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民间俗称:免死金牌。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刘邦是个伟大的皇帝,中国第一位非贵族后裔的皇帝。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得到“丹书铁券”的有功之臣却被他杀死一些。这是因为大家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丹书铁券”是可以免死,但不是全部罪行都免死。
刘邦其实没有打自己的嘴巴,因为“丹书铁券”并没有免去任何罪状的功能,其中“谋反”这一罪名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韩信之死并不是“丹书铁券”没用,而是他的罪名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之内。历史典籍没有太过于明确的记载,但从拥有“丹书铁券”而未能逃过一劫的臣子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到了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明代的“丹书铁券”正式提出了除谋反大逆之外的罪名可免。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称做“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明代的时候,朱元璋刚登上皇帝宝座,就仿照唐代丹书铁券的式样,制作了一大批免死券。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赏赐功臣,封李善长、徐达、李文忠、邓玉、冯胜六个人为国公,自汤河以下,封侯者28人,每人都赐以丹书铁券,这是历史上集中颁布出最多的一次。
“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很广,但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除了谋反之外的免死,也是有次数限制的,像上面唐朝就规定“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在汉朝应该也有类似于唐朝的这种规定,只是年代久远,无法考证。因此大家不要受影视剧的影响和一些喜欢哗众取宠的人的影响,认为皇帝说话不算话之类的。真正的“丹书铁券”在适用范围之内还是有用的。没有哪个皇帝敢乱杀拥有“丹书铁券”的有功之臣,这就是为什么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现任皇帝或者某些奸臣想尽一切办法偷走拥有“丹书铁券”的臣子之后再杀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