们还是戴着红领巾、站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不过,引爆刘若鹏和其他4人"爱国情怀"的,还是那篇让他们声名鹊起的"隐身衣"论文。

  确切地说,刘若鹏研发的"隐身衣",并不是能真正让人隐形,而是让超材料覆盖的物体在无线电波和微波下无法被探测到,功能类似于隐形战机。

  这一发现让刘若鹏意识到超材料未来广阔而"可怕"的应用前景,不仅支撑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更让他意识到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超材料应用在涉及国防的军用领域,将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颠覆这个世界。

  刘若鹏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说服了团队其他4人。于是,26岁的刘若鹏,带着他的80后小伙伴,成为当年13.5万名海归中的一员。

  刘若鹏5人回国的第一站,并不是现在光启总部所在的深圳,而是苏州,回国的时间,也不是"隐身衣"论文发表的2009年,而是2008年。

  2008年底,机缘巧合之下,刘若鹏和张洋洋回国参观了苏州的创业精英大赛,国内对于海归人才创业力度的支持,以及活力和朝气毫不逊色于美国的各类创业团队,都让他们心潮澎湃。

  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两人还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可能适合创业的城市,最终,深圳成为了他们最心仪的落脚点。

  用刘若鹏的话说,选择深圳,是因为广东省和深圳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源头创新和产业链的空白点非常多,孕育了无数的机遇。

  而且,深圳对于刘若鹏他们这种初生牛犊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包容性更强,这里的政府和投资者愿意为一些可能失败的原始创新项目买单,这种感觉和美国硅谷很像。

  当时回国的另一契机,是2009年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这项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引进产业急需,能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刘若鹏和他的团队,也参与了这次选拔。

  在这项意见之前,让刘若鹏坚定落户深圳决心的原因,还包括广东省和深圳市对待海归人才和团队的态度。当时的深圳市科协和科工贸信委,专门为刘若鹏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评审会,请来了学术界、投资界以及企业界的多位专家与刘若鹏交流。

  评审会上,刘若鹏遇到了后来光启的第一位投资人松禾资本董事长厉伟,拿到了光启的第一笔1000万元投资。

  在深圳市科委的引荐下,刘若鹏还见到了光启另外两笔风投的投资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和迈瑞医疗董事长徐航,拿到了另外2000万元。

  徐航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把这笔投资看作是一项投资,出手的唯一理由,是他从刘若鹏的团队中看到了"新时期钱学森"的味道。

  除了环境以及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选择深圳,刘若鹏还有些"私心",他说,因为这是他长大的地方,自己的根在这里。

  撞上"认知"墙

  2010年7月,拿到博士学位后,刘若鹏和5位小伙伴正式回国,创办光启,刘若鹏担任院长。他说,光启取名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寓意"为中华科技复兴而奋斗"。

  梦想很宏大,但现实却很窘迫。

  超材料研发需要巨额投入,刘若鹏拿到的启动资金,仅够解决基本的科研条件问题;每天他们几个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办公室里工作,没有实验室,要做电磁波测试,还得跑到地下车库;没有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案可以借鉴,一切都得靠自己。

  但刘若鹏说,这不是最大的难题,比起窘迫的创业条件,更难的是"研究怎么做研究"。

  研究超材料技术,刘若鹏和他的团队水平可以说是世界最顶尖,但对于怎样让一个研究院良性运转起来、活下去,刘若鹏的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最初,刘若鹏仿照美国和中国的一些研究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架构和流程规范,但很快他们发现,没效果,不仅出不了东西,研究院还差一点因为这些条条框框夭折。

  后来,刘若鹏索性放手一搏,没有制度、流程,没有职务之分,大家都坐下来,头脑风暴,一门心思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在光启的初创阶段,这种自由、发散的"作坊式"创新模式极为有效,困扰超材料成果商业化的技术难关,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被一一攻破。

  被攻克的技术难关很快转化出了成果。从2010年开始,仅两年时间,光启在超材料领域申请的专利就以每周25件的速度飞涨,到2012年底,光启的总专利数已经超过2000件,占全球超材料专利总量的85%,让中国在超材料领域拥有了绝对技术优势。

