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范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范例

查询中标国家自然科学资金摘要的方法:
1、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ISIS系统;https://isis.nsfc.gov.cn/portal/index.asp
2、另开一个页面,打开https://isis.nsfc.gov.cn/lib/proj_summary.asp?pno=xxx,其中xxx为项目数字编号

项目批准号 30772568 学科代码 C03020702
项目名称 四磷酸脲腺苷对血管平滑肌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Jankowski博士发现四磷酸脲腺苷(Up4A)是一种新的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收缩因子。它能激活P2X1,P2Y2和P2Y4受体使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激活平滑肌细胞上P2受体还可导致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移迁。已熟知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之一。我们与Jankowski博士合作主要想解决二个问题:1)Up4A是否对人体平滑肌细胞增生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作用机制是什么?2)Up4A是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p4A刺激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具体工作目标包括1)进一步探讨Up4A对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促进作用,并对受体及细胞内信号传递机理进行研究;2)研究Up4A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的实验手段包括一些酶的抑制剂,P2Y2和P2Y4受体的激活剂及拮抗剂,siRNA试剂,激光扫描细胞仪和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
申请书主题词 四磷酸脲腺苷;血管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周期

项目批准号 30770787 学科代码 C010701
项目名称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调制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申请书摘要在课题组前期发现KLF5/KLF4-TCE和myocardin/SRF-CArG共同构成VSMC表型调制分子开关,以及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调节KLF5和KLF4反式激活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有关研究成果,提出p300和HDAC作为VSMC表型调制分子开关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桥连分子,通过与myocardin、KLF5和KLF4相互作用及对组蛋白、KLF5和KLF4的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协同调节myocardin、KLF5和KLF4对VSMC标志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的设想。本项目进一步研究并揭示p300和HDAC在不同表型VS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yocardin、KLF5和KLF4的作用方式,以及组蛋白、KLF5、KLF4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与VSMC标志基因表达和细胞表型之间的关系,证实上述设想的正确性,提出和发展调制VSMC表型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申请书主题词 VSMC;表型调制;p300; HDAC; 表观遗传学

项目批准号 30772281 学科代码 C030313
项目名称 组蛋白乙酰化与miRNA间的作用下调胰岛素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SM-α基因表达的机制
申请书摘要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VSMC增殖。既往研究发现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主要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MAPK的磷酸化,导致与VSMC增殖相关多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而发现胰岛素介导的VSMC增殖可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下调SM-α,可能是导致VSMC生长失控、表型改变的原因。推测胰岛素介导的VSMC中SM-α表达下调与转录后抑制调控调控元件miRNA特异表达有关。本研究在已建立的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模型基础上,采用miRNAs基因芯片、ChIP、RT-PCR、免疫印迹等技术,拟阐明胰岛素对VSMC异常增殖和表型转化中SM-α基因在组蛋白乙酰化后miRNAs对基因表达的机制,拟证实特异表达的miRNAs和组蛋白乙酰化对调控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作用。本项目将为人们认识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中组蛋白乙酰化后的基因下调分子机制、为选择预防与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申请书主题词 胰岛素;miRNAs;血管平滑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

项目批准号 30700368 学科代码 C03030205
项目名称 高磷酸盐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探讨
申请书摘要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内环境紊乱,能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类似成骨样细胞转分化,使钙盐和骨基质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并发症。本课题组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高磷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分化过程是由TGF-β1所介导"的假说,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在不同的作用环节进行干预研究:(1)用特异性的细胞膜钠/磷转运体阻断剂-膦甲酸钠阻止细胞外的磷酸盐进入胞内;(2)通过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活性TGF-β1;(3)用中和抗体阻断TGF-β1和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分别观察在上述条件下,高磷环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而在多个层面论证我们的设想。本课题将进一步揭示高磷酸盐环境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向类似成骨样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钙化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
申请书主题词 慢性肾衰竭;磷酸盐;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TGF-β1

30700863恶性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手术难以彻底清除侵入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而这些残留肿瘤细胞对后续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显著抵抗性,最终导致了肿瘤复发。前期实验发现,恶性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交界区有CD133+、nestin+肿瘤细胞存在;胶质瘤干细胞高表达反映迁移浸润能力的蛋白;结合近来提出的"迁移的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我们推测:"向瘤周脑组织迁移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是术后'残留灶'具有放疗、化疗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恶性胶质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拟接种转染荧光蛋白质粒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于裸鼠脑内成瘤,体内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空间分布、迁移、浸润特性及机制,并探讨恶性胶质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内胶质瘤干细胞对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敏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望为提高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30700287肿瘤间质细胞,特别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与肿瘤质地的软硬,包膜的形成有关;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内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细胞的招募与激活等。然而,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化,动物模型的不完善,人们对各类成纤维细胞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成纤维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化学药物GCV可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内,特异地清除或抑制体内或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而观察肿瘤生长的变化。本项目拟采用肿瘤细胞移植,化学物致癌等方法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1)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与机制;2)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时间效应;3)纤维化对化学物致癌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物在肿瘤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0700794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肿瘤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探索预测肿瘤预后和防治肿瘤的新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内最主要的非炎症、免疫细胞成分,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星。我们拟在既往对肝癌微环境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TAF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关系;利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法和我所拥有的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研究TAF与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信号传导分类基因芯片,筛选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探索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将来设计阻断"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探索新的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30771958 共刺激分子B7-H3两种异构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诱导T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T辅助淋巴细胞(Th)在免疫调节中居于中心环节。共刺激分子在Th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以共刺激分子B7-H3为切入点,围绕B7-H3有两种异构体(2IgB7-H3和4IgB7-H3)及存在可溶性和膜型(2IgB7-H3和4IgB7-H3-H3和mB7-H3)两种表现形式,系统和动态分析该分子在免疫细胞特别是髓系DC上表达特性,进而研究2IgB7-H3和4IgB7-H3两种异构体在诱导Th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分子机理;同时,分析Th1/Th2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体内2IgB7-H3和4IgB7-H3的表达,比较观察2IgB7-H3和4IgB7-H3与IL-4、IL-10、IL-12、IFN-γ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2IgB7-H3和4IgB7-H3在Th1/Th2亚群变化以及免疫病理改变中的机制和作用,为探讨Th1/Th2失衡所导致的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干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

30771968 B7-H1/B7-DC- -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
共刺激信号途径对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关键性调节作用,新近鉴定的B7-H1/B7-DC-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多重调控作用。人肿瘤组织高表达B7-H1被认为是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之一,对肿瘤免疫耐受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在以前工作中获得了不结合PD-1抑制性受体,而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B7-H1、B7-DC突变体,本课题利用能单向调控T细胞反应的B7-H1和B7-DC突变体这一有力工具,通过建立表达B7-H1、B7-DC及其突变体的肿瘤动物模型,以及MCA诱发的原发肿瘤模型,结合具有不同功能的抗B7-H1、B7-DC、PD-1抗体,来研究B7-H1、B7-DC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调控途径,以期发展出以定向调控B7-H1/B7-DC--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


30771953 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抗原提呈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细胞毒T细胞是通过T细胞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的嵌入异己多肽的主要相容性复合物(MHC)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增殖生成的。而嵌入多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由胞内蛋白降解成短链后,由一种称作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AP)运至内质网内,并和MHC组装而成。本项目旨在抑制TAP功能,阻断内源性多肽的来源,抑制内源性多肽MHC复合物生成。同时绕过TAP,直接给内质网输入外源性的多肽,和MHC组装从而增强外源性的特异性抗原多肽-MHC在细胞表面的表达,达到高效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用于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的目的。

项目批准号 30471986 学科代码 C03031906
项目名称 大肠癌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中RON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检测大肠原发肿瘤的不同阶段中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情况,阐明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与大肠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建立以RON表达水平为基础的评价大肠癌浸润、转移能力的临床检测方法;建立在正常大肠细胞中过度表达RON或其变异体的细胞系,用播散测定试验、移动测定试验以及基质浸润测定试验测定所建立细胞系的播散和浸润能力;应用RNAi技术,敲除RON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集落形成及浸润能力;

项目批准号 30771069 学科代码 C0109
项目名称 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淋巴管与血管网络重塑与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申请书摘要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中都有表达,并参与调节血管的完整性,但对其作用机制及在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课题将建立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ie1flox/flox)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VEGFR3/CreERT2),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淋巴管形成的影响。我们还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以及Tie1信号途径在成鼠血管及淋巴管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利用分选的野生型及Tie1基因敲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结合Microarray技术,我们将分析Tie1的下游信号通路、及Tie1与Tie2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颉抗关系。此研究有助于阐述Tie1信号途径在淋巴管与血管重塑、成熟及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为调控血管与淋巴管新生提供新的靶点。

目批准号 30670643 学科代码 C010601
项目名称 受体酪氨酸激酶表达缺陷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过量表达和聚集、炎症和免疫异常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均参与了致病过程。,但究竟这些因素是如何被介导以致引起上述变化并最终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生存状态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敲除小鼠TAM(Tyro3,Axl, me

30770718
项目名称 细胞因子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正迅速攀升,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细胞因子假说是一较为前瞻、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不仅能协调免疫反应,而且参与重要的生理心理反应,并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为系统地探讨细胞因子与抑郁行为的关系,本项目提出了细胞因子与慢性应激交互作用的新思路,拟分别考察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与应激所致抑郁行为的关系。并比较抗抑郁药物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对抑郁的拮抗作用及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这一研究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有望从心理神经免疫学思路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项目名称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众多的研究指出慢性应激是导致行为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但应激转化为抑郁症的脑机制存在很多谜团。近几年来,研究热点逐渐由肾上腺素能系统,5-羟色胺能系统等转向脑内高度表达的蛋白质及其信号传递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通路是细胞内功能强大的信号通路,它参与了突触可塑性机制及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调节,并可能与抑郁行为有关。为系统地探讨ERK与抑郁行为的关系,本项目拟采用多种不同的抑郁模型(强迫游泳应激模型、不确定性空瓶饮水模型和免疫抑郁模型)来考察行为与ERK的关系,并通过抗抑郁药物和ERK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干预来验证ERK与抑郁行为的关系。这一开创性工作可能会在揭示应激性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所突破,并为抗抑郁治疗寻求新靶点。

30772668 项目名称 眼视网膜靶向给药系统及其药物转运机理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拟在证实和利用洋地黄苷的视网膜趋向性基础上,制备温敏型壳聚糖原位凝胶给药系统,引导模型药物进入病变部位,解决药物不经注射到达眼内部以及靶向于视网膜释药两大难题。通过对壳聚糖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影响因素,离体角膜透过规律,以及对眼视网膜靶向性和药动学过程,模型药物的类似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等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药物进入眼底视网膜的靶向给药机理和以原位凝胶为载体对药物进入眼底的促渗作用等药物转运机理和规律,考察具有眼视网膜定向性的洋地黄苷对模型药物靶向视网膜黄斑的导向作用。首次提出了无创条件下跨角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视网膜靶向给药,是对眼后段靶向给药系统设计有益的尝试和新的突破,为丰富和完善中医药"引经"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为视网膜疾病治疗提供新技术和新制剂,其成果可用于指导进一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洋地黄苷视网膜趋向性为导向的眼靶向制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0701060 项目名称 防御素介导的生物黏附脂质体用于非损伤性眼内递药研究
申请书摘要液体型眼用制剂使用方便舒适,但生物利用度低,药物不易到达眼内的靶部位,而新一代生物黏附材料植物凝集素对眼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首次提出将防御素的凝集素样作用应用于药物传递,设计一种即安全舒适又能够有效定位于结膜囊内释药的新型生物黏附脂质体,利用修饰在脂质体表面的防御素与黏膜黏蛋白以及细胞膜糖蛋白与糖脂间的特异性结合,将脂质体锚定于眼组织表面,使其作为药物贮库在结膜囊内缓慢释放,为药物吸收入眼提供持久的驱动力。借助生物黏附脂质体延缓消除和生物融合的双重作用提高模型药物5-Fu的眼部生物利用度,为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瘢痕化提供一种非损伤性的防治方法,同时也对防御素的体内应用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

30500638 项目名称 阳离子脂质体眼部传递系统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阳离子脂质体表面荷正电,与角膜表面荷带的负电产生静电作用,将具有抗白内障活性的硫醇衍生物或沙星类药物包裹于阳离子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角膜透过性、增加制剂与角膜表面的相互作用,延长制剂角膜前滞留时间。本课题首次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用于该类药物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培养的角膜上皮和晶体上皮细胞为工具,研究硫醇衍生物对晶体上皮细胞中iNOS的诱导表达的作用机制;使用培养的单层角膜上皮细胞模型对硫醇衍生物或沙星类药物脂质体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及透过生物膜的转化机制进行研究;试图解释硫醇衍生物是否作为前体药物,经生物转化为共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同时研究上皮细胞对药物和含药脂质体的摄取过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为细胞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做有益探索,为建立制剂评价的细胞模型奠定一定基础,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促进药剂学的发展,推动新药开发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20775083 基于HPLC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筛选中药青龙衣抗癌活性物质
申请书摘要以青龙衣活性部位(AE)为研究对象,以HPLC-DAD-MS为技术平台,采用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样品(如尿液、血清和组织)代谢物的分析,对应于体内抗肿瘤动物模型的药理学检测指标,从代谢物中筛选与抗癌活性有相关性的代谢物靶标(metabolitetarget)和代谢轮廓(metabolicprofilng)。以代谢物靶标分析和代谢轮廓分析为指导,开展中药青龙衣抗癌活性物质的追踪、筛选,研究青龙衣中具有抗癌活性的有效成分(群)及作用机理,解决目前中药青龙衣及其制剂中抗癌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发以青龙衣为原料的抗癌新药奠定理论基础。本项目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建立了从中药复杂的"黑色"或"灰色"多组分体系中筛选抗癌活性物质新模式。

30701104 基于代谢组学的千里光和欧洲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比较研究
申请书摘要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广泛分布于千里光等多种草药中,因服用含PAs的草药或制品如欧洲千里光Seneciovulgaris导致中毒的事件在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国内使用的千里光药材的主要来源为千里光S.scandens,到目前尚未见中毒报道。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对欧洲千里光和千里光进行化学和毒性比较,发现前者含有毒性较强的千里光碱(senecionine),后者不含千里光碱,而含有另一种生物碱adonifoline,毒性较弱。本课题拟采用化学及代谢组学结合的方法对欧洲千里光和千里光的肝毒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种千里光的所含生物碱的结构、含量和毒性的差异,从内源性代谢物中寻找与PAs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识物,揭示PAs致毒的科学本质,并结合生物效应研究,建立PAs毒性检测方法及含PAs中草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为中草药的安全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60773164 基于模式识别的青蒿代谢组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然而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极低,严重限制了青蒿素的大范围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青蒿素的含量是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研究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与青蒿萜类代谢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探明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调控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转基因等手段对青蒿进行代谢扰动,改变青蒿中的萜类化合物,建立萜类代谢存在明显差异的青蒿萜类代谢组研究体系;2)建立青蒿萜类代谢组数据库;3)运用现代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检测到的代谢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青蒿中主要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相互关系,分析青蒿素含量不同的青蒿间萜类代谢组的差异,解析差异原因,探明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建立青蒿素含量与青蒿萜类代谢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30772789 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复方丹参滴丸整体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针对中药复方疗效整体评价方法研究的难题,在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方丹参制剂体外释放多组分样品和体内血清多组分样品对钙离子通道单靶点作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层面,从代谢网络角度深入研究,选择名优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为样本,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以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两个层面入手,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血清,运用生物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等多种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实验动物和人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及动态变化,整体辨识和解析治疗过程中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发掘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尝试对复方丹参滴丸整体疗效进行动态评价,建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

