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杂文精选》序
好几年前,曾说过要“告别杂文”时代,当时曾引起不小的关注,赞成与反对者,都有。有人撰文说,“杂文也完全可以去‘温柔’地存在。”
从近年的言论阵地来看,杂文似乎正向“‘温柔’地存在”方向推进了,且有了实在的长进。作为一个杂文阵地的守护者,面对那“温柔”一刀,我常常纳闷,转而又庆幸——因为“告别杂文”的时代也许很快会到来,继而就是随心所欲的“随笔”时代了。
“我手写我心”是常人的冀盼,而“随笔”正是这种表达的最佳载体。
我们曾经失去很多,或许还将失去。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面对,也不必在意什么。该得到的,终将会得到,这一点我从来深信不疑。
夜已深,风正急。
尽管今夜风雨如晦,但我坚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照常升起——至于是否阳光灿烂,也无关紧要了。
是为序。
向继东
2014年12月6日凌晨,于羊城冬雨中
世相
动物们的财产公示马朝虎
研究问题的角度莫 言
“伪球迷” 才是真球迷丁 辉
为何国人偏爱洋野鸡? (外一题)张 鸣
“一辈子不做一件好事” 有多难?侯志川
世间真有“写诗机”?马长军
德国总理与中国县委书记孙贵颂
长春婴儿之死闵良臣
怎样才能把一幢大楼藏起来吴 非
关于白条茅家梁
互联网时代的新阶层赵健雄
饭 局蒲继刚
包子铺里没包子阮直
一个城市游民的末路人生单士兵
孩 奴乐 朋
关于“红烧肉” 的博士论文陈歆耕
唯把读书抛刘诚龙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林永芳
我爱伪君子魏剑美
“偶遇”杨建业
求大与求小刘兴雨
纽约人如何关心政治陈 九
骨肉兄弟,利益关系王国华
享乐的成本高 伟
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龙应台
杂感
《阅微草堂笔记》 小札徐 强
闲居时的断想朱大路
反读书记胡文辉
“道德自我完成”邵燕祥
座右铭的作用“野豁豁”茅家梁
反对的声音(外二题)陈四益
“流官” 不如“坐官”房向东
远离最能保安全秦 海
“那一低头的温柔如何寻觅”丁辉
日常的屈辱鄢烈山
迟到的忏悔胜过刻意的沉默朱铁志
书边吐槽录胡文辉
信誓旦旦的时代徐南铁
浮世绘二则王 晖
“实年” 与“官年”许家祥
童心说刘再复
主人都去哪儿了林永芳
从“无后为大” 说起柳士同
季建业鼻毛“髭出” 的话题张桂辉
我是崇祯吊死的那棵树马亚丽
白话“食邑”魏得胜
个性的错位金 新
随想
不能以丢脸的方式来要脸徐强
官也聊生 民也聊生汪强
人为什么自愿为奴?刘 蔚
马丁·路德·金和“非暴力反抗”王晓渔
表达的意义楚梦120
离了文化? 还有文人画吗?赵健雄
狗肉馆前一条狗张心阳
“临河斋”闲笔朱大路
东西方的一切马未都
当革命革到家庭毕星星
我们不会思想余世存
作为一个时代的旁注赵 犇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钱理群
“不治之治” 解宋志坚
美国接线员给我们的启示孙贵颂
作家是天才这没错阮 直
孙悟空的两个紧箍咒马亚丽
无力感是社会的雾霾游宇明
每一片雪花都要对雪崩负责张林华
两份名单刘诚龙
美丽的妈妈开满了山坡王 晖
照镜子王国华
温故
仅仅是因为爱情丁 东
《背影》 背后的故事鲁建文
战士本色是诗人韩三洲
何不起用檀道济游宇明
王夫之一字评三国君主王春南
由张季鸾迁墓所想到的智效民
历史记录,真实了吗?葛剑雄
方先觉: 罪人还是英雄?黄 波
戏里戏外的“门包”张 鸣
李世民两个“经典” 的不同命运孙存准
蒋介石为何发怒王彬彬
雍正帝何以“狠毒刻薄”吴营洲
荣禄死后刘吉同
甲午战争败于“文艺”?程亚文
圆明园火光背后陈 章
道光皇帝补裤子姚 宏
宋代一起狗血的官员通奸案吴 钩
萧何的媚民之罪魏得胜
西晋“新生活运动” 致亡国孙存准
视点
常识和逆常识周志兴
妥协比胜利更值得庆祝刘 瑜
容忍是正义的一部分陈 新
批评比颂扬更紧要陈四益
“钱氏之问” 问的是社会葛剑雄
反抗往往比赴死更需要勇气刀尔登
呼唤柔软的力量周志兴
话语暴力的和解之道许纪霖
好人为什么沉默羽 戈
中国的“文艺复兴”刘军宁
启蒙与教育资中筠
不能让政治吞噬生活押沙龙
素封, 真实的谎言赵宗彪
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杨玉良
为何难以摆脱“听话教育”武志红
范仲淹的民本观安立志
怎么样的教育才是立国之本?傅国涌
美国语文的价值理性狄 马
最匮乏的一种意识周 彪
人一叩头? 命运就改变郑少逵
敢替敌人“平反”沈 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