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5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将城市竞争力明确区分为产出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当前短期竞争力),过程的宜居城市竞争力和宜商城市竞争力,投入的可持续竞争力(未来长期竞争力)。根据这样的理论框架设计指标体系,蓝皮书对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宜商、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比较,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为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

本次报告主题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浮现出一个更大范围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在此基础上,蓝皮书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以“沪苏浙皖: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为主题,论证了一个在综合经济、交通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等领域实现全面一体化,包括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因势利导,促进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的建设,将带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互补互动、互联互通,有力支撑“两个百年”中国梦的这一伟大奋斗目标的实现。

1.《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指出——

2013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香港名列第一,中西部无城市进入十强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3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广州、北京、苏州、天津、佛山、澳门。其中,港澳台地区占三席,东南沿海的内地城市占五席,环渤海地区占两席,而广大中西部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总体上与2012年的格局相差不大;中部地区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武汉列第13位,而西北地区排名最靠前的西安仅列第34位。可见,区位优势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城市的行政等级来看,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城市。

从全国及各大区域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来看,港澳台城市、东南沿海城市、环渤海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区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大区域排名依次是港澳台地区、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从区域城市内部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差距来看,东南地区城市的变异系数最高,中部城市的变异系数最小。环渤海地区和东南地区的综合增量竞争力位列七大区域前两位,而在综合效率竞争力方面,港澳台地区以0.425的指数均值高居各大区域首位。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p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2.《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指出——

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5

香港、深圳、上海同时进入宜居与宜商城市十强排名榜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3年位列宜居城市十强的城市分别是:珠海、香港、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和上海。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城市特别是海滨城市的宜居城市竞争力指数较高,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仅有上海位居宜居城市竞争力十强;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城市整体的宜居竞争力指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宜商城市竞争力得分的前十名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天津、南京和重庆,2012年位列前10名的佛山、苏州、青岛和杭州等2013年未进入十佳榜单。

从宜居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分布状况来看,七大区域的排名情况分别为港澳台地区、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从宜商城市竞争力的区域分布状况来看,七大区域的排名状况分别为港澳台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从2013年宜居城市与宜商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关系来看,宜居城市建设包括人口素质的提升、市政设施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宜商城市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p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指出——

雾霾和房价成为城市宜居面临的标志性难题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雾霾问题当前已经成为我国一些城市的标志性难题,而且程度正在加重、范围正在扩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首度将空气污染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与烟草、石棉、砒霜等致癌物同级。IARC的研究表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2013年雾霾已经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十面霾伏”何时破解成为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同年,中国百城房价持续整年上涨,北京、上海和深圳新建住宅均价已超过3万元人民币,“居不易”问题更加突出。30%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标准,超过城镇总人口3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非正规住房里。目前看来,高房价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突出制约因素,“贵城”住不起、“鬼城”无人住的问题已经成为宜居城市建设的一道难题。许多宜居程度不高的城市,已经出现了高素质和高收入居民“用脚投票”的现象,长期来看,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此外,一些城市也面临着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提出应对措施成为当前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p3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4.《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指出——

文化城市建设:历史积淀和特色正逐步消亡

2014年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使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导致“千城一面”“城乡一体”,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逐步消亡。同时,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又不得要旨,不加思考地效仿国外使得主导文化出现断裂,甚至不加选择地抹去自身原有的文化,这造成部分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底气不足,无从下手。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缺乏对城市建设规律的遵循以及对城市在精神、人文、个性方面的深层思考和理解。许多城市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教条式地将城市分成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区、娱乐区等做法,使本来饱含历史余韵、丰富多彩的城市人为地结构化、简单化,把城市生活变得机械且单调。从城市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看,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缺乏文化意识、文化自觉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文化建设层面,缺乏大胆创新意识、科学制度设计以及系统执行力;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塑造力度和宣传力度不强。从城市文化的内容结构来看,城市文化建设在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精品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休闲文化、大众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见《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p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952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电影《一号目标》具体演员表、图介与片花 陆军一号演员表

2014年5月23日上映的电影《一号目标》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编剧:姜滇、董哲、翟俊杰,总导演:翟俊杰,导演:翟小兴,领衔主演:孙维民、蒋勤勤、刘小锋、孙茜等。 影片反映1946年5月至11月间,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周恩

声明:《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5》为网友清宵尚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