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独有“胭脂稻”:物种重生之传奇!

唐山独有“胭脂稻”:一个绝迹物种重生的传奇和惊喜!

唐山极品“胭脂稻”:一个物种的消失!
  在故乡唐山丰南区稻地镇,有一个叫王兰庄的小镇,这只是冀东平原上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镇。
  小镇历史虽谈不上悠久,但因曾出产一种特殊的稻米,更因这种稻米和清帝康熙以及毛泽东的关系而名载史册。这种稻米因味腴、气香、微红、粒长,煮熟后红如胭脂“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被称做御田胭脂米,民间则称之为红稻米,过去因是皇宫贡米而闻名遐迩。
  胭脂米粒呈椭圆柱形,内外均暗红色,顺纹有紫红色线,煮熟之后,异香扑鼻,味道极佳,可谓“一家煮饭,四邻飘香”。且回锅三次色香犹存。由于每回锅一次,米粒伸长一次,故称“三伸腰”米。
  曾经听老人们讲,过去胭脂米是官家的专属品,在方圆800多亩“官(御)田”里种植。清代在官田立有一块石碑,警告众人“此米纯系贡品,庶民不得尝,违者重罚!”而围绕这些土地周围的道路就叫“官围”。
  《民俗文化网》有资料说:据地方志记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王兰庄一带始辟营田,“王兰庄有营田两处,南围菱角泊水田共地八顷五十一亩一分,播种稻谷;北围三角淀旱田共地三十顷四十九亩,播种杂粮,此项营田系工部侍郎王钩捐置。”
  不论是谁置办,反正老百姓所称的那时的“官围”,如今大多已经成为住宅区,但在当地,人们还是习惯称呼官围。
  胭脂米在官地里长势很好。在但其他的土地田块就差强人意了许多,即便在官围的对面土地也不行。老人们说是官地的风水好,实际上此说过于玄虚,胭脂米对土质的要求极高,只是官田的土壤成分更适宜胭脂米的生长、管理水平更精细吧?
  文革期间,因为产量低,种植的劳动强度大,更主要的是上面的一纸红头文件,要调整种植结构,要建设产棉区,以棉为“纲”,粮食种植也以小麦、玉米为主,胭脂米从此遭遇厄运,御田石碑被砸,水稻田变成了棉花地。
  没过多久,备受冷落的胭脂米竟慢慢绝迹了。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听说当地有不少人一直在设法培育胭脂米,但因胭脂米对水土的要求极其严苛,而每每不能成功,心系胭脂米的各界人士都不免于怀耿耿。

