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了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传说中的“呼吸税”开征了吗?
2008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蒋有绪呼吁政府应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收生态税,对于一般的市民,则可让他们每个月购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他表示市民作为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排放者,应该为节能减排付出代价。这一建议被坊间戏称为“呼吸税”。
每家每户收100元空气污染费,无疑就是“呼吸税”的现实版。于是有网友惊呼:专家真敢想!政府真敢干!
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官方回应“负面新闻”的速度非常之快,基本不过夜。昨日晚间18时30分许,安国市官方向人民网记者表示“100元空气污染费”传闻不实,紧接着安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关于网曝征收空气污染费问题的情况说明”,称该市从未收取过空气污染费,此次收取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费,未与居民取暖费捆绑 征收。
但愿是误传,否则这个“空气污染费”将成为2013年度最不靠谱的地方政府收费项目。
说它不靠谱,首先在于它师出无名。虽说防治空气污染人人有责,但责任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到治污经费的来源上,应该是谁污染、谁埋单。居民吃喝拉撒固然对空气污染小有“贡献”,但这点“贡献”是生存所必需,除非所有人都不吃不喝不呼吸空气。众所周知,导致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排污、交通污染、工地扬尘等,这其中更多是企业责任和政府责任。居民是空气污染的最大受害者,现在让居民一边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一边交空气污染费,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其次是,征收方式相当可笑。即便雾霾严重到了必须“人人出钱”的程度,不问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大小,每家每户收100元,这也是一种典型的“人头税”。“人头税”早已被历史证明是一种“征税效率最高,但最不公平”的收税模式,在征“人头税”的情况下,富人的福利损失微乎其微,而穷人则有可能因之陷入困境。由于“人头税”显失公平,时至今日基本被文明国家所摒弃。
再次,一个政府收费决定未征询民意就仓促出台,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为治污请市民作出一些利益上的牺牲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不能“不告而征”。一些大城市多年来都在酝酿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无不是反复调研、听证,酝酿到今天也只是“酝酿”而已——这还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收费。针对辖区全体居民的“空气污染费”,焉能招呼不打一个就开征?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征收“空气污染费”都是极其荒谬的,若确有其事,基本可以判断这不是为了治污,而是“借污敛财”。当地政府回应是误传,但愿这一回不是“习惯性否认”,而真的是网友和媒体偏听偏信了。

还是想请安国市官方就两个问题作出进一步说明。第一,当初对媒体说“开征空气污染费”的是安国市政府办工作人员,而今否认开征的则是安国市政府办的一个声明。都是“官方消息”,我们该信哪一个?千万不要告诉我们说出“不实传闻”的是临时工。第二,“不论住宅面积大小每户100元”,看上去与“城市污水处理费”相距甚远。污水处理费与用水量多少有关,绝无可能搞成“人头税”,这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