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百家讲坛《白居易》的内容介绍 百家讲坛白居易讲稿

莫砺锋百家讲坛《白居易》的内容介绍

主讲人简介: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本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歌、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的文化背景,代表著作有《江西诗派研究》、《杜甫评传》、《中国文学史?宋代卷》、《朱熹文学研究》、《唐宋诗论稿》等。

《白居易》之《少年成名》一

白居易,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并影响深远的中唐诗人,他的诗在当时就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到新罗和日本。白居易在唐朝可以说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他的诗歌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连小孩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在传唱,青楼女子也以会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而自抬身价。白居易的诗歌流传如此之广,这在古代诗人中并不多见。那么白居易究竟是如何走上成名之路的呢?
少年时代的白居易,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凭借《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传世佳作在都城长安立足,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妙成语。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开始远扬,那么白居易的诗歌究竟火到什么程度呢?他在中国诗歌史上又占有怎样的位置呢?
白居易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诗人,他的诗不仅广泛流传于国内,还流传至日本,日本人甚至认为白居易的诗比李白、杜甫的还要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前身后都诗名远扬的大诗人,竟然绞尽脑汁为自己的家世编织了一个弥天大谎,这瑕疵引来后人的无数诟病,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白居易的祖上究竟来自哪里呢?
通过莫砺锋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祖先的尊贵与否与一个人的成功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白居易的少年成名与他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可是白居易对自己的父母关系却讳莫如深,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白居易的家庭环境对于白居易成长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白居易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尤其关注民生疾苦,他曾将自己的作品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他尤其看中讽喻诗,像大家所熟知的《卖炭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无情地揭露,这表现出了白居易“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那么白居易所生活的时代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这个时代对他的成长又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白居易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权贵们荒淫奢侈,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白居易用自己的诗歌对统治者的罪恶进行了大胆揭露,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热切同情,这使得白居易的诗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这个不幸的时代,造就了白居易的诗名。那么从个体角度来讲,白居易的成名还有哪些要素呢?
今天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做客《百家讲坛》,从白居易少年时期的一个传说讲起,带领我们一起探寻白居易诗名远播的背后隐秘。敬请关注白居易第一集《少年成名》。

《白居易》之《爱情悲歌》二

内容简介:
少年成名的白居易,果然才华横溢。在他35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诗篇《长恨歌》,历代的诗词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长恨歌》堪称艺术全璧,全篇都很出色,几乎没有败笔。仅一篇《长恨歌》就确立了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长恨歌》全篇一百二十句,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生生死死永无尽头的爱情。那么唐玄宗和杨玉环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杨玉环先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妃,再为唐玄宗的爱妃,这中间关系的转变让后人议论纷纷。那么这种情况,在白居易的笔下,他会如何处理呢?诗人会不会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呢?
杨玉环,出身于宦门世家,早年丧父,她被寄养在洛阳叔父家。杨家乃书香门第,世代官宦。杨玉环也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温婉,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那么这样一位绝代女子,是怎样被唐玄宗发现的呢?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玄宗想尽办法为自己掩饰他和杨贵妃的关系,但是不管如何掩饰,他和杨贵妃的关系还是被历代的历史学家证实了,那么这种在外人看来的畸恋,白居易该如何下笔呢?如果真实记录,他就不会有“为尊者讳”的顾忌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白居易会如何处理这一敏感问题呢?白居易身为唐朝的臣子,会不会有为尊者讳的顾忌?在唐朝其他的诗人中,他们会怎么表现这种关系呢?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为您讲述系列节目《白居易》之《爱情悲歌》。

《白居易》之铮铮铁骨三

内容简介:
白居易在担任盩厔县尉期间,创作了以《长恨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一时间名闻天下。但中国古代的文人,他们博取功名的初衷并不是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而是要在政坛上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所以小小的九品县尉,显然无法满足白居易的政治理想。此时,唐宪宗李纯刚刚执政不久,急切盼望广纳天下贤才,辅佐他的新政。那么,文才出众的白居易会因此得到升迁的机会吗?耿直率性的诗人白居易,能否适应复杂的官场斗争呢?
白居易调任长安的时候,时年三十七岁,正是他人生中意气风发的阶段。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是,白居易这个从八品下的小官,却生生把唐宪宗李纯气个半死。那么,白居易到底是如何得罪了皇帝?面对着皇帝和各位权臣,人微言轻的白居易真的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正当白居易意气风发地履行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由于母亲病逝,白居易不得不中断在京的官职,回到家乡守孝三年。直到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四十三岁的白居易才再次被召回长安。可是,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白居易回到长安之后,一场震惊朝野的大事件却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那么,这会是一个什么事件?白居易与这一事件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发生在元和十年的这场刺杀事件震惊朝野,长安城里人心惶惶,朝廷上下分寸大乱,大臣们纷纷抱病不出,有时唐宪宗上朝要等两三个时辰,朝臣们才勉强到齐。面对中唐政坛这场罕见的恶性事件,白居易做出了自己的正面回应。唐宪宗也没有被吓倒,最终还是坚持了原来确定的讨伐吴元济的计划。
莫砺锋百家讲坛《白居易》的内容介绍 百家讲坛白居易讲稿
但问题是,按照朝廷规制,身为太子赞善大夫,不得过问朝廷之事。那么,白居易越制上疏的这种做法,给他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呢?白居易的人生之路,是否会因此而发生重大转折呢?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继续走进《百家讲坛》,精彩讲述系列节目《白居易》第三集《铮铮铁骨》。

