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在身边3000字

通过给予自由获取纪律

人们认为,孩子讲纪律必须到一定年龄,过了各行其是的年龄,而且要经过艰难的训练。当然,蒙氏的教育体系里的纪律概念与一般所说的纪律完全不同。如果纪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那么纪律就必须是积极主动的。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似的一声不吭,或像瘫痪病人似的一动不动时才是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一个守纪律之人指一个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这种积极的纪律概念,当然不易理解,也很难养成这种纪律。但是肯定地说,这种纪律中蕴含着与旧时代那种绝对的、不容讨论的、高压下的“不许动”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则。

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守纪律的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项技能。因为孩子现在是在学习活动,而不是学习静坐;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生活作准备,是为了通过养成习惯和实践获得在社会或集体生活中轻松而正确地完成一些简单动作的能力。这里,孩子们所习惯的纪律,不仅仅限于学校环境,而且也包括社会。

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愉快,孩子需要自由。但是,自由的限度应控制在维护大局利益范围内,而不失良好的家教。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扰乱他人,有不礼貌或粗野行为,就应该予以制止。至于其他的一切——即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各种表现——无论什么行为,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不仅要允许,还必须进行观察。因此,教师自己在经过科学训练之后,不仅要具备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还要具备观察自然现象的愿望。在蒙氏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主动施加影响的观察者。而且,他的被动性包含着他强烈的好奇心,包含着对他希望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对尊重。教师必须理解和时时感觉到自己观察者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理论下培养出来的教师大多不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总是随便打击学生。当蒙氏到“儿童之家”的头几天,无法维持教室的秩序和安静时,她左顾右盼不知所措;仿佛在请求大家原谅,又仿佛在请求在场人证明这不是她的过错。

但是,当她开始发现她的职责是辨别哪些行为应该制止、哪些行为应该观察时,这位从旧学校来的教师便感到自己非常空虚,并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这项新任务。事实上,在这方面没有经过训练的她,很长时间感到羞愧和无能为力;然而,如果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她的科学文化和实践经验宽广些,那么她就能很快地发现生命的奇迹,并对之深感兴趣。

当教师们观察得疲倦时,便听任孩子欲为。或把脚搁在课桌上,或者用手指掏鼻孔,却没有被及时纠正;蒙氏看见一些孩子推他们的伙伴,脸上现出要打架的神气,教师也丝毫没有注意。于是我不得进行干预,严肃地指出这些行为必须加以制止,应逐步减少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使孩子们分清好和坏。

纪律能维持多久,这与方法有关,教师必须对此颇费口水,并且要有耐心坚持到底。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分清好坏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好,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所有这些要求都是因为我们要建立的是一种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所有的孩子在一个房间里忙忙碌碌地进行有益的、运用智力的、自觉的活动,而没有粗野的举动。这样的房间才是一个真正具有良好纪律的教室。

当已经建立了个人的纪律,若能安排孩子各就各位,同时设法使他们懂得这样安排会使他们看上去更好,懂得教室秩序井然是一件好事,懂得这样的布置是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于是他们就安安静静一声不吭地坐在自己座位上。这将是一种练习上课的结果,而不是强迫的结果。要使他们懂得这一切不能通过强制练习,要让他们理解遵守集体秩序的原则——这点非常重要。

蒙氏所说的儿童自由,并不是指他们在观察植物、昆虫等这些东西时所用的那种简单的自由。

因此,必须采取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去帮助儿童赢得自由。换句话说,对儿童的训练应帮助儿童把限制他活动的社会束缚尽量地减到最少。

教育首先必须以引导孩子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为目标。随着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他们的自发表现就会慢慢变得日益明显,真实地表现他的本性。

纪律教育的独立性

独立是每个终生面临的问题。对于孩子,要尽早培养其独立意识。婴幼儿从断奶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走上独立道路的努力。

意味着不再依赖于母乳。他将找到各种食物代替这种营养源,这意味着他的生存手段增多了,他能在某种程度上选择自己的食物了,而原来他却完全局限于一种营养形式。

但断奶只是独立的一部分,他仍需要父母帮助照顾他。这个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他仍是别人的奴隶。但到了3岁,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独立和自由地支配自己了。

依赖人的人就不是独立的人。“我不希望别人侍候我,因为我并非无能。”人必须具有这种思想,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自由的。