30700884 Profilin-1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 血管重塑(VR)是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因素,研究作用于VR通路的靶分子对于干预VR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profilin-1在VR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尚无类似报道。本项目拟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测定VR相关因素刺激前后细胞profilin-1与PKC、NOS、NO和ET-1表达改变以及胞内Ca2+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明确profilin-1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profilin-1siRNA和钙通道阻滞剂干预培养体系,阐明profilin-1在VR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VR模型,评价VR性质,测定组织profilin-1含量;应用RNA干扰抑制profilin-1表达,分析干预前后VR的变化,确定profilin-1在VR中的关键作用。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profilin-1在VR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开辟新的VR防治途径奠定理论基础。

30670832,脂联素受体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申请书摘要血管外膜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在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外膜成纤维细胞与其紧邻脂肪细胞分泌许多生长因子和脂肪因子参与血管功能调节,但目前报道的脂肪因子均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应受体发挥作用。我们假设脂肪因子也可能作用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于是用脂肪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现后者迁移活性增强,且这一作用可被外源性脂联素预处理所干预,提示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脂联素受体。进一步检测发现成纤维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AdioR1,R2),外源性脂联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迁移,提示二者作用的信号通路之间有串话(cross-talk)。但脂联素在成纤维细胞是否还有其他功能,以及体内是否存在血管外膜局部脂联素/脂联素受体作用尚不清楚。本项目旨在研究:1)脂联素在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2)脂联素受体介导的外膜AMPK信号通路及;3)脂联素经外膜参与血管保护的细胞分子机制。

30600238,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损伤后能够再生。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可以促进内皮再生,对维持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EPC的研究主要在EPC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观察等方面,对EPC数量及功能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其机制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EPC数量减少及功能缺损的动物模型;阐明EPC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明确eNOS基因与EPC功能的关系。研究EPC数量和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途径。

30670836,A20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感染、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使NF-κB等核转录因子过度活化触发炎症反应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介导炎症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等,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锌指蛋白A20是一种泛素调节酶,通过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TLR4/NF-κB信号。本研究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应用离体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动脉段培养和在体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质粒转染增强或干扰抑制A20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A20在血管炎症损伤反应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A20对TLR4/NF-k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和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直接控制炎症机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0730043 血液血管干细胞的微环境调控
申请书摘要血液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简称HA)代表一群具有造血和血管双向分化潜能的前体。关于胚胎造血时期HA的微环境调控的认识甚少。ES细胞分化产生的BL-CFC代表原始造血来源的HA,我们新建立的HPP-HA则揭示AGM区存在永久造血相关的HA。本研究拟优化AGM区BL-CFC和HPP-HA两个单克隆源性模型,分离AGM区中胚层血管母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细胞,利用体外组织块培养比较它们对HA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继而,通过内皮细胞特异性缺失Pten的条件基因敲除小鼠阐明其胚胎血管缺陷是否和HA发育异常相关,以及突变内皮细胞对HA形成的影响和分子调控机制。第三,考察小鼠胚胎干细胞与AGM区微环境共培养或囊胚移植能否诱导产生永久造血特异性的HA。HA的微环境调控是造血发育的一个崭新、活跃的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思路和结论具有显著的基础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30771555 Pea3、ER81在小鼠精原干细胞微环境(niche)中的表达及其对干细胞行为的调控
申请书摘要精原干细胞(SSCs)是成体内唯一终生增殖分化并向子代传递基因的干细胞,条件适宜时能多向分化。但其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这是SSCs及其它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干细胞行为的调控与其内在因素及外在微环境(niche)密切相关。已知小鼠SSCs微环境的主要组分支持细胞专一表达Ets相关分子(ERM),ERM-/-鼠的生精细胞最终耗竭而仅存支持细胞,提示微环境对SSCs行为的调控有赖于ERM的表达。Ets家族广泛参与多种细胞的发育分化。Pea3、ER81与ERM同属一个亚家族,同源性≥95%,功能相近,表达部位广泛。二者是否为SSCs微环境的组分,与其行为有何关联尚不清楚。故假设Pea3、ER81也是SSCs微环境的组分并参与SSCs行为的调控。基于已建立的转基因STO饲养层培养体系,拟用原位杂交、Real-timePCR等手段验证该假设,为阐明SSCs行为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30770921 PDGF信号介导的血液血管干细胞发育调控
申请书摘要血液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简称HA)代表造血和血管谱系的共同前体。胚胎干细胞来源的BL-CFC为模拟原始卵黄囊造血的HA,而我们新建的HPP-HA则是首次在胚胎AGM区发现的单克隆化HA模型(永久造血)。PDG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能招募血管平滑肌和周细胞促进血管成熟;通过间质细胞刺激骨髓造血,但抑制卵黄囊造血。迄今,PDGF是否在HA水平直接发挥调节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经典的BL-CFC和HPP-HA模型,在单克隆源性的HA水平探讨原始和永久造血过程中:1、PDGFRβ是否是HA的特异性标记;2、PDGF-BB和PDGFRβ信号活化和阻断是否影响其发育和双向潜能;3、PDGF-BB/PDGFRβ是否可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调节HA发育。本研究思想创新,实验体系先进合理,技术保障充分,能完成PDGF信号参与HA调节的科学论证。

30700403 BMP信号通路在多潜能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命运决定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脂肪细胞发育分化与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脂肪细胞分化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脂肪细胞的发育阶段分为: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阶段;前脂肪细胞的增殖阶段和生长抑制阶段;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阶段。目前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建立了多潜能干细胞定向形成前脂肪细胞的模型,并发现: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BMP-2和BMP-4浓度依赖的使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②通过TGFβ/BMP信号通路基因芯片分析,确定了BMP-2和BMP-4作用的共同靶基因。希望进一步研究确定:BMP-2和BMP-4作用的①共同信号通路,和②共同靶基因中哪些对多潜能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命运决定中起重要作用。最终确定促进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信号通路和特定基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为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分子机理和脂肪细胞发育分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30730080 原发性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以课题组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所取得的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和技术基础,借助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HapMap)数据库和高通量基因多态性(SNPs)检测技术和其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创新性地采用大样本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第一阶段在人群中筛选外源性代谢、DNA修复、凋亡以及激素代谢等生物学通路上多个基因的功能性SNPs和标签SNPs,分析其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在第二阶段病例对照人群中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在肺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并验证各通路联合基因型与表型(如DNA修复能力及凋亡能力等)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肺癌发病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探索多基因多因素预测表型及肺癌风险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成果有望用于筛选肺癌高危人群或易感个体,对深入阐释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遗传易感性有重要学术价值。

30771184 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标志和风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高血压患者常发生糖代谢异常,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因此,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标志和风险因素研究,对于早期检出高风险易感患者及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成分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它是否参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未见报道。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高血压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通过约3年的随访,观察脂联素基因变异、其它相关基因-脂联素基因、基因-危险因素相互影响,在糖耐量正常高血压患者进展为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并探讨脂联素基因- 血清脂联素 - 糖代谢障碍之间的关系。

30771578 表达纤维素酶玉米青贮用乳酸菌工程菌的构建
申请书摘要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酶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克隆出的纤维素酶基因转入从天然优质的玉米青贮中优化出的玉米青贮专用乳酸菌中;首先构建出能表达纤维素酶青贮用乳酸菌工程菌株;同时进行重组体筛选、DNA序列分析及表达酶活测定;系统地研究表达纤维素酶乳酸菌工程菌质粒稳定性。本项目的意义在于改善青贮品质,提高纤维素降解率,避免纤维素酶使用过程中失活,降低饲料成本,为奶牛场养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对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0771530 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贮发酵特性及早期调控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贮过程中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动态变化规律,以暖季型牧草为研究对象与冷季型牧草作比较,研究它们青贮前及青贮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动态代谢及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发酵途径和发酵品质的差异及影响其发酵品质的要因,并利用多种类型的添加剂对发酵进行早期调控,筛选出最佳添加比例及组合,进一步对最佳添加比例和组合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及解释,确立提高两种类型牧草发酵品质的措施。同时根据研究成果进一步从轻工业,农副产品中挖掘与添加剂具有相似功能的天然物质,直接进行添加青贮验证,探讨其应用前景及作用机理,开辟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新的天然添加剂材料,为南方地区生产优质青贮饲料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促进南方奶牛业的发展。

30760313 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择时给药"是中医辨证用药特色,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据疾病节律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没有在剂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了"择时给药"的优势发挥。脉冲给药系统主要是根据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代动力学原理,定时或定位释放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用于治疗节律性明显的疾病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脉冲制剂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是实现脉冲"时滞"的主要障碍。课题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脉冲释药系统,以复方丹参片为模型药物,研究生物粘附技术延长制剂在胃肠滞留时间和衣膜破裂控制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合理的体内外评价方法,阐明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为研究开发中药脉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有利于拓宽时滞设计范围,增加时滞重现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给药"优势,提高中药疗效,提高脉冲制剂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0772791 中药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课题以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国际上先进的微透析取样技术引入到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中,并利用青藤碱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微透析取样研究的内标物,实现对体内局部药物浓度的准确、实时的监测。课题将进行探针回收率体内外研究、青藤碱体内过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有效性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内容,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的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方法,为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建立不干挠正常生命过程的在体、实时和在线取样研究平台。由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引入,使得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意义不仅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本身,而且对于国际上药学领域的微透析相关研究,也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并将使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沿!

30772793 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的脑药动-药效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毒素鼻腔吸收的脑药物动力学研究"(30371781)基础上,创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技术同步研究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鼻腔给药的脑PK-PD(B/PK-PD)行为。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不同表面修饰(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径大小的NT-NP,小鼠鼻腔给药后将镇痛靶部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透析液中的NT作为PK指标,同步进行小鼠热板法镇痛药效实验,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PD指标。与此平行,收集PAG透析液中的NT作为PK指标,透析液中的GABA和GLU作为PD指标。WinNonlin4.1软件拟合两组PK-PD模型,绘制药物浓度及其效应经时曲线,建立方程并求出相关参数。本项目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优化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30701111 复合磷脂脂质体作为中药抗肿瘤有效部位马钱子总生物碱载体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脂质体用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可以显著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载药量有限,脂质体大多只能包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不利于中药治疗肿瘤多成分多靶点共同起效优势的发挥。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大幅度提高抗肿瘤作用确切的马钱子生物碱的载药量,实现对整个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对复合磷脂脂质体提高载药量的机制、规律、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对复合磷脂脂质体与普通单一磷脂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特点及体内性质进行系统比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载药量又能增强抗肿瘤效果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制剂技术,该技术将能够解决中药生物碱类抗肿瘤有效部位的载药问题。

30772790 酶促甘草次酸磷脂化修饰脂质体及肝靶向定位给药体系研究
申请书摘要首次利用酶催化甘草次酸(GA)中的羧基与磷脂酰胆碱脂质表面的磷脂羟基经过酶促发生磷脂化反应而形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受体脂质体的设计理论,通过酶催化研究和凝胶分子筛分离、再接载肿瘤药物形成受体脂质体靶向给药体系。肝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含有浓度较高的磷酸酯酶及选择性与GA结合的亲环素A残基,是甘草次酸磷酯化受体脂质体的特异性结合部位,而能够介导药物在肝靶向亲和定位,降低体内药物表观容积,因而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酶促催化形成甘草次酸磷脂化受体脂质体具有高度结合率、反应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国内尚无此报导,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普通渗入法制备初步研究,极不稳定,渗入低,靶向性差。本研究内容包括酶促法修饰形成的甘草次酸受体脂质体的设计及制备机理、技术关键、分离纯化、体内分布吸收及定位靶向药效量效关系,同时阐明甘草次酸介导脂质体靶向和增效的协同作用。本研究将填补酶促受体脂质体研究领域上一项创新研究空白

30772792 中药复方多组分配伍体内协同吸收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中药复方组成药物及其组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对活性成分的转化、吸收、转运、分布、代谢、解毒等各个环节都有影响。口服药物吸收是关键,只有被吸收的成分才可能发挥其生物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单体化合物与含有此化合物的复方给药,其体内吸收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药辅共生假设和中药复方药物体内的多组分协同吸收转运假设"。研究以中药复方中多组分体内吸收为切入点,采用多学科结合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研究进入体内各药物群的组成结构与相互间的关系,避免由于单纯研究有效成分而法说明中药的作用的特点,为阐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和物质基础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从体内层次探索复方中多组分配伍与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药物学角度挖掘复方配伍的药学科学内涵。

30701054 具有肠道内CYP3A4代谢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口服纳米脂质微粒的设计及吸收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拟设计构建一种具有肠道CYP3A4代谢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口服纳米脂质微粒。通过对具有一定CYP3A4酶和P-gp抑制效果辅料的筛选和分类,结合化合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代谢特点,采用高压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口服纳米脂质微粒。这种特殊设计的纳米级口服微粒在与消化道粘膜接触时,可以在肠道局部通过辅料作用短暂有效地抑制CYP3A4酶和P-gp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了所包载的药物,避免了其被肠内CYP3A4代谢酶大量代谢,实现促进药物的吸收、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此外,通过建立客观、有效的CYP3A4酶及P-gp抑制效果体外评价方法,还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设计的纳米脂质微粒及辅料对于药物吸收和代谢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

30772670 自组装有机原位注射植入凝胶长效传递系统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将氨基酸进行结构改造后,使其具有强大的胶凝能力,再与注射用油和蛋白类药等物质混合,注射入生物体内后即可形成可生物降解的温敏有机原位凝胶。通过研究有机原位凝胶的胶凝过程,特别是各种因素对胶凝温度的影响,探索凝胶的胶凝能力、胶凝机理并揭示影响凝胶相转变温度的规律。分别利用DSC、FTIR、动态流变仪和NMR等现代方法和手段评价有机原位凝胶的胶凝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将有机原位凝胶植入体内后,研究有机原位凝胶的体内胶凝过程、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及其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消除等过程,寻找其内在规律,特别是生物降解规律。对筛选出的新材料进行安全性研究,为其载药奠定基础。选择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或不同性质的蛋白或肽类药物作为模型,通过体外模拟释放和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特征,探索有机原位凝胶中蛋白类药物的释放与凝胶生物降解的关系及其规律,阐明凝胶控制释放的机制,为蛋白类大分子药物长效传递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30300396 从骨桥蛋白深入探讨吸烟导致骨丢失的分子机理
申请书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衰老性疾病,近年来,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课题首次对吸烟导致骨丢失的分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揭示吸烟对骨组织和成骨细胞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以及骨桥蛋白在吸烟导致骨吸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吸烟影响骨桥蛋白的表达是通过尼古丁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还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介导,同时探讨利用尼古

