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才子佳人幽幽往事_水漾紫晶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

很多时候,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并不是爱上真正的那个人,而是他用自己浪漫的情绪想象出来的一个人;如果被爱的人能够凭借理性,游刃有余地把握距离的分寸,那么自己就永远地活在了这个人的梦里。林徽因做到了,所以她就永远地存活在了诗人徐志摩的梦里。

——题记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此照被众人誉为“岁寒三友”:梅,松,竹

林徽因,这个徐志摩始终爱慕追求的奇女子,终究没有许给徐志摩一个未来。她的家庭背景教养,以及她天性中的理智,都促使她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在浪漫洒脱的诗人与稳重儒雅的建筑学家之间,她选择了后者——脚踏实地的梁思成。

徐志摩初识“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是在风景如画、高贵宁静的伦敦康桥,那年,他24岁,而林徽因只有16岁。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以及相同的文学爱好和对秋天的感怀,使两颗年轻的心不断靠拢。徐志摩燃烧的眸子里写满了对林徽因疯狂的眷恋。那时候,徐志摩已为人父为人夫了,而林微因也已和梁思成定了婚约。
  
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才子佳人幽幽往事_水漾紫晶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
  徐志摩疯狂的追求着林徽因,但遗憾的是未获佳人任何许可。他认为“有妇之夫”是他的“白璧微瑕”。徽因也以他已是她人之夫而有意回避。于是,在1922年3月,徐志摩向妻子张幼仪提出离婚,离开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这个才华横溢、冲动任性的诗人,用他不顾一切的爱和多情,狂热地爱恋着林徽因......
  
  林徽因,思维精灵,冰清玉洁,口齿伶俐。她喜欢徐志摩,但,更倾向于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梁思成。当梁思成知道徐志摩也疯狂爱恋着林徽因时,并没有责怪林徽因,而是更加怜惜她。为此,林徽因感动万分,很机智地回答了梁思成“你为什么选择了我?”这样的提问——“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

林徽因的朋友费慰梅女士曾说过:“徽因对徐志摩的回忆,总是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如雪莱、曼殊斐儿、吴尔芙。我猜想,徐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我觉得徽因和志摩的关系,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情愫。在我的印象里,徽因是被徐志摩的性格、热忱和他对自己的狂恋所迷惑,然而她只有十六岁,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世故。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并没有引起这个未经世事女孩子的对等的热烈反应。他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的一个奇遇,不至于让她背弃家里为她选好的婚姻。”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怀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同时,她的理性也使她游刃有余地把握着距离的分寸,让自己永远理想地存活在了诗人的梦里。

的确,徐志摩满脑子想的其实是他理想中的英国才女,那是他对理想爱情的一种投射——而林徽因毕竟不是曼殊斐儿或布朗宁夫人。那种镜花水月的爱情,固然是一种可贵的浪漫情怀,但少了理智的自制及对他人的体恤,亦使他本人深受其害。

虽然如此,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愉快地合作,常有书信来往。林徽因在北京西山养病期间,徐志摩经常去西山看望她,并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

1924年4月,六十四岁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共同担任翻译,并精心安排这位贵客的行程。在北京欢迎泰戈尔的集会上,徐志摩、林徽因陪同左右,侧立两旁,当天北京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醒目的文章,渲染这次集会的盛况,其中李欧梵在《浪漫一代》中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长者衣袂飘飘,一对青年男女宛若璧人,民国初年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至今仍传为美谈,引人无限遐思。

费慰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中也写到了这一幕,并且还说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话:5月20日,是泰戈尔离开中国的日子,老人对告别林徽茵一事感到遗憾,年轻可爱的她一直不离左右,使他对此次访华,更觉情趣倍增。对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这一次离别又有一种特别的辛酸味。徐志摩私下对泰戈尔说起他对林徽因的情愫。老诗人叹息诗曰: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徐志摩的爱情轶事,就在这一声叹息里划上了句点。接着,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三年的时间里,“岁寒三友”离去如风,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名花有主,她与梁思成用心磨合,营造了一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多方考验的感情和婚姻。

