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轮回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
这一世,做个好人——《无间道》
“路怎么走,你们自己挑啊”,两种选择,两种命运。都在各自的路上不停奔跑,他们有过交点,警察捉了古惑仔,当古惑仔回到社会,生活继续。于是交点只是插曲,他们谁也没有停下来,谁也不能停下来,一跑就是九年,一个刀风血雨,一个步步高升,不同的世界却都充斥着彷徨、犹豫和无奈。而我的心也随着电影那紧凑的剪切,两个紧凑的生活而绷得很紧很紧,直到他们在音像店并排而坐,直到那首通透的曲子响起……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在那一刻,那个世界里的节奏突然放慢;在那一刻,我也同两位主角一样闭上了眼,纯粹的陶醉;在那一刻,没有警察,没有古惑仔,只有两颗浮躁的心在音乐的洗礼中得到一丝平息。在那一刻之后,他们两个人的命运便开始真正的碰撞,真正的厮杀。当我回过头来,才明白,这段平静恰恰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平静只是告诉观众,放松一下,准备好了,现在开始。
如果说,在电影的前段,这首《被遗忘的时光》只是拉开帷幕的序曲,那么当亲手杀死了琛哥,试图改变命运却又遭遇陈永仁的破坏时,彷徨的警官刘建明,在家中面对同一台机器,听到同一首曲子,我想,这时,他心中再也不能如当初一样平静了,当初那段被遗忘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他女朋友的那句“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句话也许早就在刘建明心中自问了无数遍,但当音乐戛然而止,响起他和琛哥的录音时,现实的声音回答了他,他没得选了。
电影前后两次出现《被遗忘的时光》,作为有源音乐,这首通透空灵的曲子无形中贯穿了全局,第一次是引子,是铺垫,第二次则是揭示,是审判。音乐在这儿既引导着电影,又敲击着主角与观众的心灵之窗。这首曲子成了电影的第三个主角,它有自己的故事,既然选择了,就回不去了。
《无间道》中,还有一段音符,我始终不能忘怀。当黄警官重重地摔在出租车顶,就那么一动不动的躺在陈永仁面前时,音乐响起,一种沉重的哀,一种淡淡的恨,抑或一种强忍的痛苦,陈永仁的眼神在诠释着音乐,飘忽中不知所措,九年的“父子”之情,在这一刻似要爆发,但却又如同这首曲子一样,强行压住自己。音乐在继续,我真的希望当时陈永仁能抱着黄警官的尸体痛哭一场,这样,他心里好受一些,我眼里的泪也会少一点。音乐在继续,警匪双方开战,此刻,夹杂在音乐中的枪声硬是为此情此景平添了些许凄凉,一枪枪打碎的是陈永仁九年的感情依托,九年的默默坚持。音乐在继续,陈永仁被傻强推进了车里,快速的离去,就在那离开的一刹那,望着黄警官的尸体,陈永仁迷茫了,自己该继续走下去吗,走向哪里?这里,悲伤的音乐似乎已经暗示了陈永仁的结局。
后来,陈永仁倒下时,音乐再次响起,我没有太多的惊讶,同样的音乐,只是不同的人。这一次,这首哼唱的音乐就如一段低沉的旁白,轻轻地诉说陈永仁缺憾的一生,重重地扣击着刘建明的脆弱的心灵。
这段无源音乐主唱为冯翠桦。原曲《AmazingGrace》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也有人称《天赐恩宠》,是美国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乡村福音歌曲,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一苜赞美诗,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会唱的一首歌。我认为它才是《无间道》的中心思想,选择正,选择邪,都是无奈的结局,只因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演了一场错误的戏。不断重复它的名字《再见,警察》。再见,警察。
《无间道》,流淌的故事,流淌的音乐,“我想做个好人”
这一世,做个“水手”——《海上钢琴师》
他一生都在海上,他是一位真正的水手;他一生都在弹琴,他是一位真正的钢琴家;他一生都在坚持,他,1900,一位真正的大海守望者。
守望自由,守望孤独,守望音乐。
第一次弹琴,就为我们带来了“A MozartReincarnated”,安静,自然,随性。简单的钢琴键的敲击,简单的音符,简单的男孩。这首曲子洗去了那个时代的污浊,如此干净。“what’shis name?” “1900” “not the song, the boy” “1900” “like asong”,1900本身就是一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人生。也就是这首莫扎特的再生,拉开了1900的音乐大门,使他进入了一个真正属于他的世界。”Fuckthe regulations”,没有规则,没有约束的音乐世界。