结题中文摘要本研究检测了吸烟对大鼠和人的骨组织及成骨细胞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吸烟可导致大鼠和人骨组织OPN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强。观察了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被动吸烟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显示: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吸烟所致的高骨转换率、增加骨小梁厚度、增强被动吸烟实验大鼠骨骼的力学性能、提高被动吸烟实验大鼠骨骼的骨密度。还观察了尼古丁、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程度的影响以及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尼古丁、肿瘤坏死因子可导致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OPN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强,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可相应阻断其作用。本研究提示OPN可能在吸烟引起骨质疏松中起重要作用,烟气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或直接诱导骨组织中OPN高表达可能是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机理之一,且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可以拮抗吸烟所致的可能由OPN介导的骨吸收。

30600301 工程化间质干细胞低表达V型胶原促损伤肌腱完全再生研究
申请书摘要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手段有限,治疗后的肌腱常由小直径胶原纤维组成,力学性能低下而导致重复断裂。如何让损伤肌腱再生大直径胶原纤维是目前肌腱修复研究的根本性难题。前期试验发现间质干细胞移植促进I型胶原合成,但无法促成大直径胶原纤维再生。另外体外实验显示过多V型胶原抑制I型胶原纤维自聚生长。所以本项目将有机地结合干细胞和基因抑制技术的优势,即利用间质干细胞作为肌腱修复的种子细胞生产I型胶原;亦利用基因抑制技术降低间质干细胞中V型胶原的合成。然后比较研究用被抑制或正常的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所工程化的肌腱的组成成分,I型胶原纤维的密度,直径和力学性能。本项目创新性地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探求V型胶原对体内大直径I型胶原纤维生成的影响,为促进损伤肌腱再生大直径I型胶原纤维,达到结构和功能的完全恢复获得有用的基础生物学信息和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

30730095 多种生物因素介入椎间盘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应用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成人腰腿痛、颈肩痛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又使颈腰痛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常规的外科治疗,包括髓核摘除及脊柱融合并不能解决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全部问题,怎样在去除病变椎间盘的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与活动度是人们探索的目标之一。椎间盘移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证明,椎间盘移植后可以存活,在生化代谢及组织学上有退行性改变,但生物力学上可满足生理活动需要。运用生物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目的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调整水、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从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过程。本课题旨在椎间盘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生长因子掺入、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等生物学技术的介入,以恒河猴等多种动物为模型,探讨椎间盘移植加生物技术修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基本科学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

30471750 CTGF和TIMP-1双基因共转染逆转猴腰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椎间盘退变为特征、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的退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细胞数量的减少和细胞基质成分的降解,本研究试图应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应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把CTGF和TIMP-1共同连接在AAV上,联合应用CTGF促进细胞合成代谢和TIMP-1抑制基质降解的作用。首先进行体外实验,应用AAV-CTGF-TIMP1感染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检测其对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调控,然后进行体内实验,应用和人类最相近的恒河猴作为实验动物,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将AAV-CTGF-TIMP1病毒颗粒注入退变椎间盘内,亦检测Ⅱ胶原和蛋白多糖,并应用MRI观察椎间盘形态和信号的变化,从而证实CTGF和TIMP-1对椎间盘细胞的正向调控作用,恢复椎间盘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的退变。如果本研究成功,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负责人 李范珠 项目批准号 30772793 学科代码 C03050207
项目名称 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的脑药动-药效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毒素鼻腔吸收的脑药物动力学研究"(30371781)基础上,创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技术同步研究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鼻腔给药的脑PK-PD(B/PK-PD)行为。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不同表面修饰(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径大小的NT-NP,小鼠鼻腔给药后将镇痛靶部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透析液中的NT作为PK指标,同步进行小鼠热板法镇痛药效实验,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PD指标。与此平行,收集PAG透析液中的NT作为PK指标,透析液中的GABA和GLU作为PD指标。WinNonlin4.1软件拟合两组PK-PD模型,绘制药物浓度及其效应经时曲线,建立方程并求出相关参数。本项目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优化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负责人 凌家俊 项目批准号 30772791 学科代码 C03050207
项目名称 中药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课题以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国际上先进的微透析取样技术引入到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中,并利用青藤碱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微透析取样研究的内标物,实现对体内局部药物浓度的准确、实时的监测。课题将进行探针回收率体内外研究、青藤碱体内过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有效性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内容,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的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方法,为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建立不干挠正常生命过程的在体、实时和在线取样研究平台。由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引入,使得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意义不仅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本身,而且对于国际上药学领域的微透析相关研究,也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并将使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沿!

负责人 罗晓健 项目批准号 30760313 学科代码 C03050207
项目名称 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择时给药"是中医辨证用药特色,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据疾病节律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没有在剂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了"择时给药"的优势发挥。脉冲给药系统主要是根据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代动力学原理,定时或定位释放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用于治疗节律性明显的疾病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脉冲制剂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是实现脉冲"时滞"的主要障碍。课题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脉冲释药系统,以复方丹参片为模型药物,研究生物粘附技术延长制剂在胃肠滞留时间和衣膜破裂控制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合理的体内外评价方法,阐明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为研究开发中药脉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有利于拓宽时滞设计范围,增加时滞重现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给药"优势,提高中药疗效,提高脉冲制剂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负责人 陈军 项目批准号 30701111 学科代码 C03050207
项目名称 复合磷脂脂质体作为中药抗肿瘤有效部位马钱子总生物碱载体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脂质体用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可以显著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载药量有限,脂质体大多只能包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不利于中药治疗肿瘤多成分多靶点共同起效优势的发挥。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大幅度提高抗肿瘤作用确切的马钱子生物碱的载药量,实现对整个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对复合磷脂脂质体提高载药量的机制、规律、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对复合磷脂脂质体与普通单一磷脂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特点及体内性质进行系统比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载药量又能增强抗肿瘤效果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制剂技术,该技术将能够解决中药生物碱类抗肿瘤有效部位的载药问题。

30760248 Endoglin基因修饰肿瘤/DC杂交细胞诱生靶向特异性抗人肺癌CTL疫苗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Endoglin(EDG)是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性分子之一。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本研究拟在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抗肺癌DC疫苗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EndoglinDNA疫苗诱导抗癌免疫反应"的基础上,以体内癌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直接目标,依据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机理,将转染鼠EDG表达基因的原代培养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与患者的DC融合成杂交细胞,该细胞与患者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特异性CTL,完成体外细胞毒实验。用原代培养的人肺癌细胞与重建肺癌病人免疫系统的SCID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将转染鼠EDG基因的荷瘤鼠癌细胞和荷瘤鼠DC融合成杂交细胞后,再与荷瘤鼠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扩增的CTL回输至荷人肺癌SCID鼠体内,研究其对体内癌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产生"双重"细胞毒作用所诱导的抗癌效应。

30760073 重组endoglin与细菌表面抗原分子疫苗抗肿瘤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必要条件,endoglin主要分布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的细胞表面,是肿瘤血管生成标志性分子。研究已经表明,使用抗endoglin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是,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存在许多不足,本研究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ndoglin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大肠埃希氏菌表面抗原蛋白分子Ag43中,将endoglin作为Ag43分子的一部分(嵌合于Ag43中)让大肠埃希氏菌展示于细菌表面,提取并纯化这一嵌合的Ag43-endoglin重组蛋白,然后用作疫苗主动免疫小鼠肿瘤模型,了解是否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endoglin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目的,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为肿瘤免疫治疗探讨一种新的方法。

30772571 丹酚酸B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作用的Grp78途径及其受体分析
申请书摘要丹酚酸B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丹酚酸B在心肌保护、脑保护、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曾采用2D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研究丹酚酸B抗氧化及保护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和差异蛋白质谱,鉴定出一个明显变化的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并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证实丹酚酸B能特异而明确地上调GPRP78。GRP78是内质网中的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丹酚酸B与GRP78的关系目前在国内外无人报道,本课题拟研究丹酚酸B上调细胞内GRP78的分子机制,并阐明其作用的受体(或称结合蛋白)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包括ATF6、IRE1、PERK等可能的调节因子,即丹酚酸B上调GRP78的上、下游途径,为丹酚酸B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机制给予分子解释,并为丹酚酸B相关靶点的确认及新药的设计和发现提供依据。

30772330 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Dock180在卵巢癌侵蚀性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前期工作报道了接合物蛋白Crk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致肿瘤作用,本课题为进一步阐明接合物蛋白Crk的下游结合分子,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Dock180及其所介导的Crk/Dock180/Rac1信号途径在卵巢癌侵蚀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拟通过同时构建Dock180过度表达型细胞,以及可控性、特异选择性Dock180表达缺失型卵巢癌细胞MCAS,通过对其靶向效应酶Rac1活性进行总体水平检测和细胞内动态定位监测,同时观察该细胞信号途径所介导之细胞活力,细胞动力和细胞侵蚀力等生物学表型,以期能证明我们的推测:卵巢癌细胞中,接合物蛋白Crk所介导的致肿瘤作用,其实主要是通过Dock180,进而激动效应酶Rac1在起作用。意义:如能将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锁定在Crk/ Dock180-Elmo1/Rac1信号途径上,相信对提高卵巢癌生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肯定是有益的探索。

30772829 针刺镇痛和针刺免疫调节作用的共同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上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刺镇痛和针刺免疫调节作用的共同中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镇痛机制与免疫调节机制之间在中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丘脑神经肽CRH、TRH及SS是其作用的重要调节点之一。外源性CRH、TRH、SS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通过其受体发挥其镇痛及免疫调整功能。但对CRH、TRH、SS镇痛和免疫调节的确切作用途径及其他递质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具有临床意义的炎症痛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整体、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形态角度研究针刺夹脊穴对疼痛和免疫调节时,内源性CRH、TRH及SS等在针刺镇痛及免疫调整功能中的作用途径及其与内阿片肽、经典神经递质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揭示下丘脑神经肽在针刺的镇痛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阐明针刺镇痛的整体机理,探讨针灸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奠定基础。

30772835 偏头痛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内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研究
申请书摘要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最基本的选穴原则,从古至今数千年的针灸临床实践证实,循经取穴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本保证。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是循经取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基于此,本课题将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密切围绕"循经取穴针刺效应在脑内的神经信息响应有征可寻"的研究假说,整合神经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针灸学等多学科方法技术,以针灸临床证实确有疗效的偏头痛作为切入点,将传统脑电检测和功能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提取循经取穴针刺干预后的脑内时空动态神经信息,并结合我们自主建立、成熟公认的最新脑电算法,挖掘神经信息响应特征,建立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内神经信息响应模型,为循经取穴的临床运用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推动针灸学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针灸学的传承与发展。

30772840 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脑出血的防治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与重塑的临床方法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针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机制,通过针刺头部腧穴,明确针刺干预的有效性;探讨神经干细胞在分化产生神经系统各类细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协同作用;研究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巢蛋白表达,阐明针刺与其相关性,从针刺调控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脑出血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我们通过复制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百会"透"曲鬓"针刺方法,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光镜及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分别观察针刺干预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神经生长(营养)因子表达、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重塑开创新的研究手段。

30471664 “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 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研究有一定进展,但其临床可操作性差。我们的预实验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行短暂缺血处理(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项目拟在我们预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大鼠全脑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获取"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最佳处理方案;利用基因芯片研究脑缺血后处理引起的

负责人 王单松 项目批准号 30772521 学科代码 C03031906
项目名称 携带IL-24基因的双靶向增殖腺病毒治疗胰腺癌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疗效不佳。基因治疗被寄予厚望。理想的癌症基因治疗应当是靶向性杀死或者抑制肿瘤细胞,同时能激活机体的全身免疫防御反应。我们在构建了能够选择性地在p53突变的胰腺癌细胞中增殖并杀伤肿瘤而不会在正常细胞中增殖的ZD55腺病毒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胰腺癌特异性的MUC-1启动子控制ZD55病毒E1A的表达,以进一步增强其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在病毒基因组中加入克隆位点,使其能非常方便的插入外源基因。外源基因选择有特异性的促进肿瘤细胞调亡、潜在"旁观者效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人树突状细胞活化和成熟等免疫调节作用的IL-24基因。本实验在构建针对胰腺癌的双靶向腺病毒MUC1-ZD55的系统中加入IL-24作为治疗基因,进行双靶向基因-- 病毒治疗的研究,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申请书主题词 IL-24;MUC-1启动子; 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胰腺癌,治疗

负责人 王霞 项目批准号 30772539 学科代码 C03031906
项目名称 以NF-κB和Akt信号通路为靶向的肺癌基因治疗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旨在建立以细胞生存信号通路为靶向的肺癌基因治疗新策略。我们前期研究结果及其它实验室的研究证实,IKK-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肺癌的生长和药物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同时阻断这两条通路,能更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并提高其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本项目将以这两条信号通路为靶向,以小干扰RNA为基因阻断手段,筛选出能有效阻断这两条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及相应的小干扰RNA序列,构建含肿瘤特异性表达的MAGE-A3基因启动子的癌细胞特异性shRNA(smallhairpinRNA)表达系统,来同时阻断肺癌细胞内这两条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药物反应性的影响,将为开拓肺癌基因治疗新途径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由于MAGE-A3基因也在其他许多肿瘤表达,所建立的shRNA表达载体可拓展应用于其它肿瘤,因此本项目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申请书主题词 肺癌基因治疗;NF-κB 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小干扰RNA

负责人 徐勇 项目批准号 30770577 学科代码 C010515
项目名称 PAMAM-D载双靶向自杀基因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的基因治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限制了其发展。人工合成的生物活性材料基因载体成为研究的热点。本项目应用特殊修饰的树枝状高分子为基因载体,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将自杀基因HSV-tk有效、安全、靶向转入前列腺癌细胞的输送表达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选用第5代阳离子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G5-PAMAM-D)为基因载体,并用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加以修饰,增加其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性。(2)应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启动子/增强子来驱动自杀基因表达,在表达水平进一步靶向前列腺癌。(3)应用Connexins43(Cx43)基因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两种方法强化"旁观者效应"。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这一以树枝状高分子为载体的HSV-tk/GCV自杀基因输送表达系统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申请书主题词前列腺癌,基因治疗,靶向,非病毒载体、特异性启动子

负责人 张太平 项目批准号 30772113 学科代码 C03030303
项目名称 新型载体sc-rAAV介导的siRNA基因治疗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是造成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85%以上的胰腺癌病人无法手术切除,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因此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siRNA技术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siRNA可以成功地在体外逆转肿瘤细胞的MDR1表型,但如何将其应用于体内成为其走向临床的瓶颈。本课题设想将基因治疗技术与siRNA技术相结合,利用新型载体-- 自我互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sc-rAAV),构建能够在体内迅速、高效、持久表达MDR1siRNA的sc-rAAV,以我们新建立的MDR1高表达胰腺癌耐药细胞株SW1990/ADM和裸鼠种植瘤为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流式细胞仪和罗丹明摄取等方法检测其在体内外逆转胰腺癌MDR的效果。探索基因治疗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的新途径,为siRNA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经检索国内外尚未见同类报道。
申请书主题词 自我互补rAAV, siRNA,基因治疗,胰腺癌 ,多药耐药

