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游记 昆明西山游记移步换景

已经去过西山两次了,今天准备走一条新路线,不去景点区,主要是爬山娱乐!同行共5人,两名男性,三名女性。路线:海埂大坝----滇池大桥------龙门村-------山路到龙门售票点------猫猫箐-----小石林------太华古道----高峣早上起来等所有人聚齐已经10点多了,公交73路定班车到海埂大坝。海埂大坝玩点:看滇池,喂红嘴鸥。到达时间11:40


这个点看滇池是一望无际。上面是上西山的索道。(坐索道上山每人30元,20分钟不到就到达龙门风景区)

旁边有很多卖鸥粮,面包的,游客可以用来吸引红嘴鸥。



 红

红嘴鸥(40张)嘴鸥,鴴形目鸥科。全长约38cm。夏羽头顶、前额、喉、前颈棕褐色。眼周旧白色。后头及颈、胸和尾羽白色,胸腹部淡灰色。飞翔时,背及翼上灰色,翼前缘、后缘白色,初级飞羽未端黑色。嘴和脚均为红色。冬羽头部为白色,头顶有褐色斑纹,眼后有黑褐色斑。红嘴鸥是中国南部地区冬季最常见的鸥类。在昆明、青岛等城市,红嘴鸥常进入城区的公园水体和河流地段觅食,受到人们的保护和投食招引。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来,每年冬天都有上万只红嘴鸥在市区内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形成昆明的特色风景。





 红嘴鸥已成为昆明人民的骄傲!自8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云集昆明市区。它们在翠湖水面上优游自在,对来往人群和船只毫不畏惧。游人也喜欢买些面包给它们吃。人与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湖面成千上万的海鸥。(红嘴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半小时后我们继续前进。
滇池大桥,把电池一分为二。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通过大桥本来是要进入龙门村走石阶路上山,但是要绕很长一段路,所以我们就在高架桥下面找了一个缺口从基本没人走的小路爬上山。一可以满足爬山的乐趣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一路都是手脚并用。

身边度是竹林,和比人还高的杂草。



不一会所有人都气喘如牛,大汗淋漓。

半山腰拍的滇池一角。

实在是爬不动了,趁着接电话的时候休息片刻。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所有人都完成了坡度大于60度70度的小路。
终于走上正道,释放出双手,都忙着爬山了,很多超赞的镜头都没有拍下来。 昆明西山KunmingXishan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途中见到一个小孩,太厉害了,从小锻炼啊! 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拍照片。 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龙门售票处。 经工和工作人员沟通,还是没有办法在不买门票的情况下从那个入口进去,即使不走景点区。我们还是按原计划到猫猫箐(一个地名)哪里可以从小石林反走到龙门,猫猫箐还有很多农家乐,是我们休息和补给的好地方。谁知道眼前的这些铁栅栏让我们的计划破灭了,经过和村民了解,小石林早在几个月前就全部被这些“卫兵”围起来了,现在和龙门景区统一为一个景区,就意味着从这里进去也要交40元的门票费,经过半个小时的打探还是没办法免费进去,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围栏,工程之浩大啊。

村子里晃了半天也饿了,算了小石林不去了,直接找个农家乐吃饭吧。

路上看到一个名字很有趣的小吃店。 其实只要你一道这个村子门口就有很多妇女上前来问你吃饭吗?住宿吗?这里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每家都是农家乐,都是一条龙服务,吃喝玩乐住行。 住宿一晚上一个人40元,还包括一顿早餐和两顿午饭,很实惠,还有很多娱乐设施免费开放。 不住宿只吃一顿饭的话有两种,一种是套餐,每人15元菜有老板搭配,第二种单点菜合计收费。我们五个人一共75元,套餐有两个荤菜,四个素菜,一个汤。米饭免费供应。
农家乐的秋千。还有乒乓球,桌球,麻将,都是免费开放。

昆明西山游记 昆明西山游记移步换景
农家乐的厨房,很多肉,好馋啊~!

这里看到了云南十八怪里的一怪----草帽当锅盖。

吃完饭休息了一个小时,开始从太华古道下西山。

太华古道留影。这次由于经验不足,很多精彩的镜头没有记录,还有很多照片由于过大没有上传。下次一定改正。

太华寺是昆明西山森林公园重要寺庙之一。
有盘山公路直通。
也有一条“太华古道”山路到达。
游西山,不去太华寺,游太华寺,不走太华古道,实为一种遗憾。
太华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历经了七百年风雨驳蚀和兵燹的沧桑岁月;太华古道虽说是古道,却是一条依然充满生机,绿荫蔽日,曲径通幽,竹木苍翠的山间小道。
走“太华古道”游太华寺庙已经成为许多人健步休闲的最佳去处了。
“太华古道”入口就在华亭寺侧门不远处的公路边,转过华亭寺山门百米就一眼看到。