  故事没有就此完结,专利和商业化成果出来后,让刘若鹏头疼的问题再次到来。

  和此前学术界质疑超材料学科一样,光启的商业化成果要再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撞上了"认知"墙。

  尽管两年时间光启就已成果斐然,但超材料在国内仍属于非常新的技术,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能够接受超材料的投资方和用户,同样很少。

  刘若鹏说,一些投资方总是希望看到更直接的、更有"钱景"的项目,一些产业上下游链条的企业,不能理解这个晦涩难懂的技术,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刘若鹏坦言,现在他的主要工作,除了继续做超材料技术攻关,另一项就是"包装",怎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超材料技术和它的未来包装出来,推向市场。

  改变别人的思想困难很大,不过,刘若鹏依然有信心,信心来源之一就是决策层的眼光。他说,这么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考察光启,这就是对原始创新精神的肯定,"说明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深圳市在这两年,也陆续协助光启建立起了深圳超材料研发基地、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基金,为光启打开了一条产业化的绿色通道。

  当然,刘若鹏并不希望达到终点的时间太久,毕竟,除了他自己,还有4位其他海归以及300多新员工在等待。"他们都是我"忽悠"来的,我很怕对不起他们。"他说。生股份是黑科技,到底值多少?估值有上限吗?转帖雪球大牛评论——龙生股份是黑科技,到底值多少?
龙生股份,连板的天数可能已经让资金望而却步,就安全性而言,不作为推荐。但作为稀缺题材,我建议大家可以观察,因为光启作为“超材料”这个全球新兴产业的领头羊登陆A股,这个是史上没有的事件,就资金尿性而言,要么把这个题材继续发挥到极致,若干年后,不管项目成于否,在目前这个高度下的龙生股份,都可能是后面若干年的资本传奇,要么颠覆了世界,成为真正的A股巨无霸的存在,要么就是梦醒后的一场空。

为什么这么说,我说说我的逻辑。

光启这个公司,在深圳这几年资本的故事可以说很丰富,其创始人刘若鹏更是传奇人物,作为一个80后,不仅在科技界创造了神话,在资本界更是让各类大鳄喜爱有加,更是连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都在为其背书。

所以单纯就我们自己看市场,我按照我自己的逻辑来呈现一个在“相信”下的估值状态。既然连习大大都信了,我们就按照这个逻辑梳理下去。

光启就目前企业形态而言,并不是普通大众那种耳熟能详的业务,所以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只能停留在媒体所披露的一些资本事件和信息。

目前光启有三大核心产品线,分别是临近空间技术,超材料智能装备和智能光子技术。临近空间是指海拔20-100KM的空间区域,“云端号”和“旅行者号”及太阳能方舟都属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光启临近空间技术这块已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已经在港股借壳上市,名字为$光启科学(00439)$,而材料智能装备则放入了A股的龙生股份。

光启去年12月份收购新西兰的“钢铁侠飞行包”(Martin Jetpack),并购加拿大的太阳能方舟(SolarShip),公司在澳交所挂牌上市后,光启持有马丁飞行包52%的股份。

光启科学有一个大气球计划,是可以和googel的气球计划媲美的。该公司近日在其位于深圳龙岗区的阿波罗基地进行了颠覆式空间技术平台“云端”号的试飞及相关任务商测,其中包括WiFi通信覆盖、对地监测和海事大数据获取等任务,三项核心功能的实测达到了预期效果。

“旅行者号可以理解为谷歌热气球的巨人版,”刘若鹏说,“但材料体系决定了两者的本质不同,谷歌用最传统的塑料袋,而我们用的是超材料,所以我们的体积更大、载重更多、飞得更高。”

所以笼统地安理解,光启目前几乎占领了科学前沿的眼球,超材料这个东西,大家先形而上的理解一下。

那么龙生股份这一次增发下的大项目到底有什么值得市场期待的呢?在大众还不为广知的背景下,已经连拉了19个涨停板。到底后面是无尽的套牢还是能有新的高度?