30772100 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
申请书摘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不同TNM分期乳腺癌原发癌灶、转移癌结节及复发乳腺癌癌灶ESA+CD44+CD24-lin细胞含量,分离培养乳腺癌干细胞,并检测乳腺癌干细胞表达CD133和CD44的水平;用裸鼠动物体内实验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用裸瘤鼠肿瘤模型进行变异型CD133和CD44单克隆抗体激活及阻断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观察干预前后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浸润等生物学特点的改变。探讨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因素;研究CD133和CD44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生物功能;明确治疗用CD133和CD44单克隆抗体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的发育、增殖等病理生理过程。对阐明乳腺癌转移、复发等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开辟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治疗的新靶点有重要意义。

30701007 叶酸-羧基化MWNTs复合载体应用于胰腺癌淋巴转移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淋巴转移是导致胰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胰腺癌淋巴化疗的关键因素是药物载体的选用。本课题拟将羧基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作为新型的淋巴系统输送载体,以叶酸受体作为胰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设计制备应用于胰腺癌淋巴靶向化疗的新型载体"叶酸-羧基化MWNTs复合物",并研究叶酸-羧基化MWNTs携带化疗药物在胰腺癌淋巴靶向化疗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靶向抑制体外试验证实其主动靶向结合和抑制作用;通过在体试验和裸鼠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抗肿瘤作用,探索新型载体主动靶向治疗胰腺癌淋巴转移灶的应用价值和抗肿瘤机制,为构建新型高效低毒的胰腺癌淋巴化疗的药物靶向输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30772127 人胆囊癌SP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其免疫原性耐药相关蛋白靶点的探索
申请书摘要恶性肿瘤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少数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有明显的耐药性。SP细胞作为一种已经得到公认的潜在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明显的抵抗力及耐药性,使其能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而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种子。尤其是胆囊癌,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和化疗,大部分患者因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而在短期内死亡。该项目综合应用流式分选技术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胆囊癌SP细胞和阐明其生物学特性。然后,将多种化疗药物作用于体内外胆囊癌SP细胞、非SP细胞及普通胆囊癌细胞,分析它们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利用蛋白质组学的高通量技术优势和与免疫杂交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鉴定胆囊癌SP细胞的差异性免疫原性耐药相关蛋白质谱和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旨在探索胆囊癌SP细胞耐药相关蛋白靶点,为今后分离、鉴定胆囊癌干细胞和进一步探索胆囊癌的耐药机制、耐药逆转手段、早期诊断标记抗原等奠定基础。

30772315 卵巢癌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深入认识其发生、转移、以及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现有研究显示,肿瘤干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复发、以及转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的化疗失败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肿瘤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识别和确定是癌干细胞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目在深入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卵巢癌细胞系、人卵巢癌组织细胞、或卵巢癌患者腹水细胞的体外分离、鉴定和培养,初步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采用肿瘤标志分子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筛选卵巢癌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卵巢癌干细胞对化疗耐药的问题。

30771552 DOT1调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及其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采用SiRNA干涉GV期卵母细胞DOT1表达,引起卵母细胞成熟率下降和染色体分离异常。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抑制DOT1表达后染色单体黏连素、动粒蛋白、纺锤体检验点蛋白在染色体的存在与分布,探明DOT1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同时通过观察早期胚胎在抑制DOT1表达后进一步的发育能力,研究DOT1对胚胎早期发育可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卵裂球细胞的整体转录水平、染色体数目有无异常等研究DOT1影响胚胎早期发育的机制。

30770808 卵特异性瓜氨酸蛋白MOP53在小鼠卵及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 卵特异性瓜氨酸蛋白MOP53是申请者近期发现的一种特异性表达于小鼠卵细胞胞膜和胞质的瓜氨酸化蛋白质,具有WD40及F-box结构域,对其功能的研究至今尚无任何报道。本研究拟对该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制备特异性荧光素标记抗体,观察在卵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该蛋白表达及其启动,迁移,定位等动态特征;通过体外磷酸化和瓜氨酸化检测其在卵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的重要作用;运用siRNA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进而阐明MOP53参与卵子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同时对比MOP53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对体外精卵结合和融合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重要意义是发现可能参与卵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发育生物学信息,并探讨该蛋白开发成为避孕疫苗靶抗原的可能性。

30660125 雌激素受体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胚胎早期死亡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鸡与鹌鹑的杂交是禽类中比较典型的远缘杂交,杂交存在着不亲和现象,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可能与其性分化有关,雌激素受体在调控家鸡胚胎性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否也在导致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中起了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如何,目前还不清楚。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首先对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孵化早期胚胎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确定性分化的具体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原位杂交、定量PCR结合家禽性别PCR鉴定等技术,通过在性分化前利用雌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性反转的鸡、鹌鹑及杂交种孵化早期胚胎,结合正常生长的早期胚胎(在性分化前后),对雌激素受体(ER)及其相关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尤其在性分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ER等基因导致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作用机理,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可能机制及探索克服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可能途径奠定基础。

30671502 比较蛋白组学方法研究牛精子性别特异蛋白的分子基础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的理论与技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高纯度X、Y精子试验材料和适合于精子特点的方法制备精子蛋白质,通过二维电泳分离X、Y精子中表达的蛋白,并通过软件分析找到差异表达的性别特异蛋白质,通过酶解消化,借助于一级质谱、串联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地鉴定精子中性别特异表达的蛋白质,不仅为制备X或Y精子高效、特异抗体,建立新的可推广应用的快速、简便、低成本X、Y精子免疫分离方法,并最终实现牛及其它家畜性别控制提供新的科学试验依据,而且为深入揭示精子性别形成及性别特异蛋白表达的分子基础,更深入地揭示哺乳动物性别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人类伴性遗传疾病及性别的有效控制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项目批准号 30771996 学科代码C0302050202
项目名称: 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无创性诊断研究- - 用糖基化血清蛋白预测肝脏疾病
申请书摘要:临床肝活检资料显示,62.6%的轻度慢肝患者及100%重度慢肝患者中存在肝纤维化。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此病理过程若尽早被终止或逆转,其预后将会大大改善。但目前除肝活检外,所应用的肝纤维化辅助诊断方法均不够理想,且多数病人不愿接受肝活检,因而导致错过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本研究拟建立适于亚洲人的无创性血清学检测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蛋白中聚糖的改变,这种高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可及时反映肝纤维化进程,预警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危险度。该技术可使患者避免肝活检,并易于对慢肝患者进行随访。本研究将利用DSA-FACE技术检测中国正常人及肝病患者血清聚糖标志物,确立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相关的敏感特异的聚糖标志物的诊断标准,并跟踪随访慢性肝炎患者,观察聚糖动态变化与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阐明聚糖的变化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项目批准号 30700863 学科代码 C03030307
项目名称:胶质瘤干细胞向瘤周脑组织的迁移特性及其治疗学意义
申请书摘要:恶性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手术难以彻底清除侵入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而这些残留肿瘤细胞对后续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显著抵抗性,最终导致了肿瘤复发。前期实验发现,恶性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交界区有CD133+、nestin+肿瘤细胞存在;胶质瘤干细胞高表达反映迁移浸润能力的蛋白;结合近来提出的"迁移的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我们推测:"向瘤周脑组织迁移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是术后'残留灶'具有放疗、化疗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恶性胶质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拟接种转染荧光蛋白质粒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于裸鼠脑内成瘤,体内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空间分布、迁移、浸润特性及机制,并探讨恶性胶质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内胶质瘤干细胞对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敏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望为提高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项目批准号30700287学科代码 C03020303
项目名称: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肿瘤间质细胞,特别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与肿瘤质地的软硬,包膜的形成有关;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内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细胞的招募与激活等。然而,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化,动物模型的不完善,人们对各类成纤维细胞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成纤维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化学药物GCV可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内,特异地清除或抑制体内或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而观察肿瘤生长的变化。本项目拟采用肿瘤细胞移植,化学物致癌等方法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1)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与机制;2)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时间效应;3)纤维化对化学物致癌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物在肿瘤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项目批准号 30700794学科代码 C03030302
项目名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肿瘤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探索预测肿瘤预后和防治肿瘤的新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内最主要的非炎症、免疫细胞成分,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星。我们拟在既往对肝癌微环境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TAF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关系;利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法和我所拥有的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研究TAF与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信号传导分类基因芯片,筛选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探索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将来设计阻断"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探索新的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项目批准号 30770897学科代码 C03030201
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和凝血酶受体的激活


申请书摘要: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生机理未明。有许多证据显示凝血酶有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证实它在灌注的心脏中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科题负责人目前证实凝血酶能提高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样细胞的自律性,用分子基因工程改造的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样细胞表达大量的凝血酶受体时不仅其自律性增加,而且其对凝血酶的反应也增加.凝血酶受体在心梗后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我们还证明了在大鼠心梗摸型中凝血酶拮抗剂能减少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这些作用和KATP通道相关。进一步我们需要探索凝血酶受体作用的细胞电生理基础和信号转导机制。

项目批准号 30770901学科代码 C03030201
项目名称:p75 NTR信号途径对心肌梗死后神经增生的调控及与跨室壁电异质性的关系
申请书摘要: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防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交感神经过度增生的发现为心肌梗死后猝死的机制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采用健康兔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分子生物学和膜片钳等技术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及其信号通路对心梗后跨壁三层心肌组织中交感神经过度增生分布影响及其与复极离散度和跨室壁通道电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本项目以p75NTR为切入点,探讨心梗后心室内交感神经增生与电重塑的关系,旨在揭示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的机制和始动因素,以便早期采取有效的手段干预,使心脏神经的增生达到适度的平衡和均匀状态,可能对心梗后猝死的预防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项目批准号 30770802学科代码 C010706
项目名称:k-阿片受体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Cx43参与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心肌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电传导协调有序的重要保证。最新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不仅有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增高,而且可使心室肌缝隙连接的主要功能蛋白Cx43出现功能异常,引起缝隙连接出现电脱藕联而致心律失常。本课题组研究表明,k-阿片受体激活后可影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交感递质的释放及抑制beta-受体的作用,它有可能通过抑制缺血时交感和beta-受体兴奋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升高,从而间接(或可能直接)改善Cx43的功能改变,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拟以大鼠心肌缺血为模型,采用电生理学、Westernblotting、免疫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等,首次研究心肌k-阿片受体对Cx43的调节作用及两者的空间结构关系,阐明Cx43在阿片受体介导的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预期结果可为认识缺血性心律失常提供新的学术见解,也可为临床应用阿片类物质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

30760248 学科代码 C03030304
项目名称 Endoglin基因修饰肿瘤/DC杂交细胞诱生靶向特异性抗人肺癌CTL疫苗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Endoglin(EDG)是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性分子之一。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本研究拟在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抗肺癌DC疫苗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EndoglinDNA疫苗诱导抗癌免疫反应"的基础上,以体内癌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直接目标,依据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机理,将转染鼠EDG表达基因的原代培养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与患者的DC融合成杂交细胞,该细胞与患者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特异性CTL,完成体外细胞毒实验。用原代培养的人肺癌细胞与重建肺癌病人免疫系统的SCID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将转染鼠EDG基因的荷瘤鼠癌细胞和荷瘤鼠DC融合成杂交细胞后,再与荷瘤鼠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扩增的CTL回输至荷人肺癌SCID鼠体内,研究其对体内癌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产生"双重"细胞毒作用所诱导的抗癌效应。

30760073 学科代码 C03020303 项目名称 重组endoglin与细菌表面抗原分子疫苗抗肿瘤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必要条件,endoglin主要分布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的细胞表面,是肿瘤血管生成标志性分子。研究已经表明,使用抗endoglin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是,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存在许多不足,本研究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ndoglin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大肠埃希氏菌表面抗原蛋白分子Ag43中,将endoglin作为Ag43分子的一部分(嵌合于Ag43中)让大肠埃希氏菌展示于细菌表面,提取并纯化这一嵌合的Ag43-endoglin重组蛋白,然后用作疫苗主动免疫小鼠肿瘤模型,了解是否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endoglin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目的,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为肿瘤免疫治疗探讨一种新的方法。

30770492 脂筏通过质膜Ca2+-ATPase调控细胞Ca2+外流的机理
申请书摘要生物膜具有脂筏结构且作为功能平台参与众多生物学功能的观点已日益被广泛接受,但脂筏调控膜蛋白功能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申请以质膜Ca2+-ATPase(PMCA)为研究目标,研究其在细胞质膜上的定位及其受脂筏调控的机理。已知PMCA位于脂筏上并具有较高活性,而非脂筏区上的PMCA活性较低,但脂筏调控PMCA活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我们在刚结题的基金委重点基金资助下,发现脂筏的主要成分之一-神经节苷脂调控PMCA的活性。本申请以在体和体外重组相结合,通过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生化、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等技术和方法,在体调控细胞质膜的脂筏结构或体外建立人工脂筏模型重组PMCA,研究鞘脂、Caveolin等脂筏内含的特异性脂和蛋白与PMCA的相互作用,验证脂筏动态聚集与解聚调控PMCA功能的假说,阐明脂筏调控PMCA功能的分子机理。

20772077 脂筏微区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生物膜中脂筏微区结构的变化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其关键因素是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生物膜的功能,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项目提出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研究入手,从超分子水平对脂筏微区结构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目标的框架是:(1)通过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对其形态、结构及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揭示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稳定性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脂筏微区结构,重点对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的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多形性进行研究和探索,逐步向活细胞层次推进,弄清该复杂过程中鞘脂、胆固醇和特殊蛋白质之间如何形成脂筏微区、脂筏微区结构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以及特殊蛋白质对脂筏微区结构影响等关键问题;(3)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明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多种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30471973 PPARγ在胃肠道肿瘤和正常组织放射和细胞毒药物损伤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腹部和盆腔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化疗常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如何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是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的难题。由于对胃肠道正常组织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知之甚少,所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预防和治疗胃肠道正常组织放化疗损伤还是一块待开发的领域。胃肠道放化疗损伤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早期炎性反应和细胞的代偿性增殖。PPARγ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PPARγ在多种细胞中特别是胃肠道组织和胃肠道肿瘤中高表达。但是,PPARγ在胃肠道肿瘤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中的变化,以及PPARγ活化后对胃肠道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毒性和放射损伤的影响、分子生物学变化,还未见报道。因此,研究PPARγ在胃肠道正常和肿瘤组织放射损伤和细胞毒性药物损伤中的作用,将具有创新性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30730005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动力学与功能解析研究
申请书摘要肠道菌群是自然界最为复杂和最为重要的微生物群落类型之一,解析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国际学科前沿课题,对人体健康也意义重大。本项目拟以高脂饮食+STZ诱导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为模式系统,利用针对16SrRNA基因的PCR-DGGE、T-RFLP指纹图技术和高通量短标签测序技术,对糖尿病大鼠、造模抵抗大鼠和健康对照肠道菌群进行动态监测及动力学研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利用多变量相关分析,对比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性差异,寻找与疾病直接相关的肠道菌群分子分类标记,并以此引导对可培养的功能菌类群的分离和功能验证;同时,对筛选出的典型个体的肠道元基因组用454技术进行大规模测序、拼接和基因预测,发现生境专一性基因类型。从而建立通过群落结构和功能动力学变化分析,来鉴定参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肠道功能菌和功能基因的技术方法,力求深入理解宿主与菌群的互作机制,并为人类元基因组研究开拓新的技术路线。

