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完美的一天
张全民
春日的雨后,天上还有薄薄的云,水墨一样的,浓的浓,淡的淡。
阳光也开始时明时暗地照着一切。
会有微凉的风从茂密的木槿丛中和寂寥的檐下掠过,然后漫进打开了的冰纹格木窗子,在你翻开了的书页上飘然而过。
在这无比安静的日子里,我在母亲的老房子楼上,静静地把前几天从即将停业的左岸书店买来的《尼采遗稿选》读完。
尼采身后的很多遗稿由于其妹妹伊丽莎白(一个狂热的沙文主义信奉者)的垄断和篡改,缺少了真实性,以致尼采的哲学形象也在不断地误读中严重受损。
而这本书则是德国哲学教授君特·沃尔法特怀着一种严肃的学术求真态度,以时间为线索,选取1869年秋至1889年1月期间尼采的部分遗稿精心编选的。他的这种努力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一个更接近思想真实的尼采。
这本书里都是尼采的思想断片,这其实也是尼采的一贯风格,他不喜欢追求体系,喜欢散文式的表达,但他却有本事让我们看到完整。从哲学、艺术、教育,到希腊、国家、社会主义,到瓦格纳、意志和超人,他用他顿悟式的智慧,告诉了我们存在的秘密,并让我们对不少事物保持警醒,譬如一个民族的狂妄自大,譬如科学在实用主义中的迷失,譬如写作中可能会存在的无耻。
尼采怀念那个美丽而健全的希腊世界,他说“希腊世界乃是惟一的、最深刻的生活方式”,只是“希腊世界已一去不返”。
他说哲学家和艺术家的意义在于“超越现代历史的喧嚣,远离困境”;他说“教育乃是对创造物的爱,是超出自爱的厚爱”;他说“国家的目的不应该是国家,而始终应是个人”;他说“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这样的决心基础上:人人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此乃最高尚的道德”。
在整本书中,我还看到两节文字,是那么富有诗意,而又浸透哲思,仿佛尼采喜欢的诗人荷尔德林的灵魂附身。他说:“五针松在倾听,并且还在加深南方的静谧和午间安宁的印象。”
还有一节写于1888年10月的一天,他说:“在这完美的一天,一切皆成熟,不仅葡萄变成黄色,同时一线阳光投射到我的生命之上——我瞻前顾后,我从未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美好事物。
在这完美一天的三个月后,尼采在意大利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被马夫鞭打虐待的老马的脖子伤心痛哭,从此发疯。
再后来,母亲,还是母亲,把这个在哲学王国里迷了路的孩子接回了家,一直精心照顾,直到自己也最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