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睺罗入三昧__智慧慈航 罗睺决需要什么石头







在佛经《增壹阿含经》(卷第八.安般品第十七)中详细记载了释迦牟尼佛的独子罗睺罗尊者受学安般法门而获大成就的经过。

当时,佛与众罗睺罗比丘同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天,佛陀与罗睺罗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在途中时,佛陀对罗睺罗说:“你应当观色、受、想、行、识皆是无常。”罗云回答:“是的,我要如此观修无常。”

此刻,罗睺罗转念想到,今天世尊在路上当面殷重教诲,究竟有何原因呢?他反复思维佛陀所说教导,再也无心入城,告别佛陀,马上返回精舍。放下衣钵,来到一棵大树下,端正身心,结跏趺坐,一心观修无常……

佛陀从舍卫城回到“给孤独园”精舍后,漫步经行至罗睺罗面前,对他说:“你应当修习安般法门,修行此法,所有愁、忧、烦恼都能除尽;修行不净观,所有贪欲都能消除;修行慈、悲、喜、舍,所有嗔心、害心、嫉妒心、骄慢心都能除灭。”

佛陀作以上教导后即离开罗睺罗,而入静室。

罗睺罗尊者听了佛陀开示,欲修安般法门。立即下座往佛陀静室,顶礼佛陀后,在一边默坐片刻,然后请教佛陀如何修习安般。佛陀对罗睺罗说:

“你能来这里问如此重大的修行问题,很好!你要用心听,并好好思量。现在我就对你详细讲解法要。

罗睺罗,若修此法者,应当于闲静无人处,正身正意结跏趺坐,心无杂念。意念鼻端,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长;出息短知息短,入息短亦知短;出息冷知息冷,入息冷亦知冷;出息暖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知有,有时无息亦知无;如感觉息从心出,知从心出,感觉息从心入,亦知入。能如此修习安般法,则无愁忧、烦恼,获大果报,如饮甘露。”

至此,佛陀已将安般法要尽授于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得闻如此微妙法门,欢喜庆幸,既从坐位上起立向佛陀礼拜,并绕佛三圈后返回安陀园。

罗睺罗尊者在一棵树下结跏趺坐,依佛所传授的方法,一心精修安般法门……不久他就在坐上生起了殊胜的觉受,身心无比轻安自在,渐证入了初禅。以后继续精进修持,继而入二禅、三禅、四禅……。

至此,罗睺罗尊者三昧心清静无秽,一切烦恼诸心结都化解,身体柔软。得宿命智,知道自己如何来,如何去。亦知过去无数劫众生事;得他心智,知道一切众生心意;得天眼智,纵观六道各类众生心行。所有欲漏、有漏、无明漏、俱得解脱,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成大阿罗汉。

罗睺罗尊者修行成就后,来到佛陀住所,礼拜感激恩师,并汇报了修行成果。佛陀对众比丘宣告说:“诸阿罗汉均不能与罗睺罗相等同,我声闻弟子中,持禁戒第一者,当推罗睺罗!

附: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原经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到时,著衣持钵,将罗云入舍卫城分卫。尔时,世尊右旋顾谓罗云:“汝今当观色为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色为无常。”

世尊告曰:“罗云!痛、想、行、识皆悉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识皆为无常。”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此有何因缘,今方向城分卫,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诲我?今宜当还归所在,不应入城乞食。

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祇桓精舍,持衣钵,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痛、想、行、识无常。尔时,世尊於舍卫城乞食已,食后在祇桓精舍而自经行,渐渐至罗云所。到已,告罗云曰:“汝当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所有贪欲尽当除灭。

汝今,罗云!当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嗔恚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护心!已行护心,所有骄慢悉当除尽。”

尔时,世尊向罗云便说此偈:

莫数起著想,恒当自顺法;

如此智之士,名称则流布。

与人执炬明,坏於大暗冥;

天龙戴奉敬,敬奉师长尊。

是时,罗云比丘复以此偈报世尊曰:

我不起著想,恒复顺於法;

如此智之士,则能奉师长。

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於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尊者罗云从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於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

味。”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罗云即从坐起,礼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安陀园,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出息长亦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於初禅。有觉、有观,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於二禅。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喜念,游於三禅。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於四禅。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亦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亿载不可计,我曾生彼,名某姓某,食如此食,受如此苦乐,寿命长短,彼终生此,此终生彼。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行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或复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造正见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复更施意,成尽漏心,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集,亦知苦尽,亦知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罗云便成阿罗汉。

