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中华牡丹园 | 寿光蔬博会-掠影 |
寿光蔬博会-科技无所不在 | 寿光圣仓公园 |
仓颉(亦称苍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始祖之一。他创造的鸟迹象形文字,结束了远古结绳记事的历史。仓颉造字,开我国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形成和发展最精美绝伦的伟大贡献之一。因此,仓颉作为文字之始祖被后人尊为“制字先师”、“造字圣人”,与炎帝、黄帝、伏羲、女娲并成为“人文初祖”!
寿光系仓颉故里之说,源于寿光有仓颉墓,“在故县城大西门外迤北”,“墓前有井二,昔所谓仓颉双井也”,墓南有祠。仓颉墓始建于何时,《民国·寿光县志》载:“始建于洪武中”,元代于钦著《齐乘》云:“仓颉台在寿光东北(应是西北)弥水所经”,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云“巨洋水(今弥河)自巨淀湖东北流经县故城西,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问经,既无碑志,未详所立”。于钦曰:“水经之言非也,乃是仓颉墓中石室。”看来仓颉墓远在北魏时即有。据南宋郑沧著通志云:“仓颉石室二十八字在北海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仓颉墓原在寿光城,规模宏阔,中有启秘亭、仓颉双井和石室。石室即仓颉所创的原始文字——鸟迹书。周朝时被人从墓中取出,无人能识,藏于纪侯国(寿光境内诸侯国)。齐灭纪侯国,此书归了齐国。秦灭齐国,宰相李斯得到“鸟迹书”,认出了八个字。西汉灭秦,石室归了汉王朝,太傅叔孙通认出十三个字。后遂无下落矣。
自2007年以来,寿光市对仓颉文化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并加快了对这一无形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计划整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出版仓颉文化系列书籍、塑立仓颉像、恢复仓颉双井等景观,重修仓颉墓及仓颉祠。2010年,以仓颉文化为主题,每年定期举行“祭仓”大典活动。
东周时期,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孔子删定《六经》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是对神话传说的整理,一个个在民间流传的造物主被钩沉出来:奚仲作车,昆吾作陶,夏鲧作城,后稷作稼,伶伦作磬,尹寿作镜……有些造物主,说法不一,“一物二主”“一物三主”的情况很多。文字的创造者,一个是仓颉,另一个是沮诵。相比之下,仓颉的名气大一些,被后世人传颂较广。在东周整理的神话传说体系中,仓颉仅是造物主中的一员。后来,在神话传说谱系中,他被安排为黄帝的史官。
传说他头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孚众美,合而为字,天地鬼神为之感动,故而天雨粟,鬼夜哭。有歌云:“仓颉造字如担粟,传给孔子仅八斗,还有二斗不外传,借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人不识,才高八斗有来由。”这首民歌共六句二十四字,却把仓颉造字,孔子传字,道士借字,人们习字,以及才高八斗典故的出处,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上古结绳记事,仓颉制字代绳,为了尊祟这位创造如此精致、丰硕、传神文字文化资产的先知,在宋朝以前的学校暨京师文武百官,每年到了秋季,都要举行迎神赛会的活动,以祭祀的方式,用以纪念这位被称为“仓圣”的仓颉。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光民众每年“谷雨”前后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仓颉书会”,“全国的举子、秀才们都会赶到寿光朝拜仓颉墓,现在我市文化馆内还保存着当时的一首《朝仓圣歌》资料,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战国时《荀子·解蔽》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里只说是爱好书法的人。而《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吕氏春秋》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仓颉篇》开头两句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可见自战国末期至秦,提到仓颉的资料十分零星。汉以后才丰富起来,并且仓颉成了皇帝。
并且越传越详细,史无记载,后无出处文献可凭,只不过是传说而已。到了清代所辑的《世本·作篇》中有“沮诵、仓王作书”“沮诵,仓颉为黄帝左右史。”的记载。
山东省史学家王树明先生认为:“我国古代‘仓’有东方之意,或可谓东方曰“仓”。沿此推演,仓帝或创造、发明文字的仓颉,应是一位东方人。”(《仓颉作书与大汶口文化发展的陶尊文字》,香港《中国文物世界》第102期)。王先生考证仓颉氏部族活动在以泰沂山区为中心的山东一带。虽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所提供的零碎材料来看,方块汉字的创造决非一人一时之功,而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各个地区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但是,海岱一带是汉字最重要的发祥地,也已为考古发现证实。
《寿光文化追远》载:现代考古学证明,从大汶口文化晚期(距今6000年前后)开始,山东地区即有了图像文字,这些文字的创造者与发源于寿光的东夷伯益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今莒县境内的由大汶口文化时期东夷伯益部落发展而成的古莒国遗址,占地700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聚落遗址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古国,国都陵阳河遗址50万平方米,发现了城墙和7种13个图像文字,与后来的汉字有渊源关系,大汶口文化的古莒国,是由伯益族后裔建立的赢姓古国。陕西省白水县的史官村等以“史”字为名的村庄与伯益族的迁徙方向是一致的。史官村的仓颉墓、庙、碑,实为仓颉族迁徙的证明。