因为没有规则,所以才有了MAXS晕船后的那段随船而动,随动而弹,那段《MagicWaltz》,跳跃的华尔兹,无拘无束的华尔兹。轻快地爵士风格,没有蓝色的忧郁,没有红色的血腥,只有自由自在的挥洒。这里,是音乐在大海这块画板上描绘1900的内心,他的内心什么也没有除了音符。这里,音乐本身就是故事,单纯的1900成长的故事。同时,音乐也赐予了1900一生中第二重要的东西—友情!电影中这段《MagicWaltz》,给了我们电影里面省略的1900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拉开了1900海上生活的序幕。
于是,有了后来每次表演上的即兴创作,有了用音乐刻画生动的人物,有了和爵士乐鼻祖激情澎湃的斗琴,这一切,音乐自始至终是主演,演绎的是1900的丰富多彩,是1900的人去船空时的孤独,是1900对陆地的疑惑。
最后,脑海中回响起那份属于1900的朦胧爱情“PlayingLove”,也是1900留下的唯一一曲甜蜜回忆。当小号手多年后演奏这首曲子,它再次将我们带回了那艘客轮,那个时间,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差一点,1900因为这为女孩踏上陆地,可惜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破碎的刻录了“PlayingLove”的碟片,1900永远留在了海上。
海上钢琴师,1900,他属于大海,属于音乐,属于上帝,却不属于陆地。他生于大海,死于大海,生为音乐,死为音乐。这是他的宿命。
音乐是这部电影的工具,为了刻画1900的工具,但音乐却是1900的全部。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永远的守望,永远的“水手”,沉入了大海。客轮没了,但1900还在,因为大海还在,因为音乐还在。
这一世,做个英雄——《石破天惊》
这部电影,它的剧情,它的音乐都是公认的经典。导演迈克尔贝,音乐创作汉斯基莫,绝对不容置疑。
影片一开头,无论是音乐“Hummell Gets theRockets”,还是影片本身,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那翻滚的交响乐,低沉恢弘的气势,夕阳中的直升机,军人沉重的步伐,绝望的求救,这一切都随着影片的一开始就扑面而来,强烈的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我们立刻感受到军人的血性,战争的惨烈与无情。交错的画面,交错的时空,压抑的恢弘,让一切都屏住了呼吸。接着一声拉高的管弦乐,气势一下冲向悲凉的高昂,画面呈现给我们的是汉默将军昔日的荣耀,那颗在挣扎的爱国之心。逐渐,管弦乐慢慢降低,直到汉默将军在妻子坟前吻别,决定为士兵讨回公道。突然,本来舒缓的音乐一下子沉闷,沉闷,画面转入军事基地。铛的一声,强烈的节奏感瞬时敲击耳膜,充满热血的交响乐伴随着偷袭士兵的出现而奏响,士兵一声“Clear!”,节奏再次加快,变得越发急促,士兵也开始进入军火库。
整个开篇,画面的切换,一波三折的交响乐,让人顿时热血沸腾。刚性的音乐向真正的军人汉默表达了敬意,而也为汉默将军最终选择放弃袭击埋下了伏笔。完美的电影开局,让人欲罢不能。
整部电影,气派的场面,恢弘的音乐,俯拾即是,我对它们都是怀着敬意极力仰望。在这儿,我想谈谈影片中难得的平静的音乐。就在MAXS与她的女儿聊天时响起,很短,但却很美,为这部男性电影平添了少许温情。这首夹杂着笛声的“Jade”,舒缓,充满淡淡的情,将MAXS与他女儿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从另一个角度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有那么一刻短暂的放松,陶醉于温馨的画面,温馨的音乐。无疑,这一段为此片画上了柔情却又相当出彩的一笔。
一部英雄的故事,响彻其中的必然是英雄的音乐。这部电影,故事与音乐结合的是如此的完美,真的是让我们对他的导演和那天才的汉斯基莫拍案叫绝,这也是唯一一部我认为能与《角斗士》相媲美的影片。
《石破天惊》,用他的行动,用他的声音诠释了英雄含义。而在电影界中,它本身就是一部其他电影膜拜的英雄。
感谢电影,感谢音乐,赐予了平凡的我不平凡的经历,不平凡的感悟。《无间道》里的悲,《海上钢琴师》里的纯,《石破天惊》里的壮,如此的丰富多彩,他们也让我重新领略了电影音乐的魅力,让我学会了在以后的电影欣赏中寻找音乐不凡的足迹。
音乐的轮回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