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作业,这篇比较烂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合理应用
摘要: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临床中的常用药,其中五种属于非处方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损害和变态反应。公众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不合理使用该类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方面简述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及防治,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用药安全。
关键词: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药品是人类用于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为了调节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列品种是专家和基层广大医药工作者从我国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通过科学评价,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使用。据统计我国解热镇痛药的销售量,仅次于抗生素类药物,每年的销售额不下几百亿元。[1]
一、解热镇痛类药物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大多数还兼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NSAIDs按照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和芳基烷酸类,它们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从而发挥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对症治疗药物。[2]根据2009年9月518日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此类药物有5种,分别为:阿司匹林口服常释剂型、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常释剂型和颗粒剂、布洛芬口服常释剂型、双氯芬酸口服常释剂型和口服缓释剂型及吲哚美辛栓剂。[3]其中解热作用较强的有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等,抗炎作用较强,对炎症性疼痛效果比较好的有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但本类药物常用也有一定毒副作用,尤其是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二、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
1.阿司匹林
为水杨酸类一种,于1893年合成,是应用最早,最广泛和持久的的解热镇痛药,又称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温和确切,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并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此外尚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不良反应】短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少,常见恶心、呕吐,长期大剂量用于抗风湿治疗则不良反应较多。消化系统损害(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和血液系统损害(血管性紫癜为主)较多。[4]此外还有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或对阿司匹林过敏引起哮喘、延长凝血时间、瑞夷综合征(多见于小儿)、水杨酸反应及ASA肝炎等。
【禁忌症】1)特异体质、有过敏史或哮喘病患者禁用。2)妊娠期妇女慎用,临产前三个月禁用。3)有出血性溃疡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禁用。4)血友病或其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维生素K缺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1)乙醇可加剧本品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2)若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5]3)本品可抑制丙磺舒、苯磺唑酮的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大剂量尤为明显。4)本品与水杨酸类药物、磺胺类降血糖药、巴比妥、苯妥英钠、甲氨蝶呤合用时,可增加他们的作用或毒性。[5]5)本品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能使胃肠出血加剧。6)本品于碱性药物合用,可促进本品排泄而降低疗效。7)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服用,有引起肾脏病变的可能。
2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苯胺类,是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非那西丁是苯胺类中使用最早的药物,但因其毒性大,不良反应大,目前除少数复方制剂(如与阿司匹林、咖啡因制成APC)还应用外,均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取代。扑热息痛是目前在所有年龄段中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6][7]
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阿司匹林。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需使用NSAIDs时,应首选对乙酰氨基酚。[8]但有文献报道,新生儿应用时存在有变性血红蛋白水平增加的倾向。[9]
应用治疗量且疗程较短时,很少产生不良反应。一日量超过10g时,很快会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2~4天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肝区疼痛、肝肿大或黄疸,3~5天肝功能异常达到高峰,4~6天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性脑病、可能有神志障碍、躁动、嗜睡、抽搐、呼吸抑制、昏迷、凝血障碍、胃肠道出血、循环衰竭等。[10]长期大剂量服用可造成肾毒性,如慢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过量中毒造成肝坏死。
3布洛芬
布洛芬是苯丙酸的衍生物,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用于一般解热镇痛。主要特点是疗效与阿司匹林相似,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其他多数NSAIDs。少数患者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和视力模糊,一旦出现视力障碍应立即停药。但也可能引起肾脏损害,对伴有有效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和肾功能障碍者慎用。[9]
4.双氯芬酸
可在关节话滑液中蓄积,药理作用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偶见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和暂时性肝、肾功能异常,连续用药一般不宜超过1周。丙二醇或异丙醇过敏者禁用。
5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又称消炎痛,是最强的COX抑制剂之一,抗炎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急性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另外对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也有效。
不良反应多见,发生率35%~55%,20%患者需停药。[8]药用剂量下也可出现中毒,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诱发或加重溃疡,严重者发生出血和穿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5%~50%患者发生头痛、眩晕,偶见精神异常;造血系统损害: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反应:常见皮疹、严重哮喘;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律失常。[11]此外吲哚美辛还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12]“阿司匹林诱发哮喘”者禁用。
三、合理应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因疾病死亡的患者中,约有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还造成了全球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上述五种均为OTC药,即非处方药,不需医生处方,一般公众按药品说明书就可自行使用的药品,不合理使用甚至误用或滥用的情况更加值得注意。OTC要虽然具有安全、有效、使用剂量受到严格限制的优点,但并不意味着这类药的使用就绝对不会发生问题。1非处方药不合理应用的表现