徐志摩后来遇到才貌俱佳的名媛陆小曼。两个同样具有浪漫情怀的才子佳人,历经波折走到一起。两人你做诗来我做画亦有过不少甜蜜,但,彼此的诗意率性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亦造成诸多摩擦。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飞机赶往北京,不想错过林徽因在北京大学所做的《中国古典建筑》报告会,谁知,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享年36岁的才子就这样逝世。当时,陆小曼与林徽因都才年仅30。

后来,林徽因把捡拾到的飞机零星碎片挂在家中以示对徐志摩的祭奠。陆小曼则一直未嫁,收敛了玩性,潜心整理徐志摩的旧作诗文,她历尽艰辛,编就《徐志摩全集》,完成“遗文编就答君心”的愿望。

由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三人的故事不难看出,生性为诗人的徐志摩,有着典型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激情,率性,唯美,不羁。林徽因是他心中的“女神”,引得他亘久地欣赏和爱慕。而林徽因未嫁给他,与他保持着久远深厚的纯真友情。这样的理性,恰到好处地维系着诗人的欣赏和心中女神形象的圣洁。而真正步入繁琐庸常的婚姻生活,陆小曼与徐志摩,再多的诗情,再多的浪漫,也难免不被时光,被生活琐事的摩擦磨出些许的皱褶和无奈来......

唉,一代才子,一代才女的幽幽往事矣......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并爱上林徽音,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认识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创办《新月》等文学期刊,被称为“新月派诗人”。他独特的诗人气质与激情,他爱情生活的曲折与浪漫也增添了他诗歌的魅力。徐志摩的诗富有音乐的节奏感与旋律感。他的新诗格律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经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 林徽因与梁思成 )

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别名:眉。生日:1903年9月19日。民族:汉。籍贯:常州地区,上海。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擅长绘画,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被誉为才女。1920年和王庚结婚,后遇徐志摩,相恋,毅然于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入上海中国画院专业,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晚年从事文字翻译,曾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泰戈尔短篇小说选》、艾米丽·勃朗台的自传体小说《艾格妮丝·格雷》。1965年病逝。

刘海粟对陆小曼的才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人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小说,她读得很多。”

( 陆小曼与徐志摩 )

陆小曼画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3924.html

更多阅读

蛋蛋后写给《左耳》的影评丨饶小坏:不擅长的永远是爱

不擅长的永远是爱饶小坏首先说,我对青春没有什么认知。但《左耳》这部青春电影还挺吸引我的。男主角张漾,说白了就是除了帅什么优点都没有的那种男人。女二号吧啦,说白了就是除了美什么优点都没有的那种女人。这样两个拥有主角特

陆小曼的故事和她是照片 张幼仪陆小曼照片

徐志摩与才女陆小曼的故事:为爱战斗一生惟有名门出闺秀陈乃姗说:"称为'名件', 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止

原来林夕写的是黄耀明啊 林夕写给黄耀明的歌

3月14、15两天,在红馆有叫做“太平山下2014”的演唱会,有听友发短信,说她已经定好行程,从济南飞去香港,要感受“妖男”黄耀明的现场。只是,除了黄耀明自己的演唱之外,你能想到在林夕的作品里,其实黄耀明也一直存在着吗?一代“词神”林

“南唐北陆小曼 ”之唐瑛 蔡康永母亲是唐瑛吗

“南唐北陆(小曼)”之唐瑛 唐瑛生于1910年,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庐是宋子文最亲信的秘书。唐瑛毕业于旧上海的中西女塾,也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她精通英文,善唱昆曲还会演戏。最让人讶异的是,她在卡尔

声明:《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才子佳人幽幽往事_水漾紫晶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为网友淡雅的惆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