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伯 达 之 死
1989年9月17日傍晚,北京骤降暴雨。翌日,气温剧降。
9月20日中午,在北京远郊一幢六层楼房的最顶层,85岁的陈伯达正在吃饭。他的儿媳小张当时在场:“父亲突然头一歪,碰到墙上,食物吐出……”20分钟后当医生赶到时,
陈伯达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经医生诊断,陈伯达因天气骤凉,死于心肌梗塞。
当天下午,陈伯达所在单位负责人徐主任等赶来,和陈伯达的亲属商议处理后事。亲属明确表示:“听从组织意见,而且父亲生前也一再说过,他去世后一切从简。”根据领导意见,陈伯达以他原名陈建相,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
尽管八宝山不知举行过多少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与众不同:没
有讣告,没有悼词。前来与他作最后诀别的人,都是闻讯而来,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以组织
名义发出的通知。
9月28日上午10时20分,陈伯达的遗体出现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这些年来他总是
躲着照相机的镜头,连家中都找不到他现成的遗像。陈伯达之子陈晓农记起去年冬天一位
朋友为他拍过一次照片,赶紧请摄影者找出底片放大,才算有了一张遗像。
在哀乐声中,40多人向他的遗体投注了最后一瞥。这些人有的是陈伯达的亲戚,有的
是他的老朋友、旧部下,有的是他的学生。陈伯达的遗体旁,放着许多花圈。花圈上写着:
“陈建相先生千古”。由于一般人并不知道陈伯达的原名,所以没有引起注意。
然而,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虽然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举行,但还是很快惊动了新闻记
者。最早披露陈伯达去世消息的是“美国之音”和英国的“BBC”电台。
海外记者不了解“八宝山第一告别室”的具体情况,曾在报道中称陈伯达死后享受“高
级官员待遇”。1995年10月30日,陈晓农对此作出了解释:“将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说成高级
官员待遇,是搞错了。八宝山有两部分,一为革命公墓,是领导干部治丧处所;一为八宝山
殡仪馆,是老百姓和普通干部治丧处所。二者之间有墙隔断。骨灰安放地也不同,领导人在
革命公墓,老百姓在老山骨灰堂。
陈伯达的骨灰,最初安放在北京八宝山老山骨灰堂。1991年2月,由陈晓农夫妇护送到
福建惠安老家。这样,陈伯达从生命的起点,走过漫长而又起伏的85个春秋的人生之路,最
后又回到了那里。
摘自《陈伯达传》 作家出版社出版 叶永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