是时,尊者罗云已成罗汉,便从坐起,更整衣服,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所求已得,诸漏除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得阿罗汉者,无有与罗云等也。论有漏尽,亦是罗云比丘。论持禁戒者,亦是罗云比丘。所以然者,诸过去如来、等正觉,亦有此罗云比丘。欲言佛子,亦是罗云比丘。亲从佛生,法之上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能持禁戒,所谓罗云比丘是。”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具足禁戒法,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一切结使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禅、定实修精华推荐阅读
·静心
·止观
·禅定
·道场
·破魔
·能量
·卧禅功
·悟道诀
·漏尽通
·坐禅图
·泥菩萨
·长生诀
·坦然安住
·睡禅法门
·定的修持
·性命双修
·佛教神通
·锁阳秘法
·禅不在坐
·念住呼吸
·闭目见心
·老僧入定
·至道之要
·力敌睡魔
·站桩为师
·禅修三步
·禅心直指
·八识图解
·自性三宝
·禅定经典
·人死亡后
·照明三昧
·道向己求
·观照淫欲
·涅槃寂静
·时刻觉知
·静观呼吸
·禅诗精选
·实修功课
·修与不修
·莫念过去
·心的回归
·凝神守一
·一心不乱
·略说双盘
·实修指南
·关于打坐
·禅机(图文)
·禅门破三关
·悟后之实修
·见性的方法
·独处的光辉
·爆轮与漏丹
·参禪的境界
·学佛四要诀
·如何入正定
·达摩破相论
·达摩悟性论
·达摩四行观
·达摩血脉论
·佛陀与瑜伽
·佛法的修证
·学佛的行持
·佛陀的遗教
·处处是道场
·意念的力量
·萨祖炼性歌
·活一回自己
·观呼吸法门
·腹式呼吸法
·胎息修炼法
·永嘉证道歌
·禅师、禅诗
·终南山隐士
·居士禅修问答
·上清胎息功法
·三摩地与解脱
·明心见性之道
·视当下如临终
·达摩安心法門
·五祖最上乘论
·静坐修行次第
·罗睺罗入三昧
·一个人的道场
·耳根圆通法门
·“看光”入定
·定慧基础知识
·观心意守要诀
·高僧悟道诗集
·断淫心入正定
·心行六波罗蜜
·三次闭关纪实
·一心观照自己
·佛陀如何呼吸
·盘腿打坐要点
·坐禅心法决窍
·辟谷注意事项
·略谈舍识用根
·佛教手印(图)
·禅定“九住心”
·定慧初修(推荐)
·如何是佛法正定
·业识茫然应知返
·开悟的具体证量
·若人静坐一须臾
·早晚静坐助长寿
·人的磁场和运气
·‘修心’修什么
·禅定打坐(视频)
·觉醒的体验,禅
·真修实证过三关
·古大德念佛诀窍
·道交感应粗功夫
·心密修行六要决
·打坐时如何观想
·气功修炼与佛法
·打坐入门三要素
·邪师的六大通病
·禅定静坐经验谈
·觉于口而迷于心
·进入初禅的方法
·禅修好处说不完
·成佛的三个层次
·永嘉禅‘一宿觉’
·我的气功修炼之路
·打坐时腿疼的原因
·修行境界的试金石
·禅宗祖师传灯法本
·南传佛法禅修次第
·入禅定的八个次第
·人生从此豁然开朗
·以平常心防范禅病
·生活中的止观熏修
·学佛(虚云老和尚)
·禅者眼中的‘世人’
·关于修道 赠与有缘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孙思邈:存神炼气经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
·尼泊尔:"灵修少年"
·入出息念修法之殊胜
·实修之要在修菩提心
·内丹功的胎息修练法
·憨山大师的实修精华
·大长老们证果的方法
·禅宗的禅定是什么定
·欧阳儆予先生讲静坐
·宣化上人:修道心髓
·学佛,终要觉悟成佛
·'呼吸'入禅定的练习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入禅定前后细节详述
·《永嘉禅》实修体系
·结构化修行——定篇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佛说诸大菩萨修行法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禅心密印(2011)之一
·二祖慧可:真心息妄法
·佛说‘自证圣智’行相
·马祖道一:如何是修道
·禅——生命觉醒的实践
·呼吸——身与灵的桥梁
·时刻保持正念觉性的人
·阿姜查禅师的修行妙谛
·一心念佛即是无上禅定
·楞严经里的安般呼吸法
·虚云老和尚入定的功夫
·无实修,信佛者的遗憾
·安般念(专注呼吸)要点
·如何观想、修定来治病
·修行人都要修习禅定吗
·真修行就必须打通中脉
·一位出家师的灵异感应
·打坐如何消除腿痛(图)
·动中修心(虚云老和尚)
·戒淫法语(修行第一课)
·行走的观修(下座行禅)
·定都不能得,解脱个什么
·禅定——佛教的养生之道
·禅修突破腿关的个人经历
·阴跷能量快速成就双盘法
·像呼吸一样不间断地实修
·覌世音菩萨开示成佛之路
·安住“当下”,即为解脱
·如何以安般(呼吸)入初禅
·《圆觉经》三大修行诀窍
·佛陀在世时是怎样修行的
·冥想(入静)的现实意义
·通过觉知呼吸,走出束缚
·心静致虚,形同宇宙太虚
·丹道修炼之过来人经验谈
·安般法门的重点‘出气住’
·法句经·道品(图文释义)
罗睺罗入三昧__智慧慈航 罗睺决需要什么石头
·打坐:静静的与三法印合一
·广钦老和尚:修心要怎么修
·止观: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南师:开悟前必须要走的路
·练单鼻呼吸,包你身体健康
·如何正确修证耳根圆通法门
·不淫不漏精的真正因地修法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克服打坐腿痛的经验(推荐)
·虚云老和尚:静坐的重要观念
·虚云老和尚:十字街头好参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楞严经》二十五种见性法门
·《六祖坛经》敦煌古本(推荐)
·《故道白云》佛陀实证的一生
·一个超出身体扩大心量的方法
·令人当下明心见性的百首禅诗
·天台宗“六妙门”的修证方法
·意守年寿穴——此穴开,寿即增
·以调息而入空,以持戒得大自在
·科学证明:坐禅,确可养生增智
·南师:‘闹中取静’的几种方法
·电影《禅》经典对话与在线观看
·禅修入门第一要:心态放松自然
·佛陀传(电影动画图文)(推荐)
·修行人的杂志《谈心》、《禅刊》
·一行禅师(著作集下载 视频讲座)
·《首楞严经》指引我走上光明之路
·内部珍贵实修资料:内观禅修手册
·冥想(禅定)——华尔街成功必修课
·饮食男女的幻觉与生命本源的真相
·率提升能量频疗愈身心图集(注视)
·修定的人可突破不同维次空间的界限
·没有三摩地的定力,不可能真正见道
·真解脱者,远离一切系缚,即是如来
·对境生心,为境界所转,当如何用功?
·《六妙门》入禅定的捷径(从数息开始)
·禅定带来全新的身心境界,让你不枉此生
·紫阳真人张平叔语录(录自卍新纂续藏经)
·南怀瑾南禅七日(高清版下载与在线观看)
·禅定述要、禅定指要、定慧初修(修行推荐)
·修行要定慧等持:不要去寻那些所谓的感觉
·印光大师:念佛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
·为什么静坐那么重要?它关系到人身体的转化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推荐)
·一位自称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的善知识与网友的对话
·虚云老和尚:末法时代,到哪里访善知识,熟读楞严,修行就有把握