儿童的独立是个重要的关键的问题,儿童的一切问题就是要解决独立的目的。父母必须帮助他们不用人搀扶而学会走路、上下楼梯、拾起掉落的物品、穿脱衣服、自己洗澡、口齿清楚他说话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等等。父母必需给予孩子的帮助是使他们能够自己达到目的,满足愿望。这些都是培养独立性的教育的一部分。

服侍小孩使他们被奴化了,而且十分危险,因为这很容易抑制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父母习惯于把孩子当成木偶,给他们洗,喂他们吃,好像他们是布娃娃;父母总是不停地认为孩子不会做事,不知道怎样做。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帮助他们去完成他们自己拿勺,怎样把食物送进嘴里,否则母亲不是好母亲。

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在身边3000字

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非常困难,而很多父母是孩子的奴隶。这样做对母亲比较容易,然而对孩子很危险,因为这会堵塞孩子生命发展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设置障碍。

一个人不为息的需要而操心,一味只叫别人来满足自己,他的思想也将变得迟钝。这样的人若是有朝一日发觉自己处于低能的境况,想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那时他会觉得自己再也无力做到这一点了。

奴役和依赖不仅“白白地浪费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在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堕落和退化。很多孩子变得盛气凌人,飞扬跋扈,就是一种牺牲品。专横跋扈和软弱无能是相辅相成的。专横跋扈是想征服他人,使别人屈从自己、为自己工作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主人对待仆人就像暴君,这是一种奴隶的心态。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满足自己生命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行动,他就征服了自己,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他的能力,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给予孩子宽松的环境

从生物学观点看,幼儿的环境必须最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从生理及心理方面这包括大脑的自由发展,教育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这样,儿童的生命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一个儿童的生命。必须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生命的正常扩充与发展给予积极的帮助。儿童有正在成长的身体,有正在发展的心灵,即由生理和心理构成一个神圣整体,它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本身。我们既不要损害也不要压抑存在于这两种生长形式之中的神秘力量,但是我们必须等待,我们知道,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将陆续展现出来。

作为生命现象的第二个因素——环境,对个体生命施加的影响越大,个体生命就可能越不稳固或变得越强。环境适宜,有利于生命,环境不适,就将窒息生命。例如棕榈树在热带长得很繁茂,因为那里的气候条件适于它生长,但是也有许多植物和动物在它们不能适应的地区灭绝了。

只有那些生机勃勃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物种和个体才能永远坚持前进,不断走向胜利,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真理。

纪律的建立

守纪律的孩子不仅行动有条不紊,而且生活内容日渐丰富。良好的纪律需要不断训练,是教师与孩子们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

命令、说教,甚至动用惩罚要逼迫孩子守纪律往往效果不长,而且适得其反。当现实生活要求真正的自觉的纪律时,那些表面的虚假的纪律现象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即幻觉须让位于现实,犹如“黑暗让位于白昼”。

当孩子集中注意力于工作时,纪律自然而然来临了。在孩子们非常热衷于某件工作的特定时刻,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心、毅力以及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是纪律的充分体现,也正是孩子们走上纪律之路的开始。不管他们承担什么任务(感觉练习、解扣或系带练习、或洗盘子练习),都会同样地保持良好的纪律。

让孩子们完全保持沉静,集中注意倾听从远处传来的低声呼喊名字的声音;细心地完成各种协调动作;不碰撞桌椅、用脚尖走路;使孩子们的天性、运动能力以及心理活动都进入有序状态,这是一种最好的、循序渐进的和有效的培养方法。

在孩子形成工作习惯后,我们要通过督促、监督,严格地要求和帮助遵守纪律。经验表明,在建立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按照不同层次、分阶段练习,不强制和用说教来达到目的。没有哪个人是“通过听别人的说教”来学会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的纪律需要经过一系列成套的动作准备,就跟准备真正运用一种合理的教育方法一样。要知道,纪律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要达到目的,不是通过攻讦错误以及向错误作斗争,而是通过自发地工作以及开展活动。

这种方法是经验所得,它符合人的本能要求和生命自然发展的潜在倾向,或者说,符合个人能力的逐步提高。

培养孩子守纪律使孩子能进行有纪律地学习和工作,使其独立、自立。例如,抓住婴儿缺乏控制力的弱点,这主要是因为婴儿缺乏肌肉训练。他总是处于无序的运动状态,他摔倒在地,做出奇怪的姿势,或大哭大叫。这一点可以看出,孩子身上有一种潜在倾向力求建立协调运动。但是,他还是一个不能准确进行各种肌肉运动的人,也是一个还不能控制自己语言器官的人。虽然他最终会建立起这种运动,但目前还处于充满错误的试验阶段,还在不断地努力去发挥本能中潜在的能力,而且仍然是无意识地进行。对儿童来说,存在着一个如何帮助儿童自愿行动的自然发展问题。所以,有必要教会儿童所有的协调运动,尽可能地把这些运动分解开来,让他们一点点地逐步学会。

