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____身后余论 格致余论

身后余论

丁日昌的身后有两个方面应该介绍,一是后人对于丁日昌的研究评价,一是丁氏的后裔。

丁日昌去世后,因为丁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墓地,所以灵柩也就停放在絜园。民国间,缘于丁家家道中落,丁日昌的灵柩就原地安葬于絜园中。1956年,因为 城市建设的需要,丁日昌墓被开掘,骸骨草草安葬于揭阳仙桥紫陌山。1991年,由揭阳县人民政府主持,移葬于仙桥桂竹园,墓区600多平方米,由主墓、石牌坊、碑亭、揭阳县人民政府立《重建丁日昌先生墓碑记》和丁家骏所撰《先叔祖日昌公传略》石碑亭组成,石坊正背面分别书写“一代名臣”和“潮郡之光”。1993年,丁日昌墓被列为揭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由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辟建“丁日昌纪念馆”于丁氏光禄公祠,该馆长期展出关于丁日昌生平的图片及其它实物,共分三部分:《丁日昌研究》、《丁日昌生平》、《丁日昌世系》。

丁日昌去世后,有关其著作的整理工作从来没有中断过。1882年,也就是丁日昌去世的当年,其长子丁惠衡刻成《百兰山馆藏帖》第一辑,即《荔枝唱和册》。两年后,丁日昌督译的《法人游探记》,即《柬埔寨以北探路记》十五卷刊印。1895年,由江标编《丰顺丁氏持静斋书目》刊印。1909年,《抚吴公牍》由南洋官书局石印。1916年,《百兰山馆藏帖》第二辑由揭阳邢万顺书局刻印。1918年,《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五卷刊印;同年,《持静斋书目》由广州华英书局刻印。1934年,《持静斋书目》由北平来薰阁重刻,厘为六册六卷。1940年,《百兰山馆政书》在香港梓行。1945年,《持静斋善本书目》由温廷敬编成;同年,温廷敬校编《丁中丞政书》由台北文海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差不多同时,潮州吴鸿藻辑成《丁中丞文鉴》。1949年,揭阳林德侯写成《丁氏持静斋宋元刊本书目》四卷。沉寂了三十多年后,上世纪80年代,温廷敬所编的《丁中丞政书》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刊行。1987年,由范海泉、刘治安点校的《丁禹生政书》在香港出版;同年,范海泉校《百兰山馆古今体诗》五卷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室打字胶印。1994年,张弦声将《百将图传》译成语体文出版《中华百将奇谋大全》由黄山书社出版,附原图。2001年,吴二持、蔡起贤校点温廷敬所辑《潮州诗萃》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卷二十三、二十四为《丁日昌卷》,除选《百兰山馆古今体诗》外,增《揭阳新乐府》六首。

丁日昌____身后余论 格致余论

但是对丁日昌的研究工作,则起步较晚。共和国建国后,学术界对洋务运动基本持否定的态度,当作“以资本主义外壳以保持封建统治的一种自救运动”,完全漠视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上世纪60年代初期,学术界曾形成过一个关于洋务运动研究的小高潮,但论争双方都是从“反动卖国”这一基调出发,研究的人物也只放在王韬、冯桂芬、郑观应等主流以外的人物身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丁日昌,更不可能给予他以正面的评价。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得以改变,伴随着学术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逐渐提升,研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的学术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最早研究丁日昌,当属台湾吕实强。他梓行的《丁日昌与自强运动》一书,也要等到丁日昌谢世90年后的1972年。该书被视为研究丁日昌的开山之作;1975年,美国奥斯科根据丁日昌任江苏巡抚期间的文件,撰成《丁日昌在同治中兴时期的江苏》论文,获耶鲁大学博士论文奖。这是海外系统研究丁日昌的开端。中国内地有系统研究丁日昌,则还要迟至1986年,距离丁日昌去世104年,由丰顺县政协、广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丁日昌思想学术讨论会”。与会海内外学者100多人。会议对丁日昌给予较高和较为公允的评价,认为丁日昌是近代开明的政治家、革新家、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者。会议论文编印成《丁日昌研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由江村主编的《丁日昌生平活动大事记》,邓亦兵所著之《丁日昌评传》也得以出版。第二年,曾任汕头大学副校长的李时岳教授发表了《刘铭传与台湾建省》一文,中有大段内容引述了丁日昌的对台事功,推许丁日昌“是精通洋务的第一流人物”,充分肯定丁日昌“抱着图强御侮的爱国情怀,以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不辞劳苦的务实作风”。2000年,揭阳孙淑彦出版《岭东人文考论》,收录《丁日昌交游考》,并附《丁雨生先生简谱》。2001年,赵春晨著《晚清洋务巨擘——丁日昌》出版,全书21万字。2003年,揭阳郑智勇著《丁日昌论》出版,全书15万字。2006年,孙淑彦《丁日昌先生年谱》出版,全书33.8万字。

