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大文学家沈约是被谁折腾死的 南北朝文学家

南朝大文学家沈约是被谁折腾死的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南朝著名学者,学问大,官做的也大。

沈约十三岁时家遭大难,父亲沈璞被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凶子刘劭所杀,沈约潜逃流窜,后遇大赦才得以免罪。由于家道败落,少年沈约到处漂泊,无以为家,孤独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坚定,好学不倦,昼夜手不释卷。据《南史沈约传》,“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沈约生有“异相”,聪明过人,《南史》上说他左眼是重瞳,腰间有紫色的斑志;又说沈约好读书,家书有二万卷,当时京师无人能与之相比。

沈约在梁武帝萧衍接受南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称帝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由此富贵,被梁武帝萧衍任命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不久升为左仆射。

当时沈约、范云等人与后来的梁武帝萧衍同在南齐为臣,又都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所开的西邸做幕僚,不仅彼此很熟而且又都以文才著称,所以这些人既同朝为臣又为同道文友。梁武帝萧衍和沈约与谢朓、王融、萧琛、任昉、陆倕等号称“八友”,称名一时。

萧衍建梁称帝后,沈约等人与萧衍之间的关系由臣臣变成了君臣。沈约显然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的关系,屡次冒犯梁武帝,这个不是沈约不聪明,而是他缺乏必要的修养,做人缺乏诚敬的态度。《南史沈约传》上有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这三件事都说明沈约为人轻脱,喜欢玩弄小聪明。

一、沈约曾侍宴,恰逢豫州献上一种栗子,直径有半寸,梁武帝惊奇,同沈约各自写出关于栗子的典故,沈约有意少写三点,以显得自己的学问比不上梁武帝,出来之后,他对人说:“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就是说萧衍这个人自护其所短,忌讳别人比他强。梁武帝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要“以其出言不逊”治沈约的罪,经徐勉一再劝谏才止住。沈约这就太过分了,甚至有点侮辱人的意思,何况萧衍还是皇帝,连皇帝都敢戏弄,离倒霉就不远了。

二、沈约不能正确对待利益,而且越老越贪。晚年的沈约欲开府仪同三司,又不好自己提出,便让自己的好友徐勉代为陈奏。据《南史沈约传》,沈约说自己“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要名誉要待遇总要找个理由,沈约的理由就是自己老病。梁武帝对沈约这种小聪明岂能不知,并未满足其要求,仅给他加一部鼓吹而已。所谓“鼓吹”就是乐队,当时官员的一种排场。

三、梁武帝一直对张稷抱怨自己感到很遗憾。原来这位叫张稷的官员被梁武帝外放,一直在青、冀二州督领众军,张稷很是不满,后来州人反叛,张稷竟被害身亡。一次,梁武帝从容地与沈约谈起张稷的事。沈约说:“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以往之事,何足复论。”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何足再加议论呢!沈约以为这样可以敷衍过去,而梁武帝正是因为内心不能自安才找你分忧的,你这种小聪明能滑过去吗?并且这样一来,梁武帝认为沈约做为张稷的亲家,说这样的话是在抱怨自己,袒护张稷,气便不打一处来,不快的说:“卿言如此,是忠臣邪?”(《南史沈约传》)你这话是一个忠臣说的吗?并随即乘辇回内殿去了,把沈约一个人晾在那儿。梁武帝这个话就很重,提到忠不忠的高度。

这个“忠”字对于沈约来说是要命的,这不仅是一种责备,而且它触及到了沈约久有的一块心病。当初,正是沈约劝萧衍杀掉了巴陵王南齐和帝萧宝融。据《南史齐和帝本纪》,当时梁武帝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邑将和帝萧宝融迁过去,梁武帝就此事问范云,范云聪明,只是俯首,未回答,不置可否。而沈约却说:“今古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实受祸’。”劝梁武帝杀和帝萧宝融,梁武点头。于是派遣一个叫郑伯禽的人拿了金子过去,让萧宝融吞金自尽,萧宝融说:“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于是,饮酒一升,郑伯禽将其摧折而死。