  “御田胭脂稻”得名的传说
  关于“御田胭脂稻”的得名,当地群众的传说颇多:
  一说为当地地主王兰者,因种植这种稻米闻名百里,经举荐,进宫求官,皇帝及宠妃见此稻后喜爱倍至,赐名“胭脂稻”。
  二说此项营田系皇宫娘娘和后妃用胭脂体已钱所营,专供内宫食用的贡米,因米色微红,颇似胭脂色,故名“胭脂稻”。
  三说,因这种稻米的颜色跟娘娘和后妃的梳妆打扮时用的胭脂红相似,故被皇帝封为“胭脂稻”。
  不过《康熙几暇格物篇》却别有一种说法,云:“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米谷种。岁至九月始收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颗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元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这里所说的丰泽园,即为皇家的御苑。
  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丰南县大事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1954年,毛泽东读《红楼梦》时,看到五十三回写到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引起了他的关注。毛泽东写信让农业部查到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遂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唐山专区丰南县有一个王兰庄营田,种一种特种水稻,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
  后来,丰南县粮食部门曾收购胭脂米10万斤进京。六十年代初,又曾征集该稻米送全国农览馆展出,声誉大振。近年,作家关仁山著长篇小说《胭脂稻传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南北各地钟情于这种神奇稻米者日众。(这很容易和周汝昌先生《胭脂米传奇》混淆,呵呵,只一字之差啊!)
  因为“胭脂米”珍稀味美,又与名著《红楼梦》有关,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尝到“胭脂米”,向毛主席索求此米。据说,后来毛主席果然将“胭脂米”送了一些给田中先生。也有一种说法是,田中角荣作为侵华日军,驻扎华北时在唐山迁安的贯头山一带,曾经吃过胭脂米,记忆难泯,访华时特意索求胭脂米。
  有营养学家做过专门研究,确定胭脂米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滋补品,还有祛疾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资料关于胭脂米的记载
  对于《丰南县大事记》里关于胭脂米的记载是确有其事的: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描写黑山村乌庄头交租,在上缴的账单有繁多的柴米肉蛋,仅稻米一项就分了4个等级,常用大米1000石,而“御田胭脂米两石”;七十五回中“贾母因问道:‘有稀饭吃些罢了。’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此处的红稻米便是御田胭脂米,从乌庄头送来的数量看,一年才得两石,可见极为珍贵。七十回中,中秋节贾母用饭之时先写道:“贾母见自己的几色菜已摆完,另有两大捧盒里捧了几色菜来,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后面一提吃粥,尤氏连忙捧上红稻米粥,可见这个米只有宁国府才有,因极为稀少,只做得一碗粥用来节气时孝敬贾母。而在荣国府各种节间设宴并未提到此米,可知荣国府的田庄不产此米,贾母因知珍贵,只吃半碗,剩了半碗送去给病中的凤丫头,也可见贾母实宠王熙凤。
  每当在各种资料上看到关于“胭脂米”的文字,对胭脂米都有一种亲近的感觉,平时也特别留意相关的史料收集。在前几天看到家乡的网站关于“胭脂米”的报道后,晚上遛弯就向街坊大伯聊起“胭脂米”之事,老人家对此津津乐道:清朝时,康熙皇帝东巡途经丰南,品尝过胭脂米后,龙颜大悦,遂赐名御田胭脂米。不过,晚上查找资料中,到有一些收获,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中引录的几部古籍中,有关于胭脂米的记载:
刘廷玑《在园杂志》中说:“浙闽总督范公时崇,随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坛,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迥异他禾,及登剖子,粒如丹砂,遂收其种,种于御苑,令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只供御膳。”
  吴振或的《养生斋丛录》又说:“康熙二十年前,圣祖于丰泽园稻田中,偶见一穗,与众穗迥异,次年命择膏壤以布此种,其米微红色,此后四十余年,悉炊此米作御膳……”
  而康熙的《御制文集》中,则有更为详尽的叙述:“丰泽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负至九月始刘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种方盈,忽见一棵,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四十余年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微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御苑,故名‘御稻米’……曾颁种与江、浙督抚织造,令民间种之,闻两省皆有此米,惜未广也。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喜谷也。”
