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
读图时代
就是说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 关于读图时代的文章: 我看“读图时代”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 我认为,进入“读图时代”,这是科技进步的表现。 印刷业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数量激增,彩图更多;电影、电视、录像、网络中的图像、视频等就更多了。这在以前科技落后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科技进步并不意味着全是优点,它是双刃剑。 其次,图片离不开语言文字。纯粹的美术作品还需要加个名字、小序或者简单介绍,更不用说平面媒体上的图片,往往起辅助作用。早期电影是无声电影,但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等影片中仍需要文字的帮助。现代影视就更离不开语言文字了。 第三,图像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但是,这些优点扩大后即是它的缺点。图像浅显易懂,加上配乐,解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了。读者,观众只需被动接受就可以了,而面对文字主动思索,进行再造想象的乐趣也消失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看了电视后观众头脑中是不是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林黛玉之美只是林晓旭之美吗?刘备摔阿斗究竟怎样摔的?文字变成了图像,导演选定了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其他的种种可能都被舍弃了,埋没了。因此,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很容易造成全民阅读水平的低下。 第四,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现代人为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儿童是由电视“抱大”的,我们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中不能自拔。算一算,假如我们每人每天平均坐在电视和网络前2小时,乘以365天再乘以13亿得数会是多少?而这些时间,原本是我们用来读书、和朋友聊天、与家人做游戏、出去旅游、锻炼身体的时间啊!再者,一个人天天与电视和网络为伴,恐怕会被冷冰冰的机器思维所主宰。这些年因为沉溺于网络中的色情、暴力、谎言所导致的悲剧还少吗? 第五,尽管有诸多弊端,我并不提倡因噎废食,完全摒弃“读图时代”。那将走入另一个错误极端。我会选择其精要部分,比如用电子邮件传情达意,看新闻报道,欣赏文化教育频道,尤其是《百家讲坛》栏目,那是我们难得的精神盛宴。至于那些肤浅拖沓的肥皂剧,浅薄拙劣的娱乐搞笑片,无病呻吟的网聊等,我是不屑一顾的。生命如此珍贵而短暂,我怎会无端空耗? 在读图时代,需要一双睿智的眼睛,需要一个坚定的头脑。读图时代改变中国 |
从建国后曾风行一时的“小人书”,到近来流行的朱德庸的《涩女郎》和几米的绘画读本,继日本漫画风靡少年一代后,全民的阅读正在卡通化。中国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大家只想用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享受阅读的快感,对板着脸教育人的文本敬而远之。 有人说读图比读文字快捷,直观,感受直接,还带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在快餐时代的浮躁气氛中,势必流行。也有人认为“读图时代”带来“词语钝化”的问题,甚至认为,之会读图的一代将会面临语言的瘟疫,失去用字遣词这人类最重要的能力。 毫无疑问,读图正在改变中国,问题是,这个改变是好是坏? 读图时代到来的因素: 1、新技术总是有利有弊,短期内也难以衡量利大还是弊大; 2、新技术拆除了图像的牢笼——无论是图像的捕捉、制作都大为扩大,复制成本则大为减低,这使得读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3、图片在负载信息方面的形象度上远胜媒体,但表意能力差,传达知识则十分失败。 4、我们可能着了技术的道儿,但大多数人都在往前走,你也只能往前走。 ……………………………………………………. 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读图时代”? 现在,试着粗略回想一下,每个月你会读几本书,看几份报纸,浏览多少个网页,使用多少次搜索引擎。在这些阅读中,你看到多少文字,多少图片?无论是否经意,针对图片的阅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阅读体验中看不见想不起的重要一环。 “读图时代”在中国大众文化中的降临大约始自20世纪末,其代表为《咖啡地图》、《黑镜头》等一系列图文书。“读图时代的到来”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在“读图”成为重要的日常阅读体验的今天(有调查表明,当今我们获取的社会信息中,60%到70%是以图像的方式),我们对“读图”的历史、方式、形态以及以机理,“读图时代”的发生机理、文化背景以及运作过程的认识又有多少? 而这些认识正决定着置身“读图时代”的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阅读策略,以应对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的挑战。这正是我们制作这个专辑的初衷所在。 已经到来的读图时代 若将对图片的解读理解为“读图”,那么对“读图时代”可以理解为对图片的解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之一种的时代。就具体形态来说所谓的“读图时代”的图可包括“影视”(每秒动态画面由24帧静态图片组成)、“照片”、“绘图”、“图表”等。有调查表明,当今我们获取的社会信息中,60%到70%是以图像的方式。由此,依据获取信息的具体媒质,我们可以将之前的传统阅读时代称之为“读文时代”,而将今天称作“读图时代”。 