50375093 基于逆向工程的人体髋关节生物形态与匹配特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有效地增强人工假体与骨结合面的长期稳定性是提高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远期效果的关键。本项目以人体髋关节生物标本为对象,以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为支撑,研究人体髋臼的测量、建模、分析方法,建立其可控的参数化模型,通过对几何形状的统计分析,揭示人体髋臼的自然生物形态,通过接触力学分析、快速原型及医学试验验证所建立几何模型的合理型。建立可作为人工假体设计依据的基础数据库,为人工假体设计的更趋合理提供依据,


申请书主题词 逆向工程;人体关节;几何形态;接触有限元分析
结题中文摘要长期以来,人工髋关节的关节头和髋臼窝的几何形状一直停留在球体的简化假设上。这种简化一方面加大了头臼承载接触时的应力集中,使得臼窝的局部磨损加重;同时为手术时半球型髋臼假体与人体髋臼骨界面的密贴造成困难,所以,在大量的医学解剖实践中,这种简化假设的合理性一直受到许多的骨外科专家的怀疑。从而出现了大量定制式人工关节的研究与实践,定制式人工关节,虽然可较好解决人工关节头臼间的配合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人工关节的制造难度和成本。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人体髋关节生物几何形态分析和建模方法。旨在以人体髋骨标本实物为对象,以反求工程的理论技术方法为支撑,建立参数可控的人体髋臼的生物形态几何模型;通过对一定量髋骨标本的统计分析,提供以上述可控参数为特征值的人工髋关节系列,并建立人体髋骨外形结构参数与关节系列的对应关系,以便在少量CT或X光片数据的指导下,为临床实施选择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成果开发,构建了集模型测量、数据处理、建模分析于一体的人体关节几何形态分析与建模系统,并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了合作,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旋转椭球体模型。

30670576 基于影像特征的椎体成形术精确建模及临床应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 在实施椎体成形术前后分别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进行CT、MRI扫描,融合CT、MRI影像信息,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进一步建立多孔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椎体的应力-应变的分布特征和形变特征,借助工程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机理、应用骨水泥修复椎体骨折的机理。对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发展进行检测、分析和模拟。完成骨水泥的注入剂量、分布和注入方式对椎体成形术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的研究。探索椎体成形术后对临近椎体载荷传递影响机理和导致临近椎体发生新骨折的生物力学机理。从而研究一种介入治疗的图像仿真系统,为椎体成形术基于病人个体特征治疗的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期效果提供一种检测、分析和评估新技术。预期的模型、算法和应用软件将对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指导和治疗效果评估产生重要影响。

30671101 建立北方地区成人腰椎椎骨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数据库
申请书摘要 "有限元"这一概念在上世纪40 年代提出。Belytscho最早建立了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生物力学实验,并能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模拟活体下的力学情况。但是有限元分析法在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椎骨、韧带等组织的力学性质极其复杂,难以得到足够和可靠的测定数据。本项目设计:1、通过生物塑化薄层切片技术、SEQCT和螺旋CT等方法直接和间接测量成人新鲜腰椎椎骨,获得腰椎的表面和内部的形态学数据,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均一化的标准成人男性和女性腰椎三维模型;2、根据椎骨的内在和外在的结构特点,将腰椎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分成不同亚区,按照性别、年龄段、正常和异常组,通过力学试验获得各亚区的生物力学参数,为腰椎有限元模型提供足够和可靠的测定数据。3、利用所获得的腰椎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数据,进行腰椎的有限元分析,建立精细三维腰椎有限元模型。

10772176 基于医疗图像的人体上肢的血液流动和传热传质的计算模拟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对人体真实形状的三维上肢的血液流动和传热传质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在考察人体的血液流动,末梢温度调节及氧气输送机理的同时,为新一代人体假肢的开发,药物输送,血糖的非侵入检测以及脑部的低温治疗等提供实验平台。利用CT,MRI等医疗图像数据建立人体几何模型并进行数值解析是生物力学研究中新型的重要建模方法。本研究将利用MRI医疗断面图像取得人体上肢形状的数据以建立计算网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血流动力学模型,自律神经系统模型和生物组织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再现人体上肢的血液流动特性及传热和氧气输送特性。同时,利用非侵入测试技术(超声波血流仪,红外摄影仪等)对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血流和温度变化进行测量,为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依据。

项目批准号 30772199 学科代码 C03030306
项目名称:COL6A1基因及其产物与黄韧带骨化的相关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黄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和弥散性特发骨肥大症均属于脊柱韧带骨化,对于这种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COL6A1基因是后纵韧带骨化和弥散性特发骨肥大症共同的相关基因;最近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COL6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黄韧带骨化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研究α1(Ⅵ)型胶原和Ⅵ型胶原在脊柱韧带骨化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有重要作用。我们准备进一步筛查COL6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的SNPs,明确它们与黄韧带骨化的关系。另外分别应用COL6A1基因过表达技术、Ⅵ型胶原作为体外支架培养以及Ⅵ型胶原经蛋白酶溶解后的水溶性降解产物作为细胞培养添加物等方法从不同角度了解Ⅵ型胶原在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和成骨细胞功能表达中的作用。另外通过分别单独阻断FAK表达和ERK1/2磷酸化过程明确Ⅵ型胶原和其降解产物是如何通过FAK和ERK1/2信号通路参与调控MSCs分化和成骨细胞功能表达。

项目批准号 30600829 学科代码 C030504

项目名称:益气化瘀软坚法调控BMP-Runx2信号转导延缓颈椎OPLL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后纵韧带内的异位骨形成,常发生在颈椎。它压迫脊髓、脊神经根和脊髓前动脉,产生严重脊髓损害和神经根刺激症状,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课题在建立人类颈椎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BMP-2诱导,建立体外OPLL模型,采用细胞学、药理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深入研究BMP-Runx2信号转导通路及上、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在OPLL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观察益气化瘀软坚方、益气方、化瘀方、软坚方和硫酸软骨素对Runx2、Osterix、Smad1、Smad5、Osteopontin、ALP、I型、Ⅱ型、Ⅹ型胶原、MMP-13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综合评价这些中药小复方调控BMP-Runx2相关信号转录因子的过程,探索益气化瘀软坚法延缓OPLL发病的机理、寻找中医药治疗有效靶点,从中医"气血理论"、"痰瘀理论"的角度探索益气化瘀软坚法延缓OPLL的具体含义。

30772022 磷酸酯酶在HSP70抑制LPS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从磷酸酯酶角度探讨HSP70抑制NF-κB活化及炎症反应的机制。采用LPS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诱发炎症反应。通过转染HSP70基因或其反义寡核苷酸,观察HSP70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对LPS所致炎症介质表达、ΙκB降解、NF-κB/P65核移位的影响,并采用EMSA及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技术研究HSP70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及转录活性的影响。应用酶催化其底物反应的原理,分析巨噬细胞经HSR或转HSP70基因后磷酸酯酶总活性及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HSP70是否与PP2A或ΙκB激酶(ΙKK)的亚单位具有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结构域分析。采用无细胞体系,在体外观察HSP70对PP2A或ΙKK活性的影响。开展本研究可望发现HSP70控制炎症反应的新的重要靶分子,为SIRS等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30770945 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中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产生的信号途径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气道炎症是呼吸系疾病最常见的发病机制,而中性粒细胞是引起气道炎症的主要细胞之一。气道炎症中中性粒细胞聚集的机制不完全清楚。其中,肺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气道炎症的集聚和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XCL-8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而IL-4在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IL-4不仅刺激中性粒细胞分泌CXCL-8,同时上调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的表达。但是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CXCL-8的信号途径尚无研究报道。我们推测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IL-4/NF-κB/CXCL-8和(或)IL-4/MAPK/CXCL-8信号传导途径。IL-4通过上述途径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的表达以促进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本课题通过对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表达的信号途径的研究,探讨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的机制,为改善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寻找新的作用靶点。

30772098 Kupffer细胞中LXRα通过GRIP1抑制IRF-3活性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申请书摘要巨噬细胞中肝X受体(LXR)α在脂代谢与免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是两者之间的交汇点。一方面,在共激活因子CBP协同下,各种炎症刺激信号通过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特异性抑制LXRα的转录活性。另一方面,LXRα又可抑制IRF3介导的多种炎症信号传导。但LXRα负性抑制IRF3活性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阐明LXRα抑制IRF3的抗炎机制,对机体调控炎症反应和促进脂代谢具有双重意义。新近发现,GRIP1是IRF3转录激活中非常重要的共激活因子,而LXRα结构上又有GRIP1结合位点,推测LXRα、GRIP1和IRF3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项目选择肝Kupffer细胞为靶细胞,从转活化抑制和基因调控角度出发,利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LXRα通过GRIP1对IRF3的抑制作用,探讨LXRα调控IRF-3活性、负性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为阐明LXRα确切的抗炎机制作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30772022 磷酸酯酶在HSP70抑制LPS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从磷酸酯酶角度探讨HSP70抑制NF-κB活化及炎症反应的机制。采用LPS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诱发炎症反应。通过转染HSP70基因或其反义寡核苷酸,观察HSP70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对LPS所致炎症介质表达、ΙκB降解、NF-κB/P65核移位的影响,并采用EMSA及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技术研究HSP70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及转录活性的影响。应用酶催化其底物反应的原理,分析巨噬细胞经HSR或转HSP70基因后磷酸酯酶总活性及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探讨HSP70是否与PP2A或ΙκB激酶(ΙKK)的亚单位具有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结构域分析。采用无细胞体系,在体外观察HSP70对PP2A或ΙKK活性的影响。开展本研究可望发现HSP70控制炎症反应的新的重要靶分子,为SIRS等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30770945 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中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产生的信号途径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气道炎症是呼吸系疾病最常见的发病机制,而中性粒细胞是引起气道炎症的主要细胞之一。气道炎症中中性粒细胞聚集的机制不完全清楚。其中,肺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气道炎症的集聚和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XCL-8是至今发现的最强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而IL-4在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IL-4不仅刺激中性粒细胞分泌CXCL-8,同时上调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的表达。但是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CXCL-8的信号途径尚无研究报道。我们推测在肺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IL-4/NF-κB/CXCL-8和(或)IL-4/MAPK/CXCL-8信号传导途径。IL-4通过上述途径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的表达以促进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本课题通过对IL-4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CXCL-8表达的信号途径的研究,探讨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的机制,为改善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寻找新的作用靶点。

30772098 Kupffer细胞中LXRα通过GRIP1抑制IRF-3活性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申请书摘要巨噬细胞中肝X受体(LXR)α在脂代谢与免疫调控中起关键作用,是两者之间的交汇点。一方面,在共激活因子CBP协同下,各种炎症刺激信号通过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特异性抑制LXRα的转录活性。另一方面,LXRα又可抑制IRF3介导的多种炎症信号传导。但LXRα负性抑制IRF3活性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阐明LXRα抑制IRF3的抗炎机制,对机体调控炎症反应和促进脂代谢具有双重意义。新近发现,GRIP1是IRF3转录激活中非常重要的共激活因子,而LXRα结构上又有GRIP1结合位点,推测LXRα、GRIP1和IRF3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本项目选择肝Kupffer细胞为靶细胞,从转活化抑制和基因调控角度出发,利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LXRα通过GRIP1对IRF3的抑制作用,探讨LXRα调控IRF-3活性、负性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为阐明LXRα确切的抗炎机制作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项目批准号30571868 学科代码:C03030306
项目名称:应力在胸椎黄韧带骨化中分子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棘手难题。该病起病隐匿、致瘫率高、手术危险性大、复发率高,近年来发病呈上升势头。本课题组前期的临床和病理研究发现:局部力学损伤很可能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故本课题拟:以应力为切入点,培养正常及患者手术后胸椎黄韧带细胞,使其接受不同应力以及高危因素作用后,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各项成、抑骨基因、因子及成骨生化等指标的影响,以期探明应力促进骨化的条件和范围。进一步观察应力对细胞的Ca离子通道、整合素家族等通路的影响及其与成、抑骨基因的关系,探索上述过程的启动环节、下游事件、不同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机制,从而彻底阐明胸椎OLF的细致机制,为临床解决该病的早期诊断、有效防治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前期工作已有10篇论文发表,查新未见国内外有类似报道,提示具有明显的源头创新性

项目批准号30701129 学科代码C03050401
项目名称: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研究“肾主骨”的物质基础
申请书摘要:"肾主骨"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探讨其物质基础至关重要。中医"肾精"概念和干细胞理论在内涵和外延上的相似之处提示:从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着手,可能是揭示"肾主骨"本质的理想切入点。本研究以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为研究平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聚乙醇酸三维支架中,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分别在体外培养体系、SCID小鼠组织移植模型、关节炎软骨损伤动物模型中,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Realtime-PCR、western-blot、基因芯片等方法,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肾益精中药代表方左归丸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的影响,从干细胞层面阐明"肾主骨"理论的形态学和分子基础。本研究将为丰富中医藏象学说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中医药在干细胞和软骨损伤研究中的运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项目批准号30770542 学科代码C010509
项目名称:ChM-1对于稳定MSC分化软骨细胞表型的意义
申请书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是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但应用MSC构建的软骨长期体内移植后往往失去表达II型胶原的能力。正常软骨是一种乏血管的组织,有大量的ChM-1表达,该蛋白具有强烈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我们推测MSC在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ChM-1的表达可能较弱,甚至不表达,从而导致MSC分化而来的软骨组织在体内易发生血管化而导致表型丢失。但迄今为止关于ChM-1基因在MSC及其分化的软骨细胞中是否表达尚无文献报道。本课题首先比较MSC和关节软骨细胞形成的软骨组织表达ChM-1的差异;进而将ChM-1转染的MSC和ChM-1表达被阻断的软骨细胞所形成的软骨组织进行体内移植,观察软骨组织表型变化;最终用ChM-1转染的MS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评价其应用前景。本研究有望揭示MSC来源软骨组织体内移植后表型丢失的机制,为获得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批准号30600762 学科代码C03020702
项目名称:基于淫羊藿苷诱导的胚胎干细胞发育依赖性基因相关的蛋白质组学与功能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基于淫羊藿苷介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对心肌发育依赖性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拟进一步构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及药物调控的生物学特征;论证并阐明药物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潜能改变过程中,心肌发育依赖性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与药物调控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密切相关的蛋白质作用模式、功能机制以及蛋白质群体内相互作用。

项目批准号30471860 学科代码 C030309
项目名称:近视眼发展过程中“生长““停止“信号的蛋白质组研究
申请书摘要:近视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近视可对患者视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而近视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建立猴形觉剥夺近视眼动物模型,用比较蛋白质组的方法对正常组、形觉剥夺组、形觉剥夺恢复期组的视网膜神经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包括脉络膜层)、巩膜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比较,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从mRNA及蛋白水平对差异蛋白进行进一步确认,并将三层组织差异鉴定所得结果归纳总结,寻找控制近视眼发展的"生长"及"停止"信号,明确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信号级联系统,从全新的角度全面阐明近视眼的发病机理,以期在将来能充分利用"停止信号"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由病理性近视对患者视功能所造成的损害,并大大降低用于近视眼治疗的费用,产生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于烨 项目批准号 30700145 学科代码 C010505
项目名称 以酸敏感离子通道磷酸化为靶标的脑缺血神经保护研究
申请书摘要脑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谷氨酸受体为靶点的神经保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缺陷促使人们寻求与缺血损伤有关的新型信号通路。脑缺血常伴随严重的组织酸化。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ionchannel,ASIC)可感受组织酸化;其1a亚基同聚体通道(ASIC1a)具有Ca2+通透性,已成为神经保护的新靶点。我们过去的研究表明,缺血过程中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介导的ASIC1a胞内C末端磷酸化可加剧缺血引发的损伤,但其具体的机制并未明确。本课题拟采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并结合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探讨ASIC1a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以ASIC1aC末端磷酸化为靶标的跨细胞膜干扰肽,以期对缺血引发的损伤进行有效干预。该研究有望揭示ASIC介导缺血损伤的机制,为研究特异性肽类神经保护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并发现更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

