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恚嗔之心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

无恚嗔之心

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居世出世,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

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来源:http://www.daode.org/jwsx/2013/1254.htm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判处死刑而晕倒。而失去儿子的母亲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从轻发落凶手,并表示她能够理解另一位即将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痛楚。最后,青年被免于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亲长跪不起,表示他极为深切的忏悔和感激。

  这件事给我们很深的思考。自古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亲理当要求他为其子抵命,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无可厚非。但这位母亲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反倒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将失去儿子的仇人的母亲,同命相怜使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恕了那个青年,并代他向法官求情。这位母亲的伟大在于她那颗伟大的心灵!

  由此想起了一句俗语: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为什么要点佛前灯?那是因为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象征,在佛前点灯,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我们的智慧波罗蜜,而获无上功德。因而《无量寿经》说:为世之灯明,乃人间最胜之福田。《菩萨藏经》也说:百千灯明,忏除悔罪。这位伟大的母亲,灭掉了她的心头怒火,也令一个误入歧途的生命,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为虽悖常情,但却具无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宽容,令人无比的感动。

无恚嗔之心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

  然而,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家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宋代的张九成造访喜禅师时,喜禅师问:你来这里为何故?张九成答: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喜禅师听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试探说:缘何起得早,妻被别人眠?

  张九成一听禅师平白无故说自己老婆和别人睡觉,心中无明火起,气愤地说:无明真秃子,焉敢发此言?喜禅师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轻轻一扑扇,炉内又起烟。张九成听了,惭愧不已,更加诚笃地皈依佛门。

  日本的山冈铁舟和尚也有类似的遭遇。

  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自己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青年禅者大为恼怒,吼道:您打我干嘛?独园反问:一切皆空,哪儿来的这么大脾气?

  生气、发怒、怨恨,这些都是由烦恼而引发的心头火,也就是嗔心之毒。当我们遇到了违背自己意愿或不顺心的事,就会生起憎恚,身心就不能平静,由此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等危害极大的情绪,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佛遗教经》云:当知嗔火,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寒山子有诗偈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仔细想想,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好像乌云盖在心头,你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人喜欢生气,但往往境界现前,却没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由于众生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著,有的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不管怎样,这心头火,却是被这怒和怨,慢慢点燃,最后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顾,烧掉了所有的功德亲情、爱情、友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福报善果。当然,人非圣贤,谁也不能时刻都保持良好状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持,来慢慢调整自己,学会在大事临头时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诗偈云: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宋代高僧慈受禅师亦有《退步》诗: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这首诗的大意是,劝人在受到伤害或吃亏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发火或心生报复,而是反观自身,想想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没有过错?如果发怒,之后会有什么结果?若不生气又会有什么结果?这样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间的矛盾,就不再那么尖锐了。一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或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晚清名将曾国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长沙读书。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著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他气呼呼地说:你读书的地方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结果让你给夺去了。旁边的同学为曾国藩抱不平,问道: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换过来的吗?展大宽无理取闹的说:所以呀,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那同学说:那好啊,你再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众人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而曾国藩在旁,始终和颜悦色的听著,不置一词。

  的确,曾国藩有大智,智在善忍!而他之后数十年的官场,纵横和名利双收,都证明了他能以过人胆识和高超的手腕,忍小忿以就大谋,化逆境为坦途,屡历艰险而屡屡成功。他的成功,最终归功于一个字,官场失意,忍忿;同僚排挤,忍气;战事溃败,忍辱;名利无收,忍欲;功高震主,忍嫉……,一个字,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一个字,造就了曾国藩的辉煌。而他亦有这样的箴言流传后世: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后人赞他是每逢大事有静气。正是这种静气让他的生命,有了一种安详的境界。安祥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悲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一个人能有安祥的心态,便能从容地面对世间百态,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一任自然,这便是一种永恒。

  在佛经里,忍辱的意涵很丰富。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与欢乐也要忍;逆来受,顺来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负重、蹒跚前行,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顺利、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还能刻苦自励,一旦春风得意,就放荡起来,得意忘形,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随之而至。

  学佛的人都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也都明显感觉到心头火生起的时候,身心的迅速变化,既然如此,就应当适时转换自己的心态,调整情绪,作深呼吸,安静下来,从种种问题中,找出对治方法,并以偿报和悲心来对待人和事,如此嗔心就生不起来了。寂天菩萨有首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是啊,狂怒和暴喜,都不能让我们获得祥和的心,那不如平心静气地来看世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6977.html

更多阅读

天命是什么? 天命之年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命?天命,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中,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一丝毫强求都没有,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果。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金刚萨埵心咒 金刚萨埵心咒什么意思

百字明咒轮金 刚 萨 垛 百 字 明嗡班匝儿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班匝儿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色多喀友美巴瓦,色波喀友美巴瓦,阿呢多美巴瓦,萨儿瓦色德玛美抓雅匝,萨儿瓦嘎玛色匝美,则当希央格热吽,哈哈哈哈吙,巴嘎万,萨儿瓦达塔嘎达,班匝儿

阿拉伯之春百科名片 阿拉伯之春是什么意思

“阿拉伯之春”,又称“阿拉伯觉醒”、“阿拉伯起义”,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

青萍之末风乍起,于无声处听惊雷! 青萍之末是什么意思

青萍之末风乍起,于无声处听惊雷!张宏良今晚央视十一频道正在播放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上午河南电视台播放了人类历史上最感天动地的一幕《丰碑》,介绍了河南省兰考县农民自发为张钦礼建造的碑林,兰考县委书记张钦礼

声明:《无恚嗔之心 醍醐灌顶什么意思》为网友我曾畏惧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