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网文创意写作课系列:开课啦,我们在北大“写”什么?

北大网文创意写作课系列:

开课啦,我们在北大“写”什么?

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

终于重新坐上“教席”,跟大家一起来研讨和学习“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研究课(理论与实践)”。

尤其是昨天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又看到了不少“北大镜头”——所以,今天坐在这儿,心境都有些不一样了。

“写作”,有时候就站在时代的左右,甚至能够左右一个时代——掌握“笔杆子”,真的很重要啊。

所以,我们“在北大写作”,就是要掌握我们自己的笔杆子,左右甚至创造“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由别人书写。

一.开场白:就写穿越文/小白文吗?

1.听燕君说,前三节是“神仙课”

听燕君讲,前三节课都是“神仙课”——大家先一起侃侃这课上什么,如何上,有什么任务、目标和效果;然后,大家看合不合适,然后,再决定选不选课。

这给我的感觉,这三节课里,我和燕君得使出十八般武艺,可劲儿地吆喝——好酒也怕巷子深啊。可今天一看,好家伙,人太多了。坐都坐不下了。

这样的话,我也用不着“大忽悠”了。还不如严格、严厉点,把我们的难度提高一点……让意志不坚定的,知难而退。呵呵。

既然是神仙课,这开讲第一课,我先划个“方圆”;第二课,给大家讲“规则”;第三课,还没想好……

2.第一课:围绕课名划一个圆(范围和拓展)

划什么“方圆”?就是以这个课名为中心点,为它划一个圈。

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研究课(理论与实践),到底讲什么?
就是研究起点、晋江、创世、潇湘、纵横……等现在“公认”的类型化、商业化、娱乐化网络小说吗?

研判网文发展潮流,分析经典/流行作家作品,提炼故事类型模式,提高自身写作技能技巧,在场表达分享阅读网文……吗?

对,也不对。这些,确实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和基础内容,但却不是我们这门课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的核心。

3.结果倒逼:上完这个课是要去当网络作家/写手吗?

因为,凡事我们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这门课?上门课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用这个“结果”来倒逼,把“网络文学”的创意写作局囿于起点、晋江等网络小说,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一是喜欢的东西,一去“学术化”的研究,还要模仿和借鉴,就变了味。

“我就是喜欢穿越文、小白文、脑残文……因为,它不需要我动什么脑子!”我们一动脑子,“上帝就发笑”。

二是,即使要模仿和借鉴,更应该是网站自身的作者、编辑等要研讨与训练的——他们“在场”做得比我们更好。你随便参加起点、晋江等任何一个网站,都能接受到这样系统、持续和深入的研讨与训练。我们顶多给你一点“添加剂”。

三是,如果我们以“写网络小说”为研讨和训练的主体,很现实的一个考虑就是,毕业后要就业,有几个是要去网络小说网站找工作的?

或者,有几个是要做专职或兼职的“网络作家/写手的”?

有几个又可以从写/做网络小说中赚到足够的钱、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

有几个可以通过这门课获得一种就业择业的“思维和能力方式”的?

别拿现在那些大神/大婶的“造星/创富神话”来说事儿,神话就是神话。在没遇到七仙女之前,你就是灰小伙;在没有遇到王子之前,你就是灰姑娘……你要考虑的是“生活”。

这里面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网络文学=网络小说吗?除了网络小说中,互联网时代的其他写作方式,是如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的?

所以,我们所谓的“网络文学”创意写作,不只是“网络小说”的创意写作,甚至不仅仅是“网络时代的文学”创意写作,而是会从此拓展开去:互联网时代的创意写作……

4.课程定位:哥教的不是“写作课”,而是“人生”

为什么这样?

至少从我自己研讨和训练后想达到的目的倒逼来说,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生活得更好”。

活着,就要好好活下,且活得更美好——如何能活得更美好?

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是:“不管是什么专业,有效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都是十分关键的。而这些能力是即使不上课,也需要通过自己实践锻炼出来的”。

我记得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把他的话提炼成:写作和表达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了50%。

这正是创意写作“研讨”和“训练”的核心。

人生是“写”出来。这门课就是让你来打草稿的。

我们的创意写作课——研讨和训练互联网时代表达、写作和沟通的能力——让你好好生活,活得更美好,从“第一人生”出发,书写自己的“第二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的研讨和训练,是一很好的切入点。

那么,在北大“网络文学创意写作”课上,我们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呢?

