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显达想到岳飞
南齐王朝的后半段,皇室多内乱,而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伴随着皇族兄弟子侄以及大臣的大批杀戮,杀的如此干脆,毫不留情,毫不手软,这难道是一种宿命吗?先是齐明帝萧鸾诛杀高、武子孙,接着又是东昏侯萧宝卷大肆诛杀宰臣,可谓血雨腥风,大臣朝不保夕。末世之相都是这个样子,南齐如此,后来的南宋也是如此。
这期间,有一个人的行为耐人寻味,也很值得商榷。这个就是太尉陈显达,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当时国家最高的军事领导人。陈显达经历了南齐王朝四位皇帝,性格谦厚,有智慧有计谋,认为自己身世卑微而权高位重不是好事,每升职迁官都有愧惧之色。陈显达有儿子十余人,对他们管教很严格,据《南史陈显达传》,陈显达曾经当着子孙的面烧掉麈尾蝇拂这种奢靡的东西,告诫他们说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这种人家所用的,又说:“我本意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贵凌人。”
陈显达是齐高帝、武帝时的旧将,至明帝(萧鸾)之时,萧鸾想把高帝和武帝的后代全部除掉,以此事试探性地问陈显达,陈显达从容的说:“此等岂足介虑。”但这句话终未能劝住萧鸾的杀心。
当时萧鸾诛杀诸位皇亲,皇宫阴云密布,一片杀气。陈显达心存危惧,自己深深地贬损自己,经常乘坐一辆破破烂烂的车子,外出时扈从的仪仗队也只有又弱又小的十多个人。
一次,他曾经陪同侍奉明帝萧鸾宴饮,酒酣之时,启奏明帝要借用一下枕头,明帝命人给他一个。据《南史陈显达传》说,枕头拿来后,陈显达用手摸着枕头说:“臣年已老,富贵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齐明帝萧鸾听了陈显达这一番言语,不禁失色,对他说:“公醉矣。”陈显达以自己已经年届七十,年事已高,请求辞官,明帝不允许。陈显达曾经得病,但是他不让医治,不久自己好了,可是他心中却非常不高兴。他是不想自己被杀横死,能够使自己得以善终,古人很看重这个。
后来大司马王敬则反叛之,此时陈显达正率兵抵抗北魏王朝的入侵,始安王萧遥光怀疑陈显达也要反叛,就启奏齐明帝萧鸾,要把陈显达的军队召回,恰好王敬则叛乱被平定,于是召回陈显达军队的事就没有进行,陈显达得以继续留在九江。公元498年,齐明帝萧鸾死,东昏侯萧宝卷即位之后,萧宝卷又派陈显达做江州刺史,远离京城。而此时的金陵腥风血雨,大臣朝不保夕。
陈显达知道东昏侯萧宝卷多次诛杀大臣,并且听人传说朝廷肯定要派兵来袭击江州,他感觉自己终不得免,于是,于公元499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寻阳起兵,命令长史庾弘远等人给朝廷的新贵们送去一封信,信中列举了东昏侯萧宝卷的罪行经,并且说到:“准备拥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待京中诸害一除,就西迎建安王登基。”
陈显达从寻阳发兵,开始推翻东昏侯萧宝卷的军事行动,刚开始很顺利,在采石一战击败了胡松,但是没过多久,陈显达的军队便被朝廷的军队击败,陈显达被俘,在金陵城朱雀门枭首,时年七十三岁。陈显达虽然失败了,但比徐孝嗣等人坐等被杀强多了。
陈显达的失败很可惜,“废昏立明”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他在行动的策略有问题,问题是出在那封信上。这封信可以说是“檄文”,是他的政治主张,陈显达打出的口号是“除尽京城诸害”,导致树敌太多,没有重点,而且促使这些人抱成一团,拼命抵抗,这是主要原因,再加上自身不能联合诸强一起起兵,势力孤弱,导致失败。
由陈显达联想到南宋的岳飞,当年赵构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京城,终止其北伐的行动,问题也是他打出的口号上,岳飞要“直捣黄龙,迎二帝还朝”,试想如果岳飞真的将徽、钦二宗接回来,赵构怎么办。所以,陈显达和岳飞的悲剧都是出在打出的口号上,否则历史就可能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