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别在高二文(1)和高二文(2)上了《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这一课题。上午第二节我在高二文(1)班的处理是这样的:
复习引入部分通过名言名句来改写成“若p,则q”形式。
例1是要求学生给出四个命题,观察命题(2)(3)(4)与命题(1)中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每得出一个概念都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
第二阶段要求在例1给出的四个命题,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命题中任意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命题之间的互逆,互否,互为逆否的关系,教师把探究结果板演在黑板上。
第三阶段要求在例1给出四个命题,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四组命题刚好分配给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把判断的结果派代表在黑板上已经画好的表格上写出来,学生写好后,提出问题,观察表格能够发现一个什么规律吗?由学生得出结论: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再提出问题:这个结论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本内容的知识拓展,在讲授完例题后得出结论:当一个命题难以判断真假时,可以通过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来确定它的真假。
接着由学生对本节内容小结,再完成当堂检测,最后是布置作业。
这节内容上完后,感觉比较一般,或许是教学内容很难挖掘出一些出彩的地方吧。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亮点:
1.复习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由学生熟悉的名言名句引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2.课件比较美观,学生喜欢。课件颜色协调,看起来很清爽,很舒服。很能引起人们往下看的兴趣。
3.教学内容的设计很有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衔接也比较自然。本节课紧扣四个命题,通过这四个命题学生学习了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四种概念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且掌握了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这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学习了一道例题。
4.课堂气氛较好,师生良好互动。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的问答以及学生间交流都比较活跃。
5.教学环节完整。平时上课有时会上到那算那,而本节课各个环节都完成了,且最后还预留了学生提问的环节,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学习内容。
不足:
1.需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教学语言的精炼性,板书的合理规划、美观,音调的抑扬顿挫等。
2.需要加强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研究,深入挖掘教学的编写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提问要更有针对性,不要泛泛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