我们先看公司的增发报告上的阐述:

一个是地面行进装备,一个是可穿戴超材料智能结构,
对于第二项装备,公司在报告里是这么描述的:

典型的可穿戴智能结构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 保护人体; 2)提升人体行进速度、跳跃高度、负重强度等基础动作机能; 3)实现人类对红外辐射、地质振动、电磁干扰等肉体难以察觉的环境状态的感知能力; 4)通过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加强使用者与外界及海量数据库之间的互联协同能力;5)增强人体健康状态监测和自我恢复能力。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部分具备类似理念的产品陆续投入使用,如以色列 Rewalk公司的康复式可穿戴机械腿、 美国雷神公司的 XOS2 军用外骨骼、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HULC 军用外骨骼等。

这个东西,用图片形态来给一个直面的理解是这样的:

是的,你没有看科幻片,这就是公司募集资金要做的方向。

本募投项目产品主要涉及了超材料研制、智能控制算法、结构设计和加工、智能响应等方面的技术。公司新实际控制人刘若鹏博士下属相关单位在该等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和雄厚的技术积累。

以光启研究院为代表的刘若鹏博士下属单位主要从事超材料及基于超材料的新兴尖端交叉科技相关基础技术的研发,是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单位,拥有1 个国家级实验室——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实验室——广东省毫米波超材料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超材料微波射频重点实验室;和 6个分别针对超颖射频技术、复合智能超材料、超材料技术生物医疗应用、超材料技术光电应用、新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毫米波超材料等方向进行工程技术研发的市级工程实验室,具备强大的超材料制备、智能控制算法、结构设计和加工及智能响应单元等方面基础技术研发实力。

刘若鹏博士相关下属单位在超材料智能结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领域的深厚研发积淀,已经为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保证本公司具有实施募投项目的能力,刘若鹏博士控制的相关单位将通过独家无偿许可的方式将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相关专利及专有技术注入新栋梁科技,相关研发及经营团队与机构等也将全部进入新栋梁科技,充分保障本次发行募投项目顺利实施。

在利润预测上,达产后的年利润总额是16.6亿,如此,这个公司该如何估值,处于时代颠覆的预期以及这看似无解的高大技术,如果你相信,这个公司市值一定超过1000亿,如果你不信,那就当成一个资本的故事,如果届时为假,可能又是21世纪里面最大的资本事故。

而通过公司的招聘记录来看,依旧是那么高大上。

而且这个故事,全球也还在继续唱,继续演,不管真不真,各国都在真金白银投入研发。因为习大大看了都说好,余下的就留给资本市场来辨明真伪了雪球网评论:光启的忽悠王贡须:

刘某人又来A股骗钱了。光启科学龙生股份鹏欣资源通通都是骗子@光启科学@龙生股份@鹏欣资源@马丁公司
$光启科学$$龙生股份$$鹏欣资源$$马丁公司$
  某个搞了一辈子材料的老专家表示看不懂什么是超材料,那项目申请材料明显是雇着外行公司,那种专门以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为业的公司写的,看半天也没说超材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是不停地在吹这材料有多好多好,太假了。当年他就驳了光启的的科研项目申请,后来就不知道了。再后来,过了两三年,人家照样活得很好,骗着投资人的钱,骗着国家的钱,人家自己还有了申批科研项目的资格。再后来,人家还借壳上市了,再后来,没过一两年,竟然整出4家上市公司。。。这吹泡泡的速度,郁金香也赶不上啊。

  骗到手了老婆和岳父,然后靠岳父的关系跟政府打好了交道,有了政府的钱和关系,把总统都骗去参观公司了,既然总统都被骗了,以前不给面子的一般官员还能继续不给面子吗?等下一任总统上台后,泡沫应该能彻底破吧。看他最后会是个什么结局。眼看他骗钱起高楼,眼看他撒钱宴宾客,终究他定会楼塌了。

自认为还有点良心,实在看不过眼骗散户接盘的行为。光启的“科技”啥结果,历史已经做出了结论以下内容均截自网络:

(1)2013年10月:“ ‘在超材料技术的商业化方面,我们的确领先于全球!’刘若鹏颇为自豪地说。成立于2010年7月的光启研究院专注于超材料技术(-RF)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据他透露,2013 年光启产业化公司总收入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对产业链下游的投资性收入)。”【出自: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0/0028538.shtml】

现在:2014/4~2014/9,亏损3188万港币,负债8000万【出自: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hkstock/finance/00439.html】,2013年的2亿营收呢?