我理解的,至少应该包括互联网时代这四个层面的“人生体”书写……

二、从第一人生到第二人生:书写四种“体”

(一)日常体:杯水中的风波—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

“日常体”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最基础、最底面的写作。

为什么要写自己“杯水中的风波——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

1.看见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写作“接地气”

如果你不写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生存体验,不把每一个“碎片中的风波”写透,你如何能够“接地气”?

又如何能够落地、落实,落细、落小,从自己的亲历和见证中,提示这个世界的阴暗/温暖、荒诞/希望、生存之有意义与无意义?

所以,创意写作得从“日常体”开始——从每一个“生活碎片”系统、持续、深入的解构、重构、重述、重释和重塑开始!

这不仅仅是欲望的表达、情绪的宣泄,也不仅仅是直面自己内心和生活的爆料,或者偷窥他人的隐私和动机,而是要洞察和表述“我们活着”背后的“存在问题”,以及“想活得更美好”的“美好愿望”。

2.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的结合,人与人的邂逅与相遇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现实和网络虚拟“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

直播贴,(各种)论坛,跟贴……出现在的“千字文”或其他文体;

以及豆瓣、简书、知乎……等写作和阅读的平台上,不断出现的写作与阅读。

这是网络与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写作状态:个人,在文字中与群体相遇。

写出个人亲历性的“日常体故事”时,又能跟大多数人的集体境遇和生存状态“相遇”且“共鸣”。

3.在时间中争取时间的魔幻日记

这亦是符合互联网从“空间”转向“时间”、“在用时间(以时间为基础的架构)来争取时间”的发展趋势: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以空间为基础的网络将会逐步被以时间为基础的“世界数据流”(worldstream)所代替。这一幕已经发生,并以“人生数据流”(lifestream)的形式为开端。”

“这就好比我们从台式机过渡到一本魔幻的日记:我们可以记录下每一页日记的内容,而日记又会自动翻页,这样我们就可以追踪到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直到你拿起日记,翻页就会停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日记就变成了人生的参考书:一本完整的可追溯的人生指南。如果你把它放下,日记就会开始继续翻页。

现在,这种如日记般的架构正在取代空间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主要标准。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会很快成为基于时间架构的信息。”

--[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大卫•格勒恩斯特(David Gelernter)]

4.“如何写”出我们自己的“活着”

但现在的问题是:“日常体”到底写什么不是问题,如何写才是问题?

两类案例:

A.《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李跃儿《幼儿园那些事儿》……亲子写作中的“故事性”问题。

B.人大创意写作征文的问题——我们在大学写什么?

这也最需要“创意写作”(研讨、训练以及系统地写作)的地方:这种并不讲究“文笔”,细节,且比较“个人化”——但如果,“真的能与群体相遇”,一部“粗制滥造”的作品也能打动人心,引爆潮流。

对于这种“日常体”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亲历性,像上面所说的三大不讲究(不讲究文笔、不讲究细节、不讲究故事叙述、不讲究内心体验的摹写)其实都是要重点“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要写出我们正在亲历的风波、缺憾和渴望。

最重要的是,要写出我们活着的状态:“想要活下去”,如何活着,如何活得更美好……

5.写出变化中的中国人和中国好历史

还要写出在活着中的变化。

就像沈从文在《边城》中说,“我将这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进,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讲述“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还预备给他们一种对照的机会,将在另外一个作品里,来提到二十年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正真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

虽然是“杯水中的风波”,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中,许多人的“生活碎片”就能拼贴出一个完整的社会现实生活;一个人的历史小细节,在无数的人汇聚中,就能写就一部“中国大历史”。

所以,这一块其实大有可为,是我们可以深耕的部分。

(二)族群体: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各自的“小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时代。

(可以参看郝天喜《全民小时代到来:透视90后的群体特性》)

