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星期一。
前几天在网上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无意间发现一个叫“王文浩”的,他的一些有关古玉方面的观点似乎值得借鉴。更令人欣喜的是:他还做了一系列《慧收藏之文浩说玉》的节目,这对苦苦寻找有关古玉方面的知识的我来说是很可贵的。所以发现这个系列节目以后,我当天就看了个过瘾;每集30分钟,我至少看了有八集。王先生的节目是这样设计的:通常情况下是他居中,一边是请他来鉴定古玉的藏友,一边是他请来的嘉宾;然后开始点评藏友带来的高古玉器,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由他来说。王先生妙笔生花的嘴堪与马未都有的一比,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么能说的人,而且好像还说的蛮专业。他说得是天花乱坠,我听得是云里雾里;看得出他有超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我深深地为他那张嘴而折服。所以人家才是什么文物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所以人家才会得到文物界大佬的举荐,至少他的嘴是配得上这样的名头和荣誉的。
那一晚我做了许多恶梦:我苦苦地在为自己收藏的古玉找证明身份的机会,但总是被人摁在底下,我呼吸困难,我拚命挣扎;什么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收藏的那几块古玉是很稀罕的,没想到在《文浩说玉》节目中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哪一个嘉宾不是带几块让人眼谗的高古玉上来做节目的;最令人震撼的是天津藏家王秉仁,他的藏品之丰富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有关于王秉仁先生藏品的节目做了有六集,包括商、西周、春秋、战国、西汉和东汉。节目是在王秉仁先生的家里做的,观众随时都可以注意到:在他家的一侧有一系列存放藏品的货架。粗略估算:王秉仁先生的高古玉藏品至少可以和上博媲美。我不禁要有这样的感叹:真正好的高古玉藏品在中国民间!可我也被吓到了,如果有王秉仁先生这样的大藏家在,我又还有何作为呢?第二天我一直在这样宽慰自己:不用替自己的藏品担心的,大不了以后少收藏些!
可疑问也同时在心里孕育着:为什么王秉仁先生收藏的不同时期的玉器看上去都那么相似呢?我又将有关于王秉仁先生藏品的六集《文浩说玉》看了一遍。疑问开始变得很大了!我本来听王文浩说得在理,再加之藏品又只能远观,因些我只是在欣赏他的口若悬河,对藏品我没有怀疑过。可这一怀疑不得了,原来他说的和藏品根本不相干;也就是说:他说的头头是道,可相关藏品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赝品。在随后的两天我又看了许多集《慧收藏之文浩说玉》,我将以前看过而没有看清楚的也再看了一遍,结果让我再一次的大吃了一惊:所有上这档节目的藏品无一例外都是仿品。这太令我震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又在网上查了些相关资料,原来早有人否定王文浩先生了,称这就是所谓的“国宝帮”。无疑,王文浩先生是在为宏扬中华古玉文化而呐喊;他说的似乎都在理,而且他对高古玉似乎也很专业。可为什么他拿来说事的标本或藏品却又全是仿品呢?他是不懂装懂?他在混淆视听?他在为骗子张目?又或者他本身就是骗子?我不敢往下想下去了。
中国的玉文化渊源而流长,但对它的研究历来就是很不够的。要对高古玉进行研究,首先要占有资源;而以前挖墓没有像当代这么有规划,因此资料都流失了,自然没能留下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文选。现在有资料了,可占有资料的主渠道依旧很少作为,这就导致各种旁门左道的知识满天飞。而喜欢玉器又似乎是中华民族的天性,每一个收藏爱好者都渴求有关古玉方面的知识,这就给王文浩之流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应该说王文浩的说词是极具迷惑性的,甚至应该说是很专业很有水平的;但他指鹿为马的勇气更惊人!每一个收藏古玉的人都是缘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爱好,他们将收藏视做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应该是值得嘉许的。当然结果或许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当今这样唯利是图的环境下;无数个像王秉仁先生一样的收藏家,终其一生是收藏了一屋子的仿品,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现实啊!放任这样的状态下去,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在王文浩之流欺骗下,会去买更多赝品收藏起来,会制造出更多个像王秉仁先生一样的收藏家;当然这将为仿古玉生态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也是一种GDP的生产方式,这也是当代人们追求财富的途径,或许这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当今社会众生像在收藏行业的写照而已。在目前的社会生态下,又有哪个行业不是如此而能幸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