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英语思维这个话题,是在大量查阅文献中体会到获得英语思维的一个途径,也是何其莘教授提到过的一个方法(之前博文应该有过描述,以及包括给出英语思维的一个感性粗糙的界定)。但是具体的心理活动和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揣测也是在这些天浏览文献的过程中稍有体会。没有深究的原因是精力放在查文献上,而不是英语学习。
才来天津之后的几天,一次去取快递,服务员一问,我张口突然准备喷出这里的北方天津口音来应答,随即立刻止住。十几分钟后,在路上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本身有着很强的语言模仿和吸收能力,还是通过英语学习之后获得的习惯和模仿能力?(突然联想到小时候在家里妈妈让我给邻居表演当时的一部外国电视剧巴西的“女奴”中间的剧情,模仿着那些女奴的对话;还想起小时后在幼儿园就开始上台表演快板和相声)。 但是在昨夜没睡着之前就回顾比较了一下来天津之后的状态,改变了生活习惯,完全进入新的生活圈而意识里没有武汉的任何痕迹,和家里交流也基本上是手机QQ,只是对着女儿语音发送说几句简单常说的话,当突然接到武汉同事的电话时感到对方的武汉口音很遥远(虽然熟悉)。
屏蔽了之前的记忆投入了新的环境,迅速的接纳了这里的一切,所以才会有下意识喷出天津方言的情形。 类似这样的状态是习得语言的最佳状态。它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如果是纯粹为了习得语言,接着下一步就应该熟悉掌握语言的“系统”性(已如前面博文描述),如果没有系统和主动去学习,其效率和系统学习语言的效率没有可比性,进步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会打下客观环境的烙印。忘掉母语的说法换句话描述应该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屏蔽掉母语的意识流,实际上应该是能做到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屏蔽调杂乱无目的的妄念更好,或者更准确的说,能尽可能保持状态的连续性最好。因为日常的生活习惯情绪和妄念混合在一起强大的力量对任何学习包括习得英语而言是极大的障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做到让生理上的状况能不拖精神状态的后腿。(之前提及到幼儿习得语言和成人对比,这也是幼儿相比成人的一个微弱优势。幼儿学语言为什么远不及成人学外语的效率高的原因具体待以后专题描述, 如果明白这一点,可以纠正错误的观念,让学习外语更有信心!)
在获得以上提到的状态基础上,通过阅读来获得英语思维的过程中可能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意,有了状态基础,浏览的快慢,是否查词,是否都要用英文释义,是否回读,甚至偶尔翻译下等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会意”,之所以不用“猜测”是因为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状态基础,整个过程可能感觉很吃力,感觉就仅仅就是在猜测,谈不上吸收。而且之所以用种种限制注意事项,比如不能翻译,不能回读,要快速浏览等都是为了不让整个阅读过程崩盘,能逐渐进入到状态中来。可是“会意”的做法是不是也很难?本来阅读的材料就是有一定的选择性(可参见何其莘教授的描述),不是难的以至于做不到的程度。获得思维的本质是能将句子成块吸收,浏览的时候能稍加注意就能把意思和整句话裹在一起吸收,而去“猜测”的说法可能隐含了本身就没有基础状态的可能。(以上的描述也是人为的把“猜测”和“会意”定了一个区别而已)。 而根据语法框架的猜测的说法却要留意,如果会意的过程中额外注意句子构成和连接,可以在今后获得很好的输出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输入和输出两者有能力上的交集,但有所留心可能催化的要快一些,输出语言的时候更有条理和把握。会意很多时候要动脑子,也要习惯,越用越活,能力提高越快。
基础状态是关键,会意是应该努力的地方,而不是其它。(以上为到目前为止的猜测,供参考)
突然想到她为什么只会偶尔自言自语说出“妈妈出来吃饭”,让她说反而不会说,这一点是不是和我在取快递的时候欲说出天津方言而立刻止住的心理活动有类似呢?(一笑)
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记下来,一个是要多久达到英语思维以及效果是怎样(比如通过以上的阅读途径)。另一个就是通过阅读获得英语思维和其它方式获得英语思维的区别在哪里?
取快递的事件让我突然想起了郑赞容在千万法里面好像提及到大声朗读还是别的什么,是为了让自己以后在开口说英语的时候自己不吃惊是指的什么意思。(一笑)
以上描述的是似乎少了一些内容,但下午查文献之后遗忘了一些,以后思考中还会浮现出来再补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