张陈平 项目批准号 30772430 学科代码 C03031102
项目名称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酸敏感离子通道的特性和功能研究
申请书摘要缺氧和组织酸化是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但肿瘤细胞如何感受pH的变化,以及如何将细胞外的信号转换成细胞内信号,目前还不甚清楚;并且组织酸化可以激活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具有嗜神经侵袭及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可能与肿瘤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以及一些营养因子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已发现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S100、GFAP等的表达,但对SACC细胞膜受体蛋白的研究甚少。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就是神经细胞膜上一类可以被酸性溶液直接激活的通道蛋白,并且ASICs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呈正相关。该课题将借助电生理膜片钳技术,结合细胞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SACC细胞膜上ASICs的表达,分析其特性,了解其在SACC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点。

高隽 项目批准号 30500116 学科代码 C010506
项目名称 酸敏感离子通道参与脊髓背角神经元感觉信息传递的机理
申请书摘要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做的痛反应。组织酸化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性刺激,降低的pH值不仅可以调节相关的膜蛋白特性,如电压敏感的Na+通道、谷氨酸受体等,而且还可以直接激活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另外,当外周刺激激活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冲动,通过特异的传入纤维传至脊髓背角,刺激谷氨酸、P物质等化学性物质释放的同时,囊泡中的H+也一起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兴奋背角投射神经元,经上行通路传递到脑干网状结构,在丘脑的不同核团进行整合加工,最后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正是因为痛觉通路受到多层次的调节,因此痛觉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那么,组织酸化是如何影响细胞兴奋性,而且H+能否和经典的神经递质一样参与了痛觉可塑性呢?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痛觉传递的细胞分子机理,而且也将为临床药物提供新的理论

陈建国 项目批准号 30570556 学科代码 C010601
项目名称 PICK1蛋白在酸敏感离子通道介导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缺血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发生机制主要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NMDA受体过度兴奋被认为是钙超载的原因。但临床上用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一事实提示NMDA受体以外的钙超载机制可能存在。最近的研究表明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由于在缺血所致pH下降时可被激活,且对Ca2+具有通透性,被推断为独立的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介导因素。但现有资料仍不能解释为什么ASICs通道在缺血时对同样的pH下降反应增

冯学超 项目批准号 30770493 学科代码 C010402
项目名称 水通道蛋白AQP1在软骨成骨中的作用及机制
申请书摘要哺乳动物骨生长和骨伤修复主要是是通过软骨内化骨实现的,在软骨内骨化过程中,肥大软骨细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肥大软骨细胞的形成机理尚不明了。动物水通道蛋白是一族广泛表达于上皮、内皮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膜上,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子的特异孔道。申请人近期对小鼠长骨垢端软骨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AQP1在新生小鼠垢端软骨细胞广泛表达。第二骨化中心形成后AQP1表达集中在肥大软骨细胞,并且在侵入到第二骨化中心的的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对AQP1敲除小鼠骨骼进行系统的测量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发现AQP1敲除小鼠长骨生长迟滞,第二骨化中心形成延迟,清楚地表明AQP1敲除引起了骨发育障碍。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AQP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AQP1在软骨内化骨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黄荷凤 项目批准号 30670789 学科代码 C010708
项目名称 Ca2+激活K+通道在人子宫内膜细胞的表达、功能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人子宫内膜细胞离子通道的活动是细胞增殖分化和胚胎着床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离子通道与母胎对话建立的相互作用将成为着床机制研究新切入点。本项目拟在我们新近发现子宫内膜细胞表达Ca2+激活大电导K+通道并测到Ca2+和膜电压依赖的K+电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Ca2+激活K+通道(Kca)各亚型(BKca、IKca、SKca)在子宫内膜细胞的表达和功能特性以及信号离子的调节机制。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确定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细胞Kca通道表达和功能特性以及和体内性激素的关系;通过性激素体外刺激实验研究子宫内膜细胞经Kca通道介导的膜电流、细胞内Ca2+释放和下游种植窗因子(上调/下调基因和功能蛋白)的变化;通过Kca亚型特异激动和抑制试验,建立子宫内膜着床模型研究Kca介导的信号离子传导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完善和补充胚胎着床的理论体系,并为避孕机理和不孕症治疗提供依据。

王军 项目批准号 30670765 学科代码 C010701
项目名称 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钾通道的特性与分子定位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调节性细胞容积减小(RVD)是心肌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RVD功能异常与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与坏死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心肌细胞RVD过程的离子通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阐明参与心肌细胞RVD过程的容积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特性和分子定位,本研究拟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和单通道记录,观察心肌细胞容积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及单通道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判断其所属的钾通道亚型;用RT-PCR方法确认该亚型钾通道基因在心肌细胞的表达,为电生理学实验结果提供依据;克隆该容积敏感性钾通道的基因cDNA,并稳定转染NIH/3T3细胞,观察所表达通道的容积敏感性和电生理学、药理学特性,并与心肌细胞固有容积敏感钾通道特性比较,以进一步确认其分子定位。本研究将为阐明心肌细胞RVD过程的离子通道机制、进一步研究其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和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王明伟 项目批准号 30700188 学科代码 C03031702
项目名称 细胞凋亡PET/CT分子影像探针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分子影像是近几年由生命科学、医学、化学和物理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正在改进和提高我们现在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的理解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在生理学和病理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放疗和化疗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由于放化疗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引起的。利用分子影像学的先进技术PET/CT,研究肿瘤细胞凋亡的在线、实时和无损伤的体内检测和定量方法对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项目利用放射性中间体[18F]SFB标记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膜联蛋白B1(AnnexinB1),研制新的细胞凋亡的分子显像剂[18F]SFB- AnnexinB1,开展相关的放射化学合成、体内外肿瘤细胞和动物的凋亡模型的生物学性质和PET/CT显像研究,评价其作为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显像剂的可行性,有益于临床肿瘤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申请书主题词 分子影像;细胞调亡;[18F]SFB- Annexin B1;PET/CT;肿瘤

李云春 项目批准号 30770604 学科代码 C03031702
项目名称 放射性核素标记单纯疱疹病毒1型突变体HSV1GRT在癌细胞的表达及其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
申请书摘要 构建删除ICP34.5基因的一个拷贝和ICP47基因、并在UL39基因中插入E.colilacZ基因、以及表达重组人TNFα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突变体HSV1GRT。研制I-131-HSV1GRT、Re-188-HSV1GRT和Re-188-DTPA-HSV1GRT。研究突变体病毒HSV1GRT及其标记物(I-131-HSV1GRT、Re-188-HSV1GRT和Re-188-DTPA-HSV1GRT)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或杀伤、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发展较理想的针对恶性肿瘤的病毒溶瘤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相结合的双效药物。本项目的研究可将溶瘤病毒HSV1GRT和放射性核素I-131或Re-188同时载带到肿瘤细胞内,利用病毒溶瘤和核素辐射生物效应的协同作用杀伤、杀死癌细胞,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将肿瘤的病毒基因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肿瘤治疗的新发展。
申请书主题词 单纯疱疹病毒I型,突变体,放射性核素,肿瘤,治疗

邓钢 项目批准号 30770624 学科代码 C03031801
项目名称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向的MR分子影像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拟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为成像靶点,通过合成超顺磁性氧化铁-多聚赖氨酸纳米颗粒(SPIO-PLL),化学交联法制备并纯化单抗性SPIO-McAb(抗小鼠MMPs),并完成安全性实验,测定其蛋白含量、抗体与SPIO的结合率及驰豫率,放射性核素123I标记SPIO-McAb,从离体、ApoE基因敲除鼠活体两方面研究SPIO-McAb这一靶向MR造影剂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异性显像作用,分析对比MR、SPEC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向早期显像的可行性,建立在体早期、特异性评价体系,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特异性MR分子显像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开发斑块特异性的MR分子探针。
申请书主题词 MMPs,SPIO,动脉粥样硬化,MRI,分子影像学

单亚明 项目批准号 30700998 学科代码 C03031906
项目名称 靶向抗肿瘤药物桦木酸-穿膜肽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抗肿瘤药物一直是抗癌工作的重点,目前有很多抗癌药物,在体外均能有效的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但在体内的复杂环境中,选择性低、毒性大、易产生耐药性、免疫抑制、远期疗效不佳等缺点,难以坚持长期用药。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靶向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抗体药物治疗和靶向穿膜肽药物治疗。本项目将噬菌体肽库筛选肿瘤细胞所获得的具有特异性靶向头颈癌细胞和乳腺癌乳腺癌细胞的穿膜肽作为靶向载体,以抗癌和抗HIV候选药物桦木酸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能够靶向特异性肿瘤细胞的穿膜肽-桦木酸分子。研究该分子的靶向性,穿膜性以及抗癌活性。并对其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子作出评价。该项研究拟为桦木酸等抗肿瘤药物在分子靶向治疗应用提供有效的靶向载体,并为推动小肽类靶向药物在当前热门研究的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申请书主题词 噬菌体肽库,穿膜肽,桦木酸,分子靶向治疗,新药设计

郭佑民 项目批准号 30770619 学科代码 C03031801
项目名称 基于依赖蛋白酶活性的穿膜肽肿瘤磁共振显像研究
申请书摘要目前在肿瘤的研究中,人们所掌握的现有技术和方法仍不足以在活体上揭示肿瘤的早期改变以及远隔脏器的早期微小转移。因此,研究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穿膜肽是肿瘤早期显像的关键。本研究拟针对穿膜肽保守序列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2切割位点的氨基酸修饰,构建基于MMP2酶切激活的肿瘤靶向性穿膜肽,标记磁共振对比剂Gd-DTPA,结合质谱、色谱、磁共振波谱等技术,分析评价配和物磁共振成像的理化特征;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从细胞及肿瘤动物模型水平,探索肿瘤靶向性穿膜肽所介导的磁共振肿瘤分子成像性能与特征,为磁共振靶向分子显像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手段。
申请书主题词 肿瘤 ;磁共振分子成像;穿膜肽;基质金属蛋白酶

李华 项目批准号 30772135 学科代码 C03030303
项目名称 MMPs选择激活式细胞穿膜肽用于肝移植后复发肝癌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课题选择肝癌细胞作为基因治疗和显像的靶细胞,利用肿瘤与非肿瘤细胞周围的MMPs分泌表达量上的明显差异,设计于发夹式穿膜肽羧基端上标记放射性核素18F结合使用U6促进子表达针对TRET的N基端和关键区段小发夹状siRNA,在MMPs作用下利用穿膜功能进入肿瘤细胞内并不断聚集,从而使PET高选择性显示体内、外肝癌细胞。同时观察转导入肿瘤细胞的siRNA经过瀑布式放大效应,有效地抑制端粒酶逆转录酶翻译,抑制移植后肝癌的复发转移。该实验验证发夹式穿膜肽的肿瘤细胞选择性穿膜效果,实现了PET对活体中微小肿瘤病灶的高选择性成像,同时进行有效的抗肿瘤治疗。该方法将对肝移植后复发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途径。申请书主题词细胞穿膜肽;肝细胞癌;肝移植;分子影像学;小干扰RNA技术;

李贵平 项目批准号 30770601 学科代码 C03031702
项目名称 EGFR-2单抗介导的188Re-Morpholino预定位反义显像研究
申请书摘要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类似物Morpholino(MORF)是第三代极具发展前景的反义寡核苷酸。本课题以针对癌基因HER-2/neu高表达产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2)蛋白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Herceptin作为MORF特异靶向转运载体,制备Herceptin-MORF交联物,选用诊治兼用的核素188Re,采用S-乙酰基-NHS-MAG3和羰基铼标记法将188Re标记到互补MORF(cMORF)上,以Herceptin-MORF预定位于肿瘤,根据它们的趋向性,重现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浓聚,达到迅速降低本底,增大靶/非靶比值。探索和建立188Re对MORF、cMORF以及Herceptin-MORF交联物的标记方法,以188Re-MORF作对照,在荷人乳腺癌及鼻咽癌裸鼠模型上实现预定位反义显像的实验研究,观察相应的生物学分布,进行代谢动力学分析,并探索肿瘤反义治疗的可能性。
申请书主题词 铼放射性同位素;预定位技术;Morpholino寡核苷酸;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项目批准号 30600645 学科代码 C03030308
项目名称: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机制研究——生长因子的糖基化及其后续效应改变
申请书摘要: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是临床棘手问题,通常认为与炎症反应紊乱和血管神经损害有关。我们预初试验显示糖尿病皮肤组织中糖含量增高,生长因子的表达未必减少,但在高糖环境下生长因子发生糖基化修饰而成为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从而可能使生长因子作用通路的后续效应发生改变,并具备了通过AGEs受体(RAGE)途径启动病理效应的能力,提示生长因子糖基化可能是后续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基础。因此,本项目拟进一步研究创伤前后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中生长因子糖基化改变及其相关事件的演变,明确生长因子糖基化效应和相关通路在糖尿病创面难愈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创面促愈中生长因子的有效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AGEs拮抗剂氨基胍对糖尿病难愈创面的改善作用,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促愈手段,并获得氨基胍的发明专利授权。

项目批准号 30600333学科代码 C010907
项目名称: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肝脏卵圆细胞活化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肝脏卵圆细胞是肝内的干/祖细胞,兼具干细胞、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许多表型特点,具多向分化潜能,与肝脏的再生和肿瘤形成有密切联系。但对有关卵圆细胞活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仍知之甚少。Wnt/β-catenin通路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已发现卵圆细胞的活化与Wnt/β-catenin通路存在着联系。本研究将进一步从体内、体外两个水平,通过研究在卵圆细胞的活化、分化的不同时期,经典Wnt信号途径的表达情况及经典Wnt信号途径活性的改变对卵圆细胞的活化、分化的影响,阐明经典Wnt信号途径对卵圆细胞活化、分化的调控,从而深化对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推动卵圆细胞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发挥。

项目批准号 30700817 学科代码 C03030303
项目名称:SDF-1/CXCR4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介导胰腺癌器官靶向性转移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胰腺癌预后差与其器官靶向性侵袭转移密切相关,SDF-1/CXCR4传导通路是其重要的调节途径。β-catenin(β-cat)是Wnt经典通路中的核转录因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XCR4在发生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及细胞株中高表达,并且与β-cat的异常表达正相关。据此,课题组推测SDF-1/CXCR4轴在胰腺癌靶向性转移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β-cat变化进而影响Wnt/β-cat通路实现的。本研究拟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CXCR4与β-cat的关系,体外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以及RNAi技术构建CXCR4不同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体内应用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射原位胰腺癌裸鼠,从多个水平探究SDF-1/CXCR4调节胰腺癌生长、侵袭、靶向性转移以及对Wnt/β-cat通路的作用,旨在研究SDF-1/CXCR4在胰腺癌器官靶向性转移中的调控机制,为胰腺癌的治疗寻找新的分子靶点。

