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记 泉州游一·西湖刺桐阁 泉州西湖公园管理处

【摄影日记】泉州游一·西湖刺桐阁

2011年元月7日阴天

2011年元月7-9日省委党校在泉州市委党校召开党的建设理论教学研讨会。

泉州西湖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湖。刺桐阁是福建省泉州西湖的最高点,站在上面可看清全西湖的美景的。


刺桐阁是西湖公园的主体建筑,于2005年10月对游客开放。该阁是以泉州古代建筑奎星阁为设计蓝本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外观为五层的楼阁式建筑。支柱、外檐梁架采用的是印度菠萝格红木,而其他用木采用的是甲等杉木及香樟木。  









泉州西湖公园用地面积为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82.28公顷,是迄今福建省城市水面面积最大的公园。刺桐阁系仿中国名楼之一奎星楼建造的西湖公园标志性建筑。阁楼高五层,建筑二层以下是花岗岩砌成的高台,以上为木结构。
楞严咒:究竟坚固定中王。楞严为梵语,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亦即“定”之义,此定为一切定中之王。
究竟坚固定中王 直心修学至道场
身口意业须清净 贪瞋痴念要扫光
诚则感应获现证 专能成就大神通
有德遇斯灵妙句 时刻莫忘绍隆昌


林则徐曾大书“观文化成”四字,镌于陈金城家乡梅岭岩石之上,至今石刻尚存。“观文化成”四字,意即“观陈氏之文而化成其词藻”,这是对陈金城文章词藻的赞誉之辞。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摄影日记】泉州游一·西湖刺桐阁 泉州西湖公园管理处

2007年第5期《专家论坛》

泉州西湖公园刺桐阁特色探析

张韧

[摘要]泉州刺桐阁是西湖公园乃至泉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位于公园的核心景区,外观为五层的楼阁式仿古木结构建筑,本文对建筑的设计构思、建筑结构、景观配置等具有的特色做些探讨分析,并尝试围绕该建筑的公园后续建设作些建议。

关键词:刺桐阁 仿古木结构 特色 建议

泉州西湖公园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作为集城市滞洪排涝和城市公园双重功能于一体的优秀景区,自开放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喜爱,它那碧波浩淼的水面、精雕细琢的建筑、绿意盎然的花木、文风雅韵的题跋,共同构成一幅美伦美焕的水上古典园林画卷。特别是2005年10月竣工开放的刺桐阁工程,更是为这座水上园林增色添彩,使公园成为泉州城市名片的突出亮点,刺桐阁建筑本身也以其典雅古朴的造型、恢宏博大的体量,统领着园区的其它景观建筑,它与新落成的闽台缘博物馆交相辉映,成为泉州又一道亮丽风景和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刺桐阁位于西湖公园的核心地带,四面环水,外形为五层的楼阁式建筑,下面两层为石砌高台(内为混凝土框架),上面三层为传统木结构,建筑面积4037平方米,其中木结构部分1255平方米。该建筑以泉州府文庙奎星阁为蓝本,奎星阁被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编入《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是我国古代五十座著名楼阁之一。本文就该建筑的设计构思、建筑结构、景观配置等具有的特色作些初浅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围绕该建筑的公园后续建设作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设计构思特色:

西湖公园总面积100公顷,其中水面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由于公园具有滞洪区功能,蓄洪量达208万立方米,因此总体布局上广袤的水面位于中央,四周由狭长的陆地围绕,为体现公园作为水上古典园林的设计定位,湖中设置了两座独立小岛和两个相连的大岛,大岛再通过长堤和拱桥与周边环状陆地相连。通过这种隔而不断、分而不离的设计手法,把单一的湖面分为各具特色的三个水域,既丰富了水体景观又使得人们可以深入到湖区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岸线的曲折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水面和陆地连接的界面景观。这种布局类似于古代大型自然山水园林,其特点也是有广阔的水域,然后在水域中构筑一些岛屿陆地,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如占地290公顷的颐和园,其前身为“清漪园”,园中堆筑有仿古代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的南湖、团城、藻鉴堂三座小岛,这种构园手法源自于秦汉时期园林所谓的“一池三山”模式,这一模式对于后代的大型宫苑园林有着很深的影响。因此西湖公园的设计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兼具北雄南秀特色,与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柔弱有着较大的差别。