(2)2013年7月:“刘若鹏还为广州市民带来一个好消息:广州地铁今年内将用上超高速WIFI,搭地铁时不仅可以免费上网,而且网速比4G上网还快,看高清视频都没有问题。‘超材料通过控制电磁波的走向,将WIFI热点发出的信号隔离开来,互相之间不干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大家都能顺利上网了;二是可以将电磁辐射波的功率调低。你会发现手机WIFI信号从来不满格,只有三格甚至两格,但是很容易接上网,网速还很快。”刘若鹏透露,目前这项新技术已经在广州地铁完成了全项的测试。“我们截取了一段站点,也在车内做了测试。如果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最大峰值每列车可以获取21兆的网速。但是应用这种技术,我们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仍可以获得380兆的网速,这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将近20倍的速度。”【出自:http://www.huoche.net/show_284394/】

2013年11月:刘若鹏透露,光启为深圳地铁集团运营的1号线(罗宝线)、2号线(蛇口线)、3号线(龙岗线)、5号线(环中线)的主要线路提供无线WiFi解决方案,其铺设施工已完成,其中蛇口线已经试运营....无论在站台还是在地铁列车上,都可以免费上网,网速根据使用WiFi的人数和本地内容、外网等情况的不同将有所区别,最高网速是每秒上百兆。“在地铁确实可以上网,甚至还可以流畅地观看和下载视频。【出自:http://tech.southcn.com/t/2013-11/22/content_85283672.htm】

2014年8月:“半个多月前,深圳地铁集团联合南方银谷公司共同宣布,深圳地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程免费WiFi覆盖。这种通过超材料技术改良的WiFi,号称比4G网络快20倍,连看高清视频都没有问题。然而,就在该项目试运营期间,却有不少市民抱怨,深圳地铁WiFi经常无法链接或频频断线,尤其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更是难以连上网络。”【出自: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8/025930700335.shtml】

现在:依然是连不上,不是你想上就能上。【出自:http://city.shenchuang.com/city/20141107/125677.shtml】

(3)2012年7月:“光启发起的全球首条超材料中试生产线在龙岗正式投产,这条花了一年时间建设的项目,总投资1亿元,预计将实现超材料综合产品年产值约5亿元,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规模约50亿元。超材料中试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超材料各种新型产品的中试进度,加快产品的量产化验证,保证产品的质量。”【出自http://chinadream.youth.cn/rwtx/201301/t20130129_2847082_1.htm】

2013年10月:“毋庸置疑,超材料技术的引入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卫星天线,让笨重的铁锅毫无存在的空间,”刘若鹏说,“一年多前,我们将它安装到了军用飞机上;目前我们的超材料卫星天线已经在全国22个省份得到安装试用,包括中国最北边的漠河村边防哨所"....怀柔卫星天线的项目让光启严重亏损,但却让刘若鹏看清了市场的需求和机会。项目完成后,他开始召集研发力量和工艺工程师,讨论降低成本的一切可能。“我们只有把成本降到当初的1/100才有市场竞争力,最终我们做到了!”刘若鹏说。【出自: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0/0028538.shtml】

现在:先不说两年来,“每年产值5亿,产业50亿规模”为什么最后还是导致了负债?花了1个亿搭建的生产线,“最终做到了”有市场竞争力的超材料卫星天线,自那以后貌似就没有了消息。

(4)2012年5月:“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揭牌暨深圳超材料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奠基的礼炮在宝安西乡响起。项目分三期建设,用地总面积8.8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建设。用刘若鹏的话说,现在还像个“半兽人”。刘若鹏希望,在2013年7月13日即光启成立三周年之际,能让超材料产品在业界树立良好口碑。面对超万亿的市场,“基地绝对不会就光启一家,我们会让很多企业一起来做,产业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东西,我们只有带动大家一块做,它的整个知识产权、专利、标准才能握在中国手上。”【出自: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2-08/28/content_7136786_5.htm】

现在:快3年了,说好的基地呢?