项目批准号 30700409 学科代码 C010901
项目名称:Slit/Robo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和肿瘤转移中的功能研究
基金摘要:Slit/Robo是重要的神经导向因子,本课题旨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研究Slit/Robo的生物学功能。我们的实验发现:过量表达的Robo1蛋白,下调重要的抑癌基因E-cadherin,并诱导正常的上皮细胞转化成为恶性肿瘤细胞。Slit2/Robo1在结肠癌细胞中,结合E-cadherin,并活化与肿瘤发生和转移都密切相关的Wnt信号通路。这些都提示了Slit/Robo对于肿瘤进程的调节作用。我们希望借助此项目的资助,进一步深入研究Slit/Robo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机理,揭示新的肿瘤发病机制,进一步完善对肿瘤病理的认识,从而为相关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完备的理论基础。

项目批准号 30700746 学科代码 C0302050203
项目名称:基于MHC-peptide特异识别的抗肿瘤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
基金摘要: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中最重要的力量。T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T细胞受体(TCR)特异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MHC-肽复合物(pMHC),进而杀伤肿瘤。本课题以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抗原gp100为模型抗原,探索一种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策略。以特异识别HLA-A0201/gp100肽复合物的抗体(TCR样抗体)作为靶向肿瘤细胞的导弹,并将其五聚体化增强亲合力,并与CD3-ζ链的胞内活化结构域连接,传达T细胞活化信号,得到五聚体化TCR样抗体嵌合体。将该嵌合体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导入原代T细胞,使嵌合体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从而特异识别并杀伤呈递HLA-A0201/gp100肽复合物的肿瘤细胞。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但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又可行的手段,而且为其他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新策略。

项目批准号30772039 学科代码 C03020504
项目名称:SOCS与IDO对移植排斥反应中Th17 细胞的调节机制
基金摘要:CD4+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具有炎症效应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文献报道以及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SOCS与IDO对移植排斥反应中Th17细胞发生和效应起调节作用。然而,其确切分子机制有待研究。本项目设计以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为模型,探讨SOCS与IDO对移植排斥反应中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阐明SOCS与IDO调节Th17发生的分子靶点;确定SOCS与IDO影响Th17细胞炎症效应的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连接蛋白(譬如Act1、TRAF6等)。进一步探讨Th17细胞在体内的免疫生物学行为以及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抗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的策略。

项目批准号 30701013学科代码 C03031906
项目名称:NF-κB/hTERT信号网络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调节作用
基金摘要:NF-κB是机体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而端粒酶则是导致细胞永生化的重要因素,两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前期试验显示,在多种肿瘤细胞耐药中均出现NF-κB的上调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且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区存在NF-κB结合位点,提示两者信号网络可能参与耐药过程并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乳腺癌细胞MCF-7及MCF-7/ADM为对象,拟分别从NF-κB和hTERT为切入点,采用RNA干扰技术、重组质粒调控技术、化学物干预方法等观察不同的NF-κB和hTERT表达程度与细胞耐药之间的关系;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蛋白免疫沉淀技术筛选NF-κB调控hTERT转录启动子活性的结合位点及NF-κB与hTERT蛋白之间的调控关系,从而探明NF-κB/hTERT在乳腺癌耐药的作用及其之间的调控机制,也为阐明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的补充。

项目批准号 20772020 学科代码 B020604
项目名称:淀粉样多肽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血红素等的相互作以用以及其神经毒性的机理研究
基金摘要:淀粉样多肽是老年斑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脑中的过量产生、聚集和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除了淀粉样多肽在脑中的聚集以外,AD的细胞病理学特征还包括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在脑中含量的下调、血红素代谢紊乱等。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GIF和血红素能够有效的抑制淀粉样多肽的聚集,但是对其机理的解释目前尚停留在假说阶段,并无实验数据支持。本研究拟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深入地研究GIF、淀粉样多肽与血红素的相互作用,从分子的层面上阐明GIF、血红素抑制淀粉样多肽神经毒性的机制,为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除了其本身的学术价值以外,还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

项目批准号 20772046 学科代码 B020605
项目名称:催化立体选择性反应的模块酶构建、进化与优化
基金摘要:构建嗜热模块酶,通过易错PCR建立突变基因库,建立高通量筛选系统,对酶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进行优化。筛选出正突变的定向进化酶;以酶晶体结构为基础,研究生物合成中酶结构与立体选择性的关系;以酶催化立体选择性反应为模型,用理论计算和动力学方法分析酶的立体选择性分子识别机制,提出定向进化与点突变相结合的新策略,拓宽酶的应用范围。对模块酶分子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造、获取活性高、立体选择性强、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新酶。本项目的化学生物学意义: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深入进行酶的进化理论的研究,为模块酶的分子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块进化的实验依据。

项目批准号 20672045 学科代码 B020605
项目名称:生物合成中酶活性与立体选择性的研究
基金摘要:以嗜热酯酶APE1547为研究对像,构建基因突变库,建立立体选择性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出正突变的定向进化酶;以酶晶体结构为基础,研究生物合成中酶结构与立体选择性的关系;以酶催化立体选择性反应为模型,用理论计算和动力学方法分析酶的立体选择性分子识别机制,提出定向进化与点突变相结合的新策略,对APE1547酶分子结构进行有效的改造、获取活性高、立体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的新酶。该项目为探讨非水介质中酶结构与立体选择性的关系和酶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识别机制等基本科学问题,建立新的研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为提高酶催化有机合成的效率,提供改造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拓宽酶催化有机合成的新反应类型,构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酶。

项目批准号 30760191 学科代码C020505
项目名称: 黄河濒危兰州鲇繁殖与保护遗传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Chen)是黄河上游段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该鱼最典型的分布位于黄河的宁夏中卫县至石嘴山市河段。近年来兰州鲇资源量急剧下降,生存处于濒危状态。目前兰州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尚属空白。为了保护、繁衍濒危物种,增加群体数量,扩大兰州鲇资源,从而进行兰州鲇基础繁殖生物学研究,以期为其繁殖进一步的研究和家养驯化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也可为探索出一条科学的繁育和养殖兰州鲇新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DNA标记进行濒危兰州鲇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动态和进化历史、物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个体间的亲缘鉴定、系统分类与系统发生等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对濒危兰州鲇的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的指导作用。

项目批准号 30370223 学科代码C010309
项目名称:斑尾榛鸡的保护遗传学和濒危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将在以往对斑尾榛鸡种群生态学以及栖息地碎分化条件下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斑尾榛鸡遗传多样性数据库,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将保护遗传学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阐明栖息地碎分化对斑尾榛鸡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斑块之间个体的迁移以及近亲交配对小种群的影响。从遗传结构、种群动态以及异质种群等多方面揭示导致斑尾榛鸡濒危的原因,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的根据和有效的方法。

项目批准号 30230080 学科代码C011101
项目名称: 濒危兽类生境适宜性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申请书摘要:以同域分布的大熊猫、小熊猫、羚牛、鬣羚等为对象,通过对生境选择、生境评价、行为适应、遗传适应性、共存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同种动物对不同破碎化生境的适应机制以及同一生境下不同动物的相互适应和共存的机制,从而揭示其生态学规律。研究表明,同种动物对不同生境有不同的空间利用模式,未破碎化的生境,适宜性高,而破碎化严重的生境则适宜性较低;对不同动物而言,由于活动规律不同,在不同季节其适宜生境会随季节而变动,当栖息地适宜性发生改变时,动物在行为策略上也发生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其变化。在遗传适应方面,羚牛存在着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而大、小熊猫均不存在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片段化和由冰川避难所而来的种群扩散所引起的。对于同一生境下生存的动物而言,它们在食物和微生境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利用模式,从而减少相互间的竞争而长期共存,且体型大小和能量需求等也有与分离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项目批准号 30330020 学科代码1 C0101 学科代码2 C010105
项目名称: 极端环境下耐辐射球菌的适应机理及DNA修复和抗逆性新基因的发现
申请书摘要:耐辐射球菌是迄今地球上最抗辐射的生物之一。最近我们在该菌中鉴定了一个重要的"开关"基因pprI。本项目拟在现有基础上研究:1、作为关键的技术平台,建立该细菌的基因芯片;2、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该细菌基因组编码的未知功能的蛋白中寻找可能与DNA修复相关的蛋白,用定向突变技术构建新的突变体,并筛选有表型变化(抗逆性丧失)的突变体;3、在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干燥、高盐等极端环境下,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野生

项目批准号 30660122 学科代码C02030103
项目名称: 内蒙古绒山羊Hair keratin、KA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动物毛发主要由毛角蛋白Hairkeratin和角蛋白关联蛋白KAP组成,羊绒的角蛋白组成与羊绒纤维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并受遗传、营养、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本项目在已经克隆了部分绒山羊HairKeratin和KAP的基础上,分离鉴定绒山羊HairKeratin和KAP基因,并研究其结构、组织表达特征,包括这些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的序列和结构;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在绒毛中

项目批准号 30772331 学科代码C03030401
项目名称: CDX2在卵巢粘液性癌中作用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验证以下科学假说:CDX2可能在原发性卵巢粘液性癌的发生中扮演了"抑癌基因"角色。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建立的HOXA9-11基因研究的裸鼠动物模型基础上,将Hoxa11cDNA、mCDX2cDNA真核表达载体及Hoxa11cDNA和mCDX2cDNA双重表达载体,分别稳定转染小鼠的卵巢上皮细胞(MOSEC);筛选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有效单独表达Hoxa11cDNA、mCDX2cDNA及有效双重表达Hoxa11cDNA和mCDX2cDNA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经体外细胞培养后,分别接种至既往建立的模型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性及成瘤后组织形态学改变,确定CDX2在卵巢粘液性癌发生中是否具有"抑癌基因"样作用。本项目可望进一步阐明原发卵巢粘液性癌的发生机制,从而为寻求卵巢癌早期诊断标记物和生物靶向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项目批准号 30670949 学科代码C03030204
项目名称: 幽门螺杆菌CagA介导cdx2调控claudin-2表达的信号转导
申请书摘要:幽门螺杆菌(Hp)CagA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注入胃粘膜细胞内的细胞毒力因子,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复合物破坏,可能与Hp致癌机制有关,但其信号转导机制尚未阐明。候选转录因子cdx2被确认在claudin-2启动子区有特异的DNA结合位点,并调控其表达。我们的研究显示CagA野生型Hp感染时cdx2从胞浆移位入核,同时发现胃粘膜细胞紧密连接复合物的重要组分claudin 2明显上调。由此我们假定胃粘膜细胞紧密连接复合物破坏的信号转导机制是:幽门螺杆菌CagA介导cdx2调控claudin-2表达。本项目拟进一步采用荧光酶基因报道系统、EMSA和透射电镜方法,旨在获得cagA介导cdx2直接调控claudin-2表达的可靠证据, 阐明CagA破坏胃粘膜细胞紧密连接复合物的信号转导通路,为进一步研究Hp致瘤分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批准号 30772142 学科代码C03030304
项目名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调控优化研究
申请书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以在心肌的微环境中可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微环境中找出并优化关键调控因子是干细胞修复心肌损伤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课题拟采用基因治疗与细胞移植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增强微环境中某些调控因子的表达,以期寻找提高BMSCs的分化效率、分化特异性与细胞生存力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以期增加靶向性与细胞归巢潜力。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的结合,优化调控因子,为建立新型的心肌再生技术平台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促进心肌细胞成形术的重大突破。

项目批准号 30772361 学科代码C030306
项目名称: BMPs对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发育的影响及意义
申请书摘要: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最初被证实对骨骼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都具有骨诱导活性.目前研究证实BMPs也参与胚胎期心肌细胞的发育和心脏的形成,并且有研究证实BMP2/4参与调节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我们前期课题(NSFC:30371499)研究证实,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诱导下可形成心肌细胞特异性结构蛋白。由此我们推断BMPs其他亚型可能也参与调控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并参与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过程。本研究将明确BMPs各亚型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筛选出特异有效的BMPs亚型BMPx,并将过表达BMPx亚型的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梗死心肌区域,监测细胞的发育、增殖及融合情况,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可控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30271236 CTLA4Ig与FasL基因导入多途径诱导部分肝移植免疫耐受
结题中文摘要 本课题首先构建分别含FasL和CTLA4Ig基因cDNA的PA317/pLXSN-FasL+和pSNAV-CTLA4Ig逆转录病毒体系以及吻合肝动脉的SD→Wistar大鼠部分肝移植排斥模型,然后分别转染供体源树突状细胞(DC)和供肝,获得稳定表达FasL的供体源DC和表达CTLA4Ig的供肝。在移植前5d经腹腔向受体输入转FasL的供体源DC,或植入CTLA4Ig转染后的供肝,均能诱导移植物的长期存活。转FasL的供体源DC治疗后,受体术后3、7d外周血、脾脏及肝内的淋巴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肝脏组织中FasL及IL-12呈不表达或低表达。植入转染CTLA4Ig的肝脏后,术后7d肝细胞凋亡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组织中IL-2、IFN-γ、IL-4和IL-10 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证明转染FasL基因的DC和转染CTLA4Ig的供肝可有效地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实现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其机理与诱导受体淋巴细胞调亡,抑制肝细胞凋亡以及一定程度地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本项研究为临床活体肝移植中诱导部分肝移植免疫耐受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30300323 落新妇甙靶向杀伤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的分子机制
申请书摘要落新妇甙是从传统中药材土茯苓中提取的一种单体,能靶向性地杀伤活化的T细胞而对正常的T淋巴细胞无作用。此特点明显地有别于现有的免疫抑制剂。本题通过观察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及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探讨落新妇甙靶向性杀伤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中药抗排斥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结题中文摘要本课题通过细胞模型及动物移植模型,探讨落新妇甙靶向杀伤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落新妇甙主要通过Fas和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诱导活化T细胞凋亡,它能上调心脏移植体外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Fas、FasL 的表达,提高活化T细胞对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的敏感性;提高活化T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aspase-3, 7,8,9和Bax的表达,降低活化T细胞Bcl-2的表达,加速活化的T细胞凋亡;还可降低活化T细胞生存因子NUR77的表达,抑制活化T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关键转导分子H-ras和 H-raf及G蛋白、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P38MAPK的表达;同时抑制活化T细胞增PCNA和CDK抑制蛋白P21的表达,并促进活化T细胞CTLA-4的表达;在体模型研究还表明,可抑制心脏移植术后小鼠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标志CD69、CD25和CD71的表达。结果表明,落新妇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本课题研究结果也为中药在器官移植抗排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30771055 cystatin F基因在小胶质细胞内表达参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的相关机制
申请书摘要髓鞘再生分子机制不明是困扰脱髓鞘疾病治疗的根本原因。为此,申请者在此前的研究中采用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出髓鞘再生的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F(cystatin F)。cystatinF自被发现后功能至今不明,被认为与肿瘤转移相关,并可能参与免疫反应。然而迄今为止,未有cystatinF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报道。通过前期研究,申请者确定了cystatinF的表达主要位于小胶质细胞内,表达水平在髓鞘脱失阶段上调,在髓鞘再生能力缺失阶段陡然下降,而作为cystatinF抑制底物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家族的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其强大的蛋白水解功能影响髓鞘的再生。申请者拟采用细胞培养、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多种动物模型,明确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诱导cystatinF表达的因子,并通过表达调控揭示cystatin F对髓鞘再生影响的相关机制。

