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七三 —贺龙威震晋西北 晋西北沙化现象

抗日烽火(七三)—贺龙威震晋西北

贺龙、周士第、关向英、甘泗淇在雁门关视察敌情。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位于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以西、长城线以南、汾(阳)离(石)公路以北、黄河以东,是陕甘宁边区的东面屏障和联系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

1937年9月中旬,日军侵入这一地区。为开展该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当即指示第一二○师开赴以管涔山脉为中心的晋西北,展开于大同、太原之翼侧,并向绥远发展。

第一二○师遵照这一指示于9月下旬进入宁武、神池地区后,即一面以主力侧击沿同蒲铁路南进之敌,配合友军作战:一面以教导团和师政治机关等共700余人组成工作团,在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11月2日后任师政治委员)率领下,分赴朔县、偏关、临县、岚县等14个县。同时,以雁北支队挺进平鲁、左云、右玉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和进行群众工作。

工作团到达各县后,在当地统一战线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配合下,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收容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动员群众,组织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会,争取乡村各阶层及知识分子参加抗日工作;建立各级战地动员会,执行合理负担的政策,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经一个多月的发动与组织群众,各县先后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和脱离生产的自卫军,总人数达1.1万余人。太原失陷后,地方工作团随师主力进至汾阳、离石地区和晋中平原,进而在晋西北全境展开。

至1938年初,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同浦路北段以西北起左云、右玉、清水河,南至汾(阳)离(石)公路的广大地区,全面开展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第一二○师由出征时的2个旅3个团共8200余人,扩大到2个旅6个团共2.5万余人。雁北支队也由1个营扩大为5个营。同时,将神池、五寨地区的游击队编成了独立第一支队。

同时,成立了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党委,赵林为书记,罗贵波为副书记,刘俊秀为组织部长,饶斌为秘书长,统一领导晋西北地区党的工作。

8月间,一二○师独立一支队进入晋中平原,在清源、太谷、文水、祁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扩大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第120师进行了收复晋西北七县城的战斗,保卫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贺龙、关向应率一二○师主力赴冀中作战,留守部队同山西新军协同作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围攻。

1940年1月,一二○师主力返回晋西北,开展抗日民族政权的建设。1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晋西南、晋西北两区党委合并为晋西区党委。

林枫中央高级党校校长赵林山东省委书记 王达成 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张稼夫中科院副院长

龚逢春 中央党校副校长罗贵波 外交部副部长刘俊秀 江西省委书记

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林枫任区党委书记,赵林任副书记(1940年2月至4月兼任中共晋西区委社会部长),王达成任组织部长,张稼夫任宣传部长,龚逢春任武装部长,罗贵波任统战部长,刘俊秀任民运部长兼妇委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党、地方工作和晋西南地下党的活动。晋西北区党委所在地,于岚县普明镇以南的史家庄。

宋应地质部副部长白坚一机部副部长慕纯农 铁道部纪委副书记晋西区党委下辖临县地委,书记宋应;岢岚地委,书记白坚;静乐地委,书记慕纯农;文交地委,书记铙斌;雁北地委,书记赵仲池;乡吉地委(晋西南工委),书记彭德;洪赵特委,书记谢学恭;离中特委,书记王文达。龚子荣作为晋西区党委代表领导洪赵特委并联系乡吉特委,离中特委由区党委直接领导。铙斌一机部副部长赵仲池 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彭德交通部副部长 谢学恭北京军区政委王文达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滕代远铁道部部长龚子荣广东省委书记 2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设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主持下,在静乐县娄烦镇召开会议,成立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晋西北党政军民等工作。 贺龙为书记,关向应为副书记,甘泗淇、周士第、王震、萧克、林枫、赵林、张宗逊、李井泉、陈士渠、彭绍辉、罗贵波等为委员。中共中央指示第120师和中共晋西北区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一党政军民的领导。

贺龙元帅关向应烈士甘泗淇上将周士第 上将王震上将萧克上将林枫 赵林张宗逊上将李井泉 西南局书记陈士渠上将彭绍辉 上将1940年6、7月,日军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和第26、第41师团各一部共约2.5万人,对位于晋西北地区的我八路军120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我军主力,摧毁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抗日烽火(七三)—贺龙威震晋西北 晋西北沙化现象
  6月7日,静乐之敌千余人进攻岚县,8日占领该城,并四出活动,寻找我军。11日,太原、清源之敌与静乐南犯之敌配合,向双龙等地区我军合击。我军及时跳出包围圈,使敌扑空。16日,我军判断敌人必向静乐逃窜,决心抓住战机,在米峪镇附近设伏歼敌。次日,我358旅与敌展开激战。我军抢占有利地形,将敌人四面包围。敌突围未成,500余人被歼。

  当米峪镇战斗进行时,根据地以东、以南、以北之敌分多路同时向我根据地纵深进犯,形成分进合击之势。我适时转移至敌之侧翼及后方,以分散的伏击、袭击活动,破坏敌之交通运输,使敌无法立足。

  26日,各路敌军开始撤退,但独立混成第9旅团因在米峪镇遭我打击,仍图报复我军。该旅团属各部约4000人,向兴县急进,妄图消灭我120师领率机关和358旅主力。30日,南北两面之敌大都撤回原据点,进至兴县之敌已成孤立,我军决心隐蔽集结主力一部,待该敌撤退时伏击其一路。敌人在兴县扑空后,也开始东撤。4日上午,敌1000多人撤至兴县以东二十里铺附近地区时,突遭我军打击,被歼700余人。
  此次反“扫荡”战役历时一个月,我军灵活运用游击战的战术原则,善于捕捉战机,作战251次,毙伤日军4490人,给予“扫荡”之敌重大打击。