一排石阶顺山坡而上,中英文标注的指示牌十分显眼。
上得台阶来,一座单门石牌坊高高耸立坡上,牌坊正中,几个苍劲的隶书体大字“太华古道”跃然而出,牌坊两侧的石柱上镌刻了一副对联:
松黄石卧疑无路
路转峰环别有天
仔细观赏,得知这是清人徐敏句,刘昆生题。因年代久远,字迹斑驳,难以辨认,不过大体意思是清楚的,松黄石卧与路转峰环的意境需要登山者去亲自去体会。

太华古道没有惊险,也没有奇景,是一条依山势,顺地形而蜿蜒于林中的小路。
除了那座石牌坊,你几乎看不见任何古迹,为了方便游人,这里经过几番修葺,这条古道已经是旧貌换新颜了。
全长2公里左右的山路,全部由石条石板石块铺砌,大约600级的台阶,宽敞平整,依地势走向,错落有致分布,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弯弯曲曲,穿行在树林中。

茂密的松树,翠绿的竹林,不时把小路的尽头隐秘,转过山坡,石桥与楼台呈现在眼前,还真有“路转峰环别有天”的意境呢。



途中有石凳供游人歇息,有亭榭供游人赏景。
有人说在这条石蹬小道上还能不时看见一些镶嵌其中的磨得锃亮的石块,那就是古道的文物了,我运气不好,始终没有发现一块。
但是,遮天蔽日的绿树翠竹,鸟啼蝉鸣的深山幽谷,已经令人忘却了时光。
树稍筛下光斑螢瑩,静谧中传来细微风语,不时一两只调皮的松鼠从路边跃上树梢,远处传来寺庙悠悠钟声......。
峰回路转,有时候你会透过参天的树木,翠绿的竹林,看见蓝天白云的天空,看见烟波浩渺的滇池,看见随山峦起伏的森林......。
连步掇级,沿山巡谷而上,不时遇到老人小孩和欢愉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走累了,就地在石阶上一坐,微风吹来,十分惬意,这边小亭榭里一对情侣喃喃细语,那边楼台却是一群年轻人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象,如果那一天空闲,带一本书,带一壶茶,这里就是最好消磨时光的去处了,静谧中嗅到阅读翻书的清香,闭上眼睛让思绪随微风展开遐想,躺在长凳上让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徒步爬山有听收音机和听小说评书的习惯,但是在太华古道,只能静静地悠闲漫步,在这条小路上,其他的声音是多余的。
我徒步爬山一般都是健步疾行,很少歇息,但是在太华古道,我总是放慢脚步行进,在这条小路上,不去欣赏、呼吸、享受,那是一种遗憾。

太华山地处西山群山中腹,峰峦起伏,森林茂盛,山谷陡峭险峻,山涧溪流淙淙,清幽静谧的“太华古道”穿行其中,名副其实的一个天然大氧吧。

漫步在太华古道,你不禁会想象,当年徐霞客是否会在那棵树下休息?吴三桂是否携陈圆圆到此一游?建文帝是步行还是骑马?

当古道前方出现一堵红墙,依稀传来诵经鼓乐,直觉告诉你,太华寺到了。

来到太华寺前面,除了首先映入眼帘的高大的太华寺山门,还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相传为明朝建文帝流亡云南时亲手所植。推算下来已经有600年之多了,经历了沧桑风雨,至今依然苍劲挻拔,枝繁叶茂,实为不易,已被政府列为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银杏树秋天最美,金黄色的树叶挂满树梢,落叶也把地面铺上一片金黄颜色,与周围的红墙黄瓦,高台古寺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肃穆壮美。



太华寺山门高高在上,三层台墀,石栏松树围屏,一座三门石牌坊耸立。

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石坊中门横额镌刻“峻极云霄”,两侧为“凝岚”、“叠翠”。

石坊柱上,正面方面均镌刻有楹联,正联为“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侧联为“滇海平波,鬟镜清漪真可鉴;西山雨霁,太华缥缈总凭登。”联额情景交融,好一幅湖光山色,人间仙境。


太华寺,又名佛严寺。元朝大德丙年(1306)春,云南梁王命在此建梵刹,明代,云南镇守国公沐英的后代,曾捐资扩建。清康熙20年(1681年)清军进入昆明,太华寺部分建筑被毁。清康熙26年(1687年),云贵总督范承勋重修太华寺。

