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如果是疯子,那他就不会试图证明自己是疯子,反之如果想证明自己疯子那这个士兵一定没有疯。”这就是丹尼卡医生解释给约瑟连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小说发生在二战时期,约瑟连是一个驻扎在皮亚诺萨岛上的飞行投弹手和领航员。丹尼卡医生之所以解释给约瑟连听二十二条军规是因为自己不想被送到太平洋战场,而约瑟连之所以想装疯是因为原本空军规定的飞行二十五次的士兵就可以回国,在皮亚诺萨岛上有许多士兵已经完成了二十五次的飞行任务,但是卡思卡特上校却总是命令增加飞行次数,而士兵守则中规定了士兵必须服从命令。卡思卡特上校之所以要增加飞行次数是因为上校希望能够通过增加飞行次数来证明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才能,但是德里德尔将军并没有一个注意到他的才能,于是他只能不断增加飞行次数。而德里德尔将军之所以没有注意到卡思卡特上校是因为他受到了佩克姆将军的排挤。佩克姆将军自以为收买了司令部的前一等兵温特格林,希望能将德里德尔将军的4战斗任务个轰炸大队归他所有的特种任务兵团管辖。温特格林从前是个皮条客,现在变成了司令部邮件收发员,因为也想当将军,所以总是把卡思卡特上校的信件退回,或者扔掉。同时还希望自己能够和米洛做交易,把自己弄来的打火机换成棉花。米洛是一个卡思卡特上校部队的食堂司务长,在卡思卡特上校手下当差主要是为了能够利用空军的飞机帮他投机倒把,同时他还是欧洲一些城市的市长,爵士。米洛给卡思卡特倒卖番茄,并且答应卡思卡特上校在MM联合体弄个副总裁的职务。为了生意继续,米洛不希望战争结束,因为战争结束意味着就没有飞机可以给食堂用来运送鸡蛋,所以他就劝说卡思卡特上校继续增加飞行次数。
这是一个死循环,在目睹了斯诺登被打死以后,约瑟连试图经行抗争:他装病,装疯,在受奖章时不穿衣服,在布置飞行任务时故意哼哼,除了没有向塔普曼牧师求助,还试图找到了“失踪”的梅杰少校。但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使得约瑟连还是必须完成上校规定的新增的飞行次数后才能回国。作者海勒故意将小说的故事穿插叙述,总感觉小说中的故事有些重复,但是在这重复的叙述中却又隐藏新的线索。通过倒叙斯诺登的死亡,一层一层的走进约瑟连的内心,将约瑟连斗争的希望不断带走。然而小说按时间的顺序一点一点铺垫了另一个对约瑟连有深刻影响的人物——奥尔。奥尔是一个侏儒,是中队里轰炸飞机的驾驶员,但是约瑟连从来不肯和他一起飞行,因为奥尔在完成飞行任务后总是不得不把飞机迫降在水里,小说最后却通过奥尔的机智给读者带来惊喜。在约瑟连无比绝望的时候,塔普曼牧师告诉他奥尔利用熟练的迫降技术成功地开小差逃到了瑞典。约瑟连终于领悟了奥尔的计划:奥尔曾经也和约瑟连一样,希望通过被战友或者妓女打伤被送回国,但是由于第二十二条军规完美的规定使得这个计划并不现实。于是他想到了逃跑,他利用飞行任务练习迫降水面,他做钓鱼线为开小差时可以钓到鳕鱼,用小浆练习划船,这个绝妙的计划欺骗了所有的人,奥尔曾暗示过约瑟连一起跑,但是约瑟连却还是一个劲地嘲笑奥尔为他做的暖炉。
因为这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了美式俚语中进退两难的意思。小说中邓巴上尉不愿意去轰炸只有平民的村子,科恩中校威胁说,如果不去轰炸村子,那就去轰炸博洛尼亚,可是如果去轰炸博洛尼亚邓巴很有可能会送性命。约瑟连也受到过这样的威胁,回国后必须称颂卡思卡特上校的优秀领导才能,如果不与这么做,那么他就不能回国。在天朝给第二十二条军规找一条更贴切的翻译,那绝对非“潜规则”莫属。当官的会对承包商说:如果想要拿到合同,那么就必须意思意思,如果不够意思,那么大家都没意思。同样句型,老师会对家长说,医生会对病人说,导演会对演员说。不过在网上会发现如今天朝很多人会和约瑟连一样发表各种强有力的声音来抵制这样的风气,但如果突然和约瑟连一样面临两难的选择时,有多少人能有区别于约瑟连在卡思卡特上校办公室做的决定呢,又有多少人能学习邓巴最后被失踪呢?最后还是一起膜拜下奥尔吧,也怪不得已经有这么多演员不在国内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