20世纪后半叶发达国际率先进入信息时代,为其社会公民进入信息时代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使得其率新进入“读图时代”。而在尚属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读图时代”的莅临时间则推迟到了20世纪的最后十年。 仅就诞生的基础来说,“读图时代”的到来首先基于传媒工业的高度发展。 我们无法将“视觉传播”视作“文字传播”发展之后的高级形态,事实上,在意义的深度传达上,它要弱许多。大众生发这样的假想是因为大规模的“视觉传播”的确发生“文字传播”之后,且基于更发达的工业支持。仅就纸媒体来说,大规模的“文字传播”可以在竹简上完成,但是图画尤其是精确的视觉传播却需要更高的制作环境,比如纸张、照相机、四色印刷这些制作硬件的发明,以及复制费用(比如四色印刷,或者电子媒体的复制成本降为零)的大幅降低。而大规模的视觉传播需要耗费巨大的社会工业资源,且只有在成本控制在大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视觉传播”才可能成为一个大范围内发生的传播现象。 “视觉传播”的大规模发生不可能仅是传媒工业发展的结果。因为传媒工业本身属于现代商业的一部分,“视觉传播”的大规模发生必然有着广泛而强烈的“市场需求”诱因。这一诱因便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大众的阅读进入新阶段之后产生的新需求。进入现代社会,人类欲望得以名正言顺地解放和张扬,作为消费之一种的“信息消费”也水涨船高地得到被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再仅仅是人们获取生存技能的一种方式,更成为指导人们选择和实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由此信息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化,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化也需要迅速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虽然“视觉传播”在意义传达上比“文字传播”要薄弱许多,但是它的活泼性(形象的图片比抽象的文字更容易引人注意,每日处理大量信息的现代人,需要日报头版或者杂志内页上的大幅照片来唤醒他们的阅读欲望)和易解读性(文字需要经过学习后才可识别,而图片则可以不经专业训练,直接解读),对信息社会的疲惫大众显然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视觉传播”的形象性在传达某些信息的时候相比文字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一张照片可以比千言万语更能直接表现一个人的面部特征。 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我们进入世界图景时代,世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变成一系列图景”。今天,我们已经置身于海德格尔50年前的“远见”中。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应对策略。因为“读图”不仅仅令我们的阅读更加简化易行,它亦有着强烈的负面作用。 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的特征 “视觉传播”的特征之一是“易读性”。在文字传播时代,人们必须进行文字认知的专业训练才能读懂具体文字或词的意义,而对更专业的词汇的解读则需要更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实现。而“视觉传播”则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如照片)或者对抽象事物的具象表现(如表现成分组成的图表),它往往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的训练即可完成解读,故此有人将摄影称作“唯一世界通行的语言”。 从具体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对文字的阅读需要人们动用比较多的脑力资源(对文字符号进行意义解读,以及进行逻辑思维)和体力储备(必须将视力一次对焦在一个又一个的字母或者汉字上)。“读图”则较多地使用人类形象思维,而书籍和杂志编辑们正在试图把图片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对图片的解读似乎根本不费什么力气。 “视觉传播”的盛行代表了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似乎更能体现出人们实际阅读能力的退化,至少在阅读那些图文书或者图片的时候是这样。“视觉传播”胜在易读性和对眼球的夺取上,却在表达逻辑关系和深度意义时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图片可以细致地体现一张为忧郁表情所笼罩的面孔上的细致纹理,却无法帮助人们理解他是谁、他忧郁的原因何在。即使照片背景上是水灾后的一片废墟,我们也无法准确获悉这是一个房屋遭破坏的灾民,还是一个不忍目睹惨状的救助志愿者。如果没有相应文字的帮助,图片很多时候甚至会歪曲现实的“语意”,令我们误解。这警醒我们,图片或许是形象世界或者抽象世界的形象反映,但与文字一样它决不是真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也许有时它离真实很近,但它靠近的却只是一个真实的表象,反映的只是摄影师的主观意志或者研究者和制表员的观点。所有时尚杂志封面女郎的照片都经过图片处理软件的细心处理,皮肤更加细腻,曲线更加富有挑逗性。而美国《国家地理》或者它的中国学习者《中国科学探险》上的那些泛着油质光泽的动人图片,绝对不是那些山脉和白鹭的真实面目,那只是它们在黄昏或者黎明时分反射的一团扭曲后的光线而已。许多时候,看到那些图片上的事物的真面目后,你会万分沮丧。 但是“图片”(尤其是照片)本身具有深度的迷惑性,你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在暗示你“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正如我们透过水面看到的筷子是弯曲的一样,透过照片我们看到的那些图像也不在你手指捏住的那张纸上。在那的只是一个形像。但是媒体可以利用你的生活经验以及你获得的心理暗示——“你至少占有了一部分的真实”。正是这种暗示令媒体制作者敢将印有曲线美女的纸张价格提高数倍。 