例如,要孩子保持安静,就要教会他们如何保持安静,一是闭嘴,二是动作放轻,还要进一步告诉他们各种轻手轻脚的协调动作。如从椅子上起立和坐下的有关动作;走路、在教室里用脚尖行走以及沿着地板上的直线行走等保持平衡所需的动作;教孩子们搬运东西时轻拿轻放;以及教孩子们穿衣脱衣的复杂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分解成在框架上系带、解扣等动作)等。甚至每项练习中,也必须把动作分解为不同的几部分。完全的静止状态和连续的完美行为是在“安静!别动”这种普通的命令下产生的。当孩子们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还无法约束自我的时候,通过这样的练习,能使他们在学各种动作的过程中获得秩序感,并形成纪律。这是一个毫不令人惊奇而非常自然的结果。总之,孩子们会自然地作出反应,因为他们处在行动中。但这些行动指向同一个目标,不再显得紊乱,而是在工作。这就是纪律。它代表了通过一系列努力而达到的结果。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受到训练,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了,他们不但已经知道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而且他们已是经过自我完善的个体,克服了年龄的局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现在就已征服了自己的未来。

形成守纪律习惯的孩子能获得更大的自主范围。他们不再需要身边随时有人徒劳地(混淆两个相反的概念)提醒他们:“安静!做个好孩子!”孩子们取得的成果不是由惰性堆积而成的,而是由行动造就的。事实上,只有不断做好事的人才是好人。这里所说的好事,是孩子们的内在发展更有序和有益的外部行动。

孩子们在达到最终目的的道路上,通过克服困难会品尝到精神“有序”的极大快乐。在长期的准备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内心的欢乐、精神的觉醒,构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宝库——在这个宝库中,还不断储存进去甜蜜的回忆、坚强和毅力。这构成他们未来正直性格的源泉。

总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走动,而且学会了完成各种有益的行动。他们掌握一种特殊的行动规范使他们的姿势更加正确、优美、可爱,手脚更加灵活。行动规范也美化了他们的面部表情和他们那双安详、明亮的眼睛,这种行动本身已经反映出他们精神上的美好的成长。

显然,这样自发地(即孩子们自己选择和进行练习)发展起来的协调运动,必然要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们的无序运动来的省力。肌肉天生就是要运动,肌肉真正的休息就是有规律地运动。肺真正的休息就是有节律地吸入新鲜空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不让运动就是迫使它不进行自律搏动。这样,不但会使它疲劳,而且还会使它退化,这就像不让肺进行呼吸一样,不仅肺立刻就会死亡,整个生命也会随之而死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0129.html

更多阅读

“漫长这些天,你不在身边” 你不在我身边 歌词

“漫长这些天,你不在身边”罗艺恒演唱的一首英文混搭流行歌曲《see you again》)听后感一个叫罗艺恒的新西兰米西克传媒旗下的歌手,以一首英文混搭翻唱的《好久不见》(英文为《see youagain》)唱响华语歌坛。这位年仅二十的外国小伙闯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笔记 教育类读书笔记

《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 详见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2216/--------------------------------------------------------------------------------------------------一、创造性能不能教?中国教育工作者认

我的爱在身边 我的爱在我身边结局

晚上在逛yoho时让我接触了《我的爱在身边》这部韩国电影。还是俗套的韩国电影的剧情,男女相爱后因绝症而生死别离,可还是被感动到落泪了。剧中的歌曲很让我感动,不仅旋律,连歌词也打动了我,每字每句都那样深入我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想

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在心》读后感 原来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在心》读后感提起幸福,人们的脸上都会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明眸里都会泛起激动的泪花。幸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字眼,更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一千个人说幸福会有一千种理解。有人说幸

感动我们的东西就在身边图 娱乐就在身边

美好的图片,总是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尤其配上那些略有些伤感的文字,一张张图片更显得生动起来。来源于生活中美好点滴,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一切静止,被记录下来,让我们这个世界还存在着这么多的美好。生活往往有的时候让人觉得琐

声明:《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在身边3000字》为网友心田上的百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