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业智慧的传奇——专访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 同方威视董事长

他曾经是一位精于裁剪的年轻的裁缝师傅;

他曾经是浙江以至全国最知名的股评家;

他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浙商的经历;

与其他浙商不同的是,在他的从商履历中,曾三次用否定的方式蜕变,与之前已经做熟并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行业绝缘,重开炉灶,并实现成功;

他是朱志平,一个纵横开阖于商场中的儒帅。

现在,他就站在沈阳喜来登酒店的楼上俯瞰着脚下的土地、城市,他面对着中国地图,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任何一个他想投向的城市。

一个商业智慧的传奇

——专访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

进与退之间的分寸如何把握,这需要智慧。

朱志平具有这样的智慧。

作为一位浙江商人,朱志平与很多浙江商人一样,出身草根,历经苦难,靠着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在中国商界创造自己的传奇。

4月15日,沈阳喜来登酒店。

一件普通的T恤,一条简单的牛仔裤,谈话中时刻保持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就是这样一位儒雅谦和的男人,当你了解了他在商界制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时,却不得不惊叹:他有着怎样一个智慧的头脑?!

进退之间,这是一个只有智者才能造就的传奇

记者提示:400元,我们能用来干什么?

浙商的渊源在于他们的历史和基因。

纵观历史,有多少人能在全盛之时,实现全身而退,并开辟新的领域,进而实现成功。

朱志平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对进与退之间的分寸拿捏,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和浙商的精明。

做了浙商理事会8年的主席,朱志平可以说是搅动中国市场经济大军中的统帅。

每一个浙商都有一段传奇,他们的创业史始终是中国商界探究的对象与待解的迷。

在面对400元起家的朱志平时,记者同样难免好奇:400元,50亿,他们中间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

“从我个人的体会看,为什么沿海会发展快?原因之一就是,越是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人的生命力就越顽强,几十年甚至上万年这种抗争就会演变成你的一种基因,跟自然搏斗、好强、不屈不挠,能吃苦、勤奋、执着的去做可以得到社会认可的事情。”朱志平把其定义为价值观的问题。“中国市场的主力军应该是浙商,他是中国市场的缔造者。我一直想拍一部浙商的传奇,他跟晋商、闯关东还有很大的区别。”言谈中朱志平骨子里透着身为浙商的骄傲。

而朱志平的创业史,又何止是一个浙商成功范本所能涵盖的?

忆苦思甜,在朱志平脸上没有半点心酸。从他眼神里漾出来的笑意,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既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个对人生洞彻之后由内而外的乐观。

朱志平是以公务员身份离开常州市政府的。辞职时手里只有400元,“当时我就想做什么,1986年我选择了做服装,但是怎么做很关键,包括现在的公司战略调整,我看的是结果,那就是我不能有风险,这样我就要考虑把我的成本做到最低。”

“在这个思路下,我就自己学裁剪,然后去市场挑选布料,然后找几个农村人用脚蹬的缝纫机自己做加工,拿到市场卖,一件衣服赚一元钱。”朱志平调侃的说:我用三个月时间学做裁缝,我裁的衣服边角余料肯定剩得最少,有时甚至一块布就剩巴掌大那么一小块。

可以想象,坐在你面前这么一个身家90亿的男人,曾经用那双修长的手,认真而审慎的筹算,利索的剪裁每一件衣服时,一定同样充满着别样的魅力。

5年=100万。

在服装生意干得风声水起之时,1990年,朱志平成为当时让人羡慕的“百万富翁”,本可以守好本业,但是,朱志平选择“退出”,并且是完全退出服装行业转行证券。

一个“裁缝”进而成为中国当时最知名的“股评家”。

1990年,因朋友结缘股票,那也是中国的第一批股份。“我觉得这个要去了解,于是跑到图书馆埋头啃了三个月关于股票的书。”朱志平回忆。一年后,他从一窍不通的外行,成为杭州最早的股评家。一开始朱志平只在二级市场闯荡,但后来他发现二级市场风险太大,今天赚了,明天或许会亏更多。于是朱志平开始研究原始股,很快成为杭州的名人。
一位曾经与朱志平一同进入证卷行业的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四川成都有个很出名的地方叫红庙子,就是交易原始股的地方。而那时红庙子的人都知道,只要杭州朱志平一到,所有股票都是要涨的。

显然,这也是朱志平创业生涯中最让他感到骄傲的历史。朱志平在股市10年,有经历的人或许会了解,10年的时间在这一行,感情一定是不浅的。朱志平的高明就在于虽然喜爱,但依然可以冷静的判断:“2000年,中国股市不规范不成熟的一面表现出来,一些造假案浮出水面,市场的在调整中势必迎来风险,在股市最高位时我选择了退出。”

