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并非因未来的希望而活,却往往因历史的精彩而生。
譬如,关于一些历史细节和事物的时空想象,总是让我们心怀感动,无限景仰,令我们个人苍白的生命多出许多美好的记忆。
就像筑这个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乐器,就是一种能够激发人性内在精神力量的神秘乐器。据说它象筝,有十三条弦。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有两位人物因击筑而唱出慷慨壮烈、横绝万世的歌曲。一位就是战国末期燕国的高渐离,那是在寒气逼人的易水之滨,身着白袍的燕子丹和宾客正在送别准备去刺秦的荆轲,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开始为变徵之声,大家都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段悲壮千古的歌声,接着他们又唱出慷慨的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另一位人物就是刘邦,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刘邦胜利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宴请故乡父老兄弟。酒酣耳热之时,刘邦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罢,刘邦挥剑起舞,充满豪情与伤感。
这就是不可思议的筑给历史人物所创造的诗意与浪漫,同时也让中国历史更加富有审美的内涵。
不过再美好的乐器,一定离不开美好的人物赋予它生命,给予它力量。
就像高渐离这个人物,如同他那卓尔不群的名字,天生就具有一种优雅高尚的气度。我想,他与豪迈勇武的荆轲不同,一定是一位从容淡定、清俊洒脱的高士,有着与生俱来的才华,更有洞察世事的悲剧意识。
如果说,在易水送别荆轲的高渐离是一位充满理想气质的“骑士”,那么,当他最好的朋友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杀后,那个痛哭伤心的高渐离更像一位感情深厚的“义士”,他对荆轲的怀念萦绕于心,无法释怀。而他最后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刺秦之举则证明他是一位永不放弃的“战士”。
秦王吞并天下后,到处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为完成复仇的目标,就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一次,高渐离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这个一流的音乐家禁不住张口评价:“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酒保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主人就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为他的击筑大声喝彩,并赏给他酒喝。
高渐离知道到了公开自己身份的时候,于是他改装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欣赏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赞扬他击筑的高超技艺。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秦始皇雅兴大发,要赏雪听乐。就派人宣高渐离来击筑。高渐离感到这是一次击杀的机会,决定要完成自己心中的使命,就把铅放进筑中,进宫后,他一边击筑,一边伺机而动,当秦始皇在音乐的吸引下来到他身边是,他突然举起装满重铅的筑撞击秦始皇,但没有击中。大怒之下的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从此,他终身再也不敢接近从前六国的人了。
或许,在最后的时刻,高渐离已看到了自己刺杀的悲剧结局,但他义无反顾!他其实更多的只是完成一次道德象征意义上的生命壮举,因为,他想用他的行动证明他是同荆轲一样伟大的“战士”,他有资格成为荆轲最好的知己!与那个在秦王殿前瘫软的秦舞阳相比,高渐离与荆轲一为文杰之英,一为武杰之雄,而秦舞阳固然有过13岁杀人的经历,但那种没有信念和正义做支柱的匹夫之勇,最终证明不堪重任,仅能留作历史的笑谈。
东晋的陶渊明即使在他隐居的日子,也为这段历史而激动不已,他在诗中深情高歌:“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筑声渐离,铿锵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