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卷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与拟题
第一个:入门要准、走路要稳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这个留给大学生写吧)
第二个:门与路(附后)
第三个:入门与走路(附后)
门与路
思哲陶然
门与路是相连的。
门是点,路是线;路是通道,门是结点。没有门,路就是根废路、野路,最终会让荒草淹没;就是有了门,才让各段不同的路连通。没有路,门里面一切都会孤立与死亡,就如沙漠里的城堡消亡。如果回到古代,门就如驿站,路就如古道;要是现代,门就如车站,路就如轨道。车站之门,把铁路编织成一个网。
路与门紧紧相连,但它们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登堂入室。就如你从一个地方入了车站,坐上了一列火车,不管你换了几次站,最终是要到达目的地的。你要做一番事业,在读书的路上,可以入不同的小学、中学与大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与爱好,可交往不同的朋友与己同行,但最终的目标就是事业的成功。
门是路的起点,又是路的终点。这就犹如小溪之于水塘,河流之于湖泊。水塘、湖泊既是水溪、河流的入口,又是下一段水溪或河流的出口。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口与出口的水,在经过了一段路之后的能量是不同的。这就犹如,嘉陵江的水进入了长江,再流出三峡大坝时的不同。人入门之后,同样有个历练的过程,这是会增加能量的。可以说,起点的门与终点的门是不同的,而终点的门,可以是下一个起点的门,然而这个起点却有了质的变化。这就好比小学之门与大学之门的区别。
入某个门,意味着选择了某条路;走某条路,意味要入某个门。走完某条路,可能要穿越多道门;入了某个门,同样可以选多条路。
前句话说明人一旦选择某个方向入了门,就等于定好了当时要走的路,因为入门之后的开始,面前的路一般不会很多;而你走在某条路上的时候,再要走其它路的话,你首先必须走到这个接点才有可能重新选择。这就好比你进了某个火车站,你就等于选择了可以坐的几列火车;你坐在某列火车上,就必须经过某个或几个车站。这时的一切犹豫都是徒劳,不如扎扎实实地做些基本功,为下一段路的选择做好充分准备。
后句话,就如一个坐火车进了大的中转车站的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实,一个人的一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与扎实的功夫之后,还是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你何不为某一二次的失误而耽误更大的前程,也许失误的经历反而成全了你他人身上没有的能力。
人生之路漫长,人生之门繁多。人生之路也就不可能一直平坦。
入门意味着有坎,走路意味着有阻。克服坎坷与险阻既要有能力,又要有智慧;既要勇敢,又要坚毅。人生之路虽然不是迷宫,但入门需要智慧,行路需要意志。
总之,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选择进入什么的门,走什么样的路。人生的坐标定好了,不管要穿过多少道门,行走多少里路,中间遇到多少坎坷与险阻,只要信念在,就会接近确定的终点!
入门与走路
思哲陶然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学科、新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即使再渊博的人也会遇到未知的领域,不知路在何方,门在哪里。
我们常常以登堂入室来说明一个人的学问或技艺达到相当了得的程度,也就是在某个领域可以或已经取得成就。既然要登堂入室,那入门就是重要一关,并且在入门之前与入门之后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要所有成就,在选择了自身发展领域或方向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门在哪,路怎走”的问题。
没找到门,就是没有入门,那你就是门外汉。即使你在某个领域知其一二,也只是知皮毛般的隔山观景,就如不懂宇宙与量子物理学的我读《时间简史》。如此门外汉,要取得成就,当属天方夜谭。要入门,首先得找门,知道门在哪。这就犹如到了一个景点要找到入口,登山要找到路口。那么如何找到“入口”这个门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他人指点。这是个捷径,会少走弯路。这好比到景点之后找了个导游,跟着他入门基本不成问题。中国的大学生基本是通过这种方式入门的。然而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但不足也显而易见,除了导游优劣会对游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存在游者本身被动接受指导与景观不易被消化、缺乏积极主动性的不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而此法学习的主动性可能会少。
二是个人的探索与找寻。此法找门会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一次性找到。兴趣、恒心、毅力 与机遇在此显得尤为重要。而此法一旦入门,则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由于有了很多可取的经验,入门之后,成功机会很大。这就犹如在外围作了多次侦察之后去攻克敌方的碉堡,在敌情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是可以成功的。
除了找门,还有入门前与入门后如何走的问题。其实,这就是路。
从入门方式看,前种方法主要是入门之后的路如何走。因为门是别人引进的,入门之后如果不听导游指导可能方向都把握不准,景点有多少,重点在哪也不清楚,其实还是个门外汉。如果单是听导游灌输一通不去融会贯通,存疑思考,难于消化又何能游刃有余、高屋建瓴?因此,脚下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自己走,而不是坐上轿子或走马观花。
当今的大学生,很多就是由父母或因盲从而入门的,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根本不感兴趣。这样的入门状况,犹如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可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路能否走下去都是个问号!
至于后种入门方法,我看主要在于前面这段路要走得扎实。其实,现实中很多边缘学科的研究者,就是在兴趣与探索精神的鼓动下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入门之后,他们把一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其中。结果让自己在此领域的路越走越宽,甚至在此领域有了重大突破与发现。当然,把路分成二种只是想更好地说明问题。其实,第一种路的走法也可以借助第二种方法,毕竟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总之,人要有所作为,在确定目标之后,看准目标在哪个领域,明确门在哪、如何入门、入门之后如何走。入错了门,就可能一事无成;走错了路,也难成大事。
中学生常常把考大学比作人生的敲门砖。我们同样需要思考“自己拿块什么样的砖头,用多大的力气,通过什么样的路径,选择一扇什么样的门去敲,一旦敲开了又如何走好这段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