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洪刚零距离 徐洪刚近况

我很遗憾,徐洪刚为我们报社的读者题的字没能刊发出来。在此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吧。

(主稿)

“我只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符号:在社会渴盼英雄出现的时候,我正好碰上了这个机会。”徐洪刚觉得,那次让他差点献出生命的见义勇为的事迹,甚至带有“幸运”的色彩。
事隔15年,徐洪刚的名字仍然深深烙在人们心里,很多人会竖起拇指:“他是个人物。”

见义勇为徐洪刚——
一个时代的“符号”


10月7日,河南渑池。得知我们要来,徐洪刚到高速路口迎接。
一见面,个子不高,精神矍铄,一身迷彩服,身材微微发福,这就是徐洪刚,已经是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所属“秋收起义团”副政委。他一双有力的大手伸了过来,“你们大老远地赶过来,辛苦了。”

“铁军”精神

徐洪刚先让记者参观他们的团史馆。“红二团”参加过“秋收起义”,有着悠久的传统革命历史,有“铁军”之称。
而在团史馆内,就有徐洪刚的“一席之地”:几个黑色的大字“人民英雄爱人民,人民英雄人民爱”,有几幅照片,包括医生抢救徐洪刚,江泽民接见徐洪刚,还有徐洪刚抗洪抢险等。
徐洪刚凝望着那张医生抢救自己的照片,思绪回到了1993年8月17日。普通的一天,让他却终身难忘。云南彝良开往四川筠连的公共汽车上,疲惫的睡梦中,徐洪刚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发现两名歹徒正在对一名女乘客纠缠、侮辱,车上的人对此都无动于衷。他挺身而出,结果又冒出来两名歹徒。4名歹徒中的两名掏出刀子,在他身上捅了14刀,然后下车逃窜。他用衣服兜着流出体外的肠子,追出50米远后倒在地上……
徐洪刚所在部队素有“铁军”之称,“徐洪刚不是铁人,但是他表现出了‘铁军’精神。”徐洪刚所在部队领导如是评价他。

时代渴盼英雄

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表现出了担忧:“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就像“螺丝钉”雷锋、扑火英雄赖宁、铁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人一样,徐洪刚成了时代所需的一个符号。
“其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古往今来,见义勇为的事迹比比皆是。”徐洪刚开始思考,发现自己见义勇为之后的荣誉甚至有些幸运的色彩:“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而社会治安也随之变得让人焦虑。我正好碰上了时代的需要。即使不出现我徐洪刚,也会出现张洪刚或者王洪刚。”
“我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正是人们渴盼社会公德前进及中华传统美德回归的时候,我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徐洪刚说。
时代需要英雄。徐洪刚的事迹发生得偶然,但其结果却是一种必然。
向徐洪刚同志学习——江泽民。
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同志学习——李鹏。
以徐洪刚同志为榜样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刘华清。
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张震。
1993年12月,济南军区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他“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4年,徐洪刚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伤好之后,徐洪刚被安排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一时,徐洪刚的名字和英雄事迹浸透到全国的角角落落。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学习的楷模。
很多时候,在徐洪刚的报告会上,不少人听着听着眼泪会难以抑制,徐洪刚的演讲被一浪接一浪的掌声所淹没。
信件,雪片般飞来。纷纷对徐洪刚表示敬佩和仰慕之情……
“听到徐洪刚的名字和事迹时,我上高中,那时候最鄙视的就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思想。”济南市民刘占洪先生如是说,“徐洪刚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的。”
梦醒之后

两件事情惊醒了徐洪刚的英雄梦。
  1994年3月,在一次报告会上,他把“参差不齐”念成了“参差(can cha)不齐”。
  他在通信连任无线排长期间,在通信专业建制连比武中,由于他理工基础差,考核成绩很糟糕,给连队拖了后腿。
  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来说,这很正常。但是“徐洪刚”这个名字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希望。
  于是,他开始学习,阅读大量书籍,“我不想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1994年9月,组织上安排徐洪刚到济南陆军学院学习深造。两年学习生活结束后,徐洪刚被分到部队带兵。
  1999年,部队保送徐洪刚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政工系学习。2001年7月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并继续就读该校研究生。2004年毕业。
徐洪刚酷爱文学。
有多少美丽的风景/曾都一一错过/仅留一片/漂泊长空的叶/风又怎么承受/执著的追求/在无垠的沙漠/何惧孤独何惧寂寞/只有自己才能留住/漂向心海的叶。
与徐洪刚零距离 徐洪刚近况
这首柔情似水的小事是徐洪刚写给妻子的。
  工作、学习之余,他勤于写诗著文,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出版的《生命礼赞》、《徐洪刚散文集》等在军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假如雷锋还活着》一文被收录进《军队大专语文教材》。
  徐洪刚喜欢书法,坚持习字十余年了。“他晚上回来就练习写字,一写就写到夜里11点。”徐洪刚的父亲说。“气势磅礴,汉风浓重”,著名书画家申万胜如是称赞徐洪刚的作品。
  “猛虎添儒雅,英雄成诗人”,一手握枪,一手拿笔。如今,徐洪刚已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抗洪抗震

