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二、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小题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赠卖松人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
B. 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
C. 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
D. 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
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13.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
四、送张寺丞知富顺监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羞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解:
①富顺:在四川南部,与云南临近,古称“南中”。
②五尺道:连接云南与内地的古老官道③文翁:西汉官史,任职蜀郡时,政绩卓著。
④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民族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被诸葛亮降服
⑤羞:美味食品⑥竹枝词:古代巴蜀间的民歌。
(1) 颔联运用手法及其作用?简要分析
(2) 尾联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要分析
五、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②斗画长:画出长长的眉毛去同别人争妍斗丽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第十六),请结合具体语句简析本诗是怎样刻画贫寒士人形象的。
(2)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卜算子·烟雨幂横塘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1)“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下片描写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分析
七、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注]。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八、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
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答案:
一、答:作者塑造了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二、【小题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小题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三、1)C[3分。“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错,作者对松树没有批评。]
(2)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本题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答“交代了上句‘怜君意独真’的理由”,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得1分。]
13.[本题10分。“社会现象”表述准确,4分;举例恰当具体,2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2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
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①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2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2分)(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②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2分)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2分)
四、(1) 使用典故:使用西汉文翁教化高顺,三国诸葛亮降服孟获的典故,意将表明朝廷施教化于南夷,张寺丞此行意义重大
(2)诗人劝友人开怀畅饮,不起思乡之情;因为富顺之任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不可因忧思而自伤心神,误了大事。
五、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
(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意双关,蕴涵丰富。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之情。
六、答案:⑴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横塘,塘水深蓝,清澈见底;一幅朦胧、清幽的横塘烟雨图
⑵隐士形象:头戴乌巾,身穿葛衣,迎风而立;虽不是避世的仙翁,却是心追古云,隐忍天退
七、(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