现在梁武帝旧事重提,以“不忠”来责备沈约。说他不忠,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格的否定,沈约怎能不失魂落魄。劝杀自己旧主这种事,仁者不为,智者不为,真不知道沈约是怎么想的。沈约由于受惊害怕,当时竟没有觉察到武帝已经起身走了,还像原来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迷迷糊糊回到家之后,精神恍惚,没有走到胡床跟前便一屁股坐下,一下坐空,脑袋着地倒在了窗户下面,病倒了。

病中的沈约梦见南齐和帝萧宝融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沈约召来巫师,巫师说的竟和梦里一样。于是又叫来道士用赤色奏章向天神祈祷,说:“禅代之事,不由己出。”(《南史沈约传》)沈约想推卸杀人的责任,又怎么可能推卸掉呢?“鬼”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听说沈约病了,梁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专门来探视沈约的病情,天黑时返回向梁武帝报告沈约的病情,瞒下了沈约让道士用赤奏章祈天之事,但是还是害怕获罪,最终把这件事对梁武帝讲了。武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多次派人去谴责了沈约。沈约越发恐惧,一病不起,公元513年,沈约忧惧而死,时年七十三岁。

有关部门给沈约的谥号为“文”。梁武帝说“怀情不尽曰隐。”于是又改谥号为“隐”。(《南史沈约传》)

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记载沈约写过一篇《佛前忏悔文》云:“暑月寝卧,蛟虻噆肤,手所歼殒,略盈万计。手因怒运,命因手倾,为杀之道,事无不足。又追寻少年,血气方刚习累所缠,事难排豁。淇水、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

看此文,沈约非常尊重生命,深忏杀业,但是,现实当中他却劝梁武帝杀齐和帝萧宝卷,说明他说的和做的并不一致。所以王鸣盛说:“约(沈约)历事齐朝,年至六十余,乃为梁武画篡夺之策,又力劝帝杀其故主,其所为如此,忏悔中何不及之?乃自认扑蛟虻,淫僮女诸罪乎?”沈约对于杀蚊扑虻这种事在佛前忏悔,而对于劝杀齐和帝萧宝融却只字不提。这种事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其内心势必无法自安,遂终成一块抹不去的心病,并最终要了他的命。

南朝大文学家沈约是被谁折腾死的 南北朝文学家

沈约完全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他这个人惯于借机成势,以势射利,为人轻脱,缺乏诚敬,这种性格决定了沈约不能善终的命运。这种人太聪明,城府又太深,遇事不能光明正大,一事当前想的太多,结果是弄巧成拙,机关算尽,结果是反误了卿卿性命。《南史沈约传》说他:“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射势,颇累清淡。”真是一针见血。

我在《昭明文选》中读到沈约的一首五言诗,很能说明沈约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学省愁卧一首》:“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愁人掩轩卧,高窗时动扉,虚馆清阴满,神宇暧微微。网虫垂户织,夕鸟傍檐飞。缨珮空为忝,江海事多违。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

这首诗是沈约在齐明帝萧鸾时任国子祭酒时所写,此时的沈约已五十多岁了。诗中的“愁人”当然指的是他自己,所愁之事当是指自己仕途不得意,即诗中所谓的“事多违”。“岁暮”当指自己老了,欲归隐山林,然而此时的沈约处在既想“归隐”又不甘就这这么退出官场的矛盾当中。十年以后,当萧衍图谋帝位时,已经六十余岁的“岁暮”之人沈约还是耐不住寂寞,跳将出来,帮助萧衍谋夺帝位,并劝萧衍杀了自己的旧主萧宝融,同时也饮下了自酿的这杯苦酒。我个人很喜欢这首诗意境,可惜会写与会做并不是一回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7357.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查看某个端口被谁占用 如何查看adb 端口占用

如何查看某个端口被谁占用——简介我们在启动应用的时候经常发现我们需要使用的端口被别的程序占用,但是我们又不知道是被谁占用,这时候我们需要找出“真凶”,如何做到呢?如何查看某个端口被谁占用——工具/原料电脑一台如何查看某个

关于许攸之死多版 许攸是被谁杀死的

许攸之死(高估版)许褚砍了许攸脑袋,却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一条性命,等同蝼蚁!三国许攸之死,与其说暴露了文人的狂妄,不如说暴露了文人的愚蠢。他们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高估了主人——许攸之死高估曹操、过度“撒娇”人言许攸死

声明:《南朝大文学家沈约是被谁折腾死的 南北朝文学家》为网友独钓一江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