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教案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课例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沙溪小学

指导老师蔡东红、郭艳嫦、郭淑芬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3)通过上网、阅读书籍、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途径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拓展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2)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二)、课程实践

单元与课型设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活动时间为2007年9月至10月,共计9课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课余1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4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2周。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成果展示课),课余2周。

三)、课程计划

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地点

第一步

提出研究的问题,讨论分组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二步

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

自学、交流

自选

第三步

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

电脑室

第四步

激发创作思维。能够大胆表现。学会交流评价。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五步

初步展示活动成果

合作学习

课室

第六步

实践操作

实践活动

芳村陶艺班

第七步

评价那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得好

交流评价

课室

第八步

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

课室

(四)、课程评价

自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来,一切能按原计划进行,同学们很喜欢这个专题的综合实践。由学生、家长、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整体表现,再结合各项标准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

①能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

②能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

③在活动中不怕困难和辛苦。

(2)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①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②能在活动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前后相比较,其各方面有很大进步。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①交往和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

②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观察、调查、访问等能力有很大进步。

③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第二部分: 活动组织与实施

(一)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本单元2课时,主要课型:主题生成课,开题活动课。本单元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范围广泛,所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研究小组,将相关问题或分类或合并,按一定的顺序确定几个研究课题。通过合作交流,确定主题,发展归纳、分析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形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古代中华历史名人孔子、老子;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以及有趣的神话故事,这些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光芒四射,愿意了解更多吗?(课件相机展示以上内容的配乐图片。)

2、明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的

你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士吗?你最想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辅助学习归类,如,将陶瓷、剪纸、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杂技、戏剧、邮票、绘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陶瓷、剪纸……

古代建筑:万里长城、赵州桥……

名人故事:孙中山、爱迪生……

风俗习惯:端午节、元宵节、新年……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饮食文化:各民族风味小吃……

3、成立小博士活动小组,调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

(1)自愿组成小博士调查小组。(8-9人)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爱好,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自由组合成多个调查小组,制定方案。

(2) 各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

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调查情况表如下:

洛浦沙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年班

研究专题(问题)

小组名称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探究内容

具体分工

负责内容

负责人员

时间

成果展示形式

(二)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本单元4课时课内指导和3周课外活动,主要课型:探究实践课,成果设计课。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人,多方面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和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做、乐中创。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的机会。

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调查方式:可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向长辈或专业人士咨询……

2、到芳村陶艺班进行陶艺实践操作。

3、各小组根据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三)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本单元2课时课内指导和2周课外活动,主要课型: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通过前一阶段时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班内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来开个展示会,小博士们,比一比,看谁展示的内容丰富,方法新颖,同学们最感兴趣!

(1)小组汇报调查的专题。学生已按事先的分组坐在一起,各小组桌上放好调查专题标志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调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1、民间工艺组展示:汇报瑞昌剪纸的发展、展示瑞昌剪纸、现场剪纸表演、展示制作的陶艺等。

古代建筑:介绍万里长城、赵州桥等古代建筑的历史。

名人故事:讲孙中山、爱迪生等名人的事迹。

神话故事组展示:讲《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故事,看有关的资料片等。

传统节日组展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摘抄吟诵有关端午节的诗文,春节的由来,压岁钱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

饮食文化组展示:介绍各地的风味小吃等。

2、同学们,听了这些小博士的调查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教师相机予以点拨、引导,特别提示学生未研究到位的问题。

3、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4、整理成册

各小组长把本小组搜集的资料制作成“传统文化集”(教师帮助整理、装订)

(四)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本单元2课时课内完成。主要课型:成果展示课。通过手抄报、绘画、调查报告、剪贴报、写读书心得等汇报展示成果。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享研究的体验与体会。通过成果展示活动,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活动过程:

1、简单回顾上阶段的活动情况。

2、分小组汇报成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能见证着大家在活动中慢慢地成长。同学之间比以前更加团结友爱,懂得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这次活动中

同学们通过亲自实践,感受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调查的这几个方面,你还可以在阳光三月去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你还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去欣赏各种戏曲;你还可以在元宵节上也去体验舞龙灯的兴奋……