《白居易》之宦海沉浮四

内容简介:
前面的节目说到,唐朝元和十年发生了宰相被刺杀的恶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上书朝廷坚决主张讨贼。虽然他的主张并没有错,但由于他平时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就有人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权,最终白居易背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无辜被贬让原本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受到了巨大打击,正是在经历了这次重大变故之后,白居易创作了可与《长恨歌》相媲美的长诗——《琵琶行》。那么,这首《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它为什么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白居易的为官之路还将出现怎样的曲折变故?
《琵琶行》与《长恨歌》堪称白居易的巅峰之作。有人说,即使没有其他作品,仅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内外,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那么,一首描写琵琶女的诗歌,究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和现实影响呢?
《琵琶行》叙述层次分明,描写细致生动,然而,这首诗能够被历代文人所称颂,不仅仅是它卓越艺术成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白居易看来,“情”才是诗歌的根本条件。那么,《琵琶行》能够感动历代的读者,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天涯沦落、相逢相知的慨叹,深刻展现了白居易精神家园的失落和他渴求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对于白居易来说被贬江州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分界线,从此,白居易开始采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白居易的仕途不久以后有了转机,47岁时,他被调任到中州去当刺史。年过50之后,又先后成为杭州、苏州刺史。在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他异常高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此时闲静恬淡的白居易如此兴奋呢?
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然而,作为一个文采风流的大文人,此时的白居易成为了地方官员,要去掌管繁杂的政务,那么,他能否成为一位称职的父母官呢?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讲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坎坷的仕途经历——宦海沉浮。

《白居易》之相濡以沫五

内容简介:
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做地方官的时候政绩斐然,但是由于他豪放不羁,直言进谏,得罪了朋党,在官场上也是一而再地受罚被贬;很庆幸的是,白居易还有一位肝胆相照、风雨同当的朋友元稹与他同行,在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里,元稹的友情成为白居易闯过人生风风雨雨的巨大精神支柱。白居易与元稹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六年,但是他们的友谊却超过了三十年,而且至死不变。那么白居易与元稹的这种友谊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他们之间的友情又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波折呢?
青年时代的白居易和元稹由于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爱好,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由于有着共同的政治主张,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又上升为政治上的盟友。可是就在白居易和元稹准备在朝廷中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堂堂的朝廷命官元稹却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被人打得狼狈不堪,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在这次突发事件中又接受了怎样的考验呢?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只有当朋友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检验出朋友的真伪。在敷水驿事件中,元稹蒙受不白之冤,白居易挺身而出,显示出了白居易、元稹之间的真友情。白居易和元稹不仅在重大事件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他们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令人称奇的是元稹竟然还和白居易分享他的爱情故事,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生活交往中,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还有哪些佳话呢?白居易和元稹作为历史人物,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的诗人身份,白居易是妇孺皆知的唐代大诗人,他的好友元稹也是当时著名的大才子,二人的诗风平易流畅,通俗易懂,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元白诗派”。作为当时诗歌潮流的领军人物,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无不渗透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白居易和元稹相隔千里之外,竟然在同一时间做诗怀念对方,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在诗歌中究竟是如何传递友谊思念的呢?
作为当时诗歌潮流的领军人物,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还体现在,他们一起参加并推动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那么这是一次怎样的诗歌运动呢?白居易和元稹在诗歌创作中又是如何体现他们之间的友情的呢?
白居易对千里之外的朋友相思相忆,竟然与好友元稹的梦境完全吻合。这显示出了两人之间心有灵犀的一种默契。作为朋友白居易和元稹不仅在感情上惺惺相惜,而且在人生的命运上也是同病相怜,他们在同一年先后被贬,一起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那么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白居易和元稹究竟是如何思念对方的呢?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在时空阻隔,宦海沉浮的考验之中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牢固,一直到他们的生死永别。当后人读起白居易怀念九泉之下的老友元稹的诗歌时,无不为他们的友情而感动而落泪,那么白居易究竟是如何吟咏这种超越生死的友情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南京大学中文系莫砺锋教授,一起在诗歌的轨迹中探寻白居易与元稹之间那份超越生死、荣辱与共的友情。敬请关注白居易之《相濡以沫》。