互联网真正最有活力的内容,其实不是浮在表面的像《致青春》、《甄環传》、《间客》……等作品,而是那些不断垂直、分化、细化和特化的小部落。

每一个小部落都有自己的话语系统、文学样式和价值观念——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

它们在不断地倒逼作者、读者和传播者的表达-阅读-分享。

1.不同写作与阅读平台的“圈子化”

在豆瓣、简书、知乎……等各种写作、阅读和传播平台上,

你能不能写出一种新的语言风格,

创造一种新的文体甚至新的文学样式,

吸引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紧紧地粘着你的主贴,进行不断模仿与创造的“跟贴式写作”,

从而,创造“一个人,一批人,一个群体”的“小时代”?

2.三个核心问题

这里面考究的其是三个层面:

第一, 你能不能创造一种独特“个性写作方式”——新的话语方式,新文体,新的文学样式,新的风格。

第二,能够吸引并粘住一大批人进行“群体模仿与创造”。通过这种模仿与创造,获得一种“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路径。

第三,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写作”,能够引起一个群体的集体共鸣,并且,在某些合适的点上,能够引爆某种社会潮流,成就一种文化和娱乐的“大众狂欢现象”。

3.新的写作与阅读逻辑

这是我们在网文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的重点。

这个层面的特化/亚文化/分群化(所有人的各自“簇群”的小时代),是一种新的社群逻辑、产业逻辑、势能逻辑。

也是一种全新的表达、阅读和分享。

我们在写作时,必须要基于这种个体和“社群”连接的需求,来倒逼自己的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

(三)快乐体:互联网思维中的“快乐(快感、娱乐)文学”

这是当下网络文学“主流”的两大方向了,我把它概括成:

一是商业化、类型化、娱乐化、快感化的网络小说;

二是非虚构的泛娱乐新媒体文学。

1.网络小说的“快乐(快感、娱乐)机制”

前面一个好理解。

不管是所谓“中原五白”等为代表的小白文潮流(卡位泛文化娱乐产业链),还是所谓的“四大文青”等为代表的网络小说,以及所谓“女频9女神”(这是我自己正在捏造中的新概念:女频作品中引发了某一潮流的9位或N个经典/流行作家作品)的惊艳之作……

从根底上说,都是一种“快乐文学”:快感,娱乐……娱人娱己;当然,从“YY无限”到“寓教于乐”,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你懂的。

(1)经典/流行网文作家作品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

解剖这些“经典/流行网文作家作品”的创意写作研讨与训练,也是我们的“主流”之一。

为什么?这是“现实”,亦是“趋势”。

我们在创意写作可以研讨和训练如下这些:研判网文发展潮流,分析经典/流行作家作品,提炼故事类型模式,提高自身写作技能技巧,在场表达分享阅读网文……

(2)网文创意写作中的“互联网思维”

但又不仅仅限于这些。

我们需要通过此为切入点,洞悉所谓的“互联网理念和产品”——这是什么呢?“互联网思维”?OTO(线下线下的思维)?

我觉得,都不是,是ONE-TO-ONE思维(一个人,通过上述第一个、二个层面[面对一个社群],最终抵达一个“大写的人”(大众、人、人类整体)!

这意谓着现在写作的一种全新思维模式:基于用户的社群需求驱动的全产业链。

比如:猫腻《择天记》从创作到营销,从IP到动画,作为一个案例解剖,表明了什么?这已经不是“粉丝经济”!而是“网生代”的全新商业模式?

作为一种切入点的参照系,它能让我们偷窥到真正的“互联网文化公司”(如网络文学网站)当下网文新的商业模式吗?如(从M腻《择天记》)来看,网络文学新的文学/文化生产机制和体制是什么(卡位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以用户为中心,比如,以网生代为中心?)

(3)网文当下与未来的“成功者逻辑”?

对大神的运作意味着写作的下一个风向标。

我们每一个普通的网文作者,在创作新的作品中,如何把握这种“成功的逻辑”,尽可能地切入到这个链条中去?

(这是在寻找一种方法,不是在构建理论。

在这方面,我们未必有网文作家自身的嗅觉灵敏。他们或许早就在做了:

如何根据网生代来写作,如何将作品自成一个社交的工具和平台,并从粉丝跨越到社区,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构建需求链和价值链,除了内容的消费购买力之外,能够构建起IP全版权战略、电商、广告、增值服务等几个核心的新盈利模式?