  康熙帝的“御笔”又在《张文端公全集》中得到了印证:“集畅春苑,谢赐御谷种。公同诸大臣具奏恳恩颁给御种,奉旨每人给二石,赴瀛台领讫,具奏谢恩。”
  周汝昌先生如此浩繁严谨细致的考证,其治学精神之博令人佩服。没想到周汝昌先生还专门著有《胭脂米传奇》一书,书中说:“据河北遵化州志,胭脂米不止一个单一品种,有所差别;产地本在玉田王兰庄,其后丰润也有了此米(玉田、丰润,皆遵化州所辖之县)。”更值得说到的是“……康熙帝曾在中南海丰泽园中种植此米,并曾赏与曹寅、李煦的‘故事’。可巧,那时毛泽东正住在丰泽园,读了这段故事,引起了浓厚兴趣,即命农业部、河北省寻找此米。后来河北省委果然寻到了,把培育收获的胭脂米运送给主席。因此米珍稀味美,有一次前日本首相田中访华时,在贵宾席尝到此米,念之于怀,竟向毛主席请索此米,据确知者言,此米果然给了日本”。这和《丰南 县大事记》里的记载相符。
  可以确定,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红稻米”,指的就是“御田胭脂米”。
  《红楼梦》中庄主乌进孝进贡红稻米的情节是有史实依据的。从年仅二石的进贡数量可证明其产量不丰,推广种植是不容易的。所以才会物以稀为贵。可见曹雪芹关于胭脂米的细节描述并非向壁虚构。康熙54-56年,曹頫李煦奏折迭有奏闻试种此稻情况。故曹家有此珍并不足怪。作为曹寅的后人,他极有可能也曾经品尝过当时来说极其珍贵的胭脂米。
  其中,有相关奏折可以作证。
  奏请圣安并求赐稻种由摺(康熙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大平无事。早稻渐次登收,年成丰足,俱有十分。新米每石七钱上下,米价殊贱,小民易于谋食,无饥馁之虞。闾阎百姓莫不讴歌鼓腹,悬灯演戏,庆乐丰年。再蒙万岁恩赐稻种,奴才向母舅李煦分得稻种一斗,奴才先用种六升,种田一亩有另,于四月内插秧,七月中收割,得谷四石二斗。因恐新稻收迟,不及栽插,故留原种四升,于六月内布出秧苗,头季刈获之后,其田随即耕褥,复插次季秧禾,约十月内可以收割。江宁百姓农夫见此一年两收稻种,莫不欢欣踊跃,求种布种。奴才谨将稻样米样,并江宁七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并请圣旨,伏乞将汉才收存新稻恩准分给江中百姓,俾得普沐天恩,家丰户足,人人庆乐雍熙矣。谨此奏闻,伏乞圣鉴施行。
朱批:知道了。稻种一事,已批于李煦摺子,尔问,即可知道。
  对于胭脂米,康熙曾感叹“每饭时,常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曾经的皇宫内膳用米,曾经的贵族家庭长辈可以享用的人间珍味,民间无从得此种,更无从享用。没想到,解放后昔日米中明珠的皇家贡品,竟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而在人为的因素作祟下,胭脂米又离我们的餐桌而去。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据说,胭脂米被视为世界良种编入名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可是坊间一直在传说,御稻种子现在只有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有标本,真正的种植早已在故乡绝种了,感觉极其遗憾。恰恰在前天,浏览“环渤海新闻网”时,惊奇的看到一则报道——《丰南胭脂稻起死回生》,不啻是个令人额手称庆的天大的喜讯:
  报道:《丰南胭脂稻起死回生》
原文——几株稻穗挽救了一种濒临绝种的作物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杨盛东)闻名遐迩的“胭脂稻”并未绝迹,丰南区王兰庄镇王兰庄村一户农民靠父辈插在老屋墙角上的几株稻穗挽救了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稻谷品种。
  胭脂稻是我市丰南区王兰庄镇特有的珍稀特种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1990年出版的《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外观形似旱粳子,有芒,胭脂米呈椭圆形,粉红色,味清香可口,特点是出饭率高,饭粒回锅三次不仅不烂,还可伸长三倍左右,俗名“三伸腰”。
  《丰南县志》记载:丰南县栽培胭脂稻始于清乾隆元年(即1660年),地点在王兰庄北的菱角泊,面积曾达850亩,常年亩产在200公斤左右,到解放初期仅剩数十亩。1954年,毛主席在查阅古籍时得知王兰庄产胭脂稻,给河北省委写信询问此事,并建议粮食部门收购一些用来招待国际友人。丰南县粮食部门于是收购胭脂米5万公斤送到北京。1962年,胭脂稻标本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声誉大振。《丰南县志》记载:胭脂稻已经于上世纪70年代绝迹断种。
  昨天记者在王兰庄镇采访,偶然得知胭脂稻并未断种,王兰庄一村村民李明仍在小面积种植。记者在62岁的农民李明家看到了神奇的胭脂稻及胭脂米。胭脂稻最突出的特点是有长达两三厘米的芒儿,胭脂米呈浅红色,有纵纹,李明证实“三伸腰”等说法非常准确。据李明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有种植胭脂稻传统的王兰庄村民们为提高粮食产量都改种其他种类的粮食时,李明的父亲李洪发悄悄留了几株胭脂稻稻穗,将其插在老土坯房的墙角。

