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时间/日期变更线国际/子午线/回归线/地球气候 格林尼治子午线

格林尼治时间

格林尼治时间亦称“世界时”。(旧译格林威治平均时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英语:GreenwichMean Time,GMT)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不光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时间,就是在新闻报刊上也经常出现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时间。如果对国际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时间来记录,就会感到复杂不便,而且将来日子一长容易搞错。因此,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经度的起始点,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对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记录下来。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时间,人们就很容易推算出相当的本地时间。例如,某事件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上午8时,我国在英国东面,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同要早8小时,我们就立刻知道这次事情发生在相当于北京时间16时,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4时。

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所以,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由原子钟提供。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协调世界时(UTC) 
英文: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法文:Temps universel coordonné
别称:世界统一时间
世界标准时间
国际协调时间
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简称UTC。它从英文“Coordinated UniversalTime”/法文“Temps Universel Cordonné”而来。

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黎明、正午、黄昏和子夜,由东向西依次周而复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环出现。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少争论,也产生过不少的误会和麻烦。据说,19世纪在俄国 伊尔库次克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个邮政官于9月1日早上7点钟给芝加哥邮局拍了一份电报,可回电却说“8月31日9时28分收到来电……”这让人简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电报,怎么会在8月里收到的呢?类似这样的误会那时几乎天天发生。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现在已经改称为国际日界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日开始和终了的界线,因此,它所通过的东西12时区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时区。在这个时区里,时间都一致,而日期却不同,仅一线之隔,东西竟相差一天,西边要比东边早一天。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楚克茨克半岛上的人,是全世界迎接新年最早的人,而居住在这条线东边的、仅一水之隔的美国 阿拉斯加人,却要等待一昼夜之后才能过新年。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

  平常,我们在钟表上所看到的“几点几分”,习惯上就称为“时间”,但严格说来应当称为“时刻”。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所以,真太阳时又叫做“地方真太阳时”(地方真时),平太阳时又叫做“地方平太阳时”(地方平时)。地方真时和地方平时都属于地方时。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这样,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楚克茨克半岛上的人,是全世界迎接新年最早的人,而居住在这条线东边的、仅一水之隔的美国阿拉斯加人,却要等待一昼夜之后才能过新年

本初子午线  

英文名称:primemeridian

  0°经线,是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英国格林尼治(Greenwich)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1968年国际上以国际协议原点(CIO)作为地极原点,经度起点实际上不变。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 ,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度 到180度。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子午线  

子午线

子午线也叫经线,是在地面上连接两极的线,表示南北方向。经线和垂直于它的纬线构成地球上的坐标既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条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来表示。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科学家把开始计算经度的一条经线「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1884年的10月1日,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子午线会议。10月23日,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向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式建议,采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作为计算经度起点的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算起,向东划分0°~180°,为东经度,向西划分0°~180°.为西经度,1953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到东经0°20′25″的地方,但全球经度仍然以原址为零点计算。在英国伦敦有一条本初子午线,0度

中央子午线

  全球分为二十四个时区,以能够被15整除的经度作为该区域的中央子午线,每一时区占经度15度。在该时区中央子午线以东的地区,时间要加,以西的地区,时间要减,一度4分钟。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一个时区的“标准时”,只是一个大地区的统一时间,大家共同遵守的“人工”时间而已,并不是该时区内每个地点的“本地时间(LMT)”——真正的经度时。要用出生地的经度与出生大地区的标准时来加减,全球任何地点都用这个原则。
  例如:中原时区包括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这个大地区当时钟敲定正午12点时,只有位于东经120度线上的地点才是12点,其它的地方是少于或多于12点。如香港位于东经114度10分,比东经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正经度时是11时36分40秒。附:地球的重量、半径、赤道长度 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硕大无比的球体。古希腊时科学家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了它的半径有6400多公里。但是,人们一直不知道这个巨大的球体有多少重?
地球那么大,那么重,用普通的秤来出地球的重量,那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世界上没有这样一杆能称得起地球的巨秤。其次,谁也无法拿得起这杆秤。就算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能提得起地球,也无法秤我们的地球,因为那个能够称得起地球的人,站在什么地方去称地球呢?人们总不能站在地球上称地球吧!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挑战。那么,他是怎样称出地球的重量的呢?卡文迪是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称出地球重量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重量。这在理论上完全成立。但是,在实际测定中,不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的常数K。卡文迪许通过两个铅球测定出它们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两个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很小的,不容易精确地测出,必须使用很精确的装置。当时人们测量物体之间引力的装置用的是弹簧秤,这种秤的灵敏度太低,不能达到实验要求。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失败了。因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太小了,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大。灵敏度问题成了测量地球重量的关键。卡文迪许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了距离。卡文迪许猛然醒悟,这不是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
  于是,卡文迪许在测量装置上装上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一个相当大距离,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利用这个引力常数,再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即为60万亿亿吨。现代测量的结果为59.76万亿亿吨。
  地球平均半径 6371.004千米
赤道长度: 40,076千米 