最重要的是,能够在ONE—TO-ONE中成功跨越个人-社群(自我意识、簇群认同、文化建构)的中间地带,成为“个人-大众(甚至是人类整体ONE)”的现象级“文化狂欢”模式和“时代标杆”?

我们或许仅需要对此进行观察、总结和研究,就可以把这其中的提炼出来,供我们在写作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2.新媒体时代的“泛娱乐”文学

后面一个如何理解呢?

我现在,把整个互联网都视作一种“新媒体时代的泛娱乐大文学”——其中的主流就是“新媒体娱乐文学”,或者说,“泛娱乐化的新媒体大文学”。

(1)互联网“主流”:娱乐造,文学化

概念是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我借此来表达的两个意思:整个互联网的“主流”都在以文学化、娱乐化、快感化的方式制造内容!

聚焦在网络小说中,这包括两个方向:

一个是网络文学如何从其他类型、文体或圈子汲取新的表达话语、样式和无素?二是,如何网络文学“新的语体、新的文体和新的文学样式”来表达一切的内容和元素?

(2)新媒体组:文学制造娱乐---像普总裁一样

前面一个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后面一个,却是我们“实践”的重点——

在我们的网文创意写作课中,我希望能够有一个专门的“新媒体组”,其探索和实践的惟一任务,就是每一周用穿越文、总裁文、架空文等“快乐、娱乐、快感方式”,来把一切新闻娱乐社会热点事件等都制造成“新媒体娱乐文学”。

像下面这一段话所做示范一样——“你看看最后一部分描写普京的内容,总裁文文体已经侵入了政治评论。这是网文的影响。”(@观者顺)

真正的猛人不需要感叹号。俄罗斯副总理在Twitter发了张照片,图中奥巴马怀中抱着条小狗,而普京正在抚摸一头豹子,妥妥的“霸道总裁”范儿。不久前英国《独立报》也给普京来了一段“总裁文”:“他看起来镇定自若,似乎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触及他……已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偶像,不习惯于被任何人看穿……他习惯于一切都为他完美地被掌控好。他是孤独的,受困的。”

考虑到当年拜登“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暧昧行径,西方总有塑造消极普京的习惯性。按照标准的总裁文写法,普京此刻一定“危险地眯起眼睛,那阴鸷的目光似要将作者看穿”,但是话语权在别人手里,这“阅人无数的普总裁”想必也有些惆怅:“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我该拿你怎么办。”

——《新闻串烧:卖萌当学王思聪》(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4_08_08_254815.shtml)

(3)内容“重组”:一切皆是文学,皆是娱乐,皆是政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点。

考虑到整个网络“草根文化”中一直有着这样的“娱乐传统”——就是用快乐、娱乐甚至是恶搞颠覆的话语方式,将一切“主流”文化进行解构、重构,而现在正在从“边缘的恶搞”成为“中心的主流”——我们非常有必要在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的研讨与训练中,把这当成一个很核心的训练方式。

为什么?因为这种为“定向的受众用新的语体和文体方式整合与重组所有的内容资源”的方式,非常符合从“当下年轻人的新组织方式”(受众定位),到“寻找下一个最佳的新商业模式”(新媒体突围),再到执政党赢取年轻世代/特别是下一代的战争(政治舆论)……整个时代的重大需求。

你看,创意写作,总是能让你“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并让你有机会洞悉并掌握最核心的秘密,比如:讲述中国故事的快乐文学——如何用新的方式向年轻人、普通大众还有海内外的受众,讲述中国故事?