(师边小结边出示有关课件,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欣赏各种传统文化,激发继续调查的欲望。)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成果

一、作品展示部分图片

二、学生的收获与体会

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收获

六(1)班王月云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我学会了上网收集资料,知道了许多名人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还知道这些神话故事的道理。先说《精卫填海》填海吧!精卫知道自己是不能把大海填平,可是他这种永不灰心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又如《夸父追日》故事中的夸父很爱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要学的。总之这次实践活动使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收获良多。

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收获

六(1)班 陈嘉燕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了中国的很多风俗习惯。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又如春节吃年糕,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又如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

六(1)班 朱永星

“自从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活跃,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通过研究、学习、讨论,使我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强,同时还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刚开始,我不会设计研究方案,不会写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于是就虚心向老师请教,通过老师的多次指点、修改,我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很多。有时老师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读我的研究方案和调查报告,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开展“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

六(1)班 陈焯贤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一次“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我从这次活动中的丰富收获:

端午节,是人人皆知的传统节日,也知道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的。可是,你们有知不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呢?就让我告诉大家吧!

传说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官屈原,是当今皇上的一位爱臣。不久,有的官员就开始嫉妒起了这位“大红人”来。官员们想尽一切办法在皇上面前羞恶他,皇上半信半疑,屈原知道后特别伤心,最后皇上把他辞了。不久,国家少了屈原这位忠心大臣之后,开始有些动乱了。最后开始了战争。屈原得知之后,带着两名徒弟回去皇宫救皇上了。在争斗中,屈原的两名徒弟牺牲了。他悲伤极了,最后选择了投河自尽,葬身于大河之中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避免鱼虾吃他的身体,就用竹叶包着糯米投入江河,也就演变成了今时的粽子了。也有了赛龙舟的习俗。

在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中,让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了屈原这位伟人是悲惨事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的收获真大。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活动———的收获

六(1)班 陈玉琼

在班上,我们开展了“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活动,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个活动,我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助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楚王听信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后来,秦国被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江自尽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向江中投粽子。

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

春节知识知多少

六(1)班 李铭康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收在中国星期中,我们班开展了“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在这个活动中知道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重阳……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节。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过了二十三,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过年要用的东西预备充足。除夕夜家家都会吃团圆饭。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人们一般会去拜年。

我除了了解春节外,我还了解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当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

这就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第四部分:教学活动反思

一、学生的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就拿同学们的活动汇报表来说吧,本来乱七八糟的资料,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变成了有条有理的表格,我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陈春宝

在陶艺制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不够团结,大家都想一显身手,连准备的材料也抢来抢去,谁也不肯让谁。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引,我们才团结起来,分工合作,很快就把工作完成了。

——梁子君

(二)教师的活动反思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番禺区洛浦沙溪小学郭惠英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亮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实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新课标将“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针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整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综合性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我便设计了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

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本身所涵盖的内容就非常丰富,不仅涉及了历史、社会的领域,还体现了与艺术的沟通;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方式不仅有自主探究,而且更有合作交流。

2.实践性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肯动、乐动、会动,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课前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收集资料,有的上网查阅关于民风民俗等的资料,有的查阅图书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旅游中的见闻,有的就在身边去找贴的春联,挂的灯笼,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在课堂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有的现场剪纸,做窗花拼图;有的贴春联,挂灯笼;有的讲故事,做介绍......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生感受了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3.开放性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而且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无限延伸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感受语文,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沟通。

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但是,有个别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还不够强烈,有少数学生还不善于交流,有些小组组长的组织策划能力还不够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还体现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欲望,如何加强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和开放性,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4、小调查: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姓名: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搜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附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部分图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8723.html

更多阅读

《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评课稿--(初稿 生活中的暖色评课稿

昆阳一小李晓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温州市教研院和陈老师给我这个学习机会。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包容性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下水不久的新手,很荣幸能坐在这里观摩评析优秀的同

声明:《"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教案》为网友潶铯彩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