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中的名句




《尚书》概览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流传至今的只有伏生所传的“今文”28篇,孔安国所传的“古文”25篇。“今文尚书”在西汉时曾立于学官,而“古文尚书”只能在私下传授。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尚书》,其本则为今古文合编本。由于《汉书·艺文志》著录《尚书古文经》为五十七篇(实为五十八篇,见颜师古注)。

为了凑够五十八篇之数,梅本从今文《尧典》中析出《舜典》,从《皋陶谟》中分出《益稷》,从《顾命》中分出《康王之诰》,又将《盘庚》分作上中下三篇,这样“今文尚书”便从原来的二十八篇变成了三十三篇,合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是为五十八篇。

虞书

《尧典(含《舜典》)》:主要记载尧、舜的事迹。尧的事迹有:主持制定历法;选择执掌历法(立法)的官员和行政助手(未来候选人);传帝位于虞舜。舜的事迹有:经过考验即位就职;巡守区划疆域;制定刑法;处罚共工、驩兜、三苗、鲧等“四凶”;任用百官。

《皋陶漠(含《益稷》)》:舜、禹、皋陶等讨论如何继承尧的光荣传统,将国家治理好。

《大禹谟》:舜、禹、皋陶等讨论治国安民的会议纪要。

附:《虞书》阶段大事记:

唐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

洪水肆虐之时,唐尧命鲧治水,九年不成;

传帝位于虞舜,舜经过考验即位就职;

舜巡守天下,区划疆域,制定刑法;

虞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

大禹受命治水,大功告成。


夏书

《禹贡》: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详细地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最终目的是使天子的声威教化遍于四海,实现天子对天下的支配。

《甘誓》:夏启(或者禹)讨伐有扈氏的誓师之辞。

《五子之歌》:夏启之子太康因失德失国,其弟五人于洛汭作歌警诫。

《胤征》:夏王朝仲康(太康之弟)之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侯(大司马,主管军事的重臣)受命往征,本文为胤侯出征时向军队发表的讲话。

附:《夏书》阶段大事记:

禹划分天下,区分九州的疆界;

禹死,启承继天子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有扈氏不服,启出兵征讨,大战于甘,胜;

太康无道,失国;

少康复国;

仲康命胤侯征讨羲、和。

商书

《汤誓》:商汤灭夏时的战争动员令。

《盘庚》:主要讲述商王盘庚(商汤十世孙,商代第二十任君主)迁都的事宜。

《高宗肜日》:在祭祀商高宗(武丁)时,祖己训诫商王(高宗之子祖庚)的言论。

《西伯戡黎》:西伯(周文王)平定黎国,纣王的贤臣祖伊非常惶恐,去警示纣王。本文为商纣王与祖伊二人的对话。

《微子》:微子和父师讨论国家行将灭亡时各自的态度和进退出处。

《仲虺之诰》:汤灭夏,有自责之心。至大埛,仲虺作诰以宽慰之。

《汤诰》:商汤黜夏,归于亳,作诰申明灭夏的理由以及建国后的安排。

《太甲(上中下)》:太甲立,不明,伊尹将之放之桐宫,三年后太甲悔,伊尹迎还,归政太甲,作《太甲》三篇,以示训戒。

《咸有一德》:伊尹告归(告老还乡)之前,告诫太甲要德行精纯。

《说命(上中下)》:高宗武丁梦得傅説,使人求诸野,得之。作《说命》三篇。主要讲述得傅説的过程,以及武丁与傅説之间的对话。

附:《商书》阶段大事记:

商汤灭夏,继承天子之位,商朝开始;

太甲无道,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后悔过,伊尹迎还;

盘庚迁都于殷;

武丁访求傅説,以之为相,天下大治;

西伯(周文王)平定黎国。


周书

《牧誓》:武王伐纣,行至商郊牧野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洪范》:箕子答武王问“洪范九畴”,详述“洪范九畴”纲目及其具体内容。

《金縢》:歌颂周公对成王的忠贞。

《大诰》:周公东征“三监”(管叔、蔡叔、武庚)时的诰辞。

《康诰》:周公平定三监之后,封康叔(武王的同母幼弟)管理殷地。本文为康叔赴任时周公的训辞。

《酒诰》:周公对康叔戒酒的训示。

《梓材》:周公对康叔的诰辞,主要是向康叔传授为政之道、治国之术。

《召诰》:成王开始亲政,委托召公营建洛邑。在营建洛邑的过程中,召公发表了这篇诰辞。诰辞的“精义”为“敬德”。

《洛诰》:洛邑建成,周公劝成王迁都,成王无意,要求周公驻守东都主持军政要事,周公表示同意。本文为周公与成王之间关于营洛和还政问题的对话。

《多士》:周公向失去了政权的殷商宗族进行训示,训示的主题为:殷商为何灭亡,周朝为何兴起。

《无逸》:周公训示成王不要贪图享乐,要立志做一个称职的君主。

《君奭》:周公对召公的诰辞,谈守业的艰难、大臣的作用,希望召公与他一起来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