这就是“文化的逆袭”战略。

(四)主题体:“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思想”型的重大“中国化”创意写作

这一年来,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文本进行疱丁解牛的剖析与解读,从创意写作的思路去领会和把握其核心要义和重要精神,并揣摩其中动态、鲜活和不断生成的思路、思路和智慧。

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理解。创意写作,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这是形成“大局观”并找准自己“小切口”的最佳路径。最基本的,就是形成底线、边际和阀门。

至少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受益匪浅的。

这个方面,我做过三次试验。

(1)从“爸爸去哪儿”到“父辈的旗帜”:国家焦虑的隐喻与象征

第一次实验,就是在人大国际创意写作论坛《杯水中的风波: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主题发言中:通过对“爸爸去哪儿”热的梳理,我们“第一次”面对“父亲的隐喻与象征”: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男人的使命;一个“人”一个“国家”不容回避的许多东西……

它让我得以研判和预判:从网络文学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及当下执政“创二代”承传“父辈旗帜”的源流——“爸爸去哪儿”成为一个国家焦虑的隐喻与象征。

(2)我的研判与预判:净网2014的意图、动机或者“政治诉求”

第二次实验,就是对“对净网2014的研判、预判和建言:意图、动机或者‘政治诉求’是……”

从传统互联网生态到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转移,不断更新着年轻人新的“组织方式”,既成为“下一个最佳商业模式”的捕捉轨迹,也成为执政党新媒体管理“进到场中央”的依据和路径。而网文3.0阶段的“特化”、“大众化”、“社会类型化”趋势,非常适合作为执政党新管理思路演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所以,我以为:当下网文正在和即将发生的事情,都是未来一个更大格局的执政思路的“试点”。

(3)“卡位”时代的领军之道:从“文化的逆袭”到“赢取年轻人/下一代的战争”

于是,第三次实验,顺理成章地便成为:“习近平文化战略渐成雏形,我们如何才能卡到一个关键的位置?”

我以为,要“有思想”地发现“卡位”时代的领军之道:如何“卡位”中国的“文化逆袭时代”?

如何“卡位”习近平“建设新型媒体集团时代”?

如何“卡位”赢取年轻世代/特别是下一代的战争?

(4)“中国化”(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思想/理论)时代的主题写作:从网络文学的创意写作到整个汉文写作

这一切的背后,最核心的大势是什么?

从网络文学到整个汉文写作,都被裹挟进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中国故事的讲述主流,和中国思想/理论的崛起大势之中。

从最近习近平视察北师大讲“不能去中国化”和全国人大讲话“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往前追溯其一系列的讲话,中国话语的构建、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国思想/理论的崛起……“中国化”成为其一脉相承的轴心。

而从网络文学的创意写作,到整个汉文写作,都被席卷进这个时代大潮中。

有兴趣的童靴,可以参考我从去年11月以来的一系列文章:《中国话语的构建运动:从网络文学到整个汉文写作的发展趋势》、《网络文学下一步的大势是“主流化”?》、《时刻准备着“中国土著思想与理论”的崛起》……

在这个潮流中,我们如何顺势而为,取势而行?

我的建议是既要“脚踩地”——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也需要“头抬天”——重大主题的创意写作:直面社会、国家、世界和人类的重大、重要、重磅“主题”,跨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种专业文本的“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思想”型创意写作。

你会说,这些历史车轮的大方向盘跟我半毛钱的关系?我只是想努力驾驭我自己一个人的“人生的方向盘”——或者,就像我说的,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至今,很多中国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非但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事务超出我们的预期,让我们无力干预、无力驾驭,甚至无力参与、无力旁观;就连事关我们切身利益的那些重大“小事情”,我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我们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驾驭不了,又如何能够驾驭历史的车轮?

对此,我没有什么可劝说你们的。我只能说,蝴蝶效应证明是可行的;而逆转过来的逻辑和思路,更是现实。你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和人类的普遍状况,窥视和洞察得越深邃,你对所归属群体的境遇和自己个体的状态,也就能剖析得越深刻——对时代的逼问,可以让你能够更好的求解自己的命运。

时运、国运,决定着我们的个运。

重大主题的“中国化”创意写作,可以让我们跨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不同“学科”界定,让我们未知的自己和人类普遍的命运在时空的隧道中相遇,从而可以更好地选择当下和未来的道路。

毕竟,我们对于人类的终极和世界的未来,依然有着无限的期待和理想;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重大主题的中国化创意写作”,去回溯为我们重新提供第二轮飞跃的起点的“历史”,解构和重构日益板结和僵化、但仍然孕育着变化和希望的“当下”,去预判和创造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难以把握但我们需要它越来越清晰、确定和把握的“未来”——

历史决定未来。而对未来最好的臆测,就是创造它——主题体的创意写作,就是对未来美丽新世界最好、也最经济的一种预设和创造方式。

三、结束语

回到老问题:你如何在这将门课上书写人生?