虽历次大修太华寺的建筑,但大雄宝殿还保留着元代风格。

太华寺座西面东,规模宏阔,布局严谨,四合五天井,走马戏角楼,展现了多民族传统的穿斗结构,其建筑艺术别具特色,介于北京宫廷园林建筑和苏州人工园林建筑之间。寺内亭、阁、廊、池汇成曲,清幽恬静,万松环翠,鸟语花香,院宇清秀,曲径通幽,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所佛教寺院,天王宝殿、大雄宝殿,铜铸鎏金释伽牟尼,菩萨观音,四大天王......应有尽有,庄严肃穆,香火缭绕,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虔诚有加,我就不一一细述。

大雄宝殿西面是一塔林,有太华寺历代和尚的圆寂塔,塔身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布满苔痕的塔林在隐约传来的木鱼诵经声中显得幽静穆然。

院落侧面,立有徐霞客游太华寺石碑,碑文记载了其游历西山所见,有细心人还真是认真抄录,按图索骥呢。太华寺因梵刹古寺湖光山色,吸引徐霞客,又因徐霞客太华寺得以名扬四海,值得云南人骄傲。

  大雄宝殿东面的“万顷楼”及楼前的平台,是远眺观海的好去处,我每每到此总要登临楼台,让海风吹拂,极目远望。

记得初中毕业时,我和同学们夜宿西山数日,早上来看日出朝霞,晚上来观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情趣。

万顷楼有碑铭曰:“登楼远眺,东浦彩虹,西山苍翠。朝观日出,浪花红艳;夕视归帆,百舟似箭。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根”。

读罢这段文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空。

然而,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大观楼长联中描述的那些美景已不复存在了,昆明坝子万顷良田已经被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取代,五百里滇池已经被严重污染。

失去的良田似乎已经无法挽回了,污染的湖水可能还有希望拯救,等十几年了,花十几亿了,但是每次看见滇池,每次都很失望。

万顷楼墙壁至今还保留有康熙帝御书:“世济其美”牌匾。康熙是否来过太华寺不得而知,但是康熙微服私访在云南留下御书却有记载,康熙亲笔为太华寺题词,告诫后代要继承前代的美德,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在万顷楼,俯瞰被污染的滇池绿阴阴一片,不禁想起,昆明古时候还有一位名叫赛赤典的官员带领民众兴修水利,治理滇池,疏通螂螳川,泄洪排水,“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的故事,不胜感慨,既往矣!今天的赛赤典你在哪里?“世济其美”这个成语典故还有人提及自勉吗?

太华寺还是一座有名的花园,早春时节,繁花似锦,品种众多。红艳似火的茶花,亭亭玉立的玉兰,含苞欲放的梅花,在北国冰天雪地之际,开满枝头,布满庭院,争艳斗奇。轻风吹来,阵阵花香伴着善男信女点燃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仙境,怪不得作家杨朔在《茶花赋》里说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有一次我和同学专门来看茶花,拍摄茶花,满庭院的花争奇斗妍,令人目不暇给,“那一树,齐着寺院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我不太懂花,但是太华寺的花使你不得不认真去认真观赏。

前两年游太华寺,还看见寺院后边有住宿部等设施,现在据说寺院划归佛教协会管理,只保留了斋饭食堂,游人观花赏景累了,喝杯清茶,来碗素饭,倒是很不错的一种享受。

太华寺巍峨雄伟,依山瞰海,层楼飞阁,绿树掩映,繁花似锦,回廊环绕,是修身养性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太华古道绿荫蔽日,松竹茂盛,曲径通幽,是健步休闲的好去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3931.html

更多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专项训练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为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顺宗继位,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

乱七八糟也是文章?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孔和尚多数情况下,没有时间专门写劳什子博客,就把日记和读书札记拼拼凑凑,好歹糊弄成一篇博客。不料好多朋友却说这也是好文章,因为首尾呼应、上下贯通、移步换景、一气呵成……孔和尚这厮最喜抬杠,你越说他咋的,他就偏不咋的。今天就整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消费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作品,而且是他的得意之作,坐落在香山公园内。我对此饭店早有耳闻,但之前多次去爬香山,却从未光顾此地。此次碰巧参加一个在香山饭店召开的会议,摄影做纪。这张照片是从饭店南侧的小池塘拍摄的,是顺序拍摄多张

大年初一去极乐汤碧云温泉馆——爽歪歪了 极乐汤金沙江温泉馆

2013年历经磨难,终于熬到2014年。大年初一,上午去龙华寺拜佛,遭遇罕见人潮,驾车从高架下来就陷入“车的泥沼”,简直寸步难行。在私家车堆里开开停停,饱受折磨,大约两个来小时,好不容易才到达停车地点,然而,此处远离龙华庙有一站路,只好悻悻然

声明:《昆明西山游记 昆明西山游记移步换景》为网友停尸房艳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