《多方》:在平定徐戎、淮夷等地的叛乱后,周公代表成王向周初的多个诸侯国发表诰辞,训诫各地诸侯要认清形势,不要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叛乱。

《立政》:还政成王之后,周公向成王谈用人和理政。

《顾命(含《康王之诰》)》:主要叙述成王崩、康王(姬钊)登基的事情。

《吕刑》:周穆王时吕侯陈述刑法的相关问题,然后将这些法治理念(德性至上、严格程序、疑罪从轻、廉洁司法、社会效果)以穆王的命意颁布天下。

《文侯之命》:周平王表彰晋文侯(名仇)的册命。

《费誓》:春秋时期鲁僖公(一说为周公之子伯禽,不可信)在讨伐徐戎、淮夷时,行至费地的誓师之辞。

《秦誓》:秦穆公不听劝告,孤行袭郑,遭致惨败。文章为秦穆公对战败的悔过之辞。

《泰誓(上中下)》:武王在伐纣的过程中发表的系列讲话。主要内容为指控商纣的罪行,证明伐纣的合法。

《武成》:武王灭殷成功后为安邦定国制定的总章程。

《旅獒》:西方旅国贡獒,召公诫成王要实行德政。反映了召公的政治思想。

《微子之命》:武庚叛乱伏诛之后,成王命微子承殷之宗族,并将其封于宋。本文为册封微子的诰命。

《蔡仲之命》:蔡叔谋反,其子蔡仲却有德性,其先被任命为卿士,蔡叔伏诛后,周公又命他为蔡国之君。本文记载的是成王(可以看作是周公)对蔡仲的训示。

《周官》:周成王对西周政制的具体安排(三公、三孤、六卿)以及对官员的要求。

《君陈》:周公去世后,成王任命君陈(周公幼子,伯禽弟)主管殷商遗民时的训示。训示的精义为“实行德政”。

《毕命》:君陈之后,周康王任命毕公主管殷商遗民时的训辞。

《君牙》:周穆王(康王之孙、昭王之子)任命君牙为司徒时的册命之辞。

《冏命》:周穆王任命伯冏为太仆正时的册命之辞,其间体现了穆王的坦荡襟怀。

附:《周书》阶段大事记:

周人建都于镐;

武王伐纣,灭商;

周王室置“三监”,分封诸侯,“三监”叛乱,周公东征;

箕子答武王问“洪范九畴”;

营建东都洛邑;

成王命微子承殷之宗族,并封其于宋。

成王崩,康王登基;

周穆王命吕侯制定法刑;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赏赐晋文侯;

鲁僖公(一说为周公之子伯禽,不可信)讨伐徐戎、淮夷;

秦军袭郑,晋军败秦师于崤,秦穆公悔过。

《尚书》名句赏析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克:能,能够。俊:才智。德:美德,道德。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睦:和睦。平:分辨。章:彰明。百姓:百生。协:协和。万邦:众民族。

【译文】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赏析】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试想,如果家族和睦,国家上下一致和睦,团结一心,肯定社会呈现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达到和睦相处的目的。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注释】选自《尚书·尧典》。静言:静又写作“靖”,巧言。庸:用。滔:通“慆”,怠慢。象恭:外表好象恭敬。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赏析】这句话是尧帝对共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评价。尧帝意欲选拔接班人,让大臣们推荐人选,当有人举荐共工时,尧帝发表了如此意见,也说明尧帝审慎地选贤任能,重视德才兼备的选拔人才态度。他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品德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这句话为后人经常引用,以指那些花言巧语,面目伪善,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稽:考证,验证。弗询之谋:不询问众人的谋略。庸:用。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赏析】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两句话的意思和“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告诫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道听途说,轻信妄言,凡事都要深入调查,以事实为根据,善于听取众人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参考。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不会被不实之言所蛊惑,不会因刚愎自用而决策导致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4、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

【注释】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解读】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6、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解读】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7、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注释】万邦:指周边国家。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商书太甲中》)

【注释】逭:(huan)逃避

【解读】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9、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商书说命中》)

【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10、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注释】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11、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旅獒》)

【解读】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12、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解读】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3、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注释】济:成。

【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1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注释】选自《尚书·太甲中》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赏析】古人用能看远才是明察秋毫,善听好话,才是耳朵灵敏作比喻,鼓励人们注重自身修养,永不懈怠。不论是治国,还是个人都强调的是道德品质修养,要勤奋学习,诚心求道,时刻躬身自反,检讨自己言行,胸襟宽广,善于听取意见,不要时常享乐和懒惰,用诚信、仁厚的美德赢得事业的成功。  

