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的来源和演变下 四川王姓的来源

夏启上台后,觉得祖先传下的“帝”,不如现在的“王”时毛和流行,所以就结束了三皇五帝的时代,自己改称“王”了,并追封自已的父亲禹为夏太王,可能这也叫“与时俱进”。虽然尧、禹、稷都是黄帝的五世亲孙,但是大禹和尧契稷挚封等五兄弟不是一个父母亲。后稷创下的尊严神圣的“王”的字号,被亲戚夏王们先用,作为稷王后代的笔者,心里还是有点酸意。真的,“王”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姓“王”当然也是一样,真的真的很好。

到了第十三代后稷的时候,夏朝的政权因革命而崩溃,受到夏王尊重的第十三代“后稷”因怕死而“自窜戎狄”,所以他也有一个很生动、很形象的名字“不窟”。人家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窟连庙和王位都不要了。不窟的儿子鞠陶和孙子公刘,被取代夏朝的商王封到“刘”地(后稷在“周”),赐爵为“公”(比“后”级别低)继续领导全国的农耕,加强祖业的经营,为了真诚相待,后稷从商代起,有了与三皇五帝一样的祀庙和祭坛,使稷后公刘们很有面子。

笔者曾根据典籍中盘古、燧人、伏羲、炎黄等人世系传承的资料,求证出了燧人氏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990年,本人在大学的史前论坛,也曾作过关于求证过程的演讲,反应也基本是正面的。笔者得到了多方鼓励,正在再向前求证,则发现盘古生活在公元前6990年代。这些都不是无稽之谈,因为都来自史料的积累。(请详见本书王氏祖地及遗迹寻根卷)。


2、禹契舜稷弃是中华王氏的根

中华民族的祖根,也就是中华王氏的发源地,因为有国就有“王”,国在哪里,王室和王氏就在哪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从黄河上游甘肃的敦煌和天水、陕西的周原和西安、山东的曲阜、平阳,河南的洛阳、商丘和山西的翼城、太原等中原地区开始的。公元前2200年前,姒姓王氏的祖先夏太王大禹,子姓王氏的祖先商太王子契,和姬姓王氏的祖先后稷等人,共同组成了中华王氏的源头。

 咸和九年(334),晋成帝司马衍效晋元帝司马睿,在永昌元年(322)欣然为宰相王导敕《琅琊王氏谱序》之法,也即兴为退休的宰相王导敇《江左第一世家王氏世图谱赞》:侍臣王导,三朝贤辅,始肇商周,派传文(王)武(王),翊秦佐汉,清忠亘古。不但清楚地说了王氏的发源是“始肇商(前1600-前1046)周(前1150-前228)”即到太子晋时,王氏肇始已一千多了。晋成帝为什么写得这么潇洒,因为他不怕唐高祖李渊,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日后还会被人弄出“天下王氏出太原”,这么一个三百年后的“圣旨”,吓得二十一世纪的王氏后裔还不得不“遵旨”照办。

唐代的翰林学士李翰为当时的宰相、琅琊王玙的家谱写序时,在第一行就表达了与司马衍同样的观点:“王氏之先盖出于周,自后稷、公牛迨乎(直至)太王、王季,至文(王)武(王)成(王)康(王)…。”这个臭老九的脾气很怪,他充耳不闻出身于太原的唐高祖李渊“天下王氏出太原”的圣旨,实事求是地把王氏起源于太王王业(前1165-1096)、周王王季的历史呈现于正史和谱牒之中,由于他的眼中和笔下始终没有谎言,常常为时人称为“义士”所以丢了官。李翰在喜欢胡说八道的皇亲面前(他也是李皇的远亲),也许不是一个好官,但是在中国的正史和谱牒史上,却留下了难能可贵的一笔。