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总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我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例如,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又例如,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1区的时间。

中国跨越5个时区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回归线
指的是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纬的纬线上。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北纬23°26′的纬线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在南纬23°26′的纬线上,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南纬23°26′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1985 年以前 ,地球表面的回归线的唯一标志是我国台湾省嘉义县的“北回归线标”石碑,它表明北回归线从那里经过 。1985年7月15日,我国在广东省从化县又建立了一座高达27.55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塔身呈火箭形,东、西、南、北各有拱门。塔底正中铺有大理石,以红色玛瑙嵌入中圆点,以示太阳直射位置。顶部是直径为120厘米的铜球,球中间通有圆孔,供太阳直射校验之用。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照点,则一日时间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公转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地球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和与其相对的180°经线为界划分的,而是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即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是西半球地球气候地球温度带的划分:地球五带
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北极圈(66.5N)以内为北寒带
格林尼治时间/日期变更线国际/子午线/回归线/地球气候 格林尼治子午线
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气候终年寒冷。
北回归线(23.5N)到北极圈(66.5N)是北温带
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南回归线(23.5S)到北回归线(23.5N)是热带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南极圈(66.5S)到南回归线(23.5S)是南温带
气候同北温带
南极圈(66.5S)以内为南寒带
气候同北寒带
为什么我国城市的最高温度相差不大,而最低气温相差很大?
因为我国地形问题夏天普遍高温 太阳直射点来回
南方处于亚热带 和热带 冬季一般不明显。
而北方处于寒带,和西伯利亚很近 所以常常气温很低。
中国的温度带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一年四季每个国家是怎么分
地球是被科学家们分为南北和东西半球的 东西半球决定着时区划分 比如说北京时间1点整时候东京时间却是2点这是根据太阳的移动方位及人为规定划分的而南北半球则因为太阳地球的公转自转因素导致自然形成不同的气候。简单来说南北半球的夏冬恰好相反比如说澳大利亚在南北球而我们中国在北半球所以当现在我们处于寒冷冬季时候澳大利亚却正在给学生放暑假所以不同地区的气候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同四季情形也是不同的这个划分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划分的但是一些地理上专业术语比如说南北回归线之类的当然就是科学家们后来所起的名称了。其实有分四季的只有在温带地区,热带和寒带就不是分四季的,热带所有月份雨量比较平均的不分季节,月份雨量不平均则分干湿两季,寒带极地分极昼与极夜。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冬天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天(这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倾斜的角度有关)。
各国各地方如何分四季都有不尽一样的地方,在我国一般以节气分四季的,用节气来分其他地方也基本能用(有些出入而已)当然南半球节气要倒过来用。
南半球,北半球有缺失什么温度带吗还有非洲呢,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至于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大陆面积不等,北半球相对宽广,南半球相对狭小,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南半球要完整些,因此有的自然带北半球有而南半球缺失。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半球气候类型齐全。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非洲没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
冬天,太阳的高度角小了,太阳光是斜着的照大地,到达地球的能量密度小了,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得的能量少了,所以冬天冷;而在夏天,太阳的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是直射大地,太阳能到达地球的能量密度很大,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得的能量多了,所以夏天热。为什么西伯利亚那么冷,比珠峰还冷?零下60度过。西伯利亚的最低气温是在奥伊米亚康测得的
为什么那的气温最低呢?
首先,靠近北极,这是常识。
另外,从地形上看奥伊米亚康和维尔霍扬斯克(也有翻译成上扬斯克)东西两侧是切尔斯基山脉和上扬斯克山脉形成的喇叭口地形,且口朝北。所以北冰洋来的冷气团在此积聚。再有就是身居内陆大陆性强大陆性强温差大最低气温自然更低一些。
中国温度带图:综上:经度决定时刻划分,纬度决定气候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6788.html

更多阅读

手表调时间日期的正确方法 手表日期怎么调才准确

年前生日的时候收到一块手表,取到的时候商家已经给调整了日期和时间,所以我就直接带了,也没做修改。就在昨天,看日期的时候,发现,尽然是二月三十一,当时就崩溃了,怎么还能这样,后来一想,买的时候应该是12月,1月都是31天,2月是28天,

日语-时间日期表达 日语日期表达

星期:星期天:  (日曜日 にちようび)星期一:  (月曜日 げつようび)星期二:  (火曜日 かようび)星期三:  (水曜日 すいようび)星期四:  (木曜日 もくようび)星期五:  (金曜日 きんようび)星期六:  (土曜日 どようび)日期:一日(一号)(つい

巴厘岛旅游最佳时间 普吉岛最佳旅游时间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13600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岛,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岛上东西宽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岛总面积为5620平方公里,实际被开发的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

声明:《格林尼治时间/日期变更线国际/子午线/回归线/地球气候 格林尼治子午线》为网友素手浣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