李明参军退伍后,无意中发现了这几株稻穗,将数十粒稻种种下,再把所产稻谷当种子来年播种。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培育,李明收获了数百公斤胭脂稻。1988年前后,李明的胭脂稻播种面积曾达到4亩地。198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进行样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丰南胭脂稻在蛋白质、氨基酸等

方面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的稻谷,营养极为丰富。
  李明告诉记者,这些年他每年坚持播种1亩地左右的胭脂稻。他不敢多种,怕品种的纯度受影响。他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祖辈流传下来的好东西绝了种。
附记:《科学与文化》2007.089期,韩吉辰/文,也曾有如下记载:
1984年,当地农民无意间发现了半斤胭脂稻稻种,经过精心培育,这神奇黑亮的土地又发挥了奇效,胭脂米重见天日。王兰庄政府投入巨资,恢

复御田,珍贵的胭脂米重又焕发了青春!目前湖北、河北、江西等地试种胭脂稻,已经获得初步成功!
  “御田胭脂米”不是京西稻
  《2007.06:文摘报》曾文:自清朝开始,京西稻就是皇室贡米,蒸出来的米饭软硬适度,香味扑鼻。北京海淀六郎庄曾是清代京西稻试验区,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
唐山独有“胭脂稻”:物种重生之传奇!
  解放后,京西稻在北京的种植面积曾一度接近12万亩。但现在,全北京除海淀上庄的2000多亩种植区外,仅剩海淀公园的1.5亩京西稻田风景区,以供游人参观。
  1954年,毛泽东读《红楼梦》时,看到53回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毛泽东让农业部查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之后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这段记述和上面的资料相符。)
  《红楼梦》里的“御田胭脂米”,指的就是康熙培育的御稻米,《红楼梦》里还有很多地方提到。曹雪芹为何会写御稻米呢?北京市农科所水稻专家李增高说:“康熙培育了御稻米以后,除了北方,也倡导在南方推广。”康熙五十四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其母舅李煦那领取御稻种一斗,开始在江宁(南京)推广,同时也在自家田里种植。
  从乾隆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两百多年间,京西稻品种变成了乾隆下江南时带回的“紫金箍”。紫金箍被种植在昆明湖畔,接受有“天下第一泉”美称的玉泉水的灌溉。稻米晶莹透亮,略带微绿光泽。
  曹雪芹少年时也许吃过这种米,并在后来写进了《红楼梦》。《红楼梦》里的“御田胭脂米”,指的就是康熙培育的御稻米。但毛泽东让人寻找到的“御田胭脂米”,已经不再是康熙的御稻了。
  当地的樊老汉回忆说,彭德怀挨批后住在青龙桥的“一亩园”(现为疗养院)附近,他在“一亩园”内种了二分地的京西稻。(《北京青年报》6.22)
胭脂米的历史与进展
胭脂稻的改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多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特种米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拥有二百多年栽培历史的胭脂稻收集整理、

改良工作从1996年逐步展开,通过十年的杂交组配及系统选育,使选育出的新胭脂稻品种在产量、抗倒伏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新胭脂稻的特征特性
改良前的胭脂稻株高150厘米,极易倒伏,长芒,易落粒,生育期偏短(155天),穗粒数仅85个,产量偏低(250公斤);改良后的新胭脂稻生育期适中(165-170天),亩产可达350-400公斤,株高135厘米,穗长18厘米,结实率90%,千粒重25克,无芒,颖壳黄褐色,生长期胭脂色,鲜艳壮观,成熟后红褐色。
新胭脂米适口性及营养
新胭脂稻保持了原有的“三伸腰”蒸煮特色和食味品质,并在香味方面略有增强。该米粒型长圆,糙米色如胭脂,精米色略淡,营养丰富,食味好,蛋白质含量10.6%,赖氨酸含量0.37%,精氨酸含量0.83%,均高于当地优质米品种津稻9618。
  本帖还参考自:晏凤利—长相忆—海峡博客,致谢!

珍贵视频:“胭脂稻”


“独沐秋风军事博客”敬请关注!看【金戈铁马】如何精彩演绎!
独沐秋风:《博文链接2009-1月》“独沐秋风”博客专辑:博文链接总目录
“独沐秋风”博客专辑№6:中国抗战(2008年)“独沐秋风”博客专辑№9:【铁血军魂】
“独沐秋风”博客专辑№10:【朝鲜遗痕】“独沐秋风”博客专辑№11:【对越反击】
“独沐秋风”博客专辑№47:【唐山大地震亲历】“独沐秋风”博客专辑№46:【故乡唐山】
【唐山:故乡系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4783.html

更多阅读

重生之军医 作者:达娃

我们俩第一次相遇在S市味庭宅,期间相处8秒。第二次在S市飞往京都航班头等舱,相处时间2个小时10分钟。第三次我们在B军医大校长办公室,相处时间38分钟,并在此期间交换姓名。原名《重生之那谁》,现在改成《重生之军医》一目了然。

无间罪:僵尸重生百度影音高清观看

《无间罪僵尸重生》是中国内地首部僵尸电影,影片涉及僵尸重生、密室禁闭、恐怖实验等经典恐怖片元素,充分营造出重口味的恐怖气氛,加上故事又以讲述“僵尸重生”为主题,尚未公映,就已吊起了不少恐怖片影迷的胃口。无间罪:僵尸重生百度影音

《重生之金盆洗手》作者:缘何故

主角:唐开瀚,路文良关键词:现代社会;日久生情;攻受性格感觉前后不同,无虐的温馨HE文文案:小混混路文良,在某天清晨回到了那个曾经毁掉他一生的家……别误会,这其实这只是个不苦大仇深的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故事——end内容标签:强强 重生 种田文搜索

声明:《唐山独有“胭脂稻”:物种重生之传奇!》为网友再见单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