(5)2012年12月:“習近平表現出特別的敏感和好奇,他在光啟仔細查看各類產品,其中注意到了光啟研發的超材料迷你射頻濾波器,他拿在手裏360度仔細觀看,並問道:“它在技術上的革命性在哪?”劉若鵬介紹,這個產品是將超材料技術應用在雙工器的諧振子中,與傳統濾波比,減小了體積,但性能卻加倍。聽完後,他又說:“這個東西挺小,是全世界最小的。在深圳首先開始應用。”【出自:http://big5.chinanews.com:89/gn/2012/12-15/4411128.shtml】

现在:快3年了,还记得习大大手中的滤波器吗?除了上市,倒腾气球,收购飞行器,是不是也应该把滤波器的应用show一下。习大大当初可是说了要在深圳开始应用。

(6)2014年12月:刘若鹏告诉记者,“旅行者”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在新西兰放飞,其球体直径约为40米,充满氦气后总重量将超过1吨。【出自:http://tech.sina.com.cn/d/2015-01-12/doc-icczmvun4899110.shtml】“云端”号将通过光纤与地面连接......据专业人士介绍,“云端”号上将有智能设备,可以控制它在空间中寻找更适合呆的地方,加以运动,光纤的晃动幅度也可控制在15度以内。【出自:http://dwz.cn/CGEom】

科普:临近空间(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出自百度百科】
留意几个关键词,高度:20~100km,重量:1吨,光纤链接,晃动幅度15度。话到这,脑补难度。

2015年1月:“它可以为约8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区域提供WiFi服务,相当于香港和深圳的面积总和”.....“云端”号在设计高度范围内进行了反复调测,三项核心功能任务的实测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高速的WiFi通信传输达到了108兆每秒的高吞吐量,在距离中心点40公里以外的地方WiFi通信实测吞吐量仍然达到26兆每秒。【出自:http://dwz.cn/CGGn1】

测试的设计高度真实为多少?从说好的8000平方公里,到最终大打折只提供40公里以内的Wifi数据。用只要在一定高度就能获得的海事信息图,偷换本来应该是的“8000平方公里内的WiFi测试数据”概念,放飞测试是否真的成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7)2015年1月:刘若鹏告诉记者,“旅行者”号计划今年上半年在新西兰放飞,其球体直径约为40米,充满氦气后总重量将超过1吨。它的使命相当于“超低卫星”,放飞后将于临近空间完成长时间的环球旅行,可以实现对空对地的监控观测。值得关注的是,“旅行者”号还在研发载人功能,最快今年即可对外销售舒适太空旅游的门票,价格仅为几十万元人民币【出自:http://tech.sina.com.cn/d/2015-01-12/doc-icczmvun4899110.shtml】

分享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5625.html

更多阅读

今日女星:泰国艳星刘可颖图

今日女星:泰国艳星刘可颖(图)刘可颖(KathyLiu)1982年10月1日生于泰国,4岁被人拐卖,9岁从事AV事业,先在日本,台湾发展。而且在这些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

中国公开聚龙一号:新时期核武器研制标志性装置来源:中国科学报http://news.ifeng.com/a/20141017/42229009_0.shtml聚龙一号装置放电瞬间聚龙一号装置研制纪实:为新时期核武器研究再立新功2013年10月10日上午,在四川绵阳中国工程物

龙应台:做守法的受难者,还是违法的反抗者?

龙应台:做守法的受难者,还是违法的反抗者?一个制度无力保护个人的时候,个人有没有权利保护自己?如果“法”的存在是为了“个人”,为什么“个人”却经常要为了“法”而牺牲呢?龙应台:难局有个叫苏格拉底的老头,你大概不认识。他已经七十岁了!深

《凤凰网·非常道》:浴火凤凰刘晓庆

电影复兴时期,她不拘风格塑造经典荧幕形象;改革开放之初,她息影下海成为商海弄潮儿。驰骋名利快车道,不料却意外“翻车”走进秦城422天。重获自由她东山再起,逆生长变不老女神。涅槃的刘晓庆不信命运,继续抒写她的传奇人生。《凤凰网·非

转载 龙婆推荐:美国AF女装冬装大减价!!!

原文地址:龙婆推荐:美国AF女装冬装大减价!!!作者: Cathay活着购买过AF的童鞋都知道此品牌的质量,龙婆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这个品牌在美国很酷,价钱又不便宜,穿上它充满青春活力,很瘦身。龙婆四十出头了还装嫩,是它家的忠实粉丝。哈哈~~虽然上了

声明:《龙生股份:光启系刘若鹏》为网友攒一身善良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