史官村的仓颉墓、庙、碑,实为仓颉族迁徙的证明。当时的今寿光旧城文化遗址当为仓颉族的发源地(今寿光城东有大仓村)。不仅仓颉墓、仓颉台、仓颉石室在寿光,而且于寿光出土了“仓颉鸟迹书”(即仓颉书),据《金陵新志》载,该石书于周初出土于仓颉墓下,共28字,内容为祭祀经文。寿光历史上仓颉墓碑共3块:一块立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4年);一块为清乾隆年间寿光知县王椿立;一块为清康熙年间寿光知县刘有成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仓颉台弥水所经,有孔子问经石室,中有孔子像”。被称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山东寿光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群”,就在寿光市内仓颉的故乡仓颉台(亦称北海台,寿光羊口镇官台村即由此得名),研究证明,该遗址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是中国最大的古盐场,是中国古代工商渔盐之城,中国盐文化和商业文明的起点。
世传仓颉墓有三:一在山东寿光县;一在山东东阿县;一在陕西白水县。据郦道元《水经注》所述,以在寿光最为可信。墓之封土长宽各4.47米,高2.26米,上生蓍草。墓地面积共10余亩,四面护以短墙,墙外绿水环绕。匝岸多垂柳,夏日枝叶纷披,翠柳藏莺,风景清幽。正门为月形圆门,门前小桥流水,倍增雅趣。墓前一亭,曰:“启秘亭”,亭为石基木构,计12楹,飞檐翘角,别具一格,有楹联云:“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清嘉庆年间,知县宋铭匾曰:“始制文字”。民国6年,县知事尹志皋镌石亭联云:“石室志藏书,廿八言文字蟠螭,除秦李斯、汉叔孙无能识者;幽官留宿土,四千年洪荒遗蜕,并娲皇墓、少昊陵相与传之。”亭内设石几、石凳,供游人憩息对弈。亭前有东西二水井,即旧“八景”所称“仓颉双井”。园中杂种松、柏、槐、柳,炎夏古木成荫,清风拂拂,是夏日避暑佳境,亦是吊古览胜之名区。历代文人,多有诗文凭吊。仓颉墓是“寿光古八景”之首,1960年拆除。孔子曾数次来到仓颉故里寿光拜谒仓颉墓。孔子曾拜读过仓颉书,故有“仓颉造字圣人猜”之说,所以寿光有孔子问经室。
传说仓颉奉黄帝之命造字,经常一个人来到“北海”(寿光属地,今寿光市羊口镇官台村北)的海边苦思冥想,当他看到好多海鸟在海滩上走来过往,留下了一个个、一排排的爪痕,印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后受到很大启发。于是,仓颉制作了关于“鸟、马、牛、羊、水、火”等形状的符号,并借此发挥发明了象形文字。因为寿光出了仓颉,寿光县城被称为“北海圣城”,在寿光市内的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圣城”和“北海”的字样,历史上寿光县也因仓颉故里被尊称为“贵”县。历代皇家也由于仓颉故里给予寿光诸多关照。旧时除皇宫外,地方及民间的建筑物上是不准使用“龙头凤脊”的。因为寿光出了仓颉,皇上特批寿光可以安龙头凤脊。全县不论县城或农村,所有的楼、厦、亭都有龙头凤脊。建于魏太和三年的寿光文庙,也未受当时的规定所限,比其它地方的文庙宽1.5米、高2米,只比当时的金銮宝殿矮了10厘米。
“寿光祭仓”活动由来已久。古时在原北南河村建有仓颉石庙,庙中壁上嵌有仓颉造字的石刻,谓为“仓颉藏书台”。“寿光祭仓”有记载起自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寿光每年都要举办声势浩大的“仓颉书会”,全国的举子、秀才以及文武官员们都会赶到寿光拜谒仓颉墓。现在该市文化馆内还保存着当时的一首《朝仓圣歌》资料,类似的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为纪念仓颉,寿光城区现称为圣城街道;如今的寿光老城区仍有一条叫做“启秘巷”的老街,就是为纪念仓颉造字突破天地间混沌、揭开历史奥秘而命名;城区建有以纪念仓颉为主题的公园“仓圣公园”,院内有高大的文祖仓颉雕像及“仓圣堂”。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座馆舍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大楼大门上,镶嵌着12个对世界文字有影响的各国人物,仓颉的名字就在其中。国会图书馆对仓颉的概括是“中国文学的庇护神”。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在数不清的历史事件中挑选了最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100个事件,而“仓颉造字”在“黄帝战蚩尤”之后位列第二。
有关仓颉的史料: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其注曰:“仓颉生而知书写,仿鸟迹以造文字。”
《韩非子·五蠹》中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又说:“仓颉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通鉴外纪》说:“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
《卫恒·书势》:“黄帝之史沮诵、仓颉,视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事,垂法立则。”
《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仓颉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寝多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作文字,记其言功,策而藏之,名曰书契。”
《世本·作篇》载:“沮诵,仓颉作书。并黄帝史官。”
《幼书故事琼林》卷四:“上古结绳记事,仓颉制字代绳。”
《辞源》“仓颉”条注:“也作苍颉。传说始创汉字者。”
《辞海》“仓颉”条注:“也作苍颉。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仓颉篇》开头两句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淮南子》:“史皇生而能书。”
《卫恒·书势》:“黄帝之史沮诵、仓颉,……”
汉代《纬书集成·春秋元命苞》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化,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北堂书钞》卷七引《随巢子》说:“史皇产而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