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概念 公益旅游 旅游新概念

公益旅游

公益旅游,又称“义工旅行”,即“边旅游、边行善”,既达到度假放松休闲、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又能将扶贫与旅游互助互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或者帮助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状况。

“公益旅游”,源于欧美国家。2005年前后,“公益旅游(”Voluntourism)作为一个全新的词汇广泛出现在美国媒体,这个单词由志愿者“Volunteer”和旅行“Tourism”组合而成,并逐渐成为一种旅行方式专用词汇。在中国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一旅行方式,其中既有商务差旅活动较多的白领人士,也有将需要帮助的地方作为目的地的旅行爱好者。

这是一种对当地社区能够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并且对旅游者及对公益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形式。它打破了“慈善就是牺牲”的悲情形象,把兴趣和公益相结合,使公益变成年轻人的快乐时尚。

【链接】公益旅游初探

吕春英 季玉群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东南大学休闲文化研究所南京210096)

摘要公益旅游作为一种“边旅行、边行善”、“边观光、边行善”,具有深度体验性的新兴旅游形式,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人们参与公益旅游,除了可以享受到通常的旅游体验之外,还能够在旅途中为旅游目的地特定的群体或组织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文对公益旅游进行探讨,研究发展公益旅游对旅游者自身及对社会各方所能产生的种种影响,并提出中国发展公益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益旅游;影响;发展策略

一、公益旅游的内涵

“公益旅游”是由英文Volunteer tourism翻译而来,英文可以缩写为Volun-tourism。同义的还有“Volunteer tour”、“Volunteervacation”、“Volunteer travel”等词组。在国外,公益旅游被看作为强调可持续性、负责性和教育性的可替代性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Moskowitz1995;Wearing2001)[1];是一种生态旅游要素、志愿者要素和热衷休闲要素互相作用前后联系的平台(Stebbins1992;Wearing2001)[2]。美国学者StephenWearing(2001)将公益旅游定义为:旅游者因为各种原因,以一种被组织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动来度假,它包括援助和减轻社会中某些群体的物质贫穷,某些环境的恢复,对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研究。[3]这是关于公益旅游最早的定义,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定义。在国内,戴玉秀(2008)指出公益旅游是一种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一种现象,是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积极保护当地的文化、环境,帮助旅游目的地的获得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建立起旅游者与当地社区之间更和谐的关系的一种旅游。[4]瞿光华(2009)提出公益旅游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旅游者以参与公益活动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5]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公益旅游的研究,公益旅游这一概念应该符合旅游活动的基本内涵,且具有公益目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有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所以公益旅游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具有异地性,即居民在工作生活所在地进行的公益活动不属于公益旅游;具有时间的限制性,公益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花费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例如“在国内半年以内,国外1年以内”;非政治性、非军事性、非赢利性,公益旅游不能是为了政治、军事需要或是为了赚钱,那种由政府专门派到某地支边或援助的行为也不属于公益旅游。

公益旅游在实践中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多背一公斤”活动,即旅游者在旅行中带上一些书本、文具、玩具等物品,把力所能及的帮助带到经济欠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再把有关当地需求的信息带回去,传递给有实力、有爱心的机构和企业家,通过旅途中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丰富自己的旅游体验。

二、公益旅游发展的影响

1.对旅游者的影响

首先,参与公益旅游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休闲体验。休闲是复杂的人类需求,它来源于个人对自由决定的、令人愉快、高兴、满足的事物的感知,休闲体验的产生来自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而不是来自活动本身。[6]公益旅游能够使旅游者得到自我认识,实现自身价值,从帮助别人的体验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压力得到释放,使自己真正获得休闲体验,得到真正的放松。

【旅游新概念】公益旅游 旅游新概念

其次,发展公益旅游,可以给旅游者带来比单纯游山玩水的大众旅游更为持久的旅游体验,旅游者在付出爱心的同时能够收获幸福与快乐,升华旅游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接受一种心灵的净化与洗礼。

最后,通过公益旅游,旅游者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对经营组织的影响

公益旅游的开展可以为与旅游业相关的各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因为公益旅游既然属于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相关的任何经营组织,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馆、购物品商店、旅游交通等部门,在推广公益旅游活动的同时,都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而对于公益性倾向较强的旅游产品,其经营组织者往往是非营利性机构,其目的并不在于经济收益,而在于该组织设置的项目的目标,如扶贫、环保等。公益旅游可以促进这些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完成。

3.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发展公益旅游可以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并且有助于旅游地脱贫致富。公益旅游项目还可以对目的地社区产生支持,对目的地社区起到医疗援助,建造房屋,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帮助。并且在公益旅游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相互接触,能够产生较为深入的文化交流效果,对提高目的地社区的开放程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公益旅游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发挥社会功能,连锁效应大,影响深远的旅游产品,发展公益旅游具有多重的社会影响。

首先,发展公益旅游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公益旅游项目能够促进平衡贫富差距,帮助贫困的人群摆脱贫困。公益旅游的过程包括了人力和物力的流动,主要是从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无偿的支援劳力和物力帮助落后地区发展。

其次,发展公益旅游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公益旅游提倡一种互助奉献的公益精神,避免社会“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倾向,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

最后,发展公益旅游有助于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公益旅游其实是人力、物力和智力从发达地区流动到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现象。对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差异悬殊,东部地区由于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和经济增长的惯性,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在未来20年间将继续存在(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4)。[7]在这种情况下,公益旅游对西部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使得每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在行动上积极支持西部。