而对图像“读图时代”另一主要传媒媒体形式MV(音乐录影带)的研究则表明,虽然这种充满毫无逻辑的组合画面的媒体形式无法提供任何系统信息(当然它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刺激感官的画面),却令可以令昏昏欲睡的观众产生继续消费下去的欲望。这时候观众似乎突然放弃了传统阅读的目标——或许信息,转而追求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以获得视觉上的快感。其实,那些缺乏过高消费能力的中国白领们阅读类似VOGUE这样的高级时装杂志时,她们也在掉入这样的一个陷阱中去,对信息的渴求转化为了对获得一个又一个貌似真实的假象的快感的渴求(她们没有得到那些巴黎时装,心理暗示她们——你离这件时装跟近了,或者你已经得到了这件时装的1/10)。读者们会沉溺在这种虚拟的获得之中不自拔,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希冀和伪满足)。 “读图时代”的到来基于传媒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充分发育和发展。传媒工业由传递新闻信息发展到提供文化消费和娱乐阶段,为了获得更大发行量和取悦广告主,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印有密密麻麻的字的单色新闻纸。媒体工作者们必须在由传递信息向信息梳理和装饰信息转变,一方面要令读者的阅读变得更轻松和有趣,另一方面,要令信息载体变得更奢华亮丽,以获取读者的眼球、区分受众并满足广告主的虚荣心。这是“读图时代”到来的商业背景,对它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商业媒体的有时候看上去很愚蠢的操作动机。 我们的应对措施 无论如何,“读图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阅读需求也已经更多元化。我们必须料理好我们在新的“读图时代”的阅读行为。媒体制造者们也需要了解“读图时代”的发生运因、内在机理,最终知道该在哪里使用图片,在那里尊重那些古老但是对读者有益的传播传统。 在了解“视觉传播”相对于“文字传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我们可以试着调整我们“读图时代”的阅读策略了。 如果你想获得抽象的知识,那么你应该老实地去看大学课本、百科全书、专业讲座光盘、传播今日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成功《Nature》杂志,甚至专注于医学报道的《柳叶刀》杂志; 如果你想获得生活方式的引导,那么你可以去看时尚杂志——VOGUE杂志、男人生活杂志——FHM或者青年小资杂志——《城市画报》; 如果你想稍微优雅地打发一下闲暇时光,不妨翻翻《文学的历史》那些咖啡桌图文书。 …… 总之,如果你想开始一段毫无目的阅读那么请打开那些包含大量图片的书籍,或者干脆打开电视看看脱口秀和肥皂剧。这时候的你是感性的,沉溺于闲适与娱乐的。你应该选择那些包含大量精美画面的消费类读物或者电视节目。 如果你想真正的获得一点什么知识的时候,那么你必须放弃偷懒的念头,对那些反光的光鲜读物避而远之,乖乖进入理性的文字世界里去。这永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最便捷方式。 |
新媒体跃进 新读图时代来临
【文章摘要】2008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领域将不断发生裂变。并且,这种裂变是基于精准投放的理念而衍生。因此,新媒体市场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占得先机,成为每一个新媒体圈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无须任何浏览器,用户就可以第一时间在桌面上阅读到精美图片,获取有价值的标题式资讯,并且可以通过桌面超链深入了解细节内容。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节约了寻找资讯内容的大量时间,迎合了众多年轻上班族的心态。这就是互联网图片新媒体的力量。有专家预言,2008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领域将不断发生裂变。并且,这种裂变是基于精准投放的理念而衍生。因此,新媒体市场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如何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占得先机,一举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成为每一个新媒体圈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海量图片的机会
互联网上有无数图片,每天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或是在大型网站更新中被发现,或是通过上传到个人博客空间而被人们看到。对于各大网站来说,图片的点击量已成为每天点击量的保证。
但截至目前,各大网站对于每日新增图片的管理还处于最基本的分类管理阶段,这导致人们对于图片的认知也停留在“欣赏”层次,没有达到深层次的认知。即使某个图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但由于图片说明文字的缺失,人们对于该图片的兴趣往往也就是看看而已。
在这个几乎“人人上网,天天浏览”的年代里,网速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绊脚石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图片、视频、播客等由于占用网站空间较大,网速慢造成浏览困难,限制了其发展空间。通过什么方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实现其内容表现,一度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
“对互联网上的大量图片进行深加工,使其‘旧貌换新颜’为开屏公司这样的图片媒体提供了发展机遇。”日前,北京首都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生表示,以“图片+咨讯”为主要内容处理方式,开屏公司开创了互联网图片媒体的先河。针对目前图片浏览比纯文字浏览要慢的不足,开屏公司在业界率先推出可以通过桌面订阅的方式浏览图片资讯的业务。