欧阳修就“公关”一些,他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就曾迷失了原则(也许他真的是受蒙蔽),造成了我们今天在论述祖先时的混乱。他那篇精彩的太子晋是太原祖先的论述,虽然被喜欢抄书的人沿用了一千多年,却仍然掩盖不了科学和真理的光辉:夏太王大禹和夏朝的十七代夏王,商太王子契和十七代商王,和姬姓王氏后稷家族的三十代子孙,及周太王古公亶父王业的三十五代王子王孙,就一直在陕西的周原和西安生活。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下达迁都河南洛阳的命令,姬姓王氏的子孙在周原和西安总共繁衍了六十五代,共计1985年(后稷约2213年出生,周赧王前228年失位)。

 一九一九年版的敦厚堂宋代王说族的《桃源王氏宗谱》卷首谱例中写道:王氏授姓之始有二:一自夏少康(前1945-前1923在位)封少子无余于会稽(其兄王亥),其子姓繁衍在越,谓皆王室之胄,而“以王为姓”。一自周灵王后亦“祖王为姓”,以昌大于“河南山东之墟”。这王亥无余兄弟“以王为姓”在前,周灵王后亦“祖王为姓”在后,昌大于“河南山东之墟”。把孰先孰后的王氏起源问题,简述的清清楚楚,根本没有太原什么事。

从此以后,中华王氏的繁衍,基本上都是以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这两地为主的。这是王氏发展的第一阶段。王姓发展的第一阶段,经历了从大禹诞生(公元前2100年)到王业去世(公元前1126)这个阶段又分成姒姓的夏王室(氏)的470年(前2070一前1600),和子姓商王室(氏)的554年(前1600一前1054),共约1024年。这个阶段浙江会稽也有大量的子姓王氏在繁衍,由于正史记载缺失,故免其述。
王姓的来源和演变(下) 四川王姓的来源
这个阶段,谱牒学上就叫作“中华王氏”的创源阶段。这个阶段内,也包括了姬姓王氏祖后稷,到周太王古公亶父止、共三十一代人的共同发展。和妫姓王氏祖虞舜及子孙的贡献。他们在创建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响亮的姓氏之源“王”。这个时期的王氏代表人物是王倪(传说)、王亥(姒姓)、王业、王季(姬姓)、王叔箕子、王子比干(子姓)等。(由于妫姓王氏在中华王氏中很少有传承的线索留下来,或己融入他姓的王氏,故我们这里对他的论述可能会少一些)。

3、古公亶父(王业)是姬姓王氏的根

王姓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姬姓王氏”阶段。这个阶段从前1165年诞生的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王古公亶父王业开始,到他的第二十五世孙、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王侨的诞生(前565年)结束。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即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的周成王诵的时候,由周公主持,天下受到分封的诸侯王己经达到了53个,当时被从王室(氏)授姓的,也己超过了71国(姓),加上三皇五帝的遗姓,当时己有了100多个姓氏,并有了所谓的“百姓”之说。难道百姓之中没有王氏吗?如果有,则姬姓王氏至少在公元前1050年的周武王时期就有了。何必要等到五百年后的太子晋子呢?

当然,这个过程是从“周武授氏”为象征的,到“太公封神”达到高潮。史上曾有传说,太公封完诸位亲戚,忽然发现忘了封自己,于是就挂在门后,做了“门神”。当然,实际是周王把他封在了曲阜,齐国就是他儿子建的。这倒是王氏寻根现状的写照,因为此前的学者大多认为“周武授氏”和“太公封神”的大事件中王氏的得姓不是主角,因为周王姓姬,不用再授“姓”了。那些被周公授氏的人难道不姓姬吗?其实授氏与授姓并非完全一回事,只是那个授氏授的是“爵”,中国人的早期姓氏大多经过了以爵为氏和姓氏合一的过程,正是这些早期的姓氏衍生了我们现代的姓氏。其他的姓源可以以爵为氏,“王”为什么不可以呢?

