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删节片段所想到
“删了,真删了!”前些日子,也是《泰坦尼克号》纪念上映十五周年推出3D版的时候,人们又纷纷挤进影院,或许那场景丝毫不亚于当年摩肩接踵登上游船的游客。一向推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广电总局之类的相关部门们,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正如电影里开枪的船长一样,与生俱来的“责任心”告诉他们,为了防止女主角裸身画面重现时,一些想象力充盈又极富“热心”的“yy”观众摸到前排观众的头,他们义无反顾地拿出看家本领——“删”。
回想起十五年前母亲带我去影院观看此部影片的场景,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广电总局,什么叫相关部门,什么叫“少儿不宜”,那时公映的版本也没有删节。记得播放到那幅画面时,身旁的叔叔阿姨们大抵会将手掌翼然遮蔽在孩子好奇的眼睛前,实际上,那些孩子本来哪有什么好奇,只是被爹娘们一遮,反倒起了兴致。我母亲却依旧神态自若地看着电影,五岁的我有些不解,母亲只淡淡一句“以后你会懂”,我点点头,虽然还是没明白,却也没有更多的注意——那不过是一个叔叔在为一个阿姨画画而已。
一两个月后,电影谢映了,人们不再谈论Jack的画、Rose的裸身,却都无法忘怀——Jack抱着Rose在船头展臂欲飞,Jack为爱牺牲自我的生死离别,而那个画面,不过是一个少年为他的爱人绘一幅画。五六年过去,我的小学发给我一本老师不讲的生理卫生读本;两年过去,又多了一份初中科学教材上的生理部分阅读课文;又三年,疯狂背诵高中英语单词时,我顺便知道了AV这个名词;如今,昔日的五岁懵懂孩童脸上已然有了四条眉毛,我终于知道还有个家喻户晓的日本老师叫苍井空,并且看到柯景腾因为“上课打飞机”被老师大骂一通。我没有看过3D版的《泰坦尼克》,也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像当初那样,只是觉得那不过是一位叔叔再为一位阿姨画画,母亲那句淡淡的“以后你会懂”也依旧在我耳际环绕,我真的懂了吗?或许那时才是最懂的。
我忽然想起阮籍喝高醉了酒醉卧在美妇的怀里却只有呼噜声;我忽然想起《金瓶梅》序里那句“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我还想起《红楼梦》里,贾瑞在相思局里精尽人亡,贾代儒操起风月宝镜要烧毁时,宝镜的那句“谁叫你们瞧正面了!”没有真正邪恶的画面,只有“想象力”过分的心;画面可以删去,却未必能扫尽意淫之心和手淫之行。一个懵懂的小孩看着没有删节的《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里“不和谐”的片段,只会不解地和其他“会意者”天真地笑一笑;一个好奇的青年人看着有删节的版本,或许会在网上搜山巡海,在装满冠希哥“艺术照”和苍老师“文艺片”的文件夹里再加点素材。
我忽然又想起诸如“六四”之类在历史课本上找不到的历史;忽然想起几乎每次事故后,总会有“三十五”这个神奇的数字;忽然想起河蟹这只吉祥的国宝。不过无论有多少避讳,无论有多少谣传,真相永远只有一个,那也仅仅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没有真正能引发事故的真相新闻,只有避讳事实后更多的事故,只有隐瞒真相后更加泛滥的谣传。我们有勇气去正视,才有办法去解决,摘了墨镜丢了拐杖的瞎子还是什么都看不见。
我忽然想起虚伪、伪装,想到那些光明的面具和疲惫的身躯,想起白天一身华服的谦谦君子夜晚却辗转反侧、气喘嘘嘘;而一些人却在夜里忏悔,写下忏悔实录,那时的心灵是最裸露的,正如那些“不和谐”的画面;他们的心却最轻松最单纯,如一个五岁的孩童。光明的人从来不害怕黑暗,向往天堂的人也从来不畏惧地狱,他们明白,地狱正是通往天堂的起点。如果有人问我世上有没有鬼,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不过只有一种,它的名字叫做“心”。
不过话说回来,3D版的还是把裸体镜头删了好,毕竟,谁也不想被后排的观众摸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