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者共识有:
(1)长期内,一国生产物品和老外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长期,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
(2)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的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3)预测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长期,总产出最终回复到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线。
以上共识也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2.新古典主义
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它承接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为基本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在这方面,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被公众预期到的,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着总需求曲线提高而提高,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吃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产出。如果货币供给冲击是未被预期到的,在人们对价格预期既定的条件下,来自于货币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可以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人们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不能随时调整,是因为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备。因此,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根源。因此,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一般来说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世纪经济周期理论从实际因素变动来解释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货币数量是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的,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变动等。
关于经济政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支持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该理论也承认政府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但是由于经济人理性预期的作用,这种影响的效果也难以确定。因此该理论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3.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其基本假定是:非市场出清和经济人最大化和理性预期。
关于非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来加以说明。相应于来自需求的各种冲击,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很长的过程,从而市场出现非均衡。
至于工资和价格粘性,新凯恩斯主义从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交错调整工资、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作出解释。在价格和工资粘性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用短期总供给曲线对经济波动进行了解释。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厂商的生产可以尽快地进行调整,而由于工资粘性的作用,以预期价格决定的劳动供给则不能进行迅速调整,因而与原有的凯恩斯理论一样,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此,总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价格也影响实际产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新凯恩斯主义不仅认为短期内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张政府在市场失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后能迅速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不难发现,两流派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谓是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延续。具体来说,从假定条件来看,市场出清与否是最初的分水岭。新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新凯恩斯主义重视市场不完全的方面。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到充分就业均衡时一个缓慢的过程,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因此需求政策有效。新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以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