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落幕,如果要问您奥运座右铭(OlympicMotto)是什么,任谁也不会三缄其口:“更高、更快、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更远、更高、更准”……。其实,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更快、更高、更强,对应英语的Faster,Higher, Stronger,是由拉丁语Citius, Altius,Fortius翻译而来。据说,这一座右铭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Didon)于1895年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 他说 : "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顾拜旦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1913年经国际奥委会批准,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成为奥林匹克标志的一部分。
我在这里其实并不是要讨论奥运座右铭本身,而是要研究这个座右铭后面的文化内涵。您注意到了没有,上面引用的几种不同说法与标准答案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由三个词组串成的。仔细想一下,奥运项目中径赛可以形容为“更快”,田赛中的跳远可是说“更远”,跳高可以说“更高”,射击比赛可以说“更准”,足球进球可以说“更多”,举重比赛可以说“更强”,体操比赛可以说“更稳”….等等,那么为什么人们总是选择其中的三个代表,而不是两句、四句或者更多呢?
追究其文化背景,在“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可以发现一个古今中外都存在的Rule ofThree,直译为“三法则”,我称之为“不二法则”。“不二法则”就是说,事必有三,以三段、三次、三个形式出现的事物更引人注目、说服力更强,同时又不失简洁。《说文》中这样解释“三”字: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字的厉害可见一斑。我查了一下辞典,在中国成语中含有“三”字的成语数目高达300多个,低于含有“一”字的成语数目(“一”毕竟是第一),但远远高于含有其他数字的成语。举几个例子,你走在大街上你会碰见很多很多人,但是你只会对自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中你居然遇上了一位老友,你会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遇上了一位大师,你会激动地说“三生有幸”;如果你遇到了一位同事,你们可能“三句话不离本行”;做错了事你会“三省吾身”,为自己“约法三章”……。
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多少朝代都如过眼烟云,三皇五帝多了去了,但是唯独“魏”、“蜀”、“吴”这三国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这当然是因为小说《三国演义》,但是为什么《三国演义》这么流行?因为正好三足鼎立,还有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的精彩(谁记得《东周列国志》到底有多少诸侯国、多少英雄?)。文学作品中的“三”现象不是偶然的,文革中旗手江青就大力推行创作上的“三突出”:(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西方,也有一些含有三字而且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比如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LesTrois Mousquetaires)、《三只小猪》(The Three LittlePigs,西方儿童故事,这三只小猪在台湾民进党当政时还被奉为“成语”)、《三只小熊》(The ThreeBears,西方儿童故事)、《活宝三人组》(The ThreeStooges,美国喜剧)等。西方作家也有个与“三”有关的创作规律,他们认为某个故事情节重复三次就可以使读者进入patternrecognition(模式识别)的状态,所以耶稣被钉死必定是第三天复活,灰姑娘也一定要去三次舞会。其实这个规律也是中西贯通的,君不见,“昔孟母、择邻处”也是搬了三次家才达到了目的。
从逻辑上说,“三”也是个必不可少的。苏格拉底说过: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的。”这就是逻辑“三段论”,它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出发,推出一个新性质判断的推理。上面的例子就是两个包含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和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三段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三个项:大项——用P表示,中项——用S表示,小项——用M表示。在三段论的三个项中,有两个作为推断依据,他们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判断,他们做为前提条件。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是小前提。所有的M都要P,S是M,所以,S要P。在商场也有一个“三强鼎立法则”(两位美国教授JagdishSheth和RajendraSisodia的理论)。这两位美国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经验研究和实证调查,基于数年时间、对上百家美国全国性大公司和地方性中小公司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市场确实都被三个市场领袖主宰着,围绕着这三大员的其他公司,要么在某一利基产品(NicheProduct)上取得优势(如生产高端音响设备),要么在某一利基市场(NicheMarket)上取得成功(如专门为职业女性提供时尚用品)。
回到奥运会的话题,2001年担任奥委会主席的罗格经过三思,根据奥运精神的三公原则(“公平、公开、公正”)提出了一个新的不二法则:“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cleaner,more human, moreunited)”。这三条看似简单,实际入木三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实际上比原来的座右铭“更难、更高、更强”。
更多翟华文章请访问www.zhaihua.net
静雅思听翟华:东方文化西方语(翟华文章音频下载)
翟华专栏音频版RSS订阅(自动获取内容更新,可在线收听):
http://www.justing.com.cn/stage/rss.html#column
翟华专栏PODCAST订阅(一键订阅,批量下载):
http://www.justing.com.cn/stage/podcast.html#column
读书日敬告读者:我正在攒一本小书
为什么跳水运动员出池后要立刻"冲凉"
“东方文化西方语”的话语图谱
小国立陶宛的篮球实力为什么这样强印度人不甘做"南亚病夫"奥运会司仪说法语给谁听奥运开幕式向世人展现神秘汉字之美奥运开幕式实况的预期收视率:越南最高,日本最低大山为什么在加拿大始终成不了名人卡拉季奇最喜爱的10条怪异"中国古谚"【修订版】史上历届夏季奥运会都是几点开幕的中国人印度人永远说不到一起的事印度精英被中国厕所保洁员"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