“王”不是人封的,王“氏”才是王。就好象周公也曾说过的那样:“王”不是争来的,也不是封受的。最早的“王”,就象后稷和古公那样,是“王”在人们的心中(所谓内王外威),甚至是王在家族的“命”里的。王业、王季和周文王在周原以“周易”和“周礼”奠下了王基,“易”是能力和理念,“礼”是政策和法律,所以后来礼崩乐坏的时候,孔丘老先生很着急,终生为克已复礼而奔走。“礼”和“易”是“王”者之所以为“王”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后来的很多皇帝己不懂这个了。

人们对太子晋废为平民后,时人称他“王家”,只是一种尊重,一种发自内心的肯定,这不是王姓的授姓之始的凭证。否则,比他早两千六百多年(约前3200年出生)的王倪、比他早一千四百多年的王亥(约前1900年出生)、比他早五百多年的王季(前1110年仍在世)等人的名字前面,就没办法再加这个姓了。我们己经说过,男人以职为氏,王氏就是从“王”这个“职”而来的。从谱牒学讲:第一个“王”,就是王氏的第一人。此外,“王”也是一种哲学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姓氏文化遗传。

4、琅琊王氏的“根”是山东的太孙赤、王子城父和王亢
王姓发展的第四阶段,为“琅琊王氏”阶段。这个阶段的前奏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前700年时期的周平王之孙太孙赤,和出生于公元前720年至前650年时期的三代王子城父,他们的后代都在山东莱阳出现和传承至今。秦汉以后,东莱一带在琅琊境内,真正的琅琊王氏,就应从周恒王时的“齐襄公二年”(公元前696年)的王子城父开始的,琅琊王氏本来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琅琊时期的聚居地为今山东胶南、莒县等地,史称东莱、皋虞、临淄、沂川等名。

 王子城父的生活时代,史籍中的记录是有矛盾的:一部分纪录是“襄公二年”,一部分是“惠公二年”齐襄公二年是前696年,齐惠公二年是前607年,证明至少有三代叫“王子成父”的齐国大夫经历了襄公、恒公、昭公和惠公这四代齐王。陈寿《诸葛亮传》中提到有一个打败长狄的战神“成父”,是管仲推荐的。管仲生于前730年,逝于前645年,如果“杀狄”是襄公二年的话,则此“成父”应在前720年以前出生。经王耿追考,如果齐恒公时“吉甫”系“成父”之音转,则此世系的源头应在前820年之前出生才对。

周赧王退出河南洛阳的王城时,当时的河东太守王稽,曾秘密联系琅琊的旧族亡秦,对这一史料的分析表明:周天子下野后,周王室的贵族们就衰变成《史记》中的“旧族”而他们在后琅琊时期的聚居地,就在今山东省的临沂地区。秦始皇的大将军王翦、王贲、王离,这祖孙三代的封地武城一带,或全在这一地区的临沂境内,所以后琅琊阶段的开始,可以从王离战死时算起(前209年)。

 此后,后琅琊王氏阶段因为其代表人物的世系,没有任何失记或可疑,就直接连着前琅琊了。而“后太原王氏”的阶段,因其与“前太原王氏”的阶段,约有近五百年(约前550年出生的太子晋子王宗敬,至约公元0年出生的王霸)的失记,所以只能分两段记。当然,也有好事的人物(晋穆帝司马聃和唐高祖李渊),因为政治的需要,命人补记了这一段的空白,但是错漏百出,史学界与谱学界均颇多存疑,实在难以为证,故不以为记。琅琊王氏的阶段,也是中华王氏的发展基本完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6822.html

更多阅读

松下电工和松下电器是什么关系 苏州松下电工有限公司

松下集团:全球品牌趋向统一松下电工“改头换面”松下集团源于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建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成立之初的产品就是配线产品,八十六年以来松下电工的产品从未停止生产。松下电器成立于1935年,其后松下电工从松下电器产业

领先世界航海史的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路线

中国人千百年来海洋文明发现的积累,明朝皇帝和政府的全力支持,更有中国人航海智慧的结晶,所有这些都凝聚在一个名叫郑和的中国人身上,并于15世纪之初集中爆发了。郑和七下西洋完全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对海洋的探索和追求是如此精彩、如此令

声明:《王姓的来源和演变下 四川王姓的来源》为网友愚人娱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