15、若网在纲,有条而紊。  

【注释】选自《尚书·盘庚上》。纲:网的总绳。紊:乱。若:像,好像。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赏析】这句话是盘庚责备在位的官员,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傲慢无礼,贪图安逸,不愿奉献。用“网”“纲”作比喻,自己为“纲”,群臣是“网”,说明主次有序,强调不能目无君令,破坏规矩。以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比喻,道出了主次秩序,有条不紊的深刻寓意。我们现在常用的“有条不紊”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赏析】以堆山为喻,告诫人们修养品德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作为君王就要敬慎德行,只有为仁行善,以德化服人民,才能得到民心,只有勤奋为政,德行很盛,才能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做人也是如为学求道,修养道德就像堆山一样,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中途停止,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如果坚持不懈,永不止步就会终有成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17、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注释】选自《尚书·周官》。允:诚信,信实。怀:归向。  

【译文】用公正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赏析】《周官》是诰令,这句话就是《周官》中的一句,号召大小官员认真工作,谨慎发令,言出即行,周公心之公正除去私欲,位尊不当骄傲,禄厚不当奢侈,修养恭敬勤俭美德,不可行使诈伪,此赢得人民的信任。做到这些,人民才会心悦诚服。勉励官员兢兢业业,勤劳政事,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清白不污,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

1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注释】选自《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赏析】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国治家的美德。古人以能否克勤克俭,是关系着国家强弱,存亡的大事,鼓励人们,竭尽职守,勤奋工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当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人们不可能无视于生活的享受,但前提是不铺张浪费。

19、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虞书·尧典》

【译文】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则借助语言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20、知人则哲,能官人。——《尚书·虞书·皋陶谟》
【译文】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
21、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尚书·虞书·皋陶谟》
【译文】上天明察一切,来自于臣民的意见。上天赏罚分明,来自于 臣民的赏罚意愿。
22、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民间没有被弃之不用的贤人,众多的国家便都可以安宁了。

23、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人不要对他有二心,摒弃奸邪之人要果断。犹豫不决就难以成事,深思熟虑能够使事业兴旺。

24、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不要违背正道去追求老百姓的赞誉,不要违背民意使老百姓顺从一己的愿望。

25、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德政才是最好的政治,好的政治在于使百姓生活的好。

26、刑期于无刑。——《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使用刑罚的目的是为了不使用刑罚。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无意之中犯错,过错虽大,应予以宽恕;故意犯错,错误虽小,也要惩罚。对于所犯的罪行,如有疑问,惩罚应当从轻;对于所立的功劳,如有疑问,赏赐应当从重。

27、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与其杀掉无罪之人,执法者宁可承担不按法度行事的责任。人有爱护生命的品德,这是最合乎老百姓的内心的。
28、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正因为你不夸耀自己的贤能,所以天下的人无法与你争能。正因为你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所以天下的人无法与你争功。
29、惟口出好兴戎。—— 《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说话一定要谨慎,否则人很容易引起战争。

30、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给人带来损失,谦虚给人带来好处,这是合乎天道的。

31、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译文】大伙焚烧起昆仑山的山冈,美玉和顽石都要一起呗焚毁。天子臣属如果道德败坏,那就比酷烈的熊火还要厉害。

32、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译文】采纳别人的意见就好像采用自己的意见那样,改正自己的错误毫不吝惜。

33、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译文】以是否合乎道义来决定事情是否可行,用礼的规定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

34、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译文】能够自己寻求贤者为师的人,可以为王;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一定会自取灭亡。

35、慎厥终,惟其始。——《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译文】谨慎地对待事情的结尾,就像谨慎地对待事情的开始那样。

36、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商书·伊训》
【译文】居于上位的人(君主)应该能够明察秋毫,居于下位的人(臣子)必须做到忠心耿耿。对于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对于自己,应该及时检点有哪些没有做到。

37、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迩。——《尚书·商书·太甲下》
【译文】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

38、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尚书·商书·太甲下》
【译文】有人的言语如果违背了你的心意,一定要研求它是否和乎正道;有人的话顺从了你的意愿,一定要研求它是否不合于正道。

39、弗虑胡获,弗为胡成。——《尚书·商书·太甲下》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中的名句
【译文】不思考就不会有收获,不努力去做就不会成功。

40、天难谌,命靡常。——《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译文】上天是难以捉摸的,天命没有常法。

41、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译文】只要品德纯正,无论如何行动都没有不吉利的;品德如果混杂不纯,无论如何行动都会有凶险。