10年前,在长江抗洪大堤上,徐洪刚在橙黄色的救生衣上,手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以言抗洪心志,至今让人难忘。结果他被湖北乡亲认出来,一位老大娘抚摸着他身上的道道伤疤热泪盈眶。
10年后,徐洪刚领着官兵,奋击在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他抢回四川人民的命,他在四川受伤,四川人民也抢回了他的命。
“无论是抗洪还是抗震,对我们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徐洪刚认为这是军人的职责,不带有个人特色。
“经过几年的锻炼,徐洪刚现在成熟多了。”“红二团”团长如是评价。

平淡生活

采访结束,徐洪刚邀我们到他家里做客。
去之前,他先打了个电话:“爸,我这里来了两个朋友,你给准备点水果。”
徐洪刚的家在部队营区后面一座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楼房里。我们来到5楼顶层,房子约60多平米。客厅兼书房,对着门放着一张书架,上面堆满了书,书架上端有两个相框:一张1994年江泽民接见他时的照片,另一张是2007年和胡锦涛举杯共饮的照片;两间卧室,父亲和岳父住一间,徐洪刚和儿子住一间,“平时我妻子在三门峡市上班,一般一周才能回来一次。”
徐洪刚的儿子9岁,名叫徐泽林,见了我们十分礼貌地说声“叔叔好”,然后走进卧室里,收拾书包准备去上学。在他眼里,毫无疑问,徐洪刚是一个“超级英雄”的好爸爸
妻子刘晓莉现在是三门峡湖滨区宣传部新闻中心的副主任。
  1998年至2001年期间,刘晓莉在河北承德环保局工作,并完成“法律专业”成人高考学业。
2001年,刘晓莉和徐洪刚一起走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至2003年“专升本”毕业。
2005年至今,她一直在是三门峡湖滨区从事外宣工作。
“我母亲去年去世了,我把父亲接过来,方便照顾他。这里条件比老家好,但他总想回老家。”徐洪刚想对父亲尽孝心父亲不想买账,让他很头疼。徐父不善言辞,总是一个劲地让我们喝水。
徐洪刚的岳父倒很健谈:“小刚这个孩子很实在,脾气好,从来不抱怨什么。有时候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来也不说。”
徐洪刚夫妇俩很忙,徐泽林一直由姥爷和姥姥带大。如今,徐洪刚的岳母又到北京给儿子看孩子去了。“现在两位老人为了我们,变成两地分居了。”提起此事,徐洪刚心怀愧疚。
“他们小两口很恩爱,一起挣钱养家糊口。现在我们在洛阳买了房子,现在还没拿到钥匙,生活条件不错。我是家里的‘财政大臣’,掌管花销。每次花销,即使是一元钱我也记下来,年底给他们小两口看,他们倒是都不在乎。”徐洪刚的岳父给我们说着他们的家长里短。
徐洪刚的嘴角,始终挂着幸福的微笑……

(对话)

对话徐洪刚
“我恰巧碰上了时代需要”

与徐洪刚面对面坐着,虽然只是初识,但是感觉没有任何拘束,他总是面带笑容。
他讲话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手势,话语平静。
记者拍照时,他扯了扯军装,整了整衣领,嘴角挂着微笑……
“不能白死,非抓住一个”