〖慈悲感人〗〖修行电子书〗〖修行视频〗〖处世养生〗〖明心悟道〗
〖灵异奇事〗〖禅定实修〗〖觉醒者的故事〗〖修行经典〗〖关注慈航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5313.html

更多阅读

别放弃,再坚持一下就到成功彼岸__智慧慈航 坚持还是放弃

1,有时候生活轻不轻松,就看你选择了走什么样的路!2,拥有资源的多少并不重要,如果你不懂得利用,永远都是不够的。3,向你伸出手的人,不一定都真心想救你!4,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5,别放弃,再坚持一下就到成功彼岸!6,生活要懂得苦中作乐!7,方向不对,越努

禅定——佛教的养生之道__智慧慈航 佛教禅定 pdf

佛教禅定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

绕过了痛苦,也就绕过了成功__智慧慈航 智慧的痛苦 北京人艺

  一只蝉虫儿正痛苦地躬着背颤动着,极力要突破蝉壳。一个小孩见此情景,便生出恻隐之心,帮助蝉儿扒下蝉壳。蝉儿很是感激小孩的帮助,以为减轻了自己的痛苦,可是,它不知道因此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小孩也很得意,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可

人生‘出井’__智慧慈航 韩娱之智慧人生

一天,有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了,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

声明:《罗睺罗入三昧__智慧慈航 罗睺决需要什么石头》为网友浅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