《白居易》之急流勇退六

内容简介:
白居易与元稹之间那段生死不渝的友情,帮助白居易走过了人生的风雨波折,缓解了他的很多人生痛苦,但是白居易有一个痛苦却一直难以释怀,那就是作为读书人他既想兼济天下做一番事业,可是又不愿意面对官场上的烦恼纷争。同样,这种两难的选择,千百年来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出来做官,要么归隐。但是白居易在五十八岁来到洛阳之后,他竟然找到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人生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成功地使白居易在一次血流成河的屠杀中幸免于难;但是白居易也因此引来了后人的种种非议。那么白居易究竟找到了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呢?他的这条道路与前人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学而优则仕,成就一番事业,但是由于官场的黑暗和危险,以及自身的清高,很多读书人不得已最终选择了退隐。出仕还是退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两难选择。针对这个千古难题,白居易经过宦海浮沉的洗礼之后,他找到了不同于前人的答案。
白居易的这种又想得到做官好处,又想避免做官的害处的人生态度,不免给人一种投机取巧的感觉,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抛弃以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呢?他的中隐这种人生态度,是因为上了年纪,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呢?
通过莫砺锋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白居易中隐洛阳,远离政治中心,既可以得到做官的好处,又可以避免在政治风波中间受到牵连。果然,六年之后,唐朝宫廷就爆发了一次血雨腥风的流血事件,这场政治风波暴露出了唐朝政治最黑暗的一幕,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白居易究竟命运如何呢?
“甘露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宫廷中最为惨烈的流血事件,一日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皇帝也被宦官软禁。尊贵的、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被家奴们玩弄于股掌之中,白居易生活的年代,政治黑暗可见一斑。那么面对血流成河的屠杀,白居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虽然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那些遇难官员的惋惜,但是也有人在“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他有幸灾乐祸的嫌疑,后人由此对白居易的人格产生了怀疑。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诗呢?白居易面对朋友的灾难,究竟是怎样一个态度呢?
据史书记载甘露事变之后,宦官见朝官就杀,杀掉了近千人,很多根本事先不知道的人也都被冤枉杀掉。白居易由于在政治上采取了中隐的处世之道,远离政治中心,所以他非常侥幸地躲过了甘露事变这场灾难。但是后人认为白居易的这种中隐的生活方式,说白了就是明哲保身,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白居易的这种生活态度呢?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白居易之《急流勇退》。

《白居易》之知足常乐七

内容简介: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有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诗人,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名句传颂至今,历久不衰。白居易为自己取字乐天,乐天来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顺应天命就没有忧虑,这似乎是诗人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外在流露。然而,有一位后世的理学家却认为,白居易文不对心,他并非一个豁达、超脱的人。时过境迁之后,当代的学者又将怎样公正地评价白居易?其中,令人信服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白居易不在乎官职,那么,他对于钱财又是怎样的态度呢?朱熹说白居易说到富贵时,口水都会流出来,这样的说法是否属实,时至今日,又有哪些依据让我们对白居易的评价更加客观呢?
如果说白居易并非是一个迷官贪财的人,那么,朱熹为什么会如此严厉地批评白居易呢?朱熹作为南宋著名的大教育家、哲学家和诗人,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为什么要对白居易口诛笔伐?究竟是文人相轻,还是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引发的观点差异呢?
初登仕途的白居易,一心想要成就“兼济天下”的大事业,但在经历了的官场的是非纷争之后,白居易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在官场他采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态度,对生活他保持清新寡欲、知足长乐的心境。对于白居易的这种转变,后世的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受了儒家的中庸思想的影响,有的说他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此,莫砺锋教授又有怎样的见解呢?
有人说,白居易仕途坎坷、颠沛流离,四十岁就发白齿落,未老先衰,而白居易最终能够安享晚年并享有75岁的高寿正是得益于他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那么,白居易的晚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这种淡薄名利、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在晚年又有怎样的体现呢?
白居易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但并非无所作为。作为一个诗人,他有着很高的成就。在唐代,白居易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三千多首,居唐代诗人之冠。那么,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历经千年还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白居易曾经做出怎样的努力呢?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白居易之《知足常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3181.html

更多阅读

《悲慘世界》的台語版 悲惨世界国语版

【25万台湾总统府前人合唱《悲慘世界》的台語版】8月3日,25万人统一穿白色T恤在凯道为洪仲丘送行,里面有学生也有小孩。晚9时许,一齐为仲丘对着总统府豪唱《悲惨世界》主题曲台语版《你敢有听着咱唱歌》,场面尤为令人震撼!视频国内暂时没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读书笔记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读书笔记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典型例证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声明:《莫砺锋百家讲坛《白居易》的内容介绍 百家讲坛白居易讲稿》为网友暗淡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