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中国人没有信仰哪来的幸福

白岩松:中国人没有信仰哪来的幸福

白岩松:中国人没有信仰哪来的幸福
别去信那些没用的举龙永图先生的一个例子,当时他还是副部长,有一次把我们几个人叫到他的办公室,当时他也正处在最艰难焦虑的时期。因为是我们内部会议,当时他脱口而出:“我要是为了当官,你见过有这么当官的吗?”这一句话透露了什么呢?他的精神支柱高于官位,或者说跟官位没有关系。就像他有一次在日内瓦即将上电梯时跟我讲的:“你知道为什么要复关吗?中国不能走回头路啊。”这是他超越于官位的巨大的精神支撑,让他那么多年来都葆有一种很亢奋的动力。对我来说也如此。我不想去讲述我每天做新闻时所遭遇的很多东西,但是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还在做?我说起码因为我还在相信,相信新闻有助于这个时代变得更好。我愿意信,新闻是我的某种信仰,对未来的好奇是我的信仰。新闻永远跟其他职业不太一样。论工资收入,全世界媒体行业的收入都中等偏下。因此,从养家糊口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个好职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呢?因为除了工资收入,还会有一些情感和精神的收入,有一种改变的欲望和推进改变之后的小小的、卑微的成就感。当然,现在很多有关系的人都去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都去考国家公务员了。我每年夏天都会回老家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几天不关注新闻。那儿的人也不太关注新闻,生活很好,幸福指数很高。你无力时,要知道有的人可能更无力,怎么去让那些更无力的人有力,哪怕多点希望。作为职业,这是使命。因此,做新闻的人,不能人家失望你也失望。那么希望在哪儿?要一点点地推动改变,让人看到一种希望。我觉得,希望才能支撑人们幸福指数高一点,往前走。如果有一天这些信仰不在了,崩盘了,我就不会再干了,但是支撑我的是这些东西,我就可以忍受日常的悲伤、挫折、打击。因此,每一个人,不管穷还是富,不管年轻还是已经衰老,都要给自己的精神找一个支柱,它是最廉价的,但也是最有用的。内心的平静有时要靠精神去获得,这个不是阿Q精神,不是安眠药,你去美国、去德国都需要。德国还有很多具有信仰的流浪汉,他认为人就应该这么活着,我不浪费世界,但是我很幸福,这也是一种信仰。更何况当你有了精神支柱,有可能反过来物质的获得、情感的获得也会比你想象得要快一点,所以我还是愿意回到最廉价的更公平的能够获得的资源——精神。我们每个人最后恐怕都是靠精神活着的。我跟大学生沟通的时候,很多人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富二代”、拼爹、托关系送礼去打造自己的前程、看相貌等。我就问他,拼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总跟大学生们说这句话:“去相信那些对你们有用的东西,别去信那些没用的。”说我自己的故事,是要让大家相信,要靠自己的努力,你要变更强,你一定会成为强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知道,现实中有另外的例子,可是你还得鼓励年轻人,去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我也愿意相信社会是奔这个方向走,我还是愿意相信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我们所有的不满意不是过去糟糕的结论,而是未来更好的开始。因此我们今天对幸福的追问、对公平的追问、对民主的追问是新的好的开始,而不是过去糟糕的结果。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都不信了,社会就会按照另一个逻辑走。因此,我们还是要乐观的,我觉得还是要去相信那些我们相信的东西。因为你的相信就是推动力。我在最近的节目当中两次说过这样的话:“当你把对方当朋友的时候,最后他真成了朋友。当你把他当敌人的时候,最后他真成了敌人。”一个时代也如此。
无信仰,不幸福有信仰就会有敬畏,就会有变好的冲动与行动,就会有自觉对恶的克制,个体与社会就会美好一些。我觉得中国有很大的焦虑痛苦,来自我们的确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国只有1亿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信仰,剩下的都是临时抱佛脚。中国人进庙里或者到观里头目的非常明确。没孩子,那去找观音。病了,进药王殿。缺钱,拜财神爷。指向特别明确。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愿”和“还愿”这一说,全是临时的,千百年来就这样。当然,必须强调,在中国,信仰可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一定与我们内心的充实有关。我们内心要建立一种信仰,就是要有敬畏。改革开放30年,欲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两个词,尊敬什么,畏惧什么。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条大河两边的河堤,这边是敬,那边是畏,河的堤坝足够高,不管河流怎么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但问题是,这100多年信仰的崩塌,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变低了,因此欲望的河流奔腾泛滥,带来无数灾祸。人一定是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会那么焦虑。
寻找信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命题。中国改革头20多年,要解决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温饱”“小康”“翻两番”,全是物质的概念。经过20多年,我们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就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吗?进入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个新的挑战来了,一个13亿的国家怎么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几千年走过来,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它在一种杂糅了的中国文化里,在你姥姥给你讲的故事里,在你看的戏里,在小学课本、唐诗宋词里,这些纠缠在一起,养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信仰。比如中国人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对孩子教育舍得投入,懂得节俭,还有敬畏天地。但过去我们有的一些信仰,几千年来对中国人起到支撑作用的东西被彻底毁掉了。中国传统信仰是八个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八个字是根基,可现在信的人也不多,如果还有人信,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也不至于那么严重。不信这八个字,是一个根源。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提出“信仰危机”,那时候提的“信仰危机”跟现在我说的寻找信仰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信仰危机”指的是对内心的挑战,而现在我们真的要寻找属于中国人的信仰,它是什么?它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也有人质疑说,现实中有很多的问题与障碍,可一下子把未来与目标推到了虚无缥缈的心灵与信仰上面,是不是逃避?是不是面对现实难题的一种无能并无奈的溃败?我想并非如此,正是因为这些难题,我们才更需要有清晰的信仰做攻坚的武器,更何况,我们都得知道,我们打算往哪儿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路。富裕之后,必是人们的主动选择。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没信仰恐怕就无幸福。(有删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3377.html

更多阅读

白岩松谈同学聚会 最好不要参加同学会

白岩松:同学们,至少还有你摘自《阅读和欣赏》2010年第11期 作者: 白岩松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

白岩松:有人问读书有什么好处,我用3个”解“字回答他

白岩松:有人问读书有什么好处,我用3个”解“字回答他读书读久了你总会信一些什么,信一些什么就有了敬,有了畏。有了敬和畏,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要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我不能逾越它。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

白岩松:阅读与人生,附2014年书单

摄于2月22日清晨,下雪后兔子的脚印:我极少在blog中转发别人的文章等,主要是自己的生活原创,不过白岩松在厦门大学的演讲文稿我打算,贴在这里,因为说得实在、透彻,时不时看看,能起到更正生活习惯的作用。最初看到这个是因为看到了橡皮擦的朋

实拍:安徽芜湖一对女同性恋的幸福婚礼

实拍:安徽芜湖一对女同性恋的幸福婚礼新郎吉先生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阳光帅气。新娘雪琴一身洁白的婚纱,脸上撒满了笑意。【图片由新郎提供】新郎说,他们准备了很久,通知了亲朋好友。自己网购喜糖纸盒,在超市里买大白兔,德芙,怡口莲等等,一

声明:《白岩松:中国人没有信仰哪来的幸福》为网友紳士尋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