2001年,朱志平的身影在股市消失……

道与谋,这是只有道德加法才能创造的辉煌

记者提示:做房地产要有真诚的道德观,所以产品要做加法,这样在后来的发展中,你的美誉度就高了,你的道德加厚了。

“中国地产充满了无限的美好和无限的想象力,无限的魅力”。

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的时间,朱志平手头的资金由100万变成了5亿。

2001年,房地产行业刚刚出现市场化的趋势,朱志平告别股票,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2001年在中国,朱志平收购了浙江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浙江省城乡建设房产开发总公司。

“每个中国人都对房子有着一个情结。”朱志平这样来解释他对房地产行业所作出的“三个无限”的描述,“我记得,小时候我奶奶,每天会把老母鸡下的蛋存起来,然后到市场上卖钱。他们存钱只为了两件大事,给儿子找媳妇,然后买房子,从草房到瓦房再到楼房直至换更大更好的房。”朱志平说话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温暖。

朱志平的事业横跨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房地产行业,跨度之大,以一个年轻人的精力都有可能遇到力不从心的状况。但朱志平总能恰当而专业的直至行业的核心。他说:“中国有13亿的人口,可开发的土地按人口比例来说是非常稀有得,而中国人对房子又都有着一个情结。”

“目前,社会投资渠道单一,增值保值看得到见摸得着的仍是房子。房子是不败的神话,中国有那么多的资金怎么办,买房。”朱志平认为:“调控的目的是阶段性的让市场更健康的发展。”

“房地产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建房卖房。” 朱志平对于投资总是有着天生的敏感基因:“房地产开发是我们的主业,但很多物业我们是只租不卖的,在杭州等城市,城市最核心的地段我们都是持有物业,沈阳三好街同方项目的商业部分也是这样。”

但是,朱志平强调这仅仅是他的企业经营的谋略,他更重视的企业坚持的“道”。

道与谋,一个是做事的理念,一个是做事的办法。

朱志平说的“谋”,是他的商业智慧和运营策略。而朱志平坚持的“道”则是他的商业道德观。

朱志平的商业智慧让他敏感地觉察到东北、沈阳的巨大发展潜力,来沈阳投资房地产生意的他,执着的认为房地产要做加法,要把产品的价值做充分,这样才能建立起产品的美誉度。朱志平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三好街和浑南的两个项目,都会大面积的应用纯钢结构,现在市场上一吨钢的价格大概在6800元,实际上比普通住宅建筑成本高很多,但产品出来后会发现,不但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而且建筑也会很美观、室内空间规整,得房率高。”

这就是朱志平秉承的“道”,他说:“做房地产要有真诚的道德观,所以产品要做加法,这样在后来的发展中,你的美誉度就高了,你的道德也加厚了。”

变与通,这是只有执着与果断才能创造的奇迹

记者提示:有些理念是天生的,你非常敏感、执着的投入社会,这种敏感很多人有,但很多人缺少执着和果断。

朱志平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把握着事业的“进与退”,能使自己的事业在最适当的时机作出最恰当的变化,这其中是否有规可循?

“有,那就是要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做具有导向性的事业。”朱志平强调。

“我觉得自己就是非常敏感的能看好时机,非常敏感,如果这是一个小小的天赋,那么敏感之下果断决定、执着做事也是关键。只要看到60%以上的可行性就毫不犹豫的投进去,人生那么短暂,如果不去抓机遇,等待的就是失败。”朱志平定义着自己成功的关键。

因此,朱志平的事业不局限于地产,他事业的触角延伸至影视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而近期在沈阳就有一个他投资的电视剧在拍摄,“今年我们计划拍摄八个电视剧,三个电影。”

选择沈阳,朱志平充满自信,他说: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这是大形势。而沈阳在抓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汇集了最优势的人才、最优秀的资源,沈阳的春天就要到了。

对全国经济发展机遇了然在胸的朱志平,此次布局沈阳,除了房地产,最想构建的还有一个“文化帝国”。

“我们将在棋盘山打造一个文化综合体,涵盖影视学院 传媒学院,文化传媒产品交易,形成一个规模、渠道畅通的文化平台,并成为一个国际级的中国文化名流集聚地,形成一个文化永久会址,达成南有博鳌论坛,北有棋盘山文化论坛这样的格局。”朱志平阐述他的“文化综合体”的概念。