一.理念:

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生活得更好”。

活着,就要好好活下,且活得更美好——如何能活得更美好?

从现在起,就开始“书写”你的人生,边写边长大,让你的人生出彩。

二.两大能力

写作能力;

论述能力。

三、三大目标

1.思维、逻辑和智慧

2.语言、文体和故事类型与社会需求、大众心理、国民心态的接触点和引爆点。

3.三力:MONEY核变力,MIND聚变力,“CHINA” 裂变力

四.四个分排

四大类N个小组

五.在场写作

自助、互助、共助+互粉互评和我们的全程评论。

我在人大首届国际创意写作论坛上发表《标水中的风波——日常生活中的创意写作》时,曾以这样的话来作结束语:

探索和实践如何书“写”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诗意地栖居,重新构建自己的“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甚至为“我的世界”造史——创造自己的历史和未来。

这不仅是写作的问题,也是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核心问题——杯水中的风波,如何能够成就我们自己的传奇?

作为老师和编辑,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领先时代的半步,发现站在时代左右的人,或者能够左右时代的作品,一起开创“中国好时代”……

但其实,“我”们研讨和训练“创意写作”,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历史成就未来。

但是,历史,是由有话语权的人“书写”的。

现在,创意写作,就是让你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结束的地方也是重新开始的地方。这也是我走进北大课堂,跟大家一起研讨和训练创意写作的缘由和动机。

再一次引用我在人大国际创意写作论坛上发言的结语:《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就是在“杯水中的风波”中诞生的。下一个“中国的门罗”或许就是你!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故事……中国好时代,或许从这里开创!
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2993.html

更多阅读

诗朗诵:《今天,我们毕业了》

诗朗诵:《今天,我们毕业了》甲:炎热的夏风轻轻吹送,时光总是那么匆匆乙:三年的相聚留不住离别的脚步,转眼间要各奔西东甲:今天,我们站在这里,站在毕业的门槛上乙:不是为了唱起缠绵忧伤的离歌,不是为了书写迷惘惆怅的诗文甲:一同回首初中三

孕37周+2天:提醒啦,孕晚期的准妈妈们要记得去查甘胆酸!

孕37周+2天:提醒啦,孕晚期的准妈妈们要记得去查甘胆酸!(本文及所附表格系作者原创,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谢谢合作!)我选择的产检医院是我们当地甚至是在全国都比较权威的妇产科专业医院!虽然每次产检都人满为患,都要排很长时间队挂号、

视频:阿屠,我们爱你

视频:阿屠,我们爱你——上海荒友欢迎屠连荣回娘家(曹剑琴、董青海)  (2015-03-02 18:42:05)转载▼标签:聚会视频阿屠,我们爱你(上)——上海荒友欢迎屠连荣回娘家(曹剑琴、董青海)2015年2月26日,上海荒友在一尘大酒店欢迎屠连荣回娘家。

赛义德:当我们摘下头巾时,我们摘下了什么

当我们摘下头巾时,我们摘下了什么赛义德真耶假耶:由陕师大“头巾禁令”说开去据5月12日《环球时报》英文版一篇题为《大学澄清头巾禁令》(Uni clarifies headscarfban)的新闻报道称,陕西师范大学最近颁布了一条“头巾禁令”,“规定所有

武松和潘金莲:情欲在下,理智在上长篇连载之一

武松和潘金莲:情欲在下,理智在上(长篇连载之一)李恒昌著内容提要一位旷世英雄的情感旅程,一位侠之大者的心灵烛照。打虎英雄武松与兄嫂潘金莲的全新故事,惊心动魄古代农民战争的最新演绎,铁血壮士削发为僧的崭新注释。新古典主义淋漓尽

声明:《北大网文创意写作课系列:开课啦,我们在北大“写”什么?》为网友我命本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