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看庙,阴天看碑。
只有晴天,才可能有蓝天,只有在蓝天的映衬下,古寺庙的红墙黛瓦才格外出彩。
晴天看碑就不太好,光线太强,光比太大,尤其那些罩上玻璃的碑,着实让拍照变成难事。所以看碑的话,最好是阴天。
但是话说回来了,出门在外,摊上啥天是啥天,不可能都遂我们的愿。
北岳庙里的碑很多,要仔细看的话,恐怕一整天都不见得够用。我们看得很粗略,没工夫一一浏览,只能拣看上去比较重要的,看上几眼,然后拍几张片子。
其实也来不及鉴别哪个重要,只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拣垒碑楼的、砌碑龛的、罩玻璃的或者有“文介”牌的往篮子里装。于是,下面这些碑便收入了囊中。
苏东坡《中山松醪赋》,“文介”照录:
“此赋为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期间所作,即元祐八年九月至绍圣元年四月间。东坡一生非常喜欢酿酒,对酿制方法及原料颇有研究。他曾作文赞北岳之松,并以北岳松脂做松醪酒。同时,创作了在文坛久负盛名的《中山松醪赋》,其书法为东坡传世的手书精品之一。后人认为,本卷精美瑰丽,气势雄强。虽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无一笔失操纵。”
《中山松醪赋》和《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都在北岳庙三山门廊下,又都有文介牌,所以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这两通碑。
《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
“文介”称:
“杨琼,祖籍曲阳县西羊平村,出身于石工世家,其雕刻技艺精湛,元世祖忽必烈诏琼,琼以石雕一狮一鼎进献,被元世祖称之为‘此绝艺也’遂编籍宫中,命琼管领燕南诸路石匠,在营造大都城中曾三迁其官,升至领大都路山场石局总管。据史载,天安门外金水桥即参照杨琼设计的周桥蓝图所造。杨琼性谨慎,服食俭朴,对下宽厚,人称‘杨佛子’,卒后葬于故里曲阳县西羊平村,该碑为杨琼墓碑,后收藏于北岳庙中。”
该碑风化严重,站在对面都难辨其字,但即便这样,也有拓片留下的痕迹,也不知拓个什么劲,估计要是还有拓片价值的话,早就罩上玻璃罩子了。
先看有碑楼的吧。
“宋宜碑楼,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内保存许赞撰文、张瓒书《曲阳县重修北岳庙碑文》一通。一九九四重修。”
《曲阳县重修北岳庙碑文》
许赞(公元1473-1548年),字廷美,号松皋,河南灵宝人,前吏部尚书许进之子,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进士,时任吏部尚书、少傅兼太子太傅。
张瓒(公元1473-1542年),直隶沧州人,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时任兵部尚书,后加阶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官声甚差然受皇宠。
“宋宜碑楼”有两座,还有一座亦建于明代,里面保存有明嘉靖真定府知府宋宜书《祭文碑》。
宋宜书祭文碑
“大宋碑楼,建于宋代,重檐歇山顶,内保存陈彭年撰文、邢守元书《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铭》一通,一九九四年重修。”
《北岳安天元圣帝碑铭》
陈彭年(公元961-1017年),字永年,江西南城人,北宋文学家、音韵学家,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进士,时任刑部侍郎。
“韩琦碑楼,内保存有宋代韩琦书《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碑一通。”
《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河南安阳人。北宋名将、政治家,英宗时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无怪乎有“韩范”之说,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书法着实了得。
“王禹偁碑楼,内保存宋代王禹偁撰文,黄仲英书《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一通。”
《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
王禹偁(公元954—100年),字元之,山东巨野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一生耿直,直言敢谏,故屡受贬谪,晚被贬于黄州(今湖北鄂州),世称王黄州,后迁蕲州(今湖北蕲春)病死。
换换口味透透气,再看点别的。
《大唐北岳神庙之碑》,怎么样,风景很好吧
大唐北岳神庙之碑,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博陵崔镮”书丹。为了这手漂亮字,上窜下跳,左腾右挪,好不容易才拍清楚了这两片。
《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并序》
《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并序》,刻于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五月,碑额篆书“大唐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十二字。碑文隶书,二十三行,满行四十五字,由戴千龄书丹。
“此碑刻于‘安史之乱’之前,记载了唐代首次给予北岳恒山封王之殊荣的经过及意义,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文末祈祷安天王能够‘福善祸淫’‘善利万物’,令异族臣服,使大唐之天下太平……此外,碑文之中称安禄山为‘国之英也’,说明安禄山在当时大臣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而唐史文献的相关记录极少,足可见其珍贵的史学价值……戴千龄,唐代宗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工书,方劲有力,与唐代风格迥异。”
《大唐博陵郡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并序》局部
登恒山六首,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刻碑,碑文篆书,十四行,满行二十九字,乔宇篆文。
乔宇(公元1457-1524年),字希大,号白岩山人,乐平(今山西昔阳)人,与辽州王云凤、太原王琼称“晋中三杰”,亦云“河东三凤”。成化二十年进士,历户部左、右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因直谏君过,被迫去职回籍,卒谥庄简。幼从父入京师,学于杨一清,成进士后复从李东阳游,诗文雄隽,兼通篆籀。
此为一组纪游组诗,共六首,当撰于乔宇任职保定期间。
《顾亭林先生北岳辨碑》
《顾亭林先生北岳辨碑》,立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碑文行书,二十二行,满行六十字。碑文为顾亭林即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经过实地考察写成。
“自明代始,便有北岳恒山改祀之争,虽然有部分官员认为北岳在山西,但在河北曲阳北岳庙的祭祀活动并没有因之减少。然而,明朝廷对北岳位置的争论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使得明后期出现了‘两个恒山’之说。《顾亭林先生北岳辨》在归纳史实的基础上论证恒山地名由来已久,地望清晰,自古使然,驳斥了改祭祀于山西的说法,有理有据,使人信服。光绪年间曲阳县事在拜谒过北岳庙观看石碑后,没有见到顾炎武这篇名作,深感遗憾。又考察得知曲阳旧城原是封疆大吏朝宿之地,而后建北岳祠庙,之后形成城郭。到光绪年间时,城郭几乎不存,人民亦困敝逃散,那么再经数十百年,人们就不会得知北岳的历史渊源和所在位置。因而特意补辨文于庙中。”
《顾亭林先生北岳辨碑》局部
大宋宣和碑
大宋宣和碑局部
《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
《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局部
《赵相蔺公墓记碑》
《赵相蔺公墓记碑》,立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是为曲阳县境内的蔺相如墓而作。
清光绪十九年《临摹苏轼词碑》
“洪武碑楼,建于明代,重檐歇山顶,内保存有明代朱元璋《大明诏旨》碑。一九九六年重修。”
此碑立于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六月,系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称号特下的文告,并命勒石庙内以告世人。
在洪武碑楼内,还存放有一通玻璃罩内的古碑,即《魏故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邸公之碑》,此碑立于北齐武平五年(公元574年),碑文撰者、书者皆不详。
碑文记载了邸珍的生平,包括他的出身、风度、武功、政绩和职位封爵等,据《县志》载,此人虽官居高位,但人格低下,暴虐残忍,不得人心,故在46岁时便为州人所杀。
此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而多隶意,系由隶转楷的过渡,笔力遒劲,刚柔适度。
看碑好累人!
最后上一对可爱的小狮子,用来结束我们的北岳庙之旅吧。
(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