2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续范亭任主任。

1942年10月成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任书记(由副书记林枫代理);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贺龙任司令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

关向应 林 枫 贺龙 续范亭

在中共晋绥分局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实行减租减息、精兵简政,进行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贯彻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根据地严重困难局面开始扭转。

1944年,根据地军民开展攻势作战,进逼太原,威胁北平至绥远、大同至蒲州铁路交通线,并向沿线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反攻,解放县城53座,将日伪军挤到铁路和公路沿线据点内,使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有利地策应了大青山根据地的战略反攻。

1941年,林枫(右三)与彭真、贺龙、关向应、周士第、陈希云在山西省兴县合影。

1940年2月,林枫(后排右二)与贺龙同晋西北党政军领导人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龙王庙合影。

雁北地区

原雁北地区共包括大同县、怀仁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山阴县、应县、朔县、平鲁县、左云县以及右玉县等十三个县,统称“雁北十三县”。

1940年3月,邓华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五分区地处雁北,是有名的贫瘠地区,加上日军频繁“扫荡”和掠夺,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邓华上任后,一面开展政治整军,开辟根据地;一面领导部队进行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邓华指挥部队抗击日伪“扫荡”,奇袭敌占区“虎口夺粮”。经过几个月艰苦奋战,雁北面貌迅速改观,人民生活开始稳定,部队战斗力增强,所辖范围除原有六县外,还新开辟了应县、阳原两县,根据地不仅巩固而且扩大了。

同年8月,邓华率部参加百团大战,他被任命为涞灵战役左冀队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所部扫除深入边区内的敌伪据点。战前,他对敌情、地形侦察得十分详尽,严密封锁部队消息,因而保证了出击的突然性,及至战斗打响,敌人还蒙在鼓里。此期间,邓华指挥所部进行大小战斗9次,歼敌500余人。他亲临战地指挥的南坡头之战,体现了他审时度势,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

10月2日,左翼队向灵丘等地出击时,敌人急调南坡头兵力企图合击邓华所部第二团。邓华立即指挥一个营,乘夜晚强攻兵力空虚的南坡头据点,一举消灭日军70余名,其中还活捉10名,缴获许多军用品。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赞扬:“这个战斗打得十分干脆漂亮”。

周而复 林枫

1941年春夏,作家周而复专程来到五分区,同邓华朝夕相处半个月。他在《晋察冀日报》发表了题为《邓华断片》的文章,文中描述:“一副清秀白皙的面孔……走起路来斯斯文文,看上去简直是一个文人;但在火线上却象狮子一样的勇猛、睿智,望见从他那双眼睛里发出的具有摧毁一切力量的光芒,指战员就好像有了依靠,得到胜利的保证,文人和武士在他身上得到和谐统一。”

1941年下半年,邓华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四分区是晋察冀边区政府和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位于滹沱河两岸,平原多,地域大,土地肥沃,盛产稻谷。因此,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

当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同敌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扫荡”与反“扫荡”的殊死博斗。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华率分区主力避敌锋芒,巧妙转移,与敌人捉起了迷藏;同时抓住有利战机,在敌必经路上,进行伏击和阻击,突然开火速战速决。同时还派出部分兵力配合民兵和游击队打麻雀战、地雷战,打得敌人寸步难行,使敌人的“扫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分区的武装力量,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得到发展。

进入1942年,日军在边区周围大修封锁沟、封锁墙,建立无人区,推行以堡垒推进为核心的“蚕食”活动,对边区威胁很大。邓华贯彻军区提出的“到敌后之敌后”的对敌斗争方针,组织游击队到敌占区活动。

10月14日,邓华指挥部队,一举攻入灵寿县城,毙伤敌60余名,俘敌200余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颁发的金质奖章,使敌伪极大惊恐。从9月到12月,四分区军民在邓华领导下,不断出击获胜,歼敌821名,摧毁敌堡垒11座,恢复和开辟村庄144个,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1943年初,敌人又对根据地进行所谓“跃进蚕食”和“毁灭扫荡”。邓华指挥部队乘敌立足未稳之际,以迅速的动作跳到敌人背后,发起一系列攻击。10天中,攻克西口头,三打刘库池,夜袭东寺,强攻谭庄,连获胜利,共毙伤日伪军782名,狠狠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

与此同时,邓华还派部队到敌封锁沟外活动,袭击了平汉路上的东长寿车站。《晋察冀日报》2月20日报道对东长寿车站的袭击时说:“敌伪于梦中忽闻枪声,不知所措,裸体逃奔。”9月至12月,邓华领导四分区军民与敌战斗432次,歼敌2400余人,粉碎了敌人所谓“毁灭扫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0600.html

更多阅读

贺龙夫人—薛明 龙困 贺龙与薛明

  薛明薛明,贺龙夫人。1916年生于河北霸县一户贫苦农家,她原名王爱真,后改为薛明,因母亲姓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1942年与贺龙结婚。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西南区工委福利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贺龙办公室主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 五爪龙四爪蛟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

贺龙五任妻子六个子女今何在图 贺龙子女

李奉先文贺龙(1896~1969年),湘西桑植人,系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最典型的是其早期历练路程。少年贺龙曾一直在家乡手舞两把菜刀,率领10来个铁哥们,袭击地方官吏,拉起了一支威震湘西的队伍。据中共七大贺龙履历

英雄美人:贺龙和五位妻子的传奇人生

·贺龙和薛明恋爱婚姻的过程几乎是所有夫人的“爱情模板”。贺龙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毛泽东曾经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在这里我们盘点一下这位元帅的几次传奇婚姻和他的子女

声明:《抗日烽火七三 —贺龙威震晋西北 晋西北沙化现象》为网友瘋乜冇亽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