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菊花 咏菊的诗句

古诗中的菊花

菊花又名秋菊、甘菊、九月菊、九华、帝女花、九花、女华、日精、节华、朱嬴、延寿客、延龄客、阴威、寿客、更生、金蕊、周盈、黄蕊等。因品种庞杂,而叫法不一。安徽毫县产的叫“毫菊”,滁州产的叫“滁菊”,杭州产的叫“杭菊”。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入药的菊花主要有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菊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因其花开于晚秋,且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豪情。

我国较早的关于菊花的诗,是屈原的《离骚》,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落”,始也;“英”,花之别名。菊花不自落,“落英”,就是始开的花。始开的菊花优雅、脱俗,诗人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陶渊明在《饮酒》中也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自己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实不然,在我国,历来有重阳节赏菊的习惯,吟咏菊花的诗始终是诗歌海洋中最绚丽的一朵浪花:唐朝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农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朝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当代革命家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 隐士的象征
  不少诗词把菊花人格化,当作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有骨气的人的象征。“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的品质的高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幽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板桥先生颇得靖节遗风,道出了自己不为斗米折腰的气节。
  二、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又有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表现了诗人不屈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抱负,菊花也便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

三、伤感的象征

菊花,在易安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里的“黄花”就是黄菊,正值重阳,而此时,李清照的丈夫并不在她的身边,这让她感到孤独与凄凉,陪伴她的只有美酒与黄花,因为思念丈夫,李清照形容憔悴,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用一句“人比黄花瘦”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真可谓神来之笔!《西厢记》中也有关于黄花的名句,崔莺莺送张生进京赶考,在告别的时候,莺莺唱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化用了宋代词人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句子,“黄叶地”被换成“黄花地”,黄花即菊花,在送别的场景里,黄花比黄叶更有表现力,莺莺送别张生,张生背负着中举的重任,这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两人才能再次团聚,在莺莺眼中落在红叶上的霜是离人的眼泪凝成的,而在西风紧,北雁南飞,碧绿广阔的天空之下,莺莺又何尝不是“人比黄花瘦”呢?“菊”与“聚”谐音,此时的莺莺更希望与张生有天长地久的相聚!
  四、高洁品格的象征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诗人也因此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人们爱菊,不仅因为它高洁、韵逸,而且色彩缤纷,形质兼美,更由于它开放在深秋季节,傲霜挺立,凌寒不凋,因此被诗人誉为“花中君子”。用它来象征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坚定顽强的斗争精神,“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就是菊最可贵的地方。
古诗中的菊花 咏菊的诗句
农历九月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一书: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观赏菊花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因“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西京杂记》里说:“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因此,自古以来称“九月”为“菊月”,原因是菊花在九月开放。

关于菊花的传说,自古以来也是不胜枚举。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

  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而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了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苏东坡讨论菊花诗的故事,也很有意思。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而诗中却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变得谦虚多了。

文人爱菊、赞菊,自古不衰,口占打油诗一首收束此文:“菊月登高九华开,寒蕊抱枝冷香来。把酒东篱湿露华,延寿怎奈鬓毛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9491.html

更多阅读

吟诵菊花的诗句 吟诵祖国的诗句

吟诵菊花的诗句正值菊花开放的时节,摘录些吟诵菊花的诗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黄巢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黄巢 《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

古诗中“通感”的美学 古诗词中的通感

古诗中的“通感”透出的美学价值“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现象是有心理依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五官各司其职,但是人的大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某一事物感觉十分强烈之时

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句 古诗

中秋赏“月”,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物质生活书吧中秋节,这个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数不胜数,“赏月”“吃月饼”是最为常见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有四季三月,将一年分为孟月、

菊花的诗句 关于描写菊花的诗句大全 描写菊花诗句

菊花的诗句 关于描写菊花的诗句大全《菊》:“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唐彦谦)《菊》:“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

声明:《古诗中的菊花 咏菊的诗句》为网友知世故而不世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