(丑恶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满满一车人,眼睁睁地看着无动于衷,只有徐洪刚站了出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歹徒行凶的时候,车上大概有多少人?
徐洪刚(以下简称徐):大概三、四十个吧。
记:当时为什么只有你站出来?
徐:我是一名军人。
记:那么如果你不是军人,碰到这种事你会不会站出来?
徐:我想我也会,这应该和我个人性格有关。
记:那么你觉得你的行动,主要是受家庭影响,还是部队影响?
徐:这应该是综合因素。我父亲当过兵,从小受他影响。当然我觉得还是受部队影响大一些,作为一名军人是不可能容忍这种事情的。
记:当时你没有害怕?
徐:我从小习武,又在部队锻炼了3年,用别人的话说“功夫正是炉火纯青的程度”,对付两个歹徒不在话下。后来又冒出来俩,车上无法施展,而且其中两个掏出了刀子。
记:当时是否想过自己的行动会为此付出代价?
徐:当时刚醒过来,什么也没想。光天化日之下歹徒如此猖獗,我的火“噌”一下就冒出来了。
记:你挺身而出之前那两个歹徒手里没有刀子?
徐:没有。
记:如果一开始你就看到他们手上有刀子,还会不会站出来?
徐:当然。不过那样的话我站出来之前肯定会有所防备。
记:被捅伤之后有没有想到会牺牲?为什么还要冒险追歹徒?
徐:当时我就想,死了也不能白死,非得抓住一个不行。
记:你受伤之后车上的人还没有反映?当时什么心情?是否对其他乘客的麻木不仁感觉很失望?
徐:我追歹徒的时候,确实有那种……那种……应该说是悲壮的感觉吧。我受伤之后很快就休克了。后来听说车上的人都下来了。
荣誉过后,感觉自己很“幸运”
(用鲜血换来的荣誉和回报,一直让徐洪刚觉得自己很幸运。为了能对得起这份荣耀,他一直尽着自己的努力,前进,前进……)
记:你被抢救过来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徐:第一感觉就是我还活着。看到那么多人围在病床前看望我,心里说不出的温暖。其中很多都是和我素不相识的群众。
记:被你救下的女子当时如何对你表达谢意的?
徐:后来我听说,她用自己的衣服把我流在地上的血都擦干净了,后来还到医院看望我。
记:现在还联系吗?
徐:前几年联系挺多的,现在不经常联系了。
记:你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徐:我觉得我只是恰巧碰上了时代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道德滑坡,时代渴盼见义勇为,来唤醒人们的关爱。所以,我被树立成了典型。因此,我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如果不是那次见义勇为,我可能服完役后,还得回云南老家种我那一亩三分地。
记:你以前的家庭状况如何?
徐:农村家庭,很贫穷。我兄弟多,上学交不起学费,没有一个上大学的。我初中文化,本来满了三年兵役就该退役了,因为见义勇为被部队破格提拔了。不然,以我原有的基础,想要达到今天的职务,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记: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在部队职位变迁的过程?
徐:1994年我从班长破格提拔为排长;1996年是副指导员;1999年转成指导员;2003年任团保卫股副营职干事;2005年任政治处副主任;20073月年任教导员;2007年9月至今为团副政委。
记:你为什么对文学和书法情有独钟?
徐:从小就喜欢,个人爱好。以前没条件,现在比以前强了,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了。(他指着客厅里的厚厚一摞书说)全是书法方面的,有一阵买书上瘾了。
记:抗洪抗灾,你都跑在了最前面,当英雄是否觉得有包袱?
徐:见义勇为之后我被戴上了“英雄”的帽子,有时候确实在想:无论干什么就得对得起这两个字。但这不是一种包袱,而是我人生中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
记:你以前的伤,现在是否对你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徐:身体素质肯定是不如以前好了,现在变天的时候伤疤还会疼。
记:你现在在部队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徐:主要是宣传工作和军民“双拥”工作。

(手记)


我本平凡

徐洪刚怕我们迷路,到高速路口迎接我们。出租车司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大一个人物,没想到一点架子都没有。”
见到徐洪刚,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说有笑。
徐洪刚坦然说:“在部队,立功受奖是每一位战士的梦想和追求。”在他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他到底想没想立功受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众目睽睽之下,丑恶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只有他一个人挺身而出。
15年过去了,“英雄”的光环渐渐退去,徐洪刚归于平凡。
对于平凡,徐洪刚有不同的理解。
他在散文《假如雷锋活着》一文中写到:雷锋平凡中成就伟大,而我却在那次不平凡经历后回归平凡。见义勇为,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也给了我很多的期待和压力,我要甘于平凡,但绝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
在另一篇散文《平凡与伟大》中,他还这样剖析自己:一个人可以在一瞬间完成英雄的壮举,但不能经常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人更多的是面对日常的、大量的、平凡的、琐碎的工作,像雷锋那样,做好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这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的高标准,也是人一生都应追求的高境界。
所以,无论抗洪还是抗震,都有徐洪刚的身影。
忆往昔,徐洪刚至今觉得,他碰上了时代的需要。
如果是这样,我们渴望,时代永远不需要徐洪刚,更不希望他成为“时代符号”。
我们希望,时代不断涌现雷锋、向秀丽、赖宁、王进喜、时传祥等这样的平凡英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7024.html

更多阅读

木增与徐霞客的——看《木府风云》联想 木府风云 迅雷下载

木增与徐霞客——看《木府风云》联想看《木府风云》,我想起了徐霞客。《木府风云》讲述明代云南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内部的争斗与恩怨,情节生动,可看性强。《木府风云》中大多主角,都是历史人物,用的是真姓实名,如罗氏宁、木青、

唐山大地震与冯小刚的白癜风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影评

【byb.cnXJ】《唐山大地震》上映数天了,人们在痛并快乐着去享受那巨大催泪弹的同时,随着票房的节节攀升,5亿元票房的预言也正在一天天接近实现。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了DVD版的《唐山大地震》,下面来谈谈感受,以及由此引出的话题,那就是冯氏催

陈维崧与徐紫云 陈维崧集

陈维崧于清顺治戊戌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抵达水绘园,始与紫云相识,至紫云1675年去逝,二人交往时间长达17年之久。陈维崧与徐紫云的交往情况散见于时人的笔记、文章和陈维崧创作的 诗词中,缺乏完整系统的记载。本文通过掌握的资料,将陈维崧

声明:《与徐洪刚零距离 徐洪刚近况》为网友战斗法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