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08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苍凉的意思

原文地址:08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园之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15.(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17.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转载]08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苍凉的意思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说课稿: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寅公说课教师:刘琼

一、探究点:标题和内容是否统一?

阳关古道苍凉美是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但我经过认真研读发现一个问题。文章的内容的落脚点是如今的阳关古道并不苍凉,甚至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这就和文章的标题“阳关古道苍凉美”有所矛盾,有文不对题的嫌疑。

作为高一的学生,阅读鉴赏总会被文本所限制,不能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而新课改的高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把“阳关古道苍凉美”这一标题是否与内容统一作为一个探究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源于文本,超越文本”的探究能力。

二、片段教学

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师提问,生讨论。

:文章的标题是“阳关古道苍凉美”,同学们自己读了文章,大家感受到什么呢?(或者说你能感受到苍凉吗?)

(预料之中:认为有“苍凉”的,也有认为“不苍凉”的——如绿意盎然,有绿洲,林茂粮丰的……)

: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意见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说文章体现了苍凉;一是说文章不苍凉。下面,认为苍凉的从原文找依据,认为不苍凉的也从原文找依据。

(生重读原文,各自迅速找依据,师到学生当中,了解并查看读书情况。)

:看来“苍凉”与“不苍凉”是相持不下,那么我们分一下组,持“表现苍凉”观点的同学坐到老师左手这边来,持“表现不苍凉”观点的同学坐老师右手边来。

(稍微调整学生座位。明确:左边的同学为正方,右边的同学为反方。)

:注意,我们说任何观点都要做到有理有据。那么请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阳关苍凉的同学说说你们找出表现苍凉的语句,并陈述支持观点的理由。

(生讨论,请一至三名同学分别阐述。大致如:文中三、四段写了阳关古道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沙梁砾石、流沙红尘,从自然景象中看出阳关古道的苍凉;另外第五、六段中写到,因为古时,这里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成了生死关,人为的增添了苍凉之感;再者,人们对阳关古道赋予了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的意义,因此我方认为文章写尽了阳关古道的苍凉。)

:那么,请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阳关不苍凉的同学说说你们找出表现不苍凉的语句,并陈述支持观点的理由。

(生讨论,请一至三名同学分别阐述。大致如:文章第三段有明确写到汽车驶进绿色的海洋,第四段中也提到一千年前阳关古道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而最后一段明确的说“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因此,无论古今,阳关古道都是美丽富饶的。)

:正反两方各有依据和理由,那么老师要问了,既然标题是要写“苍凉美”的,可文中苍凉美的笔触很少,而且文章的落脚点似乎并不在“苍凉美”,而是绿意盎然、林茂粮丰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如正方所说,那文中第3段和末段岂不多余?如果如反方所说,那文章标题与内容岂不矛盾?

(生自由辩论。师提示:要敢于质疑名家名篇啊!)

师明确:文章的标题与内容不一致,矛盾丛生,这不是一篇言意统一的文章。

(生可以发表不同观点)

最后,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一个高中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批判意识,不盲从不迷信,不人云亦云,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应有的品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3812.html

更多阅读

《今古奇观》:第六十七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俞丽拿 良宵

第六十七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太平时节元宵夜,千里灯球映月轮。多少王孙并士女,绮罗丛里尽怀春。话说东京汴梁,宋天子徽宗放灯买市,十分富盛。且说在京一个贵官公子,姓张名生,年方十八,生得十分聪俊,未取妻室。因元宵到乾明寺看灯,忽于殿上拾

声明:《转载 08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苍凉的意思》为网友长发在船头舞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