42、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译文】培养品德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是注重善行的都可以作为老师。善行也不固定于某一个人的身上,能够始终如一合乎纯正之德的才能够保持善行。

43、无自广以狭人。——《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译文】不要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44、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尚书·商书·说命中》
【译文】措施一定要考虑成熟才可以行动,行动一定要合乎时宜。

45、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尚书·商书·说命上中》
【译文】自己满足于自己的美好品德,那就会丧失这些品德;自己夸耀自己的能力,那就会丧失自己的成就功业。

4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商书·说命中》
【译文】做每件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了准备便不会产生祸患。

47、无启宠纳侮,无耻过作非。——《尚书·商书·说命中》
【译文】不要因为宠信小人而招致羞辱,不要羞于认错而文过饰非。

48、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商书·说命中》
【译文】懂得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将其付诸于行动。

49、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尚书·商书·说命下》
【译文】人们追求更多的知识,是为了成就一番功业。

50、浮言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尚书·商书·盘庚上》
【译文】浮言如果在群众中造成深刻的影响,那就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烧起来,连接近都无法接近,难道还能够扑灭么?

51、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周书·泰誓中》
【译文】好人做好事,天天做还是做不够;坏人做坏事,也是天天做做不够。

52、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尚书·周书·泰誓下》
【译文】上天有深明的典常之理,这些典常之理总是会得到显扬。

53、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下》
【译文】培养美德务求日有所长,去除邪恶务必除其根本。

54、德盛惟不侮。——《尚书·周书·旅獒》
【译文】德行高深的人不轻视侮慢他人。

55、不役耳目,百度惟贞。——《尚书·周书·旅獒》
【译文】不因为耳目的所好而受其役使,各种事务的处理就会正确妥善。

56、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周书·旅獒》
【译文】不作无益的事情妨碍有益的事情,事业才能成功;不重视珍贵奇巧的物品轻视实用的物品,百姓才能丰衣足食。

57、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译文】为善的方式虽各有不同,但同样都是为了天下大治;作恶的手段虽因人而异,但同样都会导致动乱。

58、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尚书·周书·周官》

【译文】圣明的天子治理归家,建立官制并不在于官职的多少,而在于用人是否得当。

59、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尚书·周书·周官》

【译文】问题犹豫不决会破坏国家大计,懒惰轻率会导致荒废政务。

60、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
【译文】功勋要高,在于志向远大;事业要广,在于勤奋不怠。

61、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书·周官》
【译文】培养美德不必煞费苦心,声誉也会越来越美好;蓄谋伪诈,即使费尽心力,处境也会越来越艰难。

62、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尚书·周书·君陈》
【译文】不要愤恨那些愚蠢的人,不要对某个人求全责备。

63、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译文】一个人要有所忍耐才能够成功;要能够宽容,德行才能光大。

64、惟民生厚,因物有迁。——《尚书·周书·君陈》
【译文】百姓的本性是淳朴敦厚的,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65、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尚书·周书·毕命》
【译文】政令贵在持之以恒,发布命令的言辞贵在简明扼要,不要喜好立异。

66、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尚书·周书·君牙》
【译文】心怀忧惧就像踏着老虎的尾巴和在春天将要融化的冰上行走一样。

67、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晰,聪作谋,睿作圣。——《尚书·周书·洪范》
【译文】五事;一是态度,二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态度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聪敏,思考要通达。态度恭敬臣民就严肃,言论正当天下就大治,观察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68、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尚书·周书·洛诰》

【译文】贡享应以符合礼仪为重,如果贡物不符合礼仪,虽说贡物很多,也和没有贡享一样。

69、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尚书·周书·无逸》
【译文】君子在位不应当贪图安逸享受。先了解种田人的艰难,这样,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

70、休兹知恤,鲜哉!——《尚书·周书·立政》
【译文】在优裕的环境中而能知道忧虑,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71、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尚书·周书·秦誓》
【译文】我的内心忧虑重重,时光一天天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

1、《诗经》名句

2、四书五经名句

3、《周易》名句的智慧

4、《尚书》名句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1558.html

更多阅读

把玩快乐——春晚小品《天网恢恢》语言赏析 小品天网恢恢

把玩快乐——春晚小品《天网恢恢》语言赏析愿意常常回忆起那些让我们开心的场景,复习那些快乐,把玩那些幽默,益心益智。比如今年春晚小品《天网恢恢》。以往小品的笑点或是剧情的误会夸张,或是方言夸张,或是人物造型的夸张,而《天网恢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马庆云/文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秩序中寻找人性特点并进行扭曲处理取得戏剧效果的话,那这部被封禁四年之久、历经数次修改的电影《无人区》则是导演力求在社会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余光中 乡愁 原文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曹斌锋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1.

声明:《《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中的名句》为网友互建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