在影视等文艺节目中涉及到丁日昌的,也似乎不少,但多半不能正确推介丁日昌。直至1989年,由陈作宏、陈鸿辉联合编写潮剧剧目《丁日昌》,才使丁日昌能得以正面形象在文艺作品中和文艺舞台上出现。该剧获广东省地方题材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出奖,并曾在中央电视台全剧播出,剧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93年,作家高强所著长篇小说《丁日昌外传》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年,二十集电视连续剧《丁日昌传奇》摄制成功。通过影视文艺作品的创作,丁日昌的正面形象渐见深入广大百姓之中。

丁氏一家,有“一门风雅”之誉,名诗人陈石遗更云:“三世诗家世所无”。丁日昌的子侄们也多能诗能书,颇为引人注目。

长子丁惠衡(1847—1884)字俊卿,江西补用知府,因为刺马案有涉而被革。能书法,受乃父影响,曾亲炙当时名家何绍基,而好颜真卿。其以行书为《绕绿书庄诗稿内集》所作序,遒劲流丽,颇见天资。

次子丁乃潜(1863—1928)原名惠馨,字旭卿,号讷庵。1893年副贡生,浙江补用道员。能诗擅书,诗为名家陈石遗所激赏,梓行有《匏存室诗钞》,其诗初学苏东坡、董其昌,晚年渗以刘石庵,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吴泽庵有诗赞其书法成就:“松禅已死啬斋老,海内书家竟炫奇。独守师承兼变化,讷公绝艺几人知。”晚年与妻孙言言潜心诗书医理,往往一庐标灯,夜深而未辍。并为其妻校订《昼星楼医案》。

三子丁惠康(1868—1909)字叔雅,号惺庵。受乃父影响至深。与谭嗣同、陈三立、吴彦复齐名,有“清末四公子”之誉。梁启超称其“卓荦有远志,忧国如痗,而诗尤以神味胜”。父亡后,潜心经史,闭门力学,于经史百家、训诂词章、金石考古、目录版本均有涉猎。后赴长沙参加谭嗣同所办南学会,参加戊戌变法,曾被派往日本考察,一年后回北京,为国是奔波。然丰才吝遇,郁郁而终。著有《丁叔雅遗诗》,附印于二兄《匏存室诗钞》之后。

孙丁韵初(1885—1920)名鸿胪,丁乃潜次子。历任教职,惜天不假年。擅诗,著有《问樵诗草》,也为名诗人陈石遗所青睐。能书,受其父影响颇深,从唐人写经入手,渗合己意,其《问樵诗草》手稿,清逸隽丽。

曾孙丁天骏(1916—1995)别署虬翁,丁韵初次子。弱冠为将军张寿记室,刁头草檄,下笔千言,以文思敏捷见称。晚年寄居广州,能诗,清新雅健,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天骏诗集》、《济阳世泽》。能书,所作章法疏朗,平稳秀逸,为广州书法家协会会员。

侄丁培纶,名伯仲,号培纶,以号行,国民党陆军少将处长。抗战期间,曾任广东陆军慰问华侨专员到南洋宣传抗战并募捐。能书法,尤擅行楷,得法于颜真卿。所作丰腴有神。亦能诗。

侄孙丁家骏(1909-1997),泰国的石油巨子。1952年,丁家骏赴泰国定居,创办泰油贸易有限公司,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丁家骏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积极于丁日昌精神的弘扬,在丰顺中学捐建丁日昌图书馆,赞助举办丁日昌学术研讨会,并出版相关书籍。

丁新豹,丁家骏子,现任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也关心丁日昌研究工作,为《丁日昌先生年谱》撰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5414.html

更多阅读

臧天朔和斯琴格日勒的恋情 斯琴格日勒最新消息

以一曲《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藏天朔,是个实力派的个性男人。与他关系不一般的新生代歌手斯琴格日勒有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藏天朔 藏天朔1964年3月6日生于北京,6岁开始在教会风琴师孟四爷爷的辅导下学习钢琴,先后师从中国歌剧舞剧院

来昌乐一中培训的外地学校美女老师们3月23日 昌乐一中官网

来昌乐一中培训的外地学校美女老师们(3月23日)刘福新题目还是具体点儿吧,被我拍到的拿着我名片的朋友,在360、百度或其它搜索引擎指南里一搜就立即显示出他们(她们)的图片来了。3月23日,还是牙疼,傍晚,戴了一幅大口罩就下楼了,本想在楼下(

声明:《丁日昌____身后余论 格致余论》为网友帅气十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