30170339 TGF-β1和IGF-1共修饰Th2对神经脱髓鞘损伤的干预和修复
申请书摘要MS是一种以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损害为特性的临床的常见疾病,病残率高或早死,目叭匀狈τ行У姆乐问侄巍1臼笛槟饨庠葱訲GF-B1和IGF-1基因转导致自身反应性Th2细胞米陨矸从π訲h2的抗原特异性和迁移性将TGF-B-1和IGF-1选择性地送到Cr-EAE动物脱髓鞘损伤部位,观察TGF-B-1和IGF-1基因共修饰的Th2对脱髓鞘损伤的干预和修复作用。

结题中文摘要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炎症介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损害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的疾病,髓鞘脱失后往往不能自行完全修复。MS患者发病年龄约2/3在20-40岁,平均30岁,是年轻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缓解、复发、病残或早死,被认为是MS的临床特点。本实验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性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latentTGF-β1和促进髓鞘再生的IGF-1基因转导致自身反应性Th2细胞,利用自身反应性记忆Th2细胞在相关抗原刺激下分泌抗炎性因子(IL-4、IL-5和IL-10)及其抗原特异性和迁移性将TGF-β1和IGF-1选择性及特异性地转运至MS的动物模型-Cr-EAE脱髓鞘损伤部位,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N2A /IGF-1/TGF-β1,获得表达TGF-β1及IGF-1的致敏Th2细胞株,导入TGF-β1及IGF-1基因共修饰的致敏Th2细胞株能明显减轻脱髓鞘区损伤和促进轴突生长,Cr-EAE动物动物临床症状及病损区神经传导随之改善,为其临床应用于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30772372 兔高眼压模型中髓鞘因素的作用探讨
申请书摘要缺血和高眼压是青光眼病因的两种主要学说,但一直缺乏较好的模型对该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在以前工作基础上,利用兔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共存于视网膜且各自血供不同的特点,采用兔急性高眼压模型,运用Doppler超声技术测量在不同眼压下,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主干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间接反应眼压和视网膜供氧血管的定量关系;然后在该模型基础上,选择一特定高眼压,使此时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有髓纤维)和睫状后动脉主干(供应无髓纤维)受眼压的影响不同所致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不同程度的缺血,运用电生理ERG&VEP,OCT,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价,无髓和有髓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以及各自变化的时间先后和损伤程度,探究引起不同损伤的主导因素。旨揭示缺血及压力在青光眼致神经损害病理机制中的关系并了解兔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否有保护神经的作用,以期进一步了解青光眼的病理机制。

30670849 新型金属蛋白酶ADAMTS-7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血管基质重塑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降解血管基质的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DAMTS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类金属蛋白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还鲜有报道。申请者预实验证实新发现的ADAMTS-7可降解血管基质蛋白COMP;ADAMTS-7在正常主动脉与发生早期粥样硬化损害的apoE(-/-)小鼠主动脉均有表达,而在发生粥样硬化损害的内膜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DAMTS-7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基质重塑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为进一步研究ADAMTS-7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本课题拟采用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ADAMTS-7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基质重塑,继而从细胞水平研究其表达调控及对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凋亡的影响;并证实COM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从COMP降解的角度出发,探讨ADAMTS-7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为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和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30772021 ADAMTS-1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日趋增高,心肌纤维化是VMC心肌纤维坏死后修复的结果,其程度与病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但其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我们前期通过基因芯片筛选研究发现,ADAMTS-1基因在急性VMC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但其在VMC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的工作基础上,以CVB感染的VMC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病毒感染不同时期ADAMTS-1表达水平的改变与VMC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以及疾病的进展程度的关系,进一步研究CVB感染致ADAMTS-1表达水平的改变是否通过调节ECM信号通路,尤其是TGF-β1/P38MARK信号通路而实现的,为临床VMC心肌纤维化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0471745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高的分子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骨关节炎(OA)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导致50岁以上男性人口无法参加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目前对OA的治疗只能局限于对症治疗。目前研究表明软骨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异常增高可能是导致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引发OA的重要原因,而MMPs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因子IL-1和TNF-α是通过MAPK和NF-ΚB两大途径来促进的,但一些细节问题仍不清楚

30572052 RNAi抑制aggrecanaes的表达对软骨aggrecan代谢及移植后免疫反应的影响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使用离体培养软骨细胞和体外再建软骨组织为模型,采用RNA靶向干扰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探索通过抑制多聚蛋白聚糖(aggrecan)分解相关生物大分子-多聚蛋白聚糖酶(aggrecanaes)-的转录后表达,以减少多聚蛋白聚糖分解,维护其免疫屏障作用,从而减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并寻找其他与此相关的新的功能基因。力图阐明多聚蛋白聚糖代谢和调控的机制,揭示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后的免疫退行性变和老化过程的规律。为减少软骨基质中多聚蛋白聚糖的降解,改变软骨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奠定基础;为延缓临床移植中软骨细胞老化去分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70473061 政府补贴条件下西部地区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需求及其扩大的对策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拟在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寻医疗行为和疾病成本应对策略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农户对农村社区医疗保险计划(Community-basedhealth insurance scheme,CBHIS)的需求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或有估价法(Contingentvaluation)的多种方法形式,筛选或改进出适合于西部地区研究对象和效率高的形式;继而,调查西部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的制

79970071在对不同类型贫困地区典型脱贫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申请书主题词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县可持续发展模式
结题中文摘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宏观经济与社会健康和协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县域可持续发展由于其所处层次的准微观性而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层面;缓解贫困和实施可持续脱贫,必须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认识;人口因素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核心,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内在目标;熄烽模式和安塞模式对喀斯特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制度创新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已经有22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及会议论文集中,出版专著1 部,培养博士1 名,硕士2 名,一些观点被8 个相关单位分别纳或参考。

39770129 检索不到,可能是99年以前的项目
30170826 烈性传染病新疆出血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流行态势评价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和动物广泛的血清学调查基础上大量采集分离XHFV,测定病毒M和S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系进化关系,绘制该病毒在中西部地区分布图,预测其流行趋势,为该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提供参考。同时本课题将填补国际空白,巩固我们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申请书主题词 新疆出血热 分子流行病学
结题中文摘要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国际上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由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引起,如XHF病毒等。病毒通过蜱存在在动物种群中,人易受蜱叮咬和在医院中特别是通过人传人而感染。本研究目的是除了在新疆地区以外,我国其它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流行的可能性,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此在中西部地区采集大量人、动物及蜱等标本,对其检测和分析,试图发现IgG和IgM抗体、病毒抗原或其基因、分离相关病毒以便作进一步分析(系统发生树、基因分型和亚型)。结果是在所有采集到的中西部疑似病人血清中,约有10%以上的血清IgG抗体阳性,其中部分还发现IgM抗体阳性。不仅如此,在我国其他地区如东北地区,也发现上述两种抗体阳性。这表明这些地区有此病毒及其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由于受2003年及2004年两次SARS流行和病毒播散的影响,未能对上述地区血清和媒介中的病毒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测得病毒抗原或基因及分离出病毒,对于确定和评估本病流行态势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批准号 70473061 学科代码 G030601
项目名称 政府补贴条件下西部地区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需求及其扩大的对策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拟在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寻医疗行为和疾病成本应对策略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农户对农村社区医疗保险计划(Community-basedhealth insurance scheme,CBHIS)的需求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或有估价法(Contingentvaluation)的多种方法形式,筛选或改进出适合于西部地区研究对象和效率高的形式;继而,调查西部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的制
申请书主题词 疾病成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或有估价法;支付意愿

项目批准号 79970071 学科代码 G0308
项目名称 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县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申请书摘要 在对不同类型贫困地区典型脱贫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申请书主题词 中西部贫困地区 脱贫县 可持续发展模式
结题中文摘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宏观经济与社会健康和协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县域可持续发展由于其所处层次的准微观性而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层面;缓解贫困和实施可持续脱贫,必须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认识;人口因素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核心,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内在目标;熄烽模式和安塞模式对喀斯特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制度创新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已经有22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及会议论文集中,出版专著1 部,培养博士1 名,硕士2 名,一些观点被8 个相关单位分别纳或参考。
结题英文摘要 The susu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id-west poor areas isvery important for macro-economic and the society to achieve thebest development. There were several views was given by thereseachers of the project . County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s a basic base of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ecause itis a para-micro-organization, so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implemented easier. To alleviate thepoor and make them out of the poverty forever, must to enhancetheircognitive ablity on the reason of the poor.Population factoris paida good deal of attenton by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natural resources is a material factor of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environment is a basic prerequisite to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internal target to be achieved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feng and Ansai model have more reference value to the Karstregion and loess plateau gully region,system creation is aimportant secur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oor areasof the mid-west of China. There are 22 papers and one book whichare about on the project has be published, one Doctor and twoMaster had worked rely on the project for their dissertations andhad got their degrees. Some views have be refereced by the relativeunits.
结题中文主题词 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结题英文主题词TheMidandWestPoorRegion;CountiesofOutofPoverty;Mode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

39770129 无此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范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范例
项目批准号 30170826 学科代码 C0301070105
项目名称 烈性传染病新疆出血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流行态势评价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在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和动物广泛的血清学调查基础上大量采集分离XHFV,测定病毒M和S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系进化关系,绘制该病毒在中西部地区分布图,预测其流行趋势,为该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提供参考。同时本课题将填补国际空白,巩固我们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申请书主题词 新疆出血热 分子流行病学
结题中文摘要 新疆出血热(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国际上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由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引起,如XHF病毒等。病毒通过蜱存在在动物种群中,人易受蜱叮咬和在医院中特别是通过人传人而感染。本研究目的是除了在新疆地区以外,我国其它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流行的可能性,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此在中西部地区采集大量人、动物及蜱等标本,对其检测和分析,试图发现IgG和IgM抗体、病毒抗原或其基因、分离相关病毒以便作进一步分析(系统发生树、基因分型和亚型)。结果是在所有采集到的中西部疑似病人血清中,约有10%以上的血清IgG抗体阳性,其中部分还发现IgM抗体阳性。不仅如此,在我国其他地区如东北地区,也发现上述两种抗体阳性。这表明这些地区有此病毒及其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由于受2003年及2004年两次SARS流行和病毒播散的影响,未能对上述地区血清和媒介中的病毒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测得病毒抗原或基因及分离出病毒,对于确定和评估本病流行态势是十分必要的。
结题英文摘要 Evaluation of epidemiology trends and situations of Xinjianghemorrhagic fever, a virulent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mid-western area of China 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 (XHF) (by thename of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was a most severeinfectious disease with average mortality of 10~50%. It was causedby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 or XHF virus), one offamily Bunyaviridae, genius Nairovirus. The virus is maintained inenzootic foci by ticks. Human are most commonly infected by thebites of infected ticks and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can occurespecially in hospitals. The study aimed to know the possibility ofthe disease endemic and necess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adopted in other mid-western areas besides Xinjiang. Lots ofsamples from humen, animals and ticks in mid-western areas werecollected, tested and analyzed for IgG, IgM and viral antigens orgenomes. Relative viruses were also attempted to isolate forfurther analysis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genotyping orsubgenotyp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ll the suspectedpatients' sera collected from the areas, about 10% were IgGpositive, and some of them IgM positive either. Furthermore, innortheastern areas in China, some sera were also found positive.All of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ts the possibility of viruscirculating and epidemic of the disease. Because of the epidemic ofSARS in 2003 and spread in 2004, viral antigen and gene detectionsand analysis have not finished yet in these sera and ticks of areasabove, which was very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theepidemiological trends of the disease.
结题中文主题词 抗体抗原;基因检测;流行态势;新疆出血热
结题英文主题词 Antibodies;Antigens;Gene detection;Epidemic trends;CCHF orXHF;

30400431 HBx蛋白稳定HIF-1a通路及致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分子机理
申请书摘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我们发现HBx可以激活HIF-1),进一步探讨HBx激活HIF-1通路的机制,特别是①HBx诱导内质网/线粒体释放Ca2+、Ca2+和HIF-1a核转位的关系;②胞浆内Ca2+升高激活Src激酶以及MAPK磷酸化激酶,磷酸化对HIF-1a的影响;③HIF羟化修饰酶经磷酸化后活性改变对HIF-1α的影响;④HBx激活HIF-1通路后的基因转录产物:脯氨酰-4-羟化酶、VEGF、Flt-1、NOS、HO、糖酵解酶等表达变化。探讨HBx在不同表达水平下,稳定HIF-1a蛋白的作用及作用机理,阐明HBx在肝癌发生发展、肝纤维化、肝血管重建、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并寻找最佳干预靶点。

30430670 原发性肝癌的发育生物学机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拟建立与肝癌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乙肝病毒、黄曲霉素等)诱导卵圆细胞直接定向分化为肝癌细胞的体内外实验模型,为原发性肝癌的卵圆细胞源性提供确凿的实验证据;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环境因素导致卵圆细胞分化受阻、发育停滞转化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从而系统阐明关于原发性肝癌的新的发育生物学机制。这一理论的建立将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揭示肝癌发生的本质,切实推动对肿瘤发生学说的认识,支持和发展肿瘤干细胞理论。更重要的是它为诱导肝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可创建发展一种全新的以逆转为目的的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这完全不同于以往以消灭癌细胞为目的的传统方法。同时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可指导在肝癌术后进行促分化或逆转治疗,以及行癌旁组织中的卵圆细胞检测以预测复发。

30371395 体内外人工调控HIF-1α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
申请书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恶性肿瘤的生长、代谢、浸润和转移等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发现,HIF-1α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HIF-1α的作用可能不同,或促进或抑制凋亡。但HIF-1α对肝癌细胞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可调控HIF-1α表达的肝癌HepG2细胞系,人工调控HIF-1α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比较不同HIF-1α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建立可调控HIF-1α表达的肝癌裸鼠动物模型,通过调控HIF-1α在体内的表达,进一步观察HIF-1α在体内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siRNA(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封闭HIF-1α在体内外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作对照研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探讨HIF-1α影响肝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4491.html

更多阅读

黑石基金,中国国家投资银行买少了!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先是看到德国报纸上写的醒目报道,中国政府参股新上市的黑石基金,10%而已,加起来30亿美元,比其他庞大的外汇储备一万二千亿美元简直是九牛一毛。黑石基金我是早有耳闻的,甚至我投资的封闭基金理由他们的30%的操纵。连续的增长,就算是两个基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公共图书馆研究2.2020年图书馆国家或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3.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变革与趋势研究4.图书情报学科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国家艺术基金 艺术品私募基金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的设计,是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章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的,分别是《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指南》、《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申报指南》、《2014年

声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范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范例》为网友热情烫死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