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 电影](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63539t0183c7e4f2865e37f7.jpg)
这个电影如果不看进去会觉得罗索冗长情节反复,会怪秋菊一味执拗,甚至会觉得她脑袋有问题。不过我觉得这个电影所要反映的是一个很大、很深的主题。
首先,主线是要公理和正义。秋菊从村里一直找到省人民法院,首先是“调停“,由领导出面从中讲和,而这些调停和讲和都没能给秋菊带来她所索取的公理和正义,何况是这是一普通村民和村长之间的较量。最后,只有去诉诸法律。首先,电影要说的是真正的公理和正义只有用法律来维护,要“法治“而不是“人治“。
电影要说的不止是要呼吁公理和正义,而远比这复杂矛盾。中国文化沉浸在儒家伦理中,儒家理想的境界却是“人治“,用人的道德仁慈和谐来维系社会;一旦诉诸法律,和儒家思想是冲突的,法律使人感觉太无情冰冷,而这一冲突就分明地体现在电影之中。秋菊只想要一份尊严,要村长说几句好话,然而村长可以掏钱也不能抹下面子承认自己做得不对(面子!别的可以抛面子不能抛!)。
村长是好人吗?他拿钱的时候把二十张钞票抛在地上,要秋菊低二十次头捡钱(她没有接受,因此要继续告状);村长是坏人吗?秋菊难产的夜晚,村长从被窝里爬起来去找人把她抬到医院去,终于生下了孩子。最后,秋菊家给孩子办满月酒,村长肯屈尊不计前嫌来喝酒,正在家里刮胡子换新衣服准备赴宴,然而秋菊要的“正义“终于到来:警察来车,把村长抓去拘留十五天。秋菊的内疚和绝望之情结束了这个电影。她要的是村长来说几句好话,这就是她要的尊重和公理,她万不想有人坐牢判刑。这就是儒家道理和法制道理之间的冲突。
村长死死不肯抛的面子这下是丢尽了,“坐牢“这一字眼对他本人、家人以及他人的震撼不用我赘言。所有人会怎么样看待和怪罪秋菊,包括她本人?!秋菊往后的日子可能会很难过,而村长所受的打击和伤痕,也许是任何都抚慰不了……一种由良心、和谐与情感编织而成的网被撕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