其实,朱志平并不是一个冒进的人,做文化产业也不是没有依据。

如果说房地产业是同方控股财富的象征,是主业,那么该公司的其它产业也同样不可小嘘。杭州高新区内,没人不知道“华芯科技集团”,其生产的模块、芯片已经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搞文化产业的初衷其实跟这个高科技企业一样,它是导向型行业,投资起点高,竞争优势也就会更明显。”朱志平认为。

言谈中,可以感觉到,朱志平是一个“胸有成竹”才会去做些事的人。每一件事首先要自己形成一个判断:“思维就是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你想到了。”

他对目前的文化市场颇为了解: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在内,都形不成规模、很分散,更谈不上产业链,因此也就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去规模化、规范化的做这个市场,这样我们在发展中就具备优势,也会规避很多风险。

朱志平一直在强调,导向型的产业才能发展,现在公司的文化帝国已经开始构建,影视拍摄 演艺经纪、院线等都有涉及,同方院线已经在天津、西安、杭州铺开,10月份就会开始营业,同方控股集团在沈阳的浑南项目也将引入最现代的院线。

配稿:

责任之外的健康人生

作为身家90亿的企业家,掌控着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朱志平却很清楚的平衡着生活中的得与失。

“身为企业家,我现在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把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让员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但做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身体。”

因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朱志平一直保持着两个好习惯,每天会有一个小时的散步时间,每天会自己开车一个小时去公司。他说:“我的生活非常简单,很少应酬、不喝酒不抽烟,我也不用司机,自己开车上班,这个时间可以很好的思考一些问题,准时在每天8点半到单位,”因此,朱志平也被称为杭州最勤劳的房地产公司老板。

人生历练通达的朱志平,对工作的狂热更多的来自于那份责任,因此他不无感慨的说:社会应该善待企业家,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其实人生很短暂,他们没有时间享受亲情、生活。

说到此时,朱志平话锋一转:“我的儿子比我厉害,南京大学本科毕业,数学非常好,后来到耶鲁大学读数学硕士,又到牛津大学读博士。以后可能去哈佛做教授、到华尔街做风投,或者回国研究经济。

其实,小孩子他是很会看的,父亲是这样,会非常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他也会去力求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

朱志平的商业观点:

我觉得自己的理念,就是非常敏感的在投入社会,敏感之下执着果断。

一个企业,人生那么短暂,如果不去抓机遇,等待的就是失败,所有向我们一般来说看到了60%以上的可行性就毫不犹豫的投,剩下的就40%就要在工作中解决了。

做企业,天生就是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迎接困难的过程。

做高科技就是做市场的先机,人家还没有形成很强的竞争形势时,正是在这样发展趋势中我们把品牌壮大,它会包容你过程中的一些弱项,因为是新手嘛,所有要做发展趋势的产业。

我们做规模,专业化,过程中失败几个没关系,新的还会过来,别人对你还没形成竞争,所以你不容易失败

做企业要有道德观,要懂得取舍,不能贪心太大,像我们这种老企业家很多都淹没掉了,像韭菜一样被割掉了,融资欠款逃跑,在势头发展好时忽略了很多风险,企业对自己不负责,都是满负荷做,形势不好的时候把企业搞破产了,那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做企业要讲法,可以少赚一点,最终社会法制会越来越健全,最终保护你的就是法律,所以企业家自身要讲法。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家生活很简单,创业了以后就没有其他嗜好了,就是工作。我是最勤劳的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每天8点半到单位,在杭州,路上堵车要一个小时,我自己开车,不用司机,堵车过程也是可以很好的思考的过程,这也很享受。

企业没有资本市场做推手发展不了,

导向型的产业才能发展,高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这都是导向型的,这些产业如果跟市场能贴近才能发展,做这个也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






一个商业智慧的传奇——专访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 同方威视董事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9529.html

更多阅读

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威视股份

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视股份")组建于1997年7月,是一家源于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企业。"威视股份"以清华大学为依托,依靠其在辐射成像技术领域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和技术积累,拥有了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数十项国内

做一个充满智慧的幼儿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的优秀事迹有感

吴邵萍,一个对于我来讲并不陌生的名字。2005年参加南京教科院的一个培训班聆听过她的讲座,当时她正感冒,带着嘶哑的嗓音与我们交流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想法,这是一个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我对她的关注始于20

陈世炬:见证了一个中共政治的传奇。

陈世炬:见证了一个中共政治的传奇陈世炬,1963年生,毕业于贵州大学,后进入贵州省委工作,总书记去贵州工作后,成为胡的秘书。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1963年出生于贵州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的陈世炬,毕

声明:《一个商业智慧的传奇——专访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 同方威视董事长》为网友多余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