5.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公益旅游包含的项目广泛,其中不乏与生态旅游相重合的旅游产品,正如一位公益旅游的推动者所言,“其实公益旅行很简单,你可以在旅行中自带垃圾袋,顺便收集沿途的废弃物,或者帮助旅途中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发展公益旅游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使旅游者用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旅游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益旅游的发展策略

1. 政府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公益旅游的相关发展机制,提高公益旅游的发展层次

现阶段,政府较少直接参与公益旅游的开展,公益旅游在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和少数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企业中开展较多,存在公益旅游发展层次低,运行过程不够规范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参与到公益旅游中来,通过舆论导向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公益事业,并建立《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活动法》等相关法规,健全、规范公益旅游的相关发展机制,提高公益旅游的发展层次。

2.积极鼓励社会公益旅游组织的建立,扩大受帮助群体的范围和公益旅游的受众面

公益旅游活动兼自发性、社会性与经济性于一体,既不能完全由政府组织调控,也不能完全放任于经济组织的运行,因此,应鼓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的公益旅游组织从中参与和引导。

3. 整合资源,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构建公益旅游产品系列

公益旅游产品和一般旅游产品的开发方法不同:首先公益旅游产品有别于传统产品强调于“景观”的提供,而是强调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通过活动的内容完成公益活动的目的;其次公益旅游产品往往不需要大规模的建设投资,不需要建造大型的建筑和奢华的旅游服务设施,而更偏重于对于公益项目的管理。最后,对于大部分旅游地、旅游区来说,公益旅游产品的设计最多只能属于产品体系中的一个专项产品,成不了主流。一般主流产品要吸引人投资商的目光,要能够创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扶贫性质的志愿者旅游产品开发过程往往需要民政部门来促进。

在进行公益旅游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风景资源的优势,结合社会需求以及旅游资源特质设计主题多样化的公益旅游产品系列,如“少儿教育”、“环境教育”、“贩灾救助”、“科学普及”、“环境教育”、“社区发展”等主题的公益旅游。

4. 进一步拓展弱势群体范畴,使更多人在公益旅游中受益

公益旅游提倡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边旅游边行善”,是一种对目的地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并对目的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形式。随着公益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关注的视野也应进一步扩展,除了经济上需要帮助的人群外,还应更多关注精神上、身体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同时,参与公益旅游的群体范畴也应进一步扩大,逐渐向“旅游中必有公益”的方向发展。

5. 通过多种措施对公益旅游进行宣传,促进国内公益旅游发展,并向世界推广中国公益旅游

对于旅游目的地和公益旅游产品的运营组织而言,应加强媒体与网络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慈善事业、关注公益活动,关注公益旅游。对于热心于公益旅游的旅游者而言,旅游归来后,要及时在社区或网站等平台发布自己的旅途见闻及心得,积极分享信息,方便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公益旅游活动不仅要吸引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者积极参与,还要吸引世界的目光,让世界各国的旅游者都关注中国中国的公益旅游活动。2008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国际民间公益组织结合自己组织的专长以及志愿者工作方面的经验,参与了对我国受灾地区的援助,从实践中促进了公益事业与特色旅游资源的结合。中国旅游业界、慈善组织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益旅游产品的宣传,全面利用各种舆论平台促使国际社会逐步关注和认同我国公益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Wearing S. Volunteer tourism: experience that make adifference [M].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2001.

[2]Stebbins R A,Graham M. Volunteering as leisure, leisure as volunteering an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M].Oxon: CBI, 2004.

[4]戴玉秀.公益旅游的概念探讨[J].中国商界,2008,(10):93

[5]翟光华,罗明春,杨曦,陈奉伟.公益旅游内涵辨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71—272

[6]VictoriaAteca-Amestoy,Rafael Serrano-del-Rosal, Esperanza Vera-Toscano. Theleisure experience [J]. The Journal ofSocio-Economics,2008,37:64—78

[7]国家统计局课题组.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J/OL].中国国情国力,(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8564.html

更多阅读

杭州新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旅游路线

新西湖十景,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西湖新十景,为1984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浙江电视台、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园林与名胜》杂志5单位联合发起举办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全国各地有10万余人参加,共提供7400余条西湖景点,最后

转载 农业旅游:中信国安生活方式农场概念规划

原文地址:<创美案例>农业旅游:中信国安生活方式农场概念规划作者:北京东方创美项目地点: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沟村项目特点:1、本项目是中信国安投资商业地产“八配套”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整体上未来实行封闭式会员管理,不同

廣西大新縣和德天瀑布旅游攻略 广西德天瀑布旅游

6月中,黑龍江的柳兄想學候鳥之行。大熱天的非要到珠海和南寧買房子。在廣西呆了整整一個禮拜,悶熱難當。柳兄在南寧遇見紅顏知己,為了避電燈泡之嫌,我只好流離失所,跑到大新,巴馬住了4天。大新是德天和明仕風景區的所在縣。以前去過。舊

旅游新概念 公益旅游 旅游新概念

公益旅游 公益旅游,又称“义工旅行”,即“边旅游、边行善”,既达到度假放松休闲、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又能将扶贫与旅游互助互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

声明:《旅游新概念 公益旅游 旅游新概念》为网友扯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