黄明生认为,互联网图片媒体方兴未艾,前景不容置疑。最让人乐观的是,互联网图片媒体拥有庞大的潜在用户。2007年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桌面媒体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在不断增长,预计2009年互联网用户将超过2亿,2010年将达到2.46亿。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2006年7月创建的开屏公司在最初半年的试运营阶段,快速积累了600万用户,每日峰值在线人数达到65万。
以桌面整合资源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桌面媒体市场研究报告》对桌面媒体的定义是:以电脑桌面为载体,以媒体的方式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综合数字化内容服务的新媒体形式,不需要打开IE就能实现阅读,具备桌面和资讯两大特性。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仅仅是对图片的应用不能称之为桌面媒体。”开屏公司市场总监曾刚的理解是,桌面图片只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在保证图片欣赏特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为用户传递一些信息,业界最早称其为桌面画报。
在曾刚,如何获取资讯才是桌面媒体和更具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图片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将传统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传统媒体在资讯源头方面更占优势,但由于二者之间是汲取式的关系,即传统媒体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将内容出售给传统互联网媒体,促成了这些网络媒体资讯规模迅速扩大。相反,传统媒体非但没能实现自身品牌和资讯的跨平台传播,反而由于资讯价值的流失引发了生存危机。
“作为桌面媒体,更多的是基于图片、资讯方式的媒介,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更多的是双方的资源共享,因此,传统媒体和桌面媒体是一种竞合的关系,而合作更多一些。”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桌面媒体高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靳智伟指出,正是基于桌面媒体和传统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态度的不同,桌面媒体以打破传统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不平衡为出发点,寻求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契合点”。
这样的“契合点”,使看似普通的电脑桌面在商家眼中成为一块极具商业价值的风水宝地。据了解,对于有关电脑桌面商业价值的探索,除了开屏公司外,QQ和MSN等也有意在“桌面+网络应用”方面进行整合,试图向互联网图片媒体方向探索。
精准化是方向
黄明生认为,由于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很多企业开始关注这一新兴起的媒体传播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未来互联网图片媒体将会立足较强的展示能力向互动性拓展,涉及内容领域也将不断拓展,细分内容市场已经出现,将来有可能出现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互联网图片媒体经营者。这种分化包括内容和渠道两个方面。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门类,其商业价值还需要有一个被认同、被接受的过程。因此,“目前互联网图片媒体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需要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筛选出自己的核心读者,成为摆在新媒体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广告主不想浪费毫无意义的广告费,精准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得用户者得天下”,在互联网图片媒体领域,传统媒体运作的规律仍在发挥着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图片媒体将朝着互动性细分化发展,“精准”将是这一领域的关键词。6月20日,创办于1999年,作为中国大陆电梯平面媒体市场领航者的框架传媒发布了其媒体投放精准定位工具FTP。IT出身的框架传媒董事长谭智认为,这一工具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参考坐标,用户通过重重筛选,最终锁定精准投放作为目标,客户的广告投放定位将更加精准。
开屏公司与框架传媒的想法不谋而合。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后,开屏公司最近发布了新的市场策略,即要做中文网络图片媒体,把目光聚焦在“网站+定制桌面”的模式上。黄明生认为,这更符合目前中国互联网的现状。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其喜欢的图片资讯,还可以通过开屏的桌面工具定制其喜欢的资讯图片。网站将起到筛选的作用,那些定制桌面图片资讯的读者将会是更加有广告投放价值的读者,进而使得广告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
在“精准”的基础上,黄明生强调,促进互联网图片媒体发展的原动力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互动和桌面立体虚拟技术的发展普及,二是细分行业渠道的建立,三是上下游价值链条的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