1)非适应症用药:由于OTC药是消费者根据自己感受或经验自我诊断身体不适,自行选择认为对症的药品,因而把握“对症下药”的尺度受其文化教育背景、医疗保健知识和药品信息掌握程度等多因素影响,甚至受病人对疼痛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左右。
2)用法用量不正确:普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对基本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差别很大,有些文化程度较低者难免对用药剂量和疗程把握不准。另外,病人进行自我治疗难免带有随意性,不一定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指示用药。例如在法国东南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的怀孕妇女自己使用解热镇痛药,大于10%的女性认为在怀孕晚期使用该类药物是安全的,绝大多数认为阿司匹林、布洛芬不是解热镇痛药。[13]
3)人为滥用药物:扑热息痛在英国、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自己服毒最常见的药物。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89~1990年发生大约41200例因服用含有扑热息痛成分药物中毒的病例,死亡率0.4%。每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单独由于扑热息痛过量所导致的死亡大约有150~200例,15~20例需要肝移植。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扑热息痛中毒至少当前在英国非常普遍,虽然有限的证据表明,自从1998年开始对药品包装限制以来,大剂量用药、肝移植和死亡率发生情况已有中度减少,[14][15]但对乙酰氨基酚所造成的肝损伤率仍有所上升。[16]
2WHO的合理用药标准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品供应;3)正确的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计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17]
3使用原则1)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药,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诊断。2)年老者、体弱者在高热骤然下降时,有可能引起虚脱,故应严格掌握剂量,避免滥用,一般老年人应适当减量,用药后多饮水并及时补充电解质。[6]3)为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饭后服药,不要空腹服药。值得注意:高龄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出血倾向患者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穿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物。4)有过敏史时,不宜在用其他同类解热镇痛药,因为这类药物中大多数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18]5)合理选用不良反应小的品种,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反应小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故一般解热镇痛尽可能选用乙酰氨基酚。6)嗜酒、吸烟、饮浓咖啡和酸性饮料者慎用或不用NSAIDs,因为酒精可加重药物肝肾毒性,即使常规剂量也可以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诱发药源性肝炎。7)选用不良反应小的剂型,如肠溶型或缓控释制剂。8)加用胃黏膜保护剂。9)长期使用时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10)注意个体差异性,给与适当用量。11)避免因文化背景及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状态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导致的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现象。[19]12)对于老年患者,NSAID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引起神经恍惚和痴呆的症状,如出现后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20]13)此类药物用于解热镇痛一般限定服用3d,用于止痛一般限定5d,如症状未缓解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使用。14)注意复方制剂成分,不可重复用药。
四、结论
我国解热镇痛药的销售量仅次于抗生素类药物,所以指导患者合理应用解热镇痛要是当务之急。积极学习和普及解热镇痛药的科学知识,减少和避免使用误区,充分认识、重视、发挥执业药师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小凤,陆基宗.解热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全科护理,2008,6(11):2874
2王玉娟.合理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158-159
3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wzc/s3580/200908/42506.htm4吴冰冰,梅琼.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分析.中国药师,2008,11(2):224-25
5HershEV,PintoAMoorePA.Adversedruginteractioninvolvingcommonprescriptionandover-the-counteranalgesicagents.Clinicaltherapeatics,2007,29suppl:2477-2497
6王珠劳,李新平,王林.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09,2(5):85-86.
7AlHomranyMA,IrshaidYM.Pharmaceopidemiologystudyofprescriptionpattenofanalgesics,antipyretics,and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atatertiaryhealthcarecenter.SaudiMedicalJournal,2007May,28(3):369-374
8李端.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0
9黄荣海.小儿常用解热药的评价与合理应用.中国药业,2009,18(2):47-48
10宋瑛世,郑海英.重视对乙酰氨基酚的合理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47-148
11宋晓华,王丹丹.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2):101
12吴永红,艾杰尔·阿比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6):80-81
13Damase-MichelC,ChristaudJ,BerrebiA.Whatdopregnantwomenknowabout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Pharmaceopidemiologyanddrugsafety.2009Nov,18(11):1034-1038
14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临床证据(第15版全版本).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438
15KrenzelokEP.TheFDAacetaminophenadvisorycommitteemeeting--whatisthefutureofacetaminophenintheUnitedStates?Theperspectiveofacommitteemember.ClinicalToxicology(Philadelphia).2009Sep,47(8):784-789
16AnoushM,EghbalMA,FathrazadF.Theprotectiveeffectsofgarlicextractagainstacetaminophen-inducedoxidativestressandglutathionedepletion.Pakistan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2009May15,12(10):765-771
17苏玉永,伍三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与合理用药的关系.医药导报,2009,28(7):954-957
18曹淑荣,于波.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中医临床研究,2009,1(2):17
19刘进先,张爱华,梁秀艳等.黑龙及西部农村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1808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68-69
20王秀波.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当代医学,2009,15(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