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读多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的文章,特别是其中关于对外开放的若干论述,我认为非常深刻、透彻,结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于对外开放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的论述。
首先江小涓认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获益者之一。
我认为,全球化最大获益者首先应该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优化配置资源的平台,利用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组合全球劳动力、资源等稀缺要素,转移边际产业,从而攫取了最大经济利益。其次是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中国因为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土地价格低等因素,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集中体现在全球各种生产要素以中国为基地向中国“集结”。资金、技术、管理、知识等可以流动的要素大规模向我国转移,使我国减缓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瓶颈,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最大动力。俄罗斯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丰富,向全球许多国家输出。印度是因为信息产业发达,承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都不同程度从全球化中受益。
其次,从吸引外资看,江小涓认为,中国在吸收外资中获得了大部分利益。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有误区,认为中国吸引的外资质量不高,获益很少,大部分外资项目盘剥劳动力工资、污染环境,在并购中冲击损害了民族工业,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认为这并不客观,文中对此进行有力阐述。按照收入法统计的GDP由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外国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主要是营业盈余中的一部分,东道国获得大部分收益。其提供的劳动者报酬虽不如本土水平,但在东道国相对最高。外资转让同步技术和转移研发业务的比例提高,外资在技术管理方面产生外溢效应是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
第三,从出口看,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增加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有的人认为出口为创取外汇。其实,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我国出口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高新技术、机电产品比重不断提高,纺织服装等比重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由于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优势,是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除拉动就业外,培养大量人力资源。虽然我国部分出口产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增值率较低。这是发展中国迈向工业化要必然经历的阶段。其在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地位。
第四,正确对外开放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这个问题也是大家争论最多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在外向经济中并不算特别突出。如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中比重较高,主要集中在资源节约,劳动密集环节,大量引进国外资源和中间投入品,实际上缓解了国内能源资源瓶颈。外商投资并不是集中在那些对环境、资源造成突出影响的领域: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前三位化学、电力等都不是外资集中的领域,外资集中的通讯设备、计算机、交通运输设备等排放量低的行业。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新时期新阶段对外开放面临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外开放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去防范和化解。我们既不能因为严重脱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僵化保守思想观念贻误宝贵的发展机遇,也不能因为外部利益矛盾和摩擦消极退让,更不能对现在开放式发展道路发生动摇,只能以更快更好的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