基于西湖公园的这一特点,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核心景区和视觉焦点,为了在平坦的湖面上强调和丰富园区的天际轮廓线,设计者把面积最大、位置最突出的中心岛作为构筑焦点景观的理想场所,进而把位于该处的景点定位在高大的园林建筑范围里。在高大园林建筑中可供选择的有塔、楼、阁等形式,就如北海团城的白塔,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以及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等等,这些高大建筑理所当然的成为全园的视觉焦点和标志物。西湖公园之所以最后定为阁的形式,是考虑到泉州已有了久负盛名的开元寺双塔和中山公园威远楼,雷同的建筑不具特色,且这一地点采用正多边形的建筑形式较适宜。恰好位于府文庙内曾是泉州标志性建筑的奎星阁,该阁建国后因建设需要被拆除,作为府文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老一辈泉州人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泉州历来是个崇尚儒学、文风浓郁的历史名城,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对这一建筑进行恢复重建是许多老泉州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最终选定以奎星阁作为蓝本建设刺桐阁既可以圆泉州人崇文尚古之梦又可以很好的解决公园主景观问题,因此是个深思熟虑和极为正确的决定。

现在,当人们置身于刺桐阁,登高远眺:北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南面是开元寺双塔,东面是大坪山公园的郑成功巨大雕像,其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跃然而起。凭栏俯瞰:红男绿女穿游林间,画舫舟楫悠游自在,湖光山色饱收眼底,它那“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泛泛渔舟、闲闲欧鸟”所构成的独特意境以及建筑作为其景观和观景的独特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真可谓“相地立基两相宜,海滨邹鲁呈逶迤”,很好的体现了设计构思上突出重要景观,形成《园冶》中描述的:“重楼起雾,飞馆生风”的气势,成为公园最佳的景观点,堪称是西湖公园组景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和构园高潮之笔。

二.建筑结构特色:

确定以奎星阁为蓝本建造刺桐阁后,首先要把握好建筑体量问题,在中心岛上建造刺桐阁,必须达到统率全园景观的要求,真正收到“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和“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设计效果,另外还有要求在阁上能够眺望到开元寺双塔,由于位于公园南面的双塔已被城市商住楼房遮挡太多,因此阁的高度必须足够高才能见得到双塔。经实地测算,如果按历史奎星阁的体量建造,则岛的堆土高程必须达到18米,但在堆土过程中,由于存在软弱下卧层,岛体高程只能达到11米,因此必须把阁架高,这样就选择了高台加楼阁的形式。

台是最早的高建筑,高台建筑形式始见于殷周时期,如周文王的灵台,就是作为观景和景观中心的,春秋战国时期,高台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诸侯列国广筑台榭,出现了一批“高台榭、美宫室”的宫苑建筑群,著名的有楚灵王的章华台和吴王夫差的姑苏台,西汉时期仍然流行,如三国时期曹操建造的铜雀三台,高台建筑形式至东汉逐渐减少,但高台建筑作为一种突出建筑组群地位的有效形式,在一些重要景观位置还经常留有它的身影。

刺桐阁以奎星阁为蓝本设计建造,但奎星阁的历史遗存相当有限,设计者手中仅有一张老旧照片和《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中的白描透视图,其他的关于该建筑的高度、宽度等具体尺寸均无记载,所幸的位于现在泉州工人文化宫的八角亭,此亭即是原奎星阁顶上的重檐八角楼拆架异地重建,这是个重要的历史信息,之后的刺桐阁设计尺寸都是依照此亭尺寸和比例加以推算出来的,当然,为了更好体现建筑的宏伟感以及所处空间的需要,建筑尺度相应作些调整。

刺桐阁建筑外观比例和谐、尺度适宜,建筑总高度34.35米,总宽度37.20米。其中石砌高台8.1米(不包括石栏杆),主体木结构建筑26.25米(包括底部1.2米的台基),主体木结构共计三层,一二层为单檐正方形,三层为重檐正八角形,三层分别向内各收进一个开间(3.15米),重檐部分内收2.1米,整幢建筑形成稳定的正方形锥体,这种楼身递减率之大是明清时期通柱式结构多层楼阁建筑的鲜明特征之一。该建筑的另一个特色在于二三层的交接处,即二层的正方形锥体屋面和三层的正八边形柱体墙面自然交接,这种块体间的交接形成一条变化丰富的屋脊线,外观上看犹如一方笔架,让人联想起文房四宝,是否原有奎星阁设计者就有这方面的含义,另外,原奎星阁由正方形转为八角形,这种形体的转变是否有天道、人道、地道之含义,因为圆形代表天方形代表地,而八角形是对方形的突破,而向圆形的回归,是天道地道间的过渡,代表儒家人伦之道,是天、地、人三者和谐相处的象征,古代建筑所具有的象征性也许体现在这里。以下结合建筑的各部分详细阐述各自特色。

1.高台及台阶:为体现建筑物的厚实和稳定,高台全部由泉州本地花岗石砌筑而成,每皮高度达40厘米,加工表面为粗旷的蜂包石面样式,整个台体采用收分(缩进)形式,收分坡度为1/18。由于高台内部实际上是两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为采光通风每层都设置了窗户,如果依照常规在立面上显示窗户,势必影响建筑的整体感和宏伟感,也与高台的本质功能不符,设计巧妙的采用青石透雕的方式加以处理,既保证了整体性也满足了采光通风功能需要,高台采用雕刻的手法曾见于北京居庸关云台浮雕墙。这一处理方法同样应用于-1.20米的台明处(木结构一层地面为±0.00米),使台明具有装饰性又能满足通风功能。刺桐阁通往室外地面的台阶共四处,分别布置于建筑物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台阶宽度均为8米,其中东西方向台阶长19.3米,高差8.1米,分三段共计54级,每级踢面高150毫米,踏面宽300毫米;南北方向长21.9米,高差12.8米,也分三段共计64级,每级踢面高200毫米,踏面宽300毫米,南北向台阶之所以采用这种超常规的尺度,是为了烘托建筑的宏伟和陡峭。台阶分三段源于对阳数的象征,同时也是台太高而不能一气登顶,要作休息停顿,此举与古代的章华台又名三休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主体木结构:刺桐阁属于穿斗式木结构体系,外檐柱、外金柱直接伸至屋面承接屋面檩条,斗拱层简洁明快,结构形式类似于现代框架,纵横向梁架与柱网直接用榫卯相连,荷载由屋面或楼面经过梁架直接传至柱网,一二层四棵内金柱采用整柱贯通,楼梯沿这四棵柱内侧蜿蜒而上,是典型的通柱式楼阁,整幢建筑具有显明的闽南古建筑特色。建筑所用木材要求较高,印尼菠萝格红木用于所有立柱及外檐梁架,其余结构构件如楼板、内框梁架、屋面檩梁、屋面板等均采用甲等杉木,吊筒、狮座、竖材及雀替等雕刻构件及木斗则采用香樟木,所有木材含水率均要求小于15%,同时要符合古建筑防潮防腐等要求。

(1).一层木结构:一层层高7.56米,檐口高度4.80米。柱网成正方形由内向外扩展,组成了环环相套的闭合正方形套框形式。最里圈柱网间距为6.0米,由4根直径60厘米高度13.85米贯穿两层楼的红木圆柱构成,第二圈向外扩展4.20米,由12根直径48厘米高达7.56米的红木圆柱构成,第三圈再向外扩展3.15米,由20根直径42厘米高度为6.36米的红木圆柱构成外金柱,第四圈再向外扩展2.10米构成外廊,由28根直径36厘米高度为5.38米的红木圆柱组成檐柱,这样一层总用柱为64根,构成了明、次、梢、尽间共七开间层次分明的建筑。梁架采用纵横两方向木通梁构成,除檐柱、外金柱的环状纵横梁架标高一致外(这样斗拱层高度和门窗高度都能统一,外观显得整齐划一),其余柱上的纵横梁标高均错开一段距离(这样可以减少柱身在同一截面处因设置榫孔而导致的强度削弱)。刺桐阁的梁架断面除位于格扇门窗处是矩形截面外,其余均为圆形截面,最大直径达46厘米,最小的也有28厘米,这种圆形截面的梁架样式也是闽南建筑的特色之一。一层挑檐1.80米,由檐柱出拱承接挑檐梁构成,屋面长度(水平投影)4.95米,高度(垂直投影)2.18米,屋面举折从檐口向上分别为0.32、0.46、0.59,形成一条平滑的凹曲线。

(2).二层木结构:二层层高6.29米,檐口高度3.60米。最里圈仍然由4根直径60厘米的红木圆柱构成6.0米的正方形柱网,第二圈还是向外扩展4.20米,由12根直径42厘米的红木圆柱构成金柱网,第三圈向外扩展2.10米,由20根直径32厘米的红木圆柱构成檐柱,由于结构收分原因,这些檐柱分别穿过一层屋面坐于一层纵横梁上,并不和一层柱相接。第二层总用柱36根,构成了明、次、梢间共五开间的建筑。和一层梁架一样环状梁架标高在檐柱及金柱处相同,其余纵横梁也相应错开距离。二层挑檐1.5米,屋面长度(水平投影)4.65米,高度(垂直投影)2.10米,屋面举折从下到上分别为0.387、0.467、0.59。

(3).三层木结构:三层层高4.83米,檐口高度3.36米,重檐部分层高(至攒尖顶)4.62米。三层是正八边形,最里圈8根直径36厘米的红木柱分别落在第二层最里圈柱网的梁架上,第二圈向外扩展3.15米,由8根直径32厘米的红木柱构成檐柱,这些柱依然未落在二层柱头上,而是穿过屋面落在梁架上,三层挑檐1.5米,屋面长度(水平投影)3.60米,高度(垂直投影)1.470米,屋面举折从下到上分别为0.333、0.423、0.50。重檐部分里圈柱网同三层柱网,由三层柱通顶构成,外圈柱网向外扩展1.05米,由8根32厘米的木柱构成,这些柱落于梁架上,重檐挑檐长1.35米,屋面长度(水平投影)5.40米,高度(垂直投影)2.94米,屋面举折从下到上分别为0.281、0.419、0.546、0.671、0.845,屋面汇聚于镏金铜质宝顶形成八角攒尖屋顶。

3.细部及构造处理:设计者较为重视细部处理工作,无论是木柱下的青石柱珠,或是屋面上的冲出起翘,还是屋脊的堆剪草花,都力求体现闽南建筑的特征,在材料的应用上也是如此,屋面使用素面粘土筒瓦,楼面采用加大规格的粘土斗底砖,还有屋面封檐板和扁角木(椽子)的应用,都极具闽南建筑特色。

(a).由于木结构部分是位于高达9.30米的钢筋混凝土楼面上,而且泉州即是地震区又是台风多发地区,刺桐阁地处西湖空旷地带,因此建筑物的抗震抗风措施尤为重要,建筑物在节点处理上既遵循传统做法,又有所创新。如传统的柱箍形式,即木柱在主要承重梁下方设置柱箍,由山藤条和生牛皮包裹而成,这一做法见于很多闽南建筑中,另一种就是铁件加固,主要设置在木柱和混凝土柱、木柱和木柱、木柱和木梁的交接处,由10厚的钢板和16mm的螺栓连接而成。

(b).刺桐阁斗拱主要应用在三个地方,一是在外檐柱头上出挑丁头拱(也称作偷心造斗拱)承接挑檐檩梁,二是在阑额或通梁上设一斗三升拱构成看架(也称为牌楼架)承接楼面梁或屋面檩梁,三是在八角攒尖顶采用称作蜘蛛结网的斗拱构成藻井,其中在梁上的斗拱通过螺栓把上下梁和斗拱层连成一体构成了复合梁架,较好的改善梁架受力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一层屋面出挑较大,因此除了外檐柱头外,明间和次间也分别出挑两朵和一朵斗拱承接屋面挑檐檩梁,这样处理使外檐立面显得造型丰富且达到受力合理效果。建筑物斗拱用材硕大,除藻井外,斗拱均作为受力构件考虑,座斗尺寸达30厘米,斗口尺寸达到12厘米,斗拱的这一应用方式也是闽南建筑的一大特色。

(c).闽南建筑的木雕技艺精湛、图案生动,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人物雕像,都是那样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刺桐阁也不例外,如柱头挑拱的吊筒和竖材,通梁底下的雀替和通随木,支撑屋面檩梁的狮座以及斗拱的连接构件连枋,还有木门窗镂空窗花,无不极尽雕刻之能事,这些木雕的应用,使建筑物更具观赏性。另外,在原设计中,三层外廊仅在梁下设置雀替,远处看建筑物显得太虚,视觉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改为木制罩花,从而使建筑物外观显得丰满厚实,与底下两层建筑的衔接过渡也更为自然。

(d).随着人们审美鉴赏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日益重视夜景工程的建设,如杭州雷锋塔夜景和武汉的黄鹤楼夜景。刺桐阁作为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同样也要求在夜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为此建筑物的夜景和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夜景设计主要是对高台的烘托和对主体木结构的渲染,用地埋灯强调台基的高大,用沿板灯衬托建筑檐口的轮廓线,用金属卤化灯凸显屋面的金碧辉煌效果,整幢建筑在夜景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那样的晶莹剔透,那样的瑰丽无比。

三.景观配置特色:

