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大不幸 人生三大悲哀少年得志](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60737t014b71615ca2781d37.jpg)
据新闻报道,强奸案的犯罪嫌疑人,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八岁就开始学习书法师从名师,很早就获得了爱我中华全国书法大奖赛的奖杯,更是海淀区最年轻的书法协会会员,网上也展示了,李天一的书法作品,看起来确实不错,可谓少年得志。今天的这条新闻,真是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少年得志大不幸"。历史上的无数案例证明,凡是少年成名,少年得志的人,多数人生没有好的结果。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唐朝诗人王勃也是这样,因为写《滕王阁序》一举成名,但是下场却很惨,而二十来岁就溺水身亡。原因是少年得志,为人猖狂,得罪了当时的某太守及其儿子,被他们派人推入水中。现代社会的案例有八十年代著名的少年大学生宁柏,八岁就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但是后来根本没有什么科研成就,最近听说他老先生已经出家了。
笔者有一深圳朋友,乃深圳名校的高中老师,其儿子同样可谓少年得志,七八岁就获得了深圳市围棋大赛的奖杯,家人对其期望很大,但很不幸的是,高中之后成绩平平,只考上了东北的一个三本院校,令其父母及爷爷大为失望,伤心不已。
少年得志大不幸的道理很简单,少年得志的人很容易骄傲自满,也很容易变得猖狂,忘乎所以,自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眼中容不得别人,心中只有自己,变得很容易高看自己,低估别人。有了这样心态的人怎么可能会取得大的成就?没有牢狱之灾,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历史上也有不少相反的人生成功案例。明代的大政治家张居正就是这样。张居正少年的时候就很聪明,十岁的时候通六经大义,在荆州府跟有名声。13岁的时候,他就参加了举人考试,文章写得很好,考试官看了以后大为欣赏,准备录取他。当时的湖广巡抚顾辚也非常欣赏张居正的文章,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但是他却认为,张居正十三岁就中举人,以后容易骄傲自满,所以应该给他一些挫折,以便他以后更能够奋发有为,所以当时就让考官没有录取张居正为举人。张居正后来对顾辚一直心存感激,认为如果没有顾辚,也许他后来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到秋天,树叶不会变红"。聪明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过早的追求孩子的成名成家,往往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