主体建筑完成后,其周边的景观配套也是重要的内容,做得好则会为建筑增色,做得不好则会削弱游人对建筑的感觉,为此在景观配置上作了如下工作:一是为了使游客能全方位多角度观赏刺桐阁,设计者在中心岛围绕刺桐阁设计了环状路网,路面高程为6.00米,在南北方向,以道路为界各设置了上下两个平台,其中上平台高程6.00米,下平台(亲水平台)高程4.00米;在东西方向,各设置了两个牌坊式山门,山门样式古朴简洁,底部为泉州花岗石柱,上部是简单的木结构,屋面采用本地小波瓦铺砌,建筑显得小巧而宁静,不与刺桐阁争雄,其“精在体宜”的设计恰到好处。两座山门和刺桐阁形成一条严谨的轴线,并穿过湖面与位于公园西面的李贽雕塑广场成为对景关系。二是揉合了文化元素,因为许多传统景点建筑的匾额楹联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石,也断不能生色”,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匾额楹联对这些建筑是多么的重要,刺桐阁也是如此,除了南面的“刺桐阁”题匾外,在其他三个面还挂有“湖光山色”、“究竟坚固”和“观文化成”三幅木匾,在东西小山门也分别在正背面刻有“鱼鸟亲人”、“海天春晓”以及“蓬莱别镜”、“一半勾留”的字匾,这些匾额楹联无疑让游客对建筑及其景观增进了解,也增加了游园的趣味。三是为了呼应刺桐阁这一主题,在中心岛上遍植各式各样的刺桐树上百株,其中胸径60厘米以上的就有12株,在建筑物正面南平台的两边,更是各栽有一株胸径1米以上树龄达百年的刺桐树。刺桐作为泉州的市树市花,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早在唐代泉州百姓就有引种,如唐人陈陶咏泉州诗,就有:“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三千幢盖拥炎州”,“刺桐屏障满中都”。到了五代,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池,特别欣赏这种云蒸霞蔚的舶来品种,下令环城种植,故泉州也称刺桐城。因此通过以刺桐为基调树种,形成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配置景观,无疑更加烘托了刺桐阁主体建筑,也更增加了它别具一格的特色。

结语:刺桐阁无论从立意构思、建筑单体还是景观配套来看,都堪称是西湖公园的精品工程,也无可争辩的成为公园乃至城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着八方宾朋,达到了建设者的预期目的。西湖公园建设还在进行中,其他的配套景观还在不断的完善,笔者建议,后续的建设需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园的布局要以人为本,合理设置游人的驻留休息场所,如一些凉亭、游廊等园林小品。二是核心景区景点建筑设计风格宜统一,注意尺度和比例的把握,与主要景点的关系要和谐,尽量形成主次分明、布局合理、节奏韵律感强的景观组群。三是建筑单体设计宜园林化,不一味采用传统建筑轴线对称布局,平面组合宜自由活泼,立面处理宜错落有致,结合漏窗、花架、景墙及植物配置等多营造些小空间小环境,形成大小相济、奥旷交替、虚实对比的空间效果,以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四是注意单体建筑的细部处理,充分运用乡土建筑元素、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 江苏文艺出版社

3.《泉州古建筑》——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主编

4.《古建筑修缮技术》——杜仙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古建筑文化图说—说台》——韦明铧

6.《园冶》——明计成

7.《中国古代高建筑》——屈浩然

8.《中国园林艺术词典》——张承安 湖北人民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3265.html

更多阅读

《梦幻西游》藏宝阁怎么卖号 梦幻西游藏宝阁拍卖行

梦幻西游藏宝阁卖号详细说明出售许可规则: 满足以下条件的角色才可以出售:1) 等级≥69级;2) 登陆时已使用了将军令或密保卡,且绑定时间≥90天;3) 未处于体验状态;4) 携带金钱未超上限,没有系统负债,没有在藏宝阁有寄售物品或未取出

珲春/海参崴风情游一 珲春海参崴旅游

最近两天因为APEC会议的缘故,符拉迪沃斯托克常见于报端耳边。想起自己的俄罗斯三日游的照片还没有整理,总是欠债啊。还!小女子也是有抱负的人!先贴一张行程单:珲春/海参崴风情三日游日期交通

西安游一 -----观玉祥门、转莲湖儿童公园 西安玉祥门公园危险

上周与家人到西安一游,接受两年前想去却没买上票的教训,这次早早作好准备------网上20天预售票刚开始就即订票定当,住宿也一并订妥。宁波虽有直达西安的火车,但甬城始发车迟,得次日下午3点多才到达,若再来个晚点什么的,等于要花费二天时间

国庆山西自驾游一 山西省国庆自驾游去哪

【1】此次“十一”赴山西旅游路线图(制图:老刁)国庆山西自驾游(一) 自打去年“十一”享受到高速免费通行的乐趣后,今年“十一”小长假的出行那就是必须的了。从网上看到,因雨水充沛,山西吉县境内的黄河壶口瀑布今年非常壮观,于是便决定利

声明:《摄影日记 泉州游一·西湖刺桐